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和母親睡覺分不開: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而是媽媽離不開孩子

2020-11-05 蝶翼雙飛

最近,我腦海裡突然有一種很奇怪的想法,孩子要是不長大多好啊,每天都可以摟著她入睡,哄她開心,天天和她在一起玩。

若是她長大了,她脫離了我,不再陪伴我,不再需要我,而我,還有什麼價值?

也許,我怕孤獨吧,怕離開孩子的那種孤獨,怕離開孩子的種種不適應。

但終究,孩子要一天天長大,總要離開父母,創造自己的生活,而我們也慢慢變老。

孩子剛入園那會兒,班級群裡都是家長在召喚老師:有空多給孩子拍些照片和視頻,娃不在家,父母扛不住了。

每次放學,很多家長都早早的排隊在門口,等候著孩子們出來。

從這些鏡頭中就能看出,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面對剛入園的孩子,還有一個令父母頭疼的一件事,就是該怎樣和孩子分床睡,用什麼方法才能讓孩子適應一個人睡?

李玫瑾教授曾對孩子與父母分開睡的問題給出了建議:孩子在三歲以下,最好不要和父母分開睡,等孩子過了三歲,父母就需要考慮和孩子分開睡了,而且不能拖到孩子五歲以後

孩子在3歲之前正處於安全感及親子關係建立的關鍵時期,此時需要父母多加陪伴,孩子與父母同睡可以建立十足的安全感。

3歲之前的寶寶,很多事情無法自理。同床睡,能方便父母照顧孩子。

3歲以後,是孩子認識自我、開始探索外面世界的年齡,此時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及求知慾十分強烈,加之性別意識開始萌芽,如果還經常跟父母一起睡覺,可能會出現很多尷尬,這個時間可以考慮給孩子分開睡。

曾聽到這樣一句謠傳:三歲四歲不分房,五歲六歲悔斷腸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而不同的個體,我們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和限制?要因人而異。

馬伊琍曾在帶娃時孩子的睡覺問題上發表過感慨: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並不是和父母分床一件事就能解決的。和孩子多互動,多交流,更能讓孩子產生安全感和獨立性。

在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中,都能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分床睡是其中一件而已。

許多家長在面臨孩子要分床睡的時候,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孩子不願意分床睡。或許是孩子心裡害怕,或者是習慣了與父母一起睡。但是,孩子大了,分床睡是必須的。那面對孩子不願意分床睡的時候,父母該怎麼做呢?

1.語言上做好引導

在和孩子交流時,千萬不要恐嚇,也不要強制,給他講述單獨睡覺的好處,爸爸可以講述自己小時候一人分床時的樂趣和開心,讓孩子產生對獨睡的好奇心。

父母千萬不要在語言上讓孩子產生對他厭煩的心理,懷疑是不是父母不愛自己,或者是懷疑自己做錯了什麼?

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到了孩子該獨立的年紀,家長應該跟孩子講清楚利弊,幫孩子分析問題的所在,以免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畢竟,孩子的健康人格形成是家長共同的心願。

我兒子分床睡時,就認為我不愛他了,因為有了妹妹,總覺得我們把他拋棄了。

後來爸爸出面和他解釋,即使沒有妹妹,也要面對一個人睡覺。

因為兒子膽子比較小,先是爸爸陪著他睡,然後慢慢的,自己一個人獨立睡,他用了大半年的時間。

他現在10歲,偶爾還會黏著我,我也會滿足他一下,和我們一張床上睡一晚,孩子會很高興,就會打消媽媽不愛他的顧慮。

二.行動上培養孩子獨立的習慣

很多男孩子怕分床睡,是因為有過度依賴和恐懼心理,怕黑,怕一個人,這時,家長千萬不要帶他看一些恐怖電影或者把他一人丟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或者是陌生的地方,這樣會讓孩子更膽小,更不容易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可以多陪孩子參加一些室外運動,鍛鍊一下孩子的體魄和膽量,更能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給孩子更多的愛,讓孩子明白分床睡,只是孩子成長的必要階段,而不是父母愛的遺失。

