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媽媽,看我」,這是3歲小寶這幾天晚上睡覺天天說的話,光說還不行,還霸道地用一雙小手扭過我的頭正對著她,看到小寶霸道的模樣心裏面還有少許的感動,這是霸道也是離不開媽媽的依賴?
實際上在這份睡覺都要臉對媽媽的行為不止是霸道和離不開,還有一份沒有安全感的因素在作祟,關於孩子的依賴,拋開情感習慣來說、多半部分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才會時刻都要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餘溫。
來說說小寶為什麼沒有安全感吧:
自立冬以來,天氣是越來越冷了,加之姐姐上的幼兒園離家也就是400米的距離,走路快的話來回也不過五六分鐘,每次給小寶穿衣三分鐘、脫衣一分鐘的麻煩,真想把小寶放在家裡面自己可以利索地送大寶上學,為了讓小寶在家裡面安心地待著,還特意給小寶一部手機解悶。
持續了一個星期之後,小寶有一天突然說什麼也不願意在家裡面、非要跟著接送姐姐上學,細心觀察之後得知,原來小寶獨自在家時喜歡看一些恐怖視頻,明明很怕還非要看得執拗可笑又無語,為了消除小寶內心的害怕,每天早起送大寶上學的時候都會特意叫醒小寶。
隨著這幾天溫度下降、早上七點天空還黑黑的環境影響,小寶開始了睡懶覺有好幾次喊都喊不醒,在小寶睡到八九點發現姐姐已經上學後,她還經常自言自語地說「姐姐,騙我」,面對小寶非要跟著接送姐姐上學的行為,我時而無語地對她說「天氣那麼冷,你在家待著不好呀,非要跟著出去幹什麼,又不是跟姐姐去幹什麼好事沒帶你似的」。
實際上,對於小寶來說可能還真認為「媽媽帶著姐姐做什麼好事情,遺漏了她」,這是屬於二胎家庭裡與生俱來的爭寵觀,就像是我們買棒棒糖只買了一顆,不論把棒棒糖給誰、另一個孩子都會心裏面不平衡沒有安全感,關於二胎家庭教育的平衡性非常重要,儘管一碗水真的很難端,但生活一些小妙招還是可以儘量減少偏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比如:
1、兩娃爭東西時不要去和稀泥
二胎家庭最常見的就是兩個孩子爭東西,面對這種情況不管是如何妥協周轉,我們都避免不了東西最終歸誰的決定,而任何一句話、一個舉動,都有可能成為兩個孩子認為家長偏心的理由,這也就是為什麼「一碗水是端不平的」,每個人的思想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那麼所得到的信息量也自然會有偏差。
想要避免一碗水端不平的傷害影響孩子成長,此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安安靜靜地做一個旁觀者,千萬不要去參與孩子的爭奪之戰、更不要嘗試兩邊說好話地和稀泥,孩子的成長包括我們和孩子相處的點滴,都是需要經過生活事實的歷練磨合,不給倆個孩子爭爭吵吵隨心相處的機會,他們又怎會吵完又接著哥倆好、姐妹情深呢?
很多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淡化,都是和父母的偏心一碗水端不平息息相關,不要擔心孩子間的打架、爭東西,因為孩子離開這個家也會和其他人如此爭吵,提前和手足歷練磨合提升自己的處事能力不是更好嗎?
2、不能一分為二時寧願一個不給
在二胎家庭裡,我們除了要靜觀孩子們的爭奪戰、不做參與之外,還要在物質滿足上做到公平公正,還記得暑夏期間,大寶被爺爺帶到運動廣場活動,小寶睡醒後吵著鬧著要找姐姐,無奈之下寶爸只得帶小寶出去找姐姐,結果姐姐沒找到倒是帶回來一根棒棒糖,大概五分鐘後姐姐回家看到妹妹吃棒棒糖時,當下就是「我想要」的吵鬧聲,甚至還不停地問「爸爸是不是不愛我了」。
對寶爸進行簡單的言語批評後,寶爸說「一會就要吃飯了也沒想著買兩顆糖」,但是這樣的理由大寶會相信嗎?顯然是不會的,從物質上傾向於妹妹那一刻,姐姐就認定「爸爸愛的是妹妹、不是姐姐」,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偶爾性買東西就一份,而這份東西不能或者不願意一分為二時該怎麼辦呢?此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一個都不給。
有一次爺爺帶大寶出去也犯了同種錯誤,只買回了一根風車糖,當下是風水輪流轉、小寶氣得躺在地上放賴,而姐姐說什麼也不願意分享給妹妹一口,這個時候我告訴兩個女兒「這顆是爺爺買的,既然你們都不能和平吃掉它,就把糖還給爺爺讓他吃了,這樣不就可以不用再爭了嗎」。
最後,因為風車糖兩姐妹回歸理智後商量一人兩片「花瓣」,還剩一片餵給了爺爺吃,看著為了共同目標而努力的兩姐妹,那一刻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一起學習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