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粘著媽媽,不是離不開媽媽,而是你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2020-08-27 Kevin馮靈智

我認識一個朋友,她的兒子特別粘她,無論去哪裡都要跟著她。只要媽媽遠離他一點,他就會叫媽媽:「媽媽,你去哪裡?」「媽媽,不要丟下我好不好,我會乖乖聽話的。」

想一想,一個五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別人可能會覺得這孩子很乖。可是在我朋友聽起來,很心痛。我朋友,在孩子三歲之前,因為工作經常去外地出差,根本沒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以至於讓孩子以為我朋友不要他了。所以,孩子才會這般討好媽媽,在媽媽的身邊一直小心翼翼。

有時候,朋友要去上班,孩子不讓去,說出的理由讓朋友直接淚奔。孩子說:「媽媽,你別上班了,等我掙錢養你,在家裡陪我好不好。」

孩子到底有多缺乏安全感,才會這樣祈求自己的媽媽。做這樣的事,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但是媽媽的一些無心話,卻也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莉娜:我兒子歲了,可他還是很粘人。他就只願意跟我在一起,小朋友叫他出去玩,他也不去,就像個跟屁蟲。有時真的很煩,會忍不住說他兩句,你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或者不喜歡你了。

@安怡:我家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就很調皮。講道理,不聽。我只好把門打開,把他拎出去,說不要你了。他害怕,要回來,然後就聽話了。

你是不是也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呢?「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你真的好煩」……總是因為孩子的糾纏,無意說出這樣傷孩子的話。說出來之後又後悔了,可是說出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已經收不回了。

做父母很難,但是一個愛父母的孩子是不難做的。因為愛,所以不捨得傷害。世上並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慢慢學習,相信能與孩子很好的相處。

誰都有暴脾氣的時候,也都會說出沒有經過大腦的話。所以適度的原諒自己無心的傷害,慢慢的改變,慢慢的學習。

好啦,以上就是關於「孩子總是粘著媽媽,不是離不開媽媽,而是你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希望對各位家長朋友有所幫助。

種一顆十年大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第二則便是現在。

關於孩子的教育給大家推薦一本《非暴力溝通》,相信這本書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收穫,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共同進步!