對於孩子而言,獨自面對黑暗,自己學會處理恐懼、失落等負面情緒,可以讓他在各方面都得到獨立。

和孩子分開睡,千萬不要強制,我們要慢慢的培養孩子獨立的習慣。

很多孩子形成了與父母同睡的習慣,當他要脫離父母獨自睡時,一定會有牴觸心理和哭鬧現象,這些情況都很正常。

作為家長,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輕易放棄,要學會引導,不能讓孩子產生獨自睡覺的恐懼,要讓孩子感受到:獨立睡覺是一種長大,更是一種進步

作為男孩子,幾歲和母親分床睡比較好?我還是那句話:因人而異

只要不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不影響孩子獨立性格的培養,遇事能堅強的面對,分開稍微晚一些也無妨。若是孩子有足夠的獨立能力,早一點分開也無大礙。

讓孩子提早的獨立起來,勇敢堅強的面對自己以後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粘著媽媽,不是離不開媽媽,而是你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我認識一個朋友,她的兒子特別粘她,無論去哪裡都要跟著她。只要媽媽遠離他一點,他就會叫媽媽:「媽媽,你去哪裡?」「媽媽,不要丟下我好不好,我會乖乖聽話的。」我朋友,在孩子三歲之前,因為工作經常去外地出差,根本沒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以至於讓孩子以為我朋友不要他了。所以,孩子才會這般討好媽媽,在媽媽的身邊一直小心翼翼。
  • 媽媽離不開孩子怎麼辦?
    自從有了孩子,我切身地體會到其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特別是像我這樣的上班族來說更是尤為嚴重。平時有點事情出門從來都是火急火燎,恨不得腳底下踩上筋鬥雲趕緊辦完事情回家看孩子。2、安全圍欄小可愛睡覺的時候都可以在睡夢中完成自主翻身的功能,你要是不在旁邊守著他能開啟360度旋轉睡眠模式。這個時候這個小管家的另一大功能再次上線,可以設置安全圍欄,完美吧。
  • 離家24小時通話8次:有時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從接到通知,我就開始各種擔心,擔心他晚上睡覺找媽媽。離家24個小時,視頻通話8次。第1次,兒子在看動畫片;第2次,兒子在吃午飯;第3次,兒子在跟小夥伴玩遊戲;第4次,兒子在跟姥爺踢足球。。。。。。最後1次,兒子已經睡著了。睡前玩了捉迷藏遊戲,甚至看了半小時的繪本。全程沒有找媽媽。
  • 《告訴世界我可以》:不是孩子離不開大人,而是大人離不開孩子
    媽媽不放心,趴在校門外面偷看女兒在幼兒園裡哭不哭。但是女兒不僅沒哭,還積極和老師互動,和其他同學建立了友誼。裡面放了媽媽和女兒、爸爸和哥哥的照片,說如果你想媽媽了,就拿出來看一看。她說,如果給我一天的自由時間,我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從生一胎開始,她就做起了全職媽媽,現在已經9年了。也許她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所以她變得沒有自我了。看到孩子很獨立,她反而很傷心。
  • 分床睡總是失敗?到底是寶寶離不開媽媽,還是媽媽離不開寶寶
    起初我是從分床睡開始的,因為覺得孩子年紀還小不適合單獨一個房間自己睡。但突然的分離讓他覺得很不適應,我陪在兒子身邊把他哄睡,半夜上廁所後他還會鑽進我的被窩。每天都是這樣反覆,讓我覺得分床睡無望了。相信很多父母在給孩子分床睡的時候都會遇到和我一樣的難題,孩子哭鬧大人看著也不忍心,分床睡這件事情根本沒有頭緒進行下去。那孩子為何接受不了分床呢?是大人存在錯誤的餵養方式,還是孩子的問題?我們需要弄清楚他們喜歡和媽媽睡的原因,才能找到解決辦法。
  •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是我們離不開孩子
