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起跑線,為孩子入學選擇學校,到底什麼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2020-12-13 楊家娛樂

這部印度電影「人生起跑線」有點像是「三個傻瓜」以及「來自星星的傻瓜」的綜合體,在笑彈與催淚彈兼具的溫馨喜劇包裝之下,還擔負著社會批判的重任。片中不僅大大諷刺了富人「自私的尺度」遠大於窮人,也對印度社會搶入名校的升學亂象與貧富差距之大有著嘲諷與悲憫的描寫。不過因為結局劇情的太過理想化,使得這些原本應該是視頻主題的內容最後顯得有些虛假,反而是片中有兩個次要角色的設計,讓這部片有了感人的力量與更深刻的「無法融入的悲哀」主題,也讓我聯想到一本出色的小說:「無聲告白」。

電影的故事並不複雜,一對富有但進不了上流社會的夫妻,在妻子嚮往名校光環的強力動機下,開始為了送小孩進名校的申請作準備,過程中笑料百出,有錢人各種光怪陸離的奇招層出不窮,最後甚至搬到貧民窟搶佔貧窮入學保障名額。也就是在這裡,片中最動人的角色-自己貧窮但捨得分享的窮人珊普拉卡希(德巴克杜布耶爾飾)-登場了。這個角色的塑造超級成功,尤其是他從不懷疑人性本善的真誠特質多次讓我感動到掉眼淚。看他跳到車子前面製造假車禍幫主角拉吉(伊凡卡漢飾)籌學費、看他為了拉吉女兒皮婭抽籤成功雖然自己兒子沒上也要出錢慶祝、看他原本怒氣衝衝想向學校告發卻因為看到皮婭的天真可愛而下不了手,這種人性中的樸實善良在演員的好演技詮釋下實在是難以抵擋的催淚彈啊!

這個精神感動了主角拉吉,所以即使他已經私下捐款將珊普兒子就讀的公立國小改頭換面,還是有了結局前他向校長自首的大逆轉,不過更大的逆轉是這位女校長竟然在此露出了商人辦學「一切向錢向權看」的真面目。雖然這個劇情安排實在很扯,但是校長的一段臺詞卻讓這部片除了「教育亂象」這個主題外有一個更深一點的觸及面,那就是「融入自己不屬於的階級」過程中的痛苦。校長究竟說了什麼呢?女校長向拉吉透露自己小時候家境不好就讀名校的心底創傷,周圍的同學都來自上流社會,那種大家在背後的竊竊私語、那種身份地位比不上人家而被輕視的痛楚、那種永遠也不會被接納的孤獨感,她一輩子都不可能忘掉。

特殊的華裔身份對伍綺詩的成長過程有著重要的影響,這本「無聲告白」就是以一個華裔男性與美國白人女性結婚之後生下三個小孩所組成的混血家庭為主要人物,以70年代俄亥俄州一個虛構的封閉大學城為背景,以家庭中倍受寵愛、表現傑出的大女兒莉迪亞離奇死亡為故事開端,敘述生活在美國必須面對的、在種族、階級上難以跨越的鴻溝,以及女性在當時社會上所受到的局限、在個人理想與照顧家庭間的心理拉扯,還有父母對單一子女過高期待下對所有孩子們所造成的傷害。我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受到極大的感動,雖然事後仔細分析覺得作者在故事的設計與情節推動上某些地方可能有市場考察而有稍許想當然耳,對導致人物行動的原因也略微有點表面化。

但是作者對人物心理的描寫實在是非常細膩,她以全知觀點深入家中五個成員的內心(包括父母兩人過去年輕時的成長心情),我們可以感受每個身份心裡的難處,也很容易找到自己最在乎的共鳴點。(例如我就對其中媽媽瑪芮琳因為家庭無法完成人生理想的悲情十分有感。而書中的華裔父親詹姆斯這個角色的成長過程,就是讓我在欣賞電影時產生聯想的原因。詹姆斯是中國移民第二代,父母是愛荷華州一所私立貴族中學的工友及廚房幫傭(事實上他們是因為這所學校對員工子女有通過測試可以免費入學的福利才千裡迢迢從加州移居到此的)。詹姆斯通過了考試,進入這所學校就讀,12年中,他從來不曾感到自在。

