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不松,女人不老!媽媽們一定要知道的20個盆底問題

2020-08-30 31天愛產康連鎖品牌

您是否覺得人生偶有難言的尷尬瞬間?

比如和朋友一起開懷大笑,笑著、笑著……

比如看電影時,精彩時刻,

你卻連跑三趟衛生間……

比如陪家人一起跳繩、享受親子時光時,

你卻……


也許這些症狀微不足道,卻讓你完美人生好像差一點點,其實差的就是盆底那一點點。


現代女性在職場和家庭生活中擔任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健康對每一位女性來說都是人生第一要素。即使身體沒有明顯疾病,可能在光鮮的表面背後,有著許多常人所看不到的一系列問題。而女性盆底問題往往被認為是妊娠產後不可逆的必然結果,且許多人羞於啟齒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無論是菜鳥媽媽還是資深寶媽,盆底問題對於媽媽們來說是萬分重要但又十分陌生的,有些事只有生完寶寶才有體會。所以本著讓媽媽們儘快從入門小白到盆底高手的目的,今天整理了關於盆底的20個回答,媽媽們開始盆底升級之路吧!

1.盆底在哪裡?

這是寶媽們首先得弄清的問題,如果找不到盆底,就更別提鍛鍊產後受損的盆底肌肉了。



先找到骨盆,封閉骨盆下方的全部軟組織就是盆底,盆底是像臉盆一樣,盆底肌肉以漏鬥的形狀包裹著骨盆底。

2.盆底有哪些功能?

盆底有三大功能:性功能(影響夫妻生活)、括約功能(排便控尿)和支持(盆腔臟器)功能,當這些功能失常,別坐以待斃了,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肯定得纏上你。

3.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包括哪些?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包括一組盆腔支持結構缺陷或退化、損傷及功能障礙造成的疾病。


這還不懂?簡單點概況,凡是有下面的臨床表現,都可能是盆底問題。


4.盆底疾病具體有哪些症狀?


列舉5個常見的盆底問題。


尿失禁:打噴嚏抱孩子大笑時漏尿,是壓力性尿失禁,尿急尿頻(白天>7次,晚上>2次)漏尿是急迫性尿失禁,經常混合發生。


盆腔器官脫垂:感覺陰道有異物,腰部疼痛,有寶媽驚呼肉肉感覺馬上要從陰道掉出來了。


性功能障礙:性交痛,性冷淡,性高潮障礙,所以說盆底問題不解決,怎能愉快啪啪啪?


陰道鬆弛:這問題你老公比你更敏感,緊不緊你說了不算。


排便障礙:糞失禁或便秘,產後便秘發病率比較高。

5.盆底疾病發病率有多高?

國內研究顯示正常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發病率為11%,40%-60%的已婚女性患有壓力性尿失禁(SUI)。2011年,中華婦產科學會盆底學組在《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試行)中指出,中國成年女性SUI總患病率高達18.9%,50-59歲SUI患病率最高為28.0%。


就算發病,寶媽們得記住:人生還很長,千萬勿棄療。


6.如何預防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盆底疾病要本著「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如果及早進行盆底功能的評估,就可能控制好盆底疾病的產生和惡化。如果你不幸已經患病,要保持良好心態,意識到盆底疾病的治癒可能,積極正確治療。

7.盆底康復的最佳時間?


產後42天到產後半年是產後恢復的黃金期,寶媽們可別錯過了,隨著年齡增長,盆底肌肉慢慢鬆弛,盆底患病機率直線上升。

8.哪些人需要進行盆底評估和康復?


所有產後女性(包括剖宮產女性,尤其二胎人群),更年期女性,有症狀女性如陰道鬆弛、性生活不和諧、各種尿失禁、慢性盆腔痛、盆腔臟器脫垂等。


9.如何早期發現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建議發病高危人群進行篩查,有兩大重點人群:一是新媽媽產後42天檢查, 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延後幾天;二是更年期女性要做盆底篩查。

10.到哪裡去做盆底評估


女性一般到婦產科,有些醫院單獨成立了盆底中心,男性需要到泌尿科,如果是排便問題也可以選擇肛腸科。

11.如何做盆底評估


一般採用陰道探頭置入陰道,採集表面肌電,進行盆底肌電評估,檢測到盆底受損情況。


12. 沒有症狀,醫生診斷為盆底障礙性疾病是否誤診?


不是的。有些媽媽總認為自己沒症狀就是沒病,轉頭就忘了,也不去治療,結果真正到有症狀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期。盆底肌其實是一個慢性損傷的過程,沒有明顯症狀,也需要進行盆底康復,因為盆底肌損傷最早表現就是肌電的異常。

13.評估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最好前一天不要同房,大姨媽以及惡露都乾淨了再去,評估前要排空膀胱。如果有血檢,要空腹檢查。


14.如何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主要分為手術和非手術治療。隨著科學的進步,盆底手術也有很多種,治療效果也越來越好。但是婦產科越來越重視防病,無創的盆底康復應該普及。如果不想挨一刀,可以選擇盆底康復治療,此方式具有明顯效果,已成為醫院或專業場所首推。

15.盆底康復治療主要採用哪些方法?


