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好書—學會接受和面對:《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2020-12-12 智賢說書

心理學好書—學會接受和面對:《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智賢說書 2020-02-18 13:05

第8本

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若能將自己的情緒把控在一個良好的範圍內,就能讓自己的生活過得輕鬆又享受,所以,對於情緒的控制方法,每個人都有必要掌握。

《精神焦慮症的自救》將四個詞——「面對、接受、飄然、等待」進行分析解釋,分享了一些有助於緩解負面情緒的小技巧以及控制焦慮感、緊張感或恐懼感的四個方法,希望能幫助大家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精神焦慮症的自救》的作者克萊爾·威克斯介紹了人類內在的力量,一些簡單的神經疾病,如何重新發現自我,如何治療變得複雜的神經系統疾病等內容。如果我們能克服壓力和恐懼,讓自己放鬆,去享受生活,這會幫助我們獲得精神上的救贖。首先,大家不要因為書名而感到驚訝、疑惑,我會推薦這一本書的原因是每個在日常生活中有焦慮感的人,都可以通過這本書進行一定的輔助緩解。大家肯定都有過因為壓力而夜不能寐的經歷,也有過對於自己未來前途的迷茫和疑惑,這些都可能讓我們變得焦慮,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減輕這種焦慮呢?例如通過了解焦慮的發生途徑及學習減輕焦慮的有效方法等。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實用的信息。

_

_

大家也許都曾有過不知原因的頭暈、胸悶、失眠、做什麼都打不起精神的時候,但正是因為在醫學上查不出具體原因,如果我們試圖向自己的家人或周圍的朋友傾訴,往往都容易被簡單而草率地歸咎為我們懶或是我們太過矯情。漸漸地,我們對這種狀態便緘默不語,任由其發展。有的人也許痊癒了,有的人卻不幸地走向極端。而作者用了一種平易近人、非常理解的態度,用簡單、可實踐的方法來告訴我們:其實問題並沒有那麼糟糕,只是,在很多人的行為模式中,所使出的力氣和選擇的方向不對。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下面讓我來進一步講述。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書裡提到的四個詞——「面對」「接受」「飄然」「等待」。這四個詞作為書裡反覆提及的自救辦法,在不同的章節又進行了相互補充,比如換個環境,比如停止自憐,比如尋求顧問等。其中心思想仍然是面對並接受它,處在飄然的狀態並進行等待。「面對」和「接受」的目的是緩解由於對抗引起的更深的焦慮。很多人難以做到「接受」,比如接受自己有缺點的事實,接受他們的確無法達成一些事情,接受一些並不愉快的現實。

可正因為他們的內心太在意這些,所以,一旦失敗,他們便會覺得這十分嚴重。所以,我們要讓自己逐漸正視起胸口的那種沉重感。首先是正視它,然後是學會接受。焦慮症其實是變得敏感的交感神經所分泌的腎上腺素變多,超出了正常的閾值,導致人體一直保持著緊張的狀態並且不斷地惡化著。在我們知道這個原理並且明白這種狀態不會對身體造成真正的傷害後,接受將變得更容易。對於如何接受,主要的方式是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書中提供了一個案例,這個案例是關於一個不能和別人一起生活的女士。作者建議她觀察對方的長處,藉以緩解並減輕對對方的負面情緒。比如,放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肯定少不了與人的接觸,所以也無法避免地會產生一些矛盾和不愉快,受一些委屈是常有的事。可正因如此,我們的意志被更好地磨鍊,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完善自己的不足,學會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學會了用包容的心去對待一切,慢慢學會了為人處世的道理。

_

_

「飄然」在原文的英文對應詞是 Floating ——漂浮,其實就是指接受那種席捲你全身的不適感並要做到不為所動的狀態。舉個例子,假如你睡不著,你就可以試著接受它,在床上進行腹式呼吸,逐漸地放鬆,可以選擇舒緩的音樂或者使用書中的建議——聽外界的所有聲音,然後試著軟化這些刺激。