    2019/9/4和小晴天分別一周以後,今晚回來看她。見到我,先是一臉懵懵的看著我,似乎看到媽媽回來又不敢相信的樣子。和其他人在一起又變得很乖很聽話。知道寶寶出生後,才深刻理解其中的原因。孩子她會不斷的試探你的底線,這一年陪伴,她知道媽媽永遠會無條件愛她,永遠不會離開她,可以完全信任。
  • 11歲兒子跟媽媽同床睡,孩子一個舉動,讓媽媽下定決心分床
    保護孩子是每個媽媽的天性,媽媽對孩子的愛可以說非常深,任何人都是比不了的,媽媽帶著孩子睡覺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因為跟孩子一起睡覺的時候,孩子能夠感受到媽媽身上的味道,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於是小溪和丈夫想了很多方式,想讓兒子自己單獨一個人睡覺,但每次兒子都大喊大叫,根本就不聽媽媽的話。
  • 小學生寫作文,描寫自己的媽媽,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陪伴
    「我的媽媽」,每個孩子心中都有自己媽媽的印象,孩子們也會圓滑地美化一下自己媽媽,可面對那個沉默寡言的同學,小陳審閱這過於真實的描述,頓時心中是五味夾陳。作文中毫無美化媽媽和醜化媽媽的含義,文段流暢,可文中這學生母親形象卻讓小陳傷感,作為一個母親,怎麼可以當著孩子的面毫無理由的吵鬧?大人之間產生的摩擦受傷害的第一個是小孩?難道麻將比小孩作業要緊?
  • 孩子第一天入園家長群炸了:是孩子離不開家長還是家長離不開孩子
    今天是幼兒園開學的第一天,也是很多孩子自出生以來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進入陌生的環境中,很多家長害怕孩子不適應就在網上看了很多關於分離焦慮,關於幫助孩子順利適應幼兒園的文章。身為多年幼兒園教師的閨蜜就說,「其實真正應該學習分離的並不是孩子,而是我們的父母。
  • 96歲母親患老年痴呆,喊兒子「媽媽」,兒子:她就是我的孩子
    有些人表示他的孝心就是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於是拼命的去工作,有些人表示,他覺得陪伴才是家人所最需要的,可是像別人覺得無論哪一種,都是一樣的,因為我們的孝心是不分高低的,只要你是真心的對他們好,大家沒必要在這件事上一定要分一個高下,但是在長輩老了以後,真正需要你的時候,你一定要在。
  • 12歲兒子不想和媽媽分床睡,兒子說出答案,媽媽又羞又生氣
    導讀:12歲兒子不想和媽媽分床睡,兒子說出答案,媽媽又羞又生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2歲兒子不想和媽媽分床睡,兒子說出答案,媽媽又羞又生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8個月寶寶離不開媽媽?孩子分離焦慮期,家長千萬不能忽視
    同事家兒子10個月,也是一刻都離不開媽媽,只要媽媽在家就誰都不給抱,她出去給孩子熱奶,孩子看不見她就狂哭。「這可怎麼辦呀?聽他哭我也難受。」同事苦惱地說。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模式並不是家長的教育方式造成的,而是孩子到了情緒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孩子第一次區分出熟悉和不熟悉這兩種情況的不同。他在這一階段出現的焦慮是他與媽媽之間關係健康的證據。接觸生人時會緊張是孩子情感發育的第一個裡程碑。
  • 到底是寶寶離不開媽媽,還是媽媽離不開寶寶
    沒有懷孕以前我大部分時間都是以自己的心情為主,覺得人一定要活出自我,自己開心很重要 平時跟身邊的朋友聊天也是強調我就算以後生完寶寶也一定不能失去自己的人生活和樂趣,自己的空間也很重要 不要跟大多數寶媽一樣被孩子束縛在家裡成為家庭婦女 但是當孩子出生後一切都變了,我不敢想像這是我懷胎十月掉下來的肉,會笑會哭簡直不要太神奇
  • 《坡道上的家》:「壓垮」媽媽的稻草不是孩子,而是「身邊人」