電刺激,生物反饋,盆底肌肉訓練(凱格爾運動),也可以動用輔助工具(陰道啞鈴、家用盆底肌修復儀等),關鍵在于堅持盆底保健。

16.什麼是電刺激治療?


電刺激是物理治療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低頻電刺激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鎮痛,幫助盆底肌肉收縮和放鬆,促進盆底肌恢復。


17.哪些人不能做盆底康復?

惡性腫瘤,裝有心臟起搏器,孕婦,出血性傾向,痴呆癲癇神經系統疾病,急性炎症,盆腔局部金屬異物(上環不是禁忌症)。

28.盆底康復的治療需要多久做一次?一個療程多長時間?

兩到三天治療一次;一個療程十到十五次不等,大概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


來源:瀾渟

相關焦點

  • 盆底不松,女人不老!這個問題你必須要重視
    其實明星也是普通人,除了有時間和條件去維護之外,更少不了產後修復的功勞。而產後修復也一直是後臺問題打卡榜的焦點,那麼小編就和仙女們拉上簾聊一聊產後修復那些事。等到寶寶出生時盆底肌肉會進一步受到拉扯甚至破壞,彈性明顯下降、生理功能也嚴重受損。因此孕產過程中盆底肌是一個重災區, 90% 的寶媽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肌鬆弛問題。
  • 生完娃後,為什麼一定要進行盆底肌修復,媽媽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一、為什麼一定要進行盆底肌修復首先盆底肌並不是一塊肌肉,而是類似一張網一樣,控制這女人的膀胱,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被這張「網」緊緊吊住,從而維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所以盆底肌非常的重要,因為一旦這張網變鬆了,媽媽身上很多器官功能都會受到影響。
  • 盆底肌不松 , 女人不老!深度解剖骨盆和盆底肌, 別再說不了解了!
    盆底肌,就是我們所說的盆底肌肉,是作用在骨盆下面的一組肌群。 這樣描述可能大家還是想像不出來盆底肌的形態,這組肌肉群就像是一張「吊網」,承託著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
  • 盆底肌不松,女人不老,這些瑜伽體式,強健你的盆底肌!
    盆底肌是指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這一肌肉群猶如一張「吊網」,膀胱、尿道、子宮、直腸等臟器被這張「網」緊緊吊住,從而維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女性懷孕和生產(包括順產剖腹產)會帶來盆底肌的鬆弛,一些人在產後一段時間可自然恢復,但也有一部分人的盆底肌沒能自然恢復,而產生漏尿、陰道壁膨出、子宮脫垂、性功能障礙等問題,所以盆底肌的鬆弛要引起重視,進行及時的修復鍛鍊,這是產後比瘦身更需要先解決的問題。骨盆底有16條肌肉。
  • 產後「盆底肌」恢復很重要,產後媽媽們必須知道的真相
    國外對於生產後的女性的要求是一定要做盆底肌的相關訓練的,否則中年以後如果遇到有關盆底肌方面引起的問題是無法進入相關的「醫保」。中國最近幾年對於女性產後盆底肌的恢復也是非常重要,一線二線城市醫院已經開展了盆底肌恢復訓練科室,由此可見產後盆底肌的恢復非常重要。
  • 盆底肌有多重要?關於盆底肌的10大誤區!孕媽產後必知
    長輩總以專家口吻告訴新媽媽們:女人生完孩子都這樣,從你外婆那輩就有了,還是月子沒做好,是正常現象,沒什麼好怕的。但其實這屬於出現了盆底功能障礙問題,從長輩之口得知的「這是正常的,無需治療」這種錯誤認知對女性影響很大,如果不做康復治療只會導致病情延誤,造成盆底過度損傷。
  • 那些產後不做盆底肌修復的媽媽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大多數的人並不知道生完孩子要去做產後修復,當然,也有很多媽媽覺得沒有必要。因為他們的媽媽就是這樣子過來的,也沒發現有什麼嚴重的問題。另外,還有一些媽媽說:我沒有出現什麼不適,所以幹嘛要去做產後修復啊?今天小編就來說說如果不做產後修復,尤其是盆底肌修復的媽媽們,年紀大了之後會怎麼樣?
  • 生完娃後,為什麼一定要進行盆底肌修復
    有很多剛生完娃的寶媽會問,盆底肌修復真的是有必要的做嗎?有一位寶媽剛滿月就來貝拉田園門店主動要求做盆底肌修復,因為喜媽媽自己就是醫生所以對這方面很了解也很在意,自己平時有明顯的漏尿和便秘,一激動咳嗽都會漏尿,需要一直用護墊,喜媽媽是月嫂部顧客,因此有贈送的項目。
  • 告訴產後媽媽,關於盆底肌修復,不為人知的五大誤區
    很多還沒有結婚生子的女孩子,對盆底肌應該不太熟悉,覺得無關緊要。但對於產後寶媽來說,應該都很熟悉了,因為盆底肌的修復是產後修復的關鍵,它關乎著女人一生的幸福。但是關於盆底肌的修復你所知道的真的是對的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出了盆底肌修復誤區,快看看你有沒有犯這樣的錯誤。一、產後盆底肌會自愈,不用幹預修復NO.