例如,室友使用鍵盤的敲擊聲,窗外呼嘯而過的風,拉開抽屜或者搬動椅子的聲音,甚至是翻身的輕微聲響。也許任何細微的聲響起初都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刺激,甚至在腦海裡會受到反反覆覆的震蕩。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所有聲音導致的感覺,然後在內心告訴自己,這是一個正常現象,我們的神經因為過於敏感,所以草木皆兵罷了。總而言之,我們應該輕輕地向需要靠近的目標慢慢靠過去,一點一點地接受,而不要一次性用力過猛。

「等待」所要求的關鍵之處就是要做好準備,接受焦慮的情緒很可能會反覆產生的情況,我們沒辦法奢求大腦在短暫的調整過後就能進行正常運轉。

焦慮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在選擇「自救」的路上,它會反覆找上門來。強迫地認為「自己是正常的」,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對的,我們應該慢慢地等待正常情感自然回歸。也許今天的我們感覺比之前好了,但可能在第二天起床後,那種熟悉的令人難受的感覺又會重新回來。這個時候,請不用驚慌,我們要習慣並允許它反覆出現,並且始終相信一點——自己慢慢地會變成身體的主人。

_

_

接下來講一些有助於緩解負面情緒的小技巧。

1. 騰出時間去做一些喜歡的事情。我們的生活避免不了會忙碌,但是我們可以在忙碌的一天當中擠出一些容易實現並能帶來滿足感的事情,並讓這些事情帶動我們的情緒變得積極。比如,在進行了一整天的學習之後,回到宿舍的我們可以選擇打一通電話給爸媽,聊一聊最近的狀態,或者看看自己書架上放著的課外讀物,放鬆地沉浸於書中的世界。

2. 我們要多和那些擁有相同價值觀的人在一起,因為這會讓我們感到舒適和開心。要遇到相同價值觀的人,就需要我們敢於邁出願意與別人進行深入了解的那一步,然後在思想的交匯下,發現在眾人中的那些知己好友。

3. 請試著去尋找存在的不合理的邏輯漏洞,大多數事情都能夠被積極的想法重構。寫下自己的焦慮原因,拿一張紙,各個方面的原因一字排開,一個個分析所產生的後果,以及這些後果所對應的策略。

4. 多聽聽舒暢、節奏緩慢的輕音樂,比如冥想樂、古典音樂等。

5. 聞一些你覺得好聞的味道。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最新研究證實,檸檬香味具有去憂、安神和止痛的作用,聞檸檬味可使血液中的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增加。

6. 將我們的生活環境布置成自己喜歡的風格和色調,因為井井有條的布局有助於整理思緒。比如,我們可以網購一些自己喜歡的桌布,添置一些北歐風的簡約鐵框架和半透明的收納盒,在桌上放上一瓶乾花或者小盆多肉植物,讓我們每次回宿舍後都能享受自己喜歡的小氛圍。

7. 不要長時間地待在單一的空間裡,要多換環境走動,享受大自然的風景魅力。

8. 進行適量的運動。要知道,出汗與流淚的效果是一樣的,都可以排遣我們的負面情緒。而運動能夠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對緩解情緒壓力效果很好,並且能鍛鍊我們的身體,可謂一舉兩得。

_

_

下面再講一些控制焦慮感、緊張感或恐懼感的四個方法。

1. 積極的想像和模仿。儘量讓自己找到事物偏積極的那一面。比如,你要上臺進行演講,那麼你可以提前在腦海中過一遍流程,想像著自己上臺之後進行的每一個步驟,想像自己正在順暢地表達觀點。

2. 減少注意力的分散。比如,當我們參加一個比賽時,也許心裡一直想著「我一定要拿獎,我一定要做好這件事情」,如果沉迷於拿獎,往往不能專注事件本身,但反過來,如果我們專注於比賽的內容,起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不再為結果擔憂,反而更能投入比賽當中。

3. 分析目標成本和最終效益。在心裡列出對於焦慮之事的利與弊,在內心告訴自己,行動的好處大於不做,然後鼓勵自己邁出那一步,以克服自己的恐懼感。

4. 問題解決法。如果我們面臨的不安是因為未知的恐懼,那麼我們可以提前為自己想好萬一某些事情發生要做出的對應措施,完備的計劃會讓我們從容地去嘗試,不再害怕未來的不確定。

