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天然毒菌事件引爆海外奶源遭遇信任危機

2021-01-11 聯商網linkshop

  受恆天然肉毒桿菌事件影響,中國以及俄羅斯宣布禁止進口紐西蘭乳製品。
  中國市場過度依賴海外乳製品生產企業,70%進口奶粉來源於紐西蘭。
  恆天然事件帶來的信任危機大於安全危機,中國消費者對海外乳製品企業的信任度也將降低。

  乳製品行業再次爆出食品安全問題,這次的主角是總部位於紐西蘭的恆天然集團,它生產銷售的濃縮乳清蛋白粉原料受到了肉毒桿菌的汙染。

  8月2日,恆天然向紐西蘭政府通報稱,其生產的3個批次濃縮乳清蛋白(WPC80)中檢出肉毒桿菌,影響包括3家中國企業在內的8家客戶。

  8月3日晚間及8月4日上午,國家質檢總局連續發文確認,涉及中國市場的企業包括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與娃哈哈進出口有限公司的濃縮乳清蛋白14.5噸、可口可樂中國公司的濃縮乳清蛋白4.8噸、多美滋嬰幼兒食品有限公司使用的進口原料乳粉208.6噸。

  紐西蘭貿易部長蒂姆·格羅澤(Tim Grose)在8月4日表示,中國在得知紐西蘭恆天然乳粉檢出致命細菌後,已停止進口所有紐西蘭奶粉。他在當地媒體tvnz的節目上稱,「中國當局停止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進口紐西蘭奶粉這一舉措在我看來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據悉,俄羅斯也開始禁止從紐西蘭進口乳製品。

  中國企業和普通消費者都開始轉向海外尋找優質的奶源,但恆天然爆發毒菌事件意味著,進口乳品如果沒有強力監管同樣不能保障安全。

  受汙染產品已被大量使用

  恆天然集團在聲明中稱,一般的乳製品如鮮奶、奶酪、酸奶和經過超高溫消毒的牛奶產品不會受肉毒桿菌的影響,且目前還沒有收到問題產品引發的健康問題報告,但這一解釋顯然無法讓人放心,尤其在中國市場。中國的消費者由於受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響,任何有關乳製品安全問題的疑點都會讓他們產生疑慮。

  在中國,所有涉及此次事件的企業均在第一時間進行了產品的排查並發表自查聲明。根據娃哈哈、可口可樂以及多美滋給到騰訊財經的聲明,三家都已經對旗下涉及產品排查清楚,可口可樂需要召回一個批次產品,多美滋共涉及12個批次產品,而娃哈哈所涉及的產品已經基本完成銷售,娃哈哈方面稱如果仍存在銷售中的產品,公司方面也會予以召回。

  受汙染產品顯然無法全部召回。在過去的一年零3個月裡,採用汙染原料的900噸產品早就流入市場,甚至是已被消費了。來自多美滋、娃哈哈以及可口可樂的回應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肉毒桿菌如何混入原料產品?

  此次恆天然發現的受汙染產品源於今年3月的一次檢查。恆天然在這次檢查中發現,三批次2012年5月生產的特殊類型濃縮乳清蛋白(WPC80)梭菌屬微生物指標呈陽性。7月31日 恆天然對產品樣本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在一個樣本中可能存在會導致肉毒桿菌中毒的梭菌屬微生物菌株(肉毒桿菌)。8月2日,恆天然對包括中國客戶在內的8家客戶發出提醒。

  恆天然執行董事加裡·羅馬諾(Gary Romano)在新聞發布會中介紹,此次受汙染產品源於公司在紐西蘭懷卡託(Waikato)地區的一家工廠的一根管道。

  一位從事乳製品原料生產與銷售的企業告訴騰訊財經,此次由管道汙染引起的肉毒桿菌事件的具體原因可能有三種。一是管道清空後留下的汙水未清理乾淨。其次,清洗管道的程序或者清潔劑有問題。最後,存儲時的管道出現了汙染。他同時告訴騰訊財經,不管是成品還是半成品,管道、儲奶罐以及運輸過程中都可能接觸到汙染物。」

