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慶假期,優優成了孩子們中的「小明星」。
在去海邊的途中,同一車廂內與優優年齡相仿的小孩有十多個。開始,大家還有些拘謹,經過三站的聊天,我們家長開始相熟絡落起來。孩子們熟悉的更快,他們已經玩在一起了。
其中,有的小朋友拿出媽媽的手機,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小朋友給大家演唱兒歌;有的小朋友給大家分享自己的零食。身邊的優優,一直保持著沉默。我知道孩子在擔心著什麼,小朋友們在一起玩,總要表現點什麼,優優的歌聲不佔優勢,現場來一段朗誦也有些不合時宜。
於是,我低下頭,悄悄告訴她:「寶貝,你可以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啊,就像媽媽平時陪你讀的繪本《西遊記》就好啦。」優優看向我,我點頭表示肯定。優優抬起頭,拍了拍小桌:「我跟大家講個故事吧。」
孩子從石猴出世講到大鬧天宮,從被壓五指山講到西行取經。優優越講越有信心,優優時不時提出自己的見解:
取經的過程本身就是修行;石猴學藝就是在修心;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對應的是五行,唐僧收了幾個徒弟,五行湊齊了,才能去取經。
小朋友們聽得目瞪口呆,看的出,他們仿佛聽到了一個與自己所知道的豬、馬、猴不一樣的西遊記。
家長們也紛紛向優優拍手稱讚,優優儼然成為了小明星一般。甚至,火車到站,還有幾個小朋友追著問優優,「那後來呢?」
貳
會講故事的孩子,語言基礎更好;
會講故事的孩子,表達能力更強;
會講故事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更強。
我們怎樣鼓勵孩子學會講故事呢?
試著這樣做:
1)啟發孩子續編故事
每個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應當有意識地給孩子留有想像空間,在故事的緊要處或結尾部分留個懸念,讓孩子順著自己的思路把故事編完,幼兒通常會編出許多迥異的結尾,很多都是不乏想像又合情合理的。
如故事:「動物介紹所」講到大猩猩給龍蝦找了份裁縫的工作、給青蛙介紹了份遊泳教練的工作。這時家長會問孩子:「你說,大猩猩還會給哪些動物介紹工作呢?還會介紹什麼合適的工作呢?」
孩子們會興致很高的回答:「會碰到小狗、大象、小老鼠、貓頭鷹……!」「給小狗介紹警察的工作」,「給大象介紹開浴室的工作」,「給小老鼠……」孩子還可以邊說邊做出動作。
2)鼓勵孩子複述故事
大班的孩子腦子裡已經有了不少的故事,家長和教師應鼓勵他們複述這些故事,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可採取獎勵、表揚的方法,比如,當孩子要求家長講故事時,可提出條件「媽媽講完故事後,你能送我一個故事嗎?
3)廣泛閱讀是基礎
大量閱讀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說了,有輸入才有輸出,閱讀能為孩子輸入大量的信息,也塑造他們將來獲取信息的能力,而多引導孩子講故事,能有效鍛鍊孩子的輸出。
叄
讀文學、名著。
讓浮躁不安的孩子沉靜地坐下來,閱讀、思考他人的生活、他人的感受,從而緩緩走進自身的內在,逐漸喚醒他生命裡本就存在的各種感受力。
有的家長懷疑是不是要讓孩子過早的接觸名著?讀名著,是不是會增加孩子的負擔,限制孩子的成長?
其實,讀名著,非但不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反而能夠拓展孩子的詞彙量,鍛鍊孩子的邏輯性。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教育不好成焦慮)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