如果我們的情緒真的嚴重到自己沒辦法緩解的地步,可以選擇找學校心理中心的老師們聊一聊。記住,我們不用過於害羞,而是要積極地去尋求幫助。

如果自我救贖的道路對你而言實在太困難,那麼尋求專業上的幫助是明智的選擇。最終,心理疾病的治療過程是克服恐懼、弱點,使自己變得更好的過程,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這種分裂重建的過程中,也許每個人都積累了很多經驗,那也是值得的。請你記住在關鍵時刻自己的勇氣,並感謝自己的堅持不懈。

推薦文章作者及音頻錄製:修靖雲

心理學好書說給你聽——心靈成長好書推薦50本將連續在心智慧為大家連載推薦,敬請關注。

_

_

《非暴力溝通》《大學生溝通藝術》《提問的邏輯》……讓我們學習如何有意識地與他人溝通,學會好好說話,好好傾聽。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好心情》《美好人生診斷書》……提醒我們要記得接納自己,允許自己,深深地愛自己。

《番茄工作法圖解》《拖延心理學》《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教會我們改變思維定式,創造不拖延、高效率的學習工作法。

《心靈符語》《只想靜下來》《自卑與超越》……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不焦慮,不抑鬱,保持快樂的心情。

《睡眠革命》《夜夜好眠》《斯坦福高效睡眠法》……教會我們掌握睡眠規律,讓我們一覺到天明,好好休息與放鬆。

五十本心理學好書,由您自己解讀,從身體、認知、方法等方面,分享書中的精華,分享感受與體會。

願你多讀一些心理學好書,讓內在穩定,讓身心健康。

本書的所有內容都有音頻資源,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通過掃描本書封底提供的二維碼獲得。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本書獲得心理健康知識,提升應對心理問題的能力,讓閱讀照亮心靈。