  肉毒桿菌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種細菌,土壤、動物糞便中經常可以見到它。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介紹稱,儘管肉毒桿菌對成人和1歲以上的兒童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對1歲以下的嬰兒存在較大威脅。臨床上也有1歲以內的嬰兒使用被肉毒桿菌汙染的食物中毒的案例,其中半歲以內的嬰兒、處於轉奶或者添加更改輔食階段的嬰兒屬於「高危」。

  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研究員、博士鍾凱介紹,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乳品標準或者嬰幼兒配方食品標準裡對肉毒桿菌在乳品中的限量都沒有規定,原因是肉毒桿菌在乳品中並不是常見的汙染物。

  多家涉及此次事件的公司反饋似乎也能說明這點。多美滋中國區發言人對騰訊財經表示,原料檢驗都是跟著國家標準走的,進廠以及出廠時都會有相關項目需要檢驗,但是國家標準中對於奶粉這塊沒有肉毒桿菌這項檢測要求。而向可口可樂售出4.8噸產品的上海糖酒公司以及娃哈哈公司均對騰訊財經表示,進口原材料的檢驗都已經通過了國家標準。

  恆天然未及時通報汙染事件受到指責

  雖然此次事件更可能是偶發性的單獨事件,但是公眾對於恆天然從3月了解此事直到7月底才通報的做法有所指責,為此恆天然執行董事加裡·羅馬諾(Gary Romano)解釋說這是由於技術問題與抽樣調查的限制所致。

  不過,此前恆天然也同樣有遲報汙染事件的案例。恆天然在2012年9月對牛奶進行抽檢時發現有少量牛奶和奶粉中含有少量雙氰胺化學殘留物,但公司直到2013年3月才進行通報,並且殘留批次仍然照常發往中國等國外市場。

  紐西蘭的奶牛打個噴嚏,中國的乳製品行業也會跟著感冒。

  紐西蘭經濟發展倚重乳製品行業,產品生產總額佔到GDP的2.8%,而在紐西蘭生產的乳製品中,有95%出口到國外市場,去年乳製品出口總額達到104億美元。

  恆天然集團則是其中規模最大的公司,其銷售額佔到了紐西蘭商品出口總額的1/4。

  儘管恆天然不是全球最大乳企,但卻是全球最大的奶製品出口商,在2012年,恆天然產品佔全球奶製品市場出口額的21%,全球全脂奶粉出口額的46%。

  恆天然集團採取合作社模式,有10578多個供應商股東,奶農向恆天然供奶,他們共擁有約380萬頭奶牛,去年公司生產了170億公升(約1745萬噸),其中的98%用於出口。恆天然的業務分為原料、餐飲服務、消費乳品以及鮮奶供應,其中原料供應佔到了集團收入的70%左右。此次汙染事件,即發生在原料供應業務之中。

  而在紐西蘭之外,恆天然在全球市場亦有運作多項生意。在亞洲和中東擁有多個消費者認知的強項品牌如安佳(Anchor)、Fernleaf(豐力富),Anmum(安滿),Anlene(安怡)等。其在智利的運作的產品名稱為Soprole。除此之外,恆天然還與雀巢公司在巴西、委內瑞拉、厄瓜多、哥倫比亞和阿根廷等南美洲國家有深入合作,以雀巢品牌來銷售乳製品。

  5年前,恆天然曾因持有三鹿奶粉43%捲入毒牛奶三聚氰胺醜聞,其中國戰略嚴重受挫。2012年恆天然第二次嘗試大規模擴大在華業務,斥資8830萬美元在河北省興建2座新的大型牧場。其最終在中國國內將擁有3座農場,每年將為恆天然生產1.5億公升牛奶。無疑中國市場是恆天然集團發展的重點,根據公司截止2012年7月的年報顯示,其中國市場的銷售收入約為16億美元(20.31億紐西蘭元),為該公司最大單一市場。據悉,中國有70%的進口奶粉都來源於紐西蘭,而這些幾乎全部出自恆天然,雅士利、雅培、美贊臣、惠氏等奶粉企業均是其合作夥伴。