詹姆斯的同學都是來自白人社會中非富即貴的階級,他是唯一的東方面孔、他不敢讓同學知道在校園中打雜的工友與廚娘就是自己的父母,他沒有朋友、他從來不曾融入這個原本他不可能進入的社會階級。即使後來詹姆斯進入哈佛取得博士學位、成為俄亥俄州一所大學的教授,這種「無法融入」的陰影仍然跟隨著他一輩子,讓他在任職學校與所居住的社區中永遠是個邊緣人。而電影「人生起跑線」中的女校長,也有著相同的陰影,這個陰影則把她帶入假借嚴格入學限制對上流階級進行報復的心態中。

這種「無法融入」的痛苦是一個很深沈很現實的主題,所以當電影稍稍觸及這個主題,卻緊接著以拉吉在學生表演會上慷慨陳詞以及把女兒轉出私校的行動做個甜美煽情大結尾時,我們知道這部電影還是一部給窮人看的迷幻娛樂安慰片。富人可以發善心花錢彌補自己從窮人那裡所剝奪來的好處,但是要富人放棄自己已經得到的好處?現實中這種事發生的機率應該是零吧?階級的鴻溝有這麼容易跨越的話,它就不叫「鴻溝」了呀!總之,這部片讓我們了解印度目前的教育兩極化以及貧富差距問題,是很有誠意的作品,可惜太過美好的結局大大減弱了它的批判力度,對社會問題本質的影響可能有限。

但是片中以窮人角色來詮釋「Sharing is Caring」主題,還有女校長角色所帶出階級間「無法融入」的深層心理影響,還是讓欣賞本片別有一番感動與趣味。當然,如果您讀過「無聲告白」也有同樣的聯想不吝一起交流分享、或是因為讀了這篇心得也想讀讀這本小說的話,就更是我欣賞這部電影更大的額外收穫了。