書名:《心理學好書說給你聽:心靈成長好書推薦50本》

主編:丁閩江

ISBN:978-7-5080-9664-3

定價:59.00

頁碼:292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得了精神焦慮症如何自救?用好訪談中的這4招,讓你學會自我治療
    的自救 演講訪談篇》:針對神經症狀的訪談,並給出相關建議這個醫生就是克萊爾•威克斯,這個女孩子就是她其中的一個精神焦慮症患者。《焦慮症的自救 演講訪談篇》是威克斯醫生在專著之外面向觀眾、患者和同行專家,對自己的治療思想和治療要點的重申和探討,是她在86歲高齡時面對全世界讀者的最後一次答疑解惑。通過對話的形式,讓讀者能更加真切地體會到她的治療理論和方法的精髓。《焦慮症的自救 演講訪談篇》這本書與她之前的作品有所不同。
  • 得了精神焦慮症如何自救?用好訪談中的這4招,讓你學會自我治療
    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女孩就躺在床上,甚至不願意看醫生一眼,她雖然按時吃飯,但卻不想做任何事情,最後是靠著醫生的耐心開解,她才願意接受醫生的治療,事實證明,這個女孩子選對了。一、《焦慮症的自救 演講訪談篇》:針對神經症狀的訪談,並給出相關建議這個醫生就是克萊爾威克斯,這個女孩子就是她其中的一個精神焦慮症患者。
  • 《焦慮症的自救》還在為恐懼和焦慮苦惱?4個技巧教你擺脫焦慮症
    她真的是我見過最想睡覺卻最難睡著的人,直到我看到《焦慮症的自救:從神經系統角度出發治癒焦慮症》這本書後,我才對她的症狀和難受有所了解,想必她比我們任何人都想睡著。她還提出了一整套簡單易行的康復計劃,首創「面對、接受、飄然、等待」的基本治療原則,並寫進《焦慮症的自救》系列作品裡,幫助世界各地的患者學習自我治療。
  • 精神焦慮症的自救方法有哪些?聽聽主任怎麼說吧!
    精神焦慮症的發作時間和焦慮症不一樣,精神焦慮症的發作是有一定規律的,很多患者在發作過幾次焦慮症之後就能知道大概的規律,但是找到規律性並不是治療精神焦慮症的方法,精神焦慮症患者只有接受科學治療才可以。長期的精神焦慮症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傷害,所以精神焦慮症患者要及時治療才行,下面為您詳細介紹。
  • 《焦慮症的自救》:數千萬患者實踐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法
    《焦慮症的自救》系列[澳]克萊爾·威克斯 著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克萊爾·威克斯(Claire Weekes,1903—1990),享譽世界的神經症醫生、內科醫生,現代焦慮症治療的先驅,被稱為「解開焦慮症密碼的女人」。
  • 焦慮症:服藥+思維改變,面對症狀,接受自我,耐心、等待
    自從診斷重度焦慮症,我一直在自救,我不斷地翻看焦慮症貼吧,好的訊息有的人真的服藥後狀態很好認為自己自愈不再復發。糟糕的訊息部分人一停藥就會症狀反覆,最後為了正常的生活繼續服藥,對於藥物的副作用已經不再介意,因為停藥後的症狀生不如死,毫無生活質量。
  • 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教你五招自我調節焦慮症
    精神焦慮症就是其中一種。那麼,精神焦慮症的自救怎麼做?精神焦慮症的症狀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精神焦慮症的自救焦慮症又叫焦慮性神經症,這是神經類疾病種最為常見的一種,是以人體焦慮情緒為主要的症狀。患者表現會有無名的緊張擔憂,坐立不安等症狀。那麼,精神焦慮症如何自救好呢?方法一:增加自信自信是治癒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
  • 與焦慮症和解
    塔子湖街道項目組從2018年10月份就開始進行「社工好書共讀」計劃,每月讀一本社工專業相關書籍,本月共讀的書籍是《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 戰勝焦慮症:記住「面對、接受、飄然、等待 」這四個詞
    這個世界的變化速度如此之快,帶給人越來越多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給人的精神帶來重壓,而往往重壓之下,人們就很容易「崩潰」。那「崩潰」演化到一定程度,就會變成精神焦慮症。2015年全球焦慮症患者比例約為3.6%。與抑鬱症一樣,焦慮症女性(4.6%)中男性(2.6%)更常見。在美國,多達7.7%的女性患有焦慮症(男性為3.6%)。
  • 《焦慮症的自救》關於焦慮症,你需要懂得3個原因和4個康復技巧
    在《焦慮症的自救:實戰篇》這本書中,主要是針對廣場恐懼症的具體研究,也為這類型的患者提供了非常多的幫助,在書裡有切實可行的措施。《焦慮症的自救:實戰篇》是由享譽世界的神經症醫生克萊爾威克斯所寫,在這本書問世之前,尚不存在一本由醫生直接為遭受廣場恐懼症困擾的患者創作的著作。