    裡沙子望著了站在被告臺上的媽媽,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自己也曾經受到老公、婆婆和周圍人的精神壓力,也曾經傷害過孩子。裡沙子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不是這位媽媽不想為自己辯解,而是自己深深地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在周圍人不斷的斥責和貶低之下,感覺自己就像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 父母和孩子,誰離不開誰?
    多多上幼兒園了,剛入園時跟大多數孩子一樣,很沒有安全感,一邊哭一邊拽著媽媽的衣角,不讓媽媽離開。媽媽看著孩子這樣心疼呀,下不了狠心離開。在老師的敦促下,媽媽才走。媽媽剛走,多多說我要上廁所。老師說:上廁所自己去呀。多多堅決不肯去。在老師的安撫之下,多多說出了原因:「在家裡上完廁所,媽媽會給我鼓掌。媽媽不在這裡,沒有人給我鼓掌了。
  • 12歲兒子還和媽媽同床睡,半夜聽到孩子動靜,媽媽決定分床睡
    導讀:12歲兒子還和媽媽同床睡,半夜聽到孩子動靜,媽媽決定分床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2歲兒子還和媽媽同床睡,半夜聽到孩子動靜,媽媽決定分床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離不開孩子or孩子離不開父母
    今天和同事聊天無意中開始討論:是父母離不開孩子們還是孩子離不開父母?可能在許多人的認知中(也包括幾年前的我自己),孩子是離 不開父母的,沒有了父母的照顧,孩子不知道會成啥樣。說幾個例子:我兒子快上中學的時候,我天天發愁,中學是要住校的,到時候怎麼辦呀,沒有人細心照顧,還不得凍死餓死,學習上沒有人督促還不得一落千丈,吃的又不習慣肯定瘦得和猴一樣,和同寢室的同學相處不好可是大問題......等等。真住校之後,恰恰相反,兒子幾乎是無縫銜接,秒適應。我們第二天去看他,人家一臉輕鬆丟下一句:很好,很喜歡。然後轉身走了,我在後面哭成狗。
  • 孩子的三種表現,未來會離不開媽媽,一詞「媽寶」說明所有
    豆豆都已經9歲了,遺傳了父母的良好基因,看著就非常的帥氣和高大,然而母親卻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痛苦,那就是孩子太依賴她了。都已經三年級了,其他孩子大部分都自己睡了,但是他們家孩子,不僅要和媽媽睡,而且一到家就找媽媽在哪裡,讓她簡直沒有自己的時間。包括孩子寫作業,上下學,都只要媽媽,這種情況,也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沒有主見。
  • 「媽媽,看我」,連睡覺都要盯著看的孩子,究竟是霸道還是離不開
    這是3歲小寶這幾天晚上睡覺天天說的話,光說還不行,還霸道地用一雙小手扭過我的頭正對著她,看到小寶霸道的模樣心裏面還有少許的感動,這是霸道也是離不開媽媽的依賴?實際上在這份睡覺都要臉對媽媽的行為不止是霸道和離不開,還有一份沒有安全感的因素在作祟,關於孩子的依賴,拋開情感習慣來說、多半部分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才會時刻都要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餘溫。
  • 寶寶多大能認出媽媽?三個表現說明「認人」了,分分鐘離不開媽媽
    你家孩子多大認人的?雯雯生完寶寶6個月準備上班去了,有些擔心寶寶離開她會哭鬧。婆婆擺手說,放心走吧,賺奶粉錢去,我孫子還不認人呢,我能帶得了!雯雯想著婆婆有經驗,應該說的有道理,頭也不回就去上班了。可剛走出去不到十分鐘,婆婆打來電話,說娃哭的厲害,叫她趕緊回來。雯雯班也不上了,趕緊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