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腦海裡突然有一種很奇怪的想法,孩子要是不長大多好啊,每天都可以摟著她入睡,哄她開心,天天和她在一起玩。
若是她長大了,她脫離了我,不再陪伴我,不再需要我,而我,還有什麼價值?
也許,我怕孤獨吧,怕離開孩子的那種孤獨,怕離開孩子的種種不適應。
但終究,孩子要一天天長大,總要離開父母,創造自己的生活,而我們也慢慢變老。
孩子剛入園那會兒,班級群裡都是家長在召喚老師:有空多給孩子拍些照片和視頻,娃不在家,父母扛不住了。
每次放學,很多家長都早早的排隊在門口,等候著孩子們出來。
從這些鏡頭中就能看出,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面對剛入園的孩子,還有一個令父母頭疼的一件事,就是該怎樣和孩子分床睡,用什麼方法才能讓孩子適應一個人睡?
李玫瑾教授曾對孩子與父母分開睡的問題給出了建議:孩子在三歲以下,最好不要和父母分開睡,等孩子過了三歲,父母就需要考慮和孩子分開睡了,而且不能拖到孩子五歲以後。
孩子在3歲之前正處於安全感及親子關係建立的關鍵時期,此時需要父母多加陪伴,孩子與父母同睡可以建立十足的安全感。
3歲之前的寶寶,很多事情無法自理。同床睡,能方便父母照顧孩子。
3歲以後,是孩子認識自我、開始探索外面世界的年齡,此時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及求知慾十分強烈,加之性別意識開始萌芽,如果還經常跟父母一起睡覺,可能會出現很多尷尬,這個時間可以考慮給孩子分開睡。
曾聽到這樣一句謠傳:三歲四歲不分房,五歲六歲悔斷腸。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而不同的個體,我們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和限制?要因人而異。
馬伊琍曾在帶娃時孩子的睡覺問題上發表過感慨: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並不是和父母分床一件事就能解決的。和孩子多互動,多交流,更能讓孩子產生安全感和獨立性。
在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中,都能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分床睡是其中一件而已。
許多家長在面臨孩子要分床睡的時候,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孩子不願意分床睡。或許是孩子心裡害怕,或者是習慣了與父母一起睡。但是,孩子大了,分床睡是必須的。那面對孩子不願意分床睡的時候,父母該怎麼做呢?
在和孩子交流時,千萬不要恐嚇,也不要強制,給他講述單獨睡覺的好處,爸爸可以講述自己小時候一人分床時的樂趣和開心,讓孩子產生對獨睡的好奇心。
父母千萬不要在語言上讓孩子產生對他厭煩的心理,懷疑是不是父母不愛自己,或者是懷疑自己做錯了什麼?
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到了孩子該獨立的年紀,家長應該跟孩子講清楚利弊,幫孩子分析問題的所在,以免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畢竟,孩子的健康人格形成是家長共同的心願。
我兒子分床睡時,就認為我不愛他了,因為有了妹妹,總覺得我們把他拋棄了。
後來爸爸出面和他解釋,即使沒有妹妹,也要面對一個人睡覺。
因為兒子膽子比較小,先是爸爸陪著他睡,然後慢慢的,自己一個人獨立睡,他用了大半年的時間。
他現在10歲,偶爾還會黏著我,我也會滿足他一下,和我們一張床上睡一晚,孩子會很高興,就會打消媽媽不愛他的顧慮。
很多男孩子怕分床睡,是因為有過度依賴和恐懼心理,怕黑,怕一個人,這時,家長千萬不要帶他看一些恐怖電影或者把他一人丟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或者是陌生的地方,這樣會讓孩子更膽小,更不容易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可以多陪孩子參加一些室外運動,鍛鍊一下孩子的體魄和膽量,更能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給孩子更多的愛,讓孩子明白分床睡,只是孩子成長的必要階段,而不是父母愛的遺失。
對於孩子而言,獨自面對黑暗,自己學會處理恐懼、失落等負面情緒,可以讓他在各方面都得到獨立。
和孩子分開睡,千萬不要強制,我們要慢慢的培養孩子獨立的習慣。
很多孩子形成了與父母同睡的習慣,當他要脫離父母獨自睡時,一定會有牴觸心理和哭鬧現象,這些情況都很正常。
作為家長,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輕易放棄,要學會引導,不能讓孩子產生獨自睡覺的恐懼,要讓孩子感受到:獨立睡覺是一種長大,更是一種進步。
作為男孩子,幾歲和母親分床睡比較好?我還是那句話:因人而異。
只要不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不影響孩子獨立性格的培養,遇事能堅強的面對,分開稍微晚一些也無妨。若是孩子有足夠的獨立能力,早一點分開也無大礙。
讓孩子提早的獨立起來,勇敢堅強的面對自己以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