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地有家長嘆說自己孩子在解答應用題時方法單一、思路呆板、解題速度慢,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大大降低。
其實,孩子的解答應用題的靈活性,不只是加強做題練習一個途徑,家長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對孩子加強指導訓練:
1. 自編應用題
自編應用題的訓練,不僅可以促使孩子積極思維,增強孩子思維的活躍度,還可以加深孩子對應用題中數量關係的理解,提高靈活解題的技巧。
這種訓練不只是低年段孩子可以經常使用,中高年級的孩子更應該加強。因為,編題的過程中,孩子必然要考慮到數量之間的邏輯關係,無形中就促進了對數量之間關係的思考。
當然,編題訓練也要根據不同年段的孩子以及不同題目的內容、要求等有不同的方法。
如:低年段的孩子可以多採用根據圖畫編題的訓練,中高年段的孩子可以用根據式題、線段圖、問題或是所給的條件訓練編題,還可以根據所給的數字材料,或者直接模仿編題等,這些都是簡單易行的訓練方式,經常進行,可以發散孩子的思維,提高孩子思維的靈活性。
例:孩子學習相遇問題的應用題後,可以加強孩子看線段圖進行編題的練習,鞏固知識點。
根據上圖圖意,孩子可以編出下題:
客、貨兩車分別從甲乙兩地相對行駛。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40千米,3小時後,兩車還相距50千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孩子如果能夠編出符合線段圖意的題目,就要正確獲取並理解圖中信息,這個過程不止檢驗了孩子的觀察力、相遇問題知識點的掌握度,還讓孩子的思維得到綜合性的訓練。
再如:根據式題訓練。
給一個式題,如:348÷(13+16),孩子可以編出題目如下:
甲乙兩地相距348千米,小明騎車每小時行13千米,小強騎車每小時行16千米,兩人從兩地同時相向而行,幾小時相遇?
還可以編成:師徒要做348個零件,師傅每小時做16個,土地每小時做13個,兩人同時做,要用幾小時才能完成任務?
……
這種編題訓練,對發散孩子的思維很有幫助。
2. 一式多議訓練
有些孩子在解答應用題時常出現錯誤,是因為對題目中的某些句子或詞義並未完全理解,我們可以多進行「一式多議」的訓練,就是給一個算式的意義換個說法,也就是,不改變算式的順序,用不同的語句敘述它所表達的意思。
比如,算式48×21+4表達的意義,①48乘以21,再加上4,和是多少?②求48的21倍與4的和是多少?③比48的21倍多4的數是多少?④48與21的積再加上4是多少?……
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孩子的思維不固定在一個模式裡,還可以讓孩子腦口並用地主動思維。
循序漸進、堅持這樣的練習下去,逐漸地,孩子的數學語言的理解與表達能力都會得到相應提高,發散思維也會得到相應發展。
3. 一題多解的練習
中高年段的孩子,特別是高年段的孩子,我們要鼓勵孩子一題多解,這是訓練孩子靈活思維的一個好方法。孩子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問題,用多種方法解答同一問題,可以促進孩子知識、智慧同時增長。
如:甲乙兩地相距8560米。兩列火車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2小時後相遇。快車平均每小時行2840米,慢車平均每小時比快車少行多少米?
解法一:2840-(8560÷2-2840)=1400(米)
解法二:2840-【(8560-2840×2÷2)】=1400(米)
用方程解法還可以找出更多的解法……
這樣的練習,可以充分調動起孩子主動思維的積極性。
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可以多採用讓孩子說出思路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中接受了靈活思維的訓練,省時還效果好。
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多給孩子鼓勵表揚,多給予肯定讚賞的態度,在此基礎上,讓孩子找出最簡捷的解法才好。能夠找到多種解法,並能迅速運用簡捷方式解決問題,才是我們要達到的真正目的。
提高孩子靈活解題的能力,不要只靠這老師課堂這一條路,作為孩子的家長,在孩子小學階段,還是有能力給予一定幫助的。
當然,訓練孩子靈活思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我們家長要多些耐心、還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