  • 得了精神焦慮症,如何自救?用好這5招,幫助調節
    比如說有的人先天性比較樂觀,所以就不容易焦慮,但是有些人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焦慮的問題就會比較嚴重,甚至會發展成為焦慮症,其實精神焦慮症是一種很值得大家重視的精神疾病。得了精神焦慮症以後千萬不要放棄自我,而應該積極主動的自救,有以下這5種自我調節方法值得大家嘗試。
  • 我們住在焦慮星球,面對失眠、抑鬱,學會四招自救脫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約有2.64億焦慮症患者,中國的焦慮症患者估算在4000萬人以上。讀書焦慮、工作焦慮、買房焦慮、相親焦慮……中國人的焦慮簡直無處不在,「總有一款適合你」。由焦慮引發的失眠、抑鬱等更是屢屢成為熱門話題,「販賣焦慮」甚至一度成為某些自媒體的「流量收割機」。面對如此局面,你是否對「焦慮」一詞聞之變色?
  •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可以自救嗎?
    某個案付了一個療程的費用,用掉了三次,都是給十歲的兒子用的,今天小男孩說需要長期的諮詢師,想要媽媽給辦年卡,突然有些感動也有些感慨,感動的是小男孩可以很坦白地說出自己的訴求而並沒有將其視為"不好"或者"有病",媽媽也並沒有傳遞給他"不好"或者"有病"的觀念,而是幫助他努力實現和滿足需求,感慨的是想到:或許等小男孩那一代長大,應該可以視心理諮詢為家常便飯了吧
  • 焦慮症令她差點毀了自己的女兒,一位焦慮症媽媽是如何自救的?
    在學校活動中各種不守規矩且叛逆的表現,令老師大跌眼鏡,約談家長才了解到欣欣媽身體狀態不好,和欣欣爸感情也亮起了綠燈,家庭氛圍壓抑……父母的焦慮會傳遞給孩子嗎?心理學研究,孩子的很多焦慮情緒大多是從家長的情緒中轉移過來的。
  • 焦慮症者的自救「四板斧」,完全做到你就能成功康復
    焦慮症者的自救「四板斧「,完全做到你就能成功康復那麼如何走出焦慮症的困境、走向康復之路呢?下面小編就來教你實用的」四板斧「,助你擺脫困境!一、面對現實,不去逃避。所以,正在接受治療,正在康復途中的患者,需要面對現實,對於自身存在的各種不適感覺,要認識清楚,不要去無端猜測(例如懷疑有心臟病等),要坦然接受,不要去設法逃避,一定要明確告訴自己,你現階段就是有這些不適感覺,這是事實,你應當接受。
  • 患病、對抗、接受、治癒,我身患焦慮症的這半年
    接受焦慮,帶著焦慮活得更精彩當我明白抗拒痛苦並不能讓我馬上好起來,我開始學著與症狀共存。老公也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焦慮症的書籍,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精神焦慮症的自救》這本。一本討論神經疾病方面的書籍,竟然能寫的大道至簡,能讓絕大多數人看懂並且能輕鬆的讀下來,真的很不容易。
  • 被焦慮症困擾怎辦?這本實戰書用實例能幫到您—《焦慮症的自救》
    我逐漸喪失了信心和勇氣,以至於害怕出門,害怕與人交往,面對他人,更害怕別人的嘲笑和異樣的眼光。之前,我並不知道我其實是患病了,我以為我單純就是因為傷心,因為自卑和敏感而陷入焦慮之中。後來,看了《焦慮症的自救》實戰篇這本書之後,我才後知後覺的發現:原來,我是患上了廣場恐懼症,這是廣場恐懼症的一種表現。
  • 《焦慮症的自救》:胃疼、頭痛、心悸、眩暈、失眠,你中招了嗎
    100個人裡就有2個抑鬱症、5個焦慮症,而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又近一步導致了軀體化症狀。於是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以為自己是身體生病,求醫問藥卻總是收效甚微。他們可能沒想過,胃疼、頭痛、心悸、眩暈、失眠等症狀,可能是焦慮症的軀體化表現。1. 神經性疲勞:焦慮症的前奏神經性疲勞會表現為四種形式:肌肉疲勞、情感疲勞、心理疲勞、精神疲勞。
  • 焦慮症患者的自救
    有一次熬夜後發生了驚恐發作,進了醫院急診室,檢查各項指標均正常,後來又由於熬夜導致了再一次驚恐發作,這次自己在家硬扛了過去,也是這次以後,自己內心確認了自己的病就是焦慮症。找了焦慮症的書來看,經典的就算《焦慮症患者的自救》了吧,喜馬拉雅也有語音版本。首先大家要確認自己的焦慮症,搞清基本病理。
  • 倖存心理學:面對危機,我們該如何自救與幫助他人?
    面對每天不斷變化的疫情進展與紛繁複雜的信息,緊張、恐慌充斥著漩渦中心的人們,學會調整心態,正視問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災難、病痛、事故等重大事件面前,人類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忽略心理創傷會有怎樣的弊端?身處危機之中,人類真的會自我修復嗎?我們該如何自救與幫助別人?……這一系列問題,著名心理學家戴維·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