  • 盆底肌的重要性,大多數媽媽都不知道,更別提去修復了
    產後是女性疾病多發的時期,很多不適的症狀會集中爆發,比如說腰酸背疼,漏尿,鬆弛,體型變胖的問題。而誘發這些毛病的主要因素就是盆底肌。Y道鬆弛,夫妻生活不和諧,便秘,尿頻漏尿,小腹疼痛也會由此發生。最好在產後42天做一個盆底肌檢查,看看受損程度如何,如果受損沒有解決的話,那麼到老年以後,問題會更加嚴重,治療的時間也會延長。
  • 別忽視盆底肌健康,影響比你想像的嚴重,十之八九的女人都不知道
    寶媽懷胎十月,十分不易,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又開始準備二胎,所以寶媽們又踏上了充滿挑戰的「二胎之路」。很多媽媽第一胎生得很順利,但是由於準備二胎時年齡偏大,很多問題也就接踵而至,比如盆底肌健康狀況逐漸被寶媽們重視起來。
  • 女人生完孩子後的盆底肌該如何康復?
    輕症時,盆底肌只有輕微鬆弛,其實只要及時開始盆底肌修復,輔以長期盆底肌鍛鍊,就可以預防和改善漏尿、子宮脫垂等症狀。 第三個問題:剖腹產時,孩子不從陰道出生,傷不到盆底肌?不是的!在懷孕期間、隨著寶寶的長大,腹腔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擠壓著盆底肌肉,分娩後,產婦部分韌帶會松裂,無法固定器官在正常位置,所以會慢慢出現盆底功能障礙。
  • 盆底肌的世界女人一定要懂,不然真有可能笑出尿!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苗 通訊員 沈琴琴 葛丹娣有人說,盆底好比女人的「第二張臉」。其實,這句話非常有科學道理,相信每一位成為了母親的女人也都深有體會。5月12日母親節,讓我們關注媽媽們的「第二張臉」。
  • 孕期可以做盆底肌鍛鍊嗎?早鍛鍊能早預防盆底問題嗎?
    大家都知道產後媽媽要去做盆底肌修復,為了讓自己以後不會出現漏尿、子宮脫垂等問題。這時有些媽媽就疑問:那我如果在孕期的話,提早做好預防,會不會就避免了盆底問題的發生?而在孕期又應該做哪些鍛鍊去預防呢?小編告訴你們,孕期其實是可以進行盆底肌的鍛鍊的,但是也不是說隨便什麼樣的鍛鍊方式都可以做。
  • 剖宮產就不必做盆底康復嗎?媽媽們注意,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
    很多產後媽媽在產後42天檢查的時候,醫生都建議做個盆底篩查。寶媽不禁疑惑,盆底篩查是什麼檢查?怎麼查?能解決什麼問題呢? 產後為什麼要進行盆底篩查?
  • 盆底肌的這幾個冷知識,你知道嗎
    因為大家知道,如果一旦盆底肌受損,就會出現漏尿,子宮脫垂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健康的問題。很多媽媽由於要去做產後修復,都對這方面有所了解,但是還有幾個知識你可能不知道。一、盆底肌修復並不是只有剛生產完的媽媽才可以做。
  • 【母嬰】這12個盆底肌恢復小常識,寶媽們一定要知道!
    在我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病率高達 28%,尤其是產後盆底功能障礙,有 50% 已婚育女性患有尿失禁問題。 儘管部分人沒有明顯症狀,但妊娠和分娩都不可避免對盆底肌造成了一定的損傷。
  • 產後盆底修復的幾個真相,很多人都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產後恢復,主要做的就是盆底肌,腹直肌以及骨盆的恢復,但是裡面有很多的知識,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了解清楚後再去做,才不會被忽悠。 1盆底肌修復前一定要做一個精準的評估。即月子期後媽媽要到醫院去複查,檢查自己的盆底受損情況,看看自己是否需要進行修復。一般80%的產後媽媽都有盆底肌鬆弛的問題,這時就要進行修復了。但是去做修復之前,千挑萬選,選了一個感覺靠譜的機構,上手就是給你直接做修復,那麼小編妥妥地告訴你,你交智商稅了。
  • 可能和盆底肌鬆弛有關!要怎麼修復?
    ,盆底肌鬆弛的可能性就越高;肥胖:肥胖女性的盆底肌更容易變「松」。另外,如果媽媽在生育或者到一定年齡後有盆底肌鬆弛的毛病,那麼,女兒很有可能也會因同樣的原因讓盆底肌變「松」。2.盆底肌「松」了,又會怎麼樣呢?很多人覺得,不就是肌肉變松,又會有什麼影響?大姨得說,你們太天真了。
  • 剖腹產不需要修復盆底肌,20年後就知道錯了
    順產才需要做關於盆底肌的修復,剖腹產不需要做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一定要改正,不然真的會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看到這篇文章你也能夠重視起來看過這篇文章,你也能夠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