請關注公眾號:講知堂
在學校裡,有部分老師或男同學喜歡拿數學成績來評判一個人的聰明程度。這就會使我們有了疑惑:數學不好的人真的智商低嗎?實際上不是這樣,是我們的學習方法以及自我觀念不正確。
數學本身是以邏輯思維為基礎的,以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方式,從而展示事物的本質特徵和規律性聯繫。數學好的人,說明其邏輯思維好;數學差的人,說明抽象思維和數理能力不強而已。
數學是我們從小學到大的一門學科,如果肯下苦功去學,掌握其中方法和竅門,學會了很有意思。
一、課前準備,課後複習
在學習數學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課前做好準備,養成預習習慣。數學學不好的同學,他們心裡總是有種想法:「反正我都學不好數學,沒必要把時間耗在這浪費時間又學不會的科目上。」從而導致,數學成績原地踏步,再或者出現個位數的分數。如果我們提前把老師要講的知識先學一遍,就能知道自己哪裡不會,學的時候就有重點,可以集中精力在我們不懂的東西。如果完全自學,最好有一本教材解析。裡面除了書本的解析,還有相似的例題。
上完數學課後,需及時複習功課。因為我們很容易課堂上似乎聽懂,但課下又忘記。
二、認真做老師布置的作業
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後作業。如果你只是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那是絕對不夠的。
我們需花費些許時間動手完成。為什麼強調一定要多動手?就如前面提到的課堂上似乎聽懂,但課下又忘記了。少部分同學邏輯思維很好,他們對於數字這一方面有著極強的敏銳性,即使不用動手寫,他們的成績也會比我們的好很多。其餘部分同學,如果不多動手寫,你會發現他們的答題步驟、公式,經常出現漏洞。
做題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解題過程寫在選擇題、填空題旁邊。老師講題時我們就能輕鬆跟上思路,不容易走神。 如果寫在草稿紙上,又會錯過老師的講解去翻找草稿本。
三、整理錯題,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難題上
每次考試結束後,總會有很多錯題。對於這些題目,我們不要偷懶,不要總以為上課聽懂了、課後問懂了就會做,正所謂實踐得真知。
小編讀中學時,有位數學老師強烈要求我們,把考試錯題整理一遍,自己重新做多幾遍。每周抽兩節課考試,按照班上錯最多的題目,再出一份新的題目類型,以此檢測我們是否做到位。
對於前期重拾學數學,我們會遇到很多難題與坎坷。剛開始,我們可能看不到效果,但不用太在意。我們集中精力在基本問題上,接下來的考試就遊刃有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