  一位接近恆天然的人士告訴騰訊財經,恆天然最近還計劃將一新產品準備登陸中國市場,公司方面顯然認為其2008年三聚氰胺時留下的負面影響已經散去。現在來看,這一新產品計劃很可能因為此次事件而遭到擱置。

  海外奶源遭遇信任危機

  在中國,乳製品安全問題一直受到空前關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重創了中國國內的乳製品生產企業。國內企業和國內的普通消費者一樣開始轉向海外尋找優質的奶源。在中國消費者信任的海外市場中,紐西蘭的乳製品無論是奶源還是最終產成品都有著不錯的口碑。

  國內消費者願意支付高溢價獲得更安全的產品,就在前不久,外資奶粉品牌因為涉嫌價格控制遭到中國有關部門的反壟斷調查,這些奶粉品牌均是在2008年之後提高價格,平均漲幅在38%左右。

  國內消費者對於海外乳製品的依賴還體現在,國內的乳製品企業紛紛以海外奶源標榜產品安全性,儘管國內的奶源現在已經達標,但是出於民眾對國內奶源的不信任,企業仍選擇從從紐西蘭等地進口奶粉以及原料,例如此次事件中的可口可樂以及娃哈哈集團。而娃哈哈集團自己也有進口奶粉業務,娃哈哈告訴騰訊財經,其愛迪生奶粉品牌為荷蘭原裝進口,與此次事件並無關係。

  過度信任國際奶源不僅在民眾層面,政府監管層面對於進口乳品的監督也遠低於本土乳品。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後,監管部門對於進口乳品的檢驗標準,遠低於本土乳品,直至今年5月。

  國家質檢總局於2013年從5月1日起才開始實施更為嚴格的乳品進口新規,該新規新增加「進口商批批自檢」、「產品入境需經風險評估,並符合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等內容。

  以目前披露信息來看,恆天然事件可能引發的安全風險不會超過2008年的三聚氰胺,但是其引發的信任危機可能是空前的。首先,恆天然不僅僅是一家乳品製造企業,其公司業務中很大一塊來自於原材料提供,如果從源頭無法控制其質量,其最終產成品所可能造成的風險更加無法控制。其次,如果以恆天然所代表的海外乳品企業無法獲得中國消費者的信任,中國消費者要去哪裡尋找放心乳製品?中國乳企企業是否能夠重獲消費者信任?
  (騰訊財經 袁園 羅飛)