相關焦點

  • 印度教育類電影《起跑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從預告片來看,電影《起跑線》講的似乎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社會被分為上中下三等人,上流社會的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最好的教育,中等人的孩子為接受更好的教育絞盡腦汁,而窮人的孩子卻徘徊在失學的邊緣。看上去同樣是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但有人的起跑線旁邊停了一輛有司機的車,有人的起跑線上卻荊棘密布。
  • 印度電影《起跑線》: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最近,一部名為《起跑線》的印度電影在國內上映。該影片在豆瓣獲得8.1的評分,再度延續了印度片的高分傳統。影片用幽默詼諧的風格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不讓女兒皮雅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 印度高分電影《起跑線》: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
    評分8.9的印度電影《起跑線》近期引起網友熱議,很多網友表示:中國人的教育之痛,竟然被印度人拍出來了!電影講的是一對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追求貴族名校的故事。他們不希望小女兒皮婭重蹈自己的覆轍,決定將她送進全印度最好的私立幼兒園,之後再逐步實現階層遞進。他們為了進貴族學校買了一套學區房,穿時髦的衣服、卻說著蹩腳英語,偽裝成上層階級。每個孩子都要面試、經過一系列的考試後才有入學資格,數學、英語、繪畫、音樂、遊泳各項技能都要會,而小皮婭次次落榜。四次落榜後,拉吉夫婦得知還有另一個捷徑可以入學:學校每年會預留25%的學位給貧困 家庭。
  • 揭露教育現實的印度電影——起跑線
    自從2018年以來,黑仔才開始慢慢的接觸了印度的電影,才了解到原來電影可以如此自然的揭露社會現實,就2018年來講就有較多具有影響力的電影,比如《神秘巨星》、《廁所英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等。而今天要聊的是一部與教育現實相關的印度電影——起跑線。
  • 《起跑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起跑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文/晴雨影視解說,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晴雨影視解說提起印度電影,大家一定會想到印度電影的一個的特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一言不合就跳舞,管他劇情著不著急,先跳一段舞蹈唱一首歌再說。當然,除了這個特點,印度電影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特點:反應社會現實。
  • 什麼是孩子的起跑線呢?
    小編最近新看了一部2017年上映的印度電影,名字叫做《起跑線》,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家服裝店老闆,有著豪車和別墅,為了給孩子好的教育資源,讓孩子能進入當地最好的學校,不輸在起跑線上,想盡辦法,通過搬家,買大房子,陪著孩子接受入學申請培訓,申請貧窮名額,搬去窮人區以混過審查,最終孩子成功入學,但是主人公在這一系列事件中,懂得了教育的真諦。
  • 電影《起跑線2》直擊印度教育,伊爾凡實力主演,父母為孩子操心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部父母為孩子上學操碎心的印度高分電影《起跑線2》,這部電影由伊爾凡印度演技巨星主演,電影講述了一位父親與他渴望出國留學的女兒之間的故事,同時展現了父親為實現女兒的夢想面臨的種種困難,以及想方設法克服困難的過程。
  • 你的孩子是否輸在了起跑線?電影《起跑線》,深思我們的教育理念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 印度電影這幾年在中國可真的是火之又火。認真的觀眾不能發現這些印度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娛樂圈討論現實問題。印度人氣質的又充滿喜感的劇情包裝起來。既幽默又有啟發意義,非常具有觀賞性。
  • 印度電影《起跑線2》上映,依舊關注孩子教育,但狗尾續貂了
    文/馬慶雲印度電影《起跑線》第二部,已經可以看到漢語字幕版本了。這部電影印度本土上映於2020年3月13日。在印度上映的時候,其本土口碑反饋情況亦不如前作。三年前其本土上映的電影《起跑線》,引入中國內地市場之後,也引發了影迷巨大的討論興趣,並且獲得非常不錯的口碑。《起跑線》第一部之所以在中國內地也廣受認同,實在是因為我們的也苦於孩子上學會輸在起跑線上的問題。所以,電影當中,這對兒夫妻為了給孩子找到一個更為優秀的學校而「不擇手段」的故事,真的也是中國內地影迷們的「心聲」。因此,《起跑線》國內上映的時候,備受關注。
  • 電影《起跑線》其實是在告訴你:這才是真的起跑線