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

相關焦點

  • 孩子從小愛「粘著」媽媽,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要關注
    孩子從小愛「粘著」媽媽,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要關注最近朋友跟我抱怨,四歲的女兒整天黏著媽媽,走到哪,屁股後邊跟到哪。當然媽媽很樂意陪著孩子一起互動玩耍,但孩子總是有無限精力,自己還要忙這忙那,有時候媽媽的內心潛臺詞真的是"又黏上我了,好煩"。媽媽想出門和朋友逛個街,女兒看到媽媽一出門,就號啕大哭,不讓媽媽出門。溝通孩子也不聽,朋友失去了自己的空間,天天圍著孩子和家庭轉,瀕臨崩潰,幾乎快要失去自我。她該如何是好?
  • 「媽媽,陪我一起玩!」孩子總粘著媽媽,要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孩子長大一些後還是離不開媽媽,媽媽去哪兒就跟到哪兒;在外面更是這樣,孩子會躲在媽媽身後不願跟人接觸;如果媽媽暫時離開他去做別的事情,孩子就會一個勁兒地找媽媽。寶媽們擔心的是,如果孩子一直粘著媽媽,不能自己獨立,上幼兒園的時候該怎麼辦?將來還有可能變成人們所說的「巨嬰」、「媽寶」。
  • 寶寶總是喜歡粘著媽媽?多半是這3個原因,父母要了解並做好引導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生活中不乏會出現,寶寶喜歡粘著媽媽的現象,對媽媽如影隨形,一刻也離不開,對於寶寶的粘人,媽媽既感甜蜜又有點無奈,愛寶寶想陪伴他是真,但作為獨立的個體有自己要忙的事情,需要獨立的時空
  • 兒子和母親睡覺分不開: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而是媽媽離不開孩子
    從這些鏡頭中就能看出,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面對剛入園的孩子,還有一個令父母頭疼的一件事,就是該怎樣和孩子分床睡,用什麼方法才能讓孩子適應一個人睡?孩子在3歲之前正處於安全感及親子關係建立的關鍵時期,此時需要父母多加陪伴,孩子與父母同睡可以建立十足的安全感。3歲之前的寶寶,很多事情無法自理。同床睡,能方便父母照顧孩子。
  • 為什麼你越吼,孩子越粘著你?背後的原因是這個,媽媽們要珍惜
    導讀:為什麼你越吼,孩子越粘著你?背後的原因是這個,媽媽們要珍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你越吼,孩子越粘著你?背後的原因是這個,媽媽們要珍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喜歡粘著媽媽是什麼原因?那些背後的暗示,你讀懂了嗎?
    那會,我心裡感覺特別委屈,孩子依戀我有什麼錯誤嗎?為什麼家人都不理解呢?這樣的情景,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遇到過。一、孩子為什麼喜歡粘著媽媽呢?那孩子粘著媽媽,這樣是不是對的呢?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成長嗎?其實在孩子嬰幼兒時期,有這種粘人的現象是正常的,這中依戀關係會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也有利於孩子今後和他人建立一種親密信任關係。但是如果孩子過分依賴,這個就要引起家長重視了。
  • 媽媽離不開孩子怎麼辦?
    自從有了孩子,我切身地體會到其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特別是像我這樣的上班族來說更是尤為嚴重。平時有點事情出門從來都是火急火燎,恨不得腳底下踩上筋鬥雲趕緊辦完事情回家看孩子。3、哭聲安撫功能孩子哭鬧是天性,當寶寶出現哭鬧的時候,我覺得媽媽的安撫很重要。忘了哪裡看到過的文章,寶寶哭鬧第一時間回應有助於寶寶建立安全感。
  • 孩子總是焦慮不安?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三招教你輕鬆搞定
    鄰居家的孩子小米今年五歲,和我家孩子年紀相仿,老一起玩兒,所以我們兩家經常結伴而行。時間久了,我漸漸發現小米有一個特別的習慣。別的孩子一到那裡就撒歡兒的玩,渴了累了才過來找家長,可小米不一樣,她總是在離媽媽不遠的地方,玩一會兒就要招呼媽媽兩聲,如果跑得遠了,一定要過一會兒就回來媽媽身邊溜達一圈兒。我覺得很奇怪,就問小米的媽媽。
  • 媽媽的這些行為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毀孩子,你中招了嗎?
    很多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因為自己的行為不當,而造成了孩子的不自信和安全感缺失。大多數時候不是我們不願意教育孩子,而是找不到合適的方式方法。總是用自以為是,或者是傳統的老觀念來教育孩子,所以經常容易走彎路,錯失了教育好孩子的最佳時機。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和擅長的優點都有所不同。在針對孩子教育的時候,我們要做到觀察孩子和情緒平和,心態良好。
  • 孩子排斥的,從來都不是媽媽這個人,而是媽媽對孩子愛的方式!