相關焦點

  • 恆天然毒菌引爆乳品新危機
    恆天然事件帶來的信任危機大於安全危機,中國消費者對海外乳製品企業的信任度也將降低。中國企業和普通消費者都開始轉向海外尋找優質的奶源,但恆天然爆發毒菌事件意味著,進口乳品如果沒有強力監管同樣不能保障安全。
  • 連續遭遇食品安全事件 雀巢而立之年的信任危機
    原標題:連續遭遇食品安全事件 雀巢而立之年的信任危機   連續遭遇食品安全事件 雀巢而立之年的信任危機   誰也沒有想到,全球食品行業巨頭雀巢會在一個月之內連續遭遇食品安全風波。
  • 談雀巢中槍:洋奶粉遇信任危機 國產奶粉崛起
    「三聚氰胺」事件後,國產奶粉行業整體不振,洋奶粉開始攻城略地。然而風頭正盛的洋奶粉卻頻頻出現問題,此前被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的凱沫特與上海雀巢經銷的特殊醫學用途的配方粉一事有了最新進展,兩家企業均被立案調查。
  • 奶粉集體添加三聚氰胺 國內乳業遇嚴重信任危機
    「結石奶粉」事件將重創中國乳業  在22家乳製品企業生產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三聚氰胺,這似乎暗示了在原料奶中加入三聚氰胺已是行業的「潛規則」,國內乳業遭遇嚴重的信任危機  ■本報記者 薛娟  「結石奶粉」事件正愈演愈烈。
  • 合生元提前赴海外尋求奶源自救
    北京商報訊(記者 金曉巖)繼此前在海外大量建造奶源基地後,北京商報記者昨日獲悉,廣州乳企合生元與法國乳製品生產商La Laiterie de Montaigu提前籤訂一份每年保證供應1萬噸製成品的合作協議,以確保其中國市場供應穩定。
  • 公共危機事件後的社會信任修復研究
    在特定情境下,社會信任修復所涉及的主體甚至不限於信任者與被信任者,也包括與事件相關的其他主體,探討不同主體的合理角色有利於更立體地分析危機事件中信任違背的形成機理。公共危機事件後的社會信任修復前提是信任雙方存在共信認知,本研究對社會信任修復行為的設計便是根據Gillespie和Dietz的信任修復理論做出的,意在完善我國目前的社會信任修復體系,提高公共危機事件後的社會信任修復質量。
  • 信任危機下的嬰童產業
    從2008年9月開始的三鹿事件,到2009年4月NUK爽身粉被曝致癌的消息,一輪又一輪的嬰童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噩耗,讓消費者們敏感的神經不斷陷入了高度緊張,使信任危機從乳製品開始波及到整個嬰童產業。  2009年,商家該如何在信任危機下做嬰童生意,對未來又該進行怎樣的抉擇?
  • 安嬰媽媽奶粉被曝含蟲子 美贊臣遭遇信任危機
    安嬰媽媽奶粉被曝含蟲子 美贊臣遭遇信任危機(親貝網配圖)  8月17日消息,有網友近日在微博上爆料,在美贊臣安嬰媽媽奶粉內發現蟲子。有不少網友對此表示,美贊臣奶粉太令人失望了。據親貝網了解,美贊臣近期遭遇信任危機,消費者頻頻投訴在其奶粉內發現異物。  近日,一位名為「孟潔日記」的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美贊臣安嬰媽媽奶粉內含有蟲子,稱「太影響心情,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一直以為奶粉的問題早已經解決,可是還是讓我碰到了。」  對此,有不少網友表示,美贊臣奶粉太令人失望了。
  • 「信任危機」之中,人們將如何「重啟」人際關係
    真兇落網,引起無數唏噓,人們由最初的同情,轉變為憤怒,繼而是悲涼以及沉思,這一事件的落幕,卻遠沒有到來。一石激起千層浪,事件的後續影響仍在持續發酵。這次事件讓人人自危,開始思考:會不會下一個人就是自己?惡劣的影響帶給女性的心理恐慌更大。女性本就是社會關係中的相對弱勢群體,當遭遇暴力時更容易受到侵害。而這次的事件發生在與自己朝夕暮處,同枕而眠的丈夫身上。
  • 人之初集團黃忠平曝國內合格奶源少 很多企業海外找奶源
    央廣網財經7月10日消息(記者 陳進) 5日,首都之窗公布《北京市貫徹質量發展綱要實施意見2015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針對生活用品、食品藥品等產品構建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監測預警網絡,建立嬰幼兒配方奶粉等重點高風險食品可追溯體系,探索對質量失信行為的聯合懲戒制度。