    最近,又一部印度神劇席捲了我的朋友圈。與之前的印度喜劇不同的是,這次的是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電影,名為「起跑線」。從電影的名字中就不難看出,這是一部關於孩子起跑線的電影。表面上看起來,孩子的起跑線是身處的環境和所擁有的物質條件,但是實際上孩子真正的起跑線,是另一個更為重要的東西。
  • 印度電影起跑線影評分享
    印度電影起跑線印度電影自從摔跤吧爸爸後,火熱起來,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印度電影起跑線的影評。3我想,若是中國的父母能多想想孩子童年的成長趣味性及給予的關愛之情適度性,而不是將自己沒有的東西一味加注孩子身上,不問喜惡,只知跟風,便覺自家的起跑線應該是提高了點,不輸其他家孩子比較多這些問題,我想祖國的花朵會有更燦爛的綻放~4整部電影看得心情舒暢
  • 印度神片《起跑線》
    請注意前方高能劇透影片講述的是印度版「上學難」的問題,然後隨便反思了一下「教育」、「階級」、「貧富」等種種問題。影片開頭孩子米雅被同伴孤立了,因為她說印度語,其他孩子說英語,因為學校不允許。在印度,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 《起跑線》曝影片片段 孩子入學家長卻被重重面試
    《起跑線》曝影片片段 孩子入學家長卻被重重面試 《起跑線》曝影片片段 孩子入學家長卻被重重面試 時長:01:04 來源:電影網
  • 印度電影《起跑線》:究竟是誰的起跑線?_咚飛電影影評
    周末的家庭影院,觀看了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咚飛電影論壇電影講的故事很簡單:一對印度中產階級夫婦拉吉和米塔,為了讓女兒皮雅進入名校,費盡心思,不惜假冒貧民,最終以貧困生名額如願以償,最後卻又讓孩子退學的故事。
  • 清明檔 | 中國觀眾為什麼喜歡印度電影《起跑線》?
    無論是聚焦印巴衝突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還是抨擊教育不公的《起跑線》,在「嬉笑怒罵」間「人情練達」。如果說卓別林是默片時代的喜劇之王,那麼以《起跑線》為代表的印度電影就是有聲片時代的不朽豐碑。聚焦「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世界性議題人的一生就像跑馬拉松,起跑線是母親的妊娠期。而在孩子未真正走向獨立前,這場比賽的代跑者卻是眾多含辛茹苦的家長!
  • 又一部印度高分電影刷屏《起跑線》
    關於這部電影,網友的評價是:「已經不想再問為什麼我們拍不出來這樣的片子了」很簡單,因為這部影片跟《摔爸》、《神秘巨星》一樣:反映社會現實,批判社會不公!而這次,它把炮口對準了:教育問題。整部影片,以「為女兒擇校」這樣一個極小的角度切入,用喜劇化+戲劇化+生活化的方式,層層深入反映了當下印度社會種種現狀:中產焦慮、貧富差距、階級對立、社會不公等等。 電影叫做《起跑線》,名字起得相當傳神。因為,我們都熟悉的一句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趣的是,看來很多印度人也認同這個觀點。換言之,中國人認為,教育可以決定人的命運。印度雖然是與中國文化迥異的國家,但也認同這個觀點。
  • 開掛電影《起跑線》,有錢人搬進貧民窟,彌天大謊只為孩子學英語
    可有英語課程的學校在印度並不多,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入學到這些「高等」院校,今天小酌分享的電影就是講述的這樣一個故事。這是一個印度中產階級家庭,父親和母親做小生意有了一些積蓄,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他們決定無論如何也要讓孩子進入到可以學英語的高等院校。
  • 印度電影《起跑線》為什麼會讓人從笑看到哭
    有句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今天要講的就是一部讓人扎心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它是一部反映教育的電影,但是劇中並不是用很嚴肅的形式來表達,而是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反映出父母對孩子教育操心的社會問題。那為什麼說它是一部讓人扎心的電影,讓小編帶領著走進電影中去吧。
  • 印度電影《起跑線》,提出教育的起跑線由誰來定義的問題
    01印度2018年有一部電影——《起跑線》,講的就是關於一個印度普通家庭為了爭奪孩子教育的,所謂的「起跑」優先權,而絞盡腦汁的用盡手段和其間陷入的種種困境。學區房,私立名校,徹夜排隊求入學報名表,學校對孩子的面試筆試,甚至充分利用一些關係手段,千方百計佔用貧民區的入學資源等等。
  • 《起跑線》究竟是什麼!
    想給大家推薦一部特別好看的印度電影《起跑線》,是部輕喜劇,用輕鬆愉快的方式表現著很嚴肅很認真的社會問題,剛開始我一直在笑,看到最後卻流淚了。拉吉為了彌補內心深處的愧疚,去公立學校捐贈,但是窮人對他的發問讓他內心深處倍受煎熬,窮人說:富人搶佔了我們的土地,官員搶走了我們的糧食,現在你們又搶走了我們孩子的入學機會。拉吉決定去校長室認錯,把入學機會還給窮人。但是校長的做法讓他很失望,在校長眼裡,只有富人的孩子才配上私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