    為什麼孩子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為什麼孩子叛逆、不聽話,為什麼孩子缺乏安全感,為什麼孩子總是出現各種情緒和行為問題?家長提出了無數個為什麼,問自己,問孩子,可是沒有人能夠給我們一個準確的解答。「看見了呀,孩子不是已經告訴你了嗎?他在向你求助呀!」孩子總是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孩子其實是最懂父母的人,但是他們也無時無刻不在期待得到父母的理解。看見孩子,看見孩子的期待,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語言,才能在孩子與父母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 孩子太粘人,一放手就哭,總粘著你,可能是「皮膚飢餓」了
    其中鐵絲媽媽胸前掛著奶瓶,布料媽媽沒有。哈洛觀察到,雖然小猴子和鐵絲媽媽在一起時能喝到奶,但是除了喝奶的時間外,小猴子更願意和布料媽媽在一起。,自我不夠強大,他們會把這種情感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去欺負和自己一樣脆弱的,害怕比自己強大的,欺軟怕硬正是孩子內心不自信,沒有底氣的表現。
  • 孩子愛粘人、總纏著媽媽,把握2個分離焦慮期,孩子倍增安全感
    表妹小麗是一位幹練的"職場媽媽",孩子百天以後,小麗就重回職場舞臺,為孩子賺奶粉錢,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精明練達的職場媽媽小麗卻遇到了很大的困擾難題,因為1歲半的女兒貝貝慢慢變成了一個"小跟班",無論走到哪裡,貝貝都會粘著媽媽,甚至每天晚上睡覺,都需要小麗哄著睡,早起上班,也儼然變成了一場悲情的"分離戲碼",讓小麗頗為無奈。
  • 媽媽一走開孩子就哭,是缺乏安全感?醫生說:家長搞錯意思了
    ,寶寶一離開你就哭並不能代表孩子缺乏安全感,而是要看你回來以後他有什麼樣的表現。」很多父母都覺得這是孩子缺少安全感的現象,其實這要看看自己家的寶寶年齡在那個階段在做判斷,並不是所有的寶寶有這種現象都是缺乏安全感。
  • 媽媽一走開孩子就哭,是缺乏安全感?醫生說:家長搞錯意思了
    可是醫生在聽了我姐姐給他的描述後,卻說:「你搞錯了,這不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寶寶一離開你就哭並不能代表孩子缺乏安全感,而是要看你回來以後他有什麼樣的表現。」很多父母都覺得這是孩子缺少安全感的現象,其實這要看看自己家的寶寶年齡在那個階段在做判斷,並不是所有的寶寶有這種現象都是缺乏安全感。
  • 「你不在家,孩子挺乖的」,別再讓媽媽背「鍋」了,是你不懂孩子
    「你不在孩子是乖寶寶,你一回家他就成了磨人精。」「這孩子最近真不聽話,肯定是他媽媽慣的。」各位寶媽,是不是沒有少聽過家裡人說這樣的話?原來,在寧寧出差的十幾天裡,婆婆為了讓孩子乖乖入睡,總是說「你不睡覺你媽就不回來了」類似這樣的話。女兒拒絕睡覺一直鬧騰的原因,是為了讓媽媽注意到她,即使是訓斥也好過離開。
  • 三四歲的孩子黏媽媽怎麼辦?媽媽做好這三點,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所以,身為家長的我們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黏媽媽就是錯誤的行為,而是要分析一下孩子黏人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以閨蜜為例,諾諾之所以突然變得黏她,什麼都要她做,很明顯的原因就是兩個:諾諾剛上幼兒園,而身為媽媽的閨蜜重新上班。
  • 寶寶膽小怕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建議媽媽這樣給孩子安全感
    關於孩子的安全感,我想起了:這幾天總是在下雨,晚上帶孩子在鄰居家玩,突然電閃雷鳴,一個大閃電把兩個孩子嚇得趕緊跑進了媽媽懷裡。鄰居媽媽說她從小就怕閃電,也很怕黑,小時候農村的茅廁都是建在院子裡的,所以她晚上很少去上廁所,不是憋著,就是讓媽媽拿個便器放家裡。
  • 三四歲的孩子黏媽媽怎麼辦?媽媽做好這三點,帶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而是要分析一下孩子黏人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可以說,孩子之所以黏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那麼,如果孩子出現了黏人的行為,作為媽媽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呢?所以,儘管姥姥和奶奶如此「換班」,澤寶的安全感建立也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 孩子安全感不足?媽媽做錯了什麼?
    安全感情緒依戀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作為大人,當你特別傷心,特別委屈,或者特別孤獨的時候,你的第一感覺是什麼?你的第一需求是什麼?他有著一位冷漠的無法感受他的情緒的媽媽,弟弟長期以來的情緒,沒有被看到,沒有被接納到,因此,一旦他在生活裡面,碰到任何麻煩 ,都會引發他的這個沒有被轉化掉的情緒,使得他產生這種異常的對抗行為 :「你不扶我,我就不起來」,「你不來安慰下我,我就一直跟你對著幹」等等行為。
  • 《坡道上的家》:「壓垮」媽媽的稻草不是孩子,而是「身邊人」
    裡沙子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不是這位媽媽不想為自己辯解,而是自己深深地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在周圍人不斷的斥責和貶低之下,感覺自己就像一個一無是處的人。明明最初的目的,是想成為一個盡善盡美的好媽媽,最後卻在不斷的小事堆積中,成為心中最差勁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