  • 義烏「洋商」調查:傳統賒銷買賣遭遇信任危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當傳統的賒銷買賣遭遇現代商業的信任危機,貿易兩端的中外生意人都受到了挑戰  「我只想拿回自己的血汗錢。現在法院是判他們兩個人輸,我卻沒拿到錢」。拿到判決書,義烏水鑽(將人造水晶玻璃切割成鑽石刻面得到的一種飾品輔件)經銷商30歲的吳萍仍舊無奈。
  • 聖元奶粉事件引發信任危機
    各方反應  乳業專家:若是蒙牛令人費解  廣東省乳業專家王丁棉向記者表示,在聖元奶粉「性早熟事件」發生之初,他也曾對這一事件產生有幕後主使的疑惑:「聖元事件和去年的多美滋結石患兒事件有些類似,都是以消費者投訴為最初的質疑點,但和多美滋那次相比,聖元事件要來得快得多也猛得多,如果沒人在幕後策劃
  • 雀巢事件讓奶粉銷量銳減 奶粉行業面臨信任危機
    時報訊 (記者 李鶴鳴) 隨著雀巢昨日再次被查出奶粉中碘含量超標,廣州市民對雀巢乃至整個奶粉產品的信任都出現危機。記者昨日在廣州部分超市調查發現,整個奶粉市場的銷售情況不佳,而鮮奶、酸奶、果味奶等奶飲料的銷售火爆。據某超市銷售人員介紹,該超市已經將所有雀巢奶粉撤下貨架,但奶粉特別是罐裝奶粉仍然賣得不好,銷售額比平時要少一半以上。
  • 夫妻之間遭遇信任危機真的無解?給你實用的三招
    ●茗哩都說世間唯有家人會無條件的彼此信任和付出,陳先生和王女士於2015年步入婚姻,成功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彼此成為家人。婚前,兩人說好了,要永遠彼此信任,一起努力,攜手過幸福的小日子。可是近期,因為疫情被困娘家的王女士遭到了老公強烈的質疑。
  • 三聚氰胺事件後中國乳業困局:洋品牌佔半壁江山
    三聚氰胺事件後的這些年,中國乳品行業遭遇了史無前例的信任危機。信任危機歷久難消、國內市場被外資搶佔……  奶粉進出口逆差20.57億美元  2013年前4月,我國乳製品進口仍然維持高速增長,而出口基本無增長。
  • 成本過高競爭激烈 中國乳企面臨奶源憂慮
    奶源緊張、奶價高仍是困擾整個行業的突出矛盾  安全信任尚未恢復 成本過高競爭激烈———  5月21日,蒙牛乳業經過半個月的測試,啟動了微信版互動答疑平臺,試圖進一步推進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透明與對等。通過微信,蒙牛正面回應了近年來幾起質量安全問題,並專門介紹了「奶源建設方面的努力」。
  • 信任危機下三洋空調何去何從
    消息傳出,日本三洋遭遇到空前的信任危機。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作為合資方的日本三洋遭遇的信任危機,無疑將對國內合資的瀋陽三洋空調公司產生巨大衝擊。     從產品來說,三洋空調在技術品質上不輸給國產品牌,但三洋空調進入中國市場多年,卻表現出發展戰略模糊不清,產品技術優勢並未轉化為品牌優勢,直接結果就是市場表現差強人意。
  • 「殺豬盤」盛行 被指洗腦營銷 珍愛網遭遇信任危機
    一場嚴峻的品牌信任危機,籠罩在珍愛網這家老牌婚戀服務機構上。對方通過朋友圈打造人設,並每天語音聊天博取黃女士信任,進而介紹黃女士在某平臺投資虛擬貨幣。就在黃女士將攢來買房的119萬投進去以後,就遭遇平臺封號,該男子也失聯了,情財兩空。類似「殺豬盤」的案例諸見報端,屢禁不止。珍愛網作為詐騙分子口中的「豬圈」,其監管失職的問題也被推上風口浪尖。
  • 紐西蘭奶源走下「神壇」 國產牛奶傳聞漲價
    新華網上海8月23日電(記者 周蕊)一面是紐西蘭乳企在過去的20天裡連續發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一面是多個國產液態奶品牌傳出應聲漲價的消息。是純屬巧合還是趁火打劫?  紐西蘭奶源信譽大減國內乳企難成替代品  深陷「肉毒桿菌門」的恆天然22日證實,其今年5月出口中國的一批奶粉被檢出硝酸鹽含量超標,涉事奶粉總重量42噸,這是恆天然8月以來的第三起負面事件,曾經以「純淨100%」享譽世界的紐西蘭奶源也再度遭遇質疑。
  • 夫妻之間出現信任危機,應當如何重建信任
    一、信任是感情的基礎,是自己對另一半的愛情付出和保證,這是必須的。每一位已婚的男女,在談及家庭及夫妻關係的時候,總會說出「信任」一詞。婚姻中的男女往往把「信任」作為對另一半的基本要求。看來,維持和諧穩定的夫妻關係「信任」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家庭夫妻關係穩定的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