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地球海洋的探索,人類是忽視了嗎?還是更喜歡探索太空呢?

2021-01-19 洋子話科學

文/瑤堇雲詩

對於地球海洋的探索,人類是忽視了嗎?還是更喜歡探索太空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人類對於外界的探索,那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但可能人們更多關注的,還是對於太空,對於地球以外的宇宙,對於地球內部,在興趣上都少了幾分,可能這就是因為人類的科學家們,更加注重對宇宙的探索,而地球的秘密,相對來說,開展得就比較緩慢,得到的成果也並不是很多,就拿海洋來說,人類雖然也是對深海進行的研究,但是動靜卻不是很大,這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可能很多的人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因為人類所探索的太空,是在地球之外,這樣更能吸引人類,而且外界是很多的未知,這也能夠激發人類想要去探索的心,而且人類的航天業發展的也是比較好,有這個實力去探索,對於海洋,可能就有所忽視,雖然人類也想探索,但是總要專於一項,這是相對來說的,人類想在探索當中,想要在這個未知的太空當中,得到足夠多的信息。

其實在人類探索海洋的過程當中,也是發現了有很多的探索價值,因為海底存在著太多的秘密,這些也是人類所未知的,但是跟太空相比,海洋充滿了太多沒發預料得到的危機,相信這個很多人也清楚,畢竟太空當中,雖然存在著危險,但是也在一定程度當中,而且人類對此也是做出了一定的防範,所以出現事故的機率還是比較小的。

還有就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人類對於深海探索的技術,還是不夠完善,因為海底所承受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就連太空都無法給人類這麼大的壓力,所以在技術方面,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研究,而且人類也沒有製造出天文望遠鏡那樣的,沒法對海底進行觀測,這帶來太多的不確定,讓人類的深海探索形成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阻撓。

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不是人類想要去太空探索,從而對深海探索有所忽視,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人類在深海探索的技術方面沒有一個突破性的進展呢?所以只能等技術達到了,人類可不會放棄這樣一個探索的機會。你們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海洋探索其實比太空探索更困難
    太空對我們而言實在是太遙遠了,普通人類基本上是沒有機會能夠觸摸到太空,所以我們對太空中的所有認識都是及其陌生的,然而海洋我們很熟悉的了,也經常觸摸到,就算如此,我們面對大海一樣是知之甚少的。在我們的常識中,海洋是地球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地球生命的發源地,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群落,約佔了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一,平均水深為3795米。據科研人員計算,海洋中的水大約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佔據地球總水量的97%。海洋中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讓人類對此的開發舉步維艱,僅僅只探索了海洋的百分之五都不到?
  • 地球上還有人類沒有探索過的地方嗎?有哪些?
    人類是當下地球上的「主宰者」,而且人類在探索上已經不局限於地球,而是太空。但是儘管這樣,地球上仍然有未被人類發現的地方。我舉個簡單的例子,珠峰雖然已經有許多人成功登頂,但是上珠峰的道路就那麼幾條,剩下的一些無法攀登的地方也是珠峰的一部分,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人去過。基於這個說法,地球上人類未發現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首先,我們說一下沙漠。
  •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這些原因可能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
    我們為什麼要離開地球,為什麼我們要探索太空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探討一下這些問題首先地球是好好的,至少對人類來講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在不斷的惡化中,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自然災害增加。假設人類能夠活過氣候變化和隕石撞擊,我們在這裡居住的時間也是有限的。給地球提供能量的太陽是有一個保質期的,總有一天太陽的能量會耗盡,但是他臨終之前會膨脹幾百倍,過高的溫度會蒸發。海洋湖泊裡面所有的水分會吞噬地球上絕大部分的生命。我猜想很多人可能會說對你說的沒錯,但那是在很多年以後的事情,我現在身邊就有人吃不起飯,看不起病。
  • 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不僅是展示人類從古到今,從無到有,一步一步探索太空的整個歷程。 更重要的是它向孩子傳達的人類寶貴精神力量:努力拼搏的精神,勇不放棄的決心,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美好的夢想,還有對未來滿滿的期許。 書針對的是6-12歲的孩子,內容非常豐富、精彩、且通俗易懂。
  • 就飛向太空吧——2019最後的太空科幻《星際探索》
    2019太空科幻收官《星際探索》 終於趕在年底上映了,有點壓軸科幻的意思。畢竟,對於中國觀眾來說,2019年是,所謂的,我們的,「科幻元年」。《星際探索》片名的翻譯,乍一看感覺跟《星際穿越》《星際迷航》像三兄弟。憑藉它的製作水準和影像風格,其實可以「獨立」命名的。
  • 從《2001》到《星際穿越》,人類如何在電影裡探索太空
    不久前,獵戶座主星——恆星參宿四的生命進入晚期,有可能爆發變為超新星,在這個過程中它將變得極其明亮,由於它離地球只有700光年,一旦爆發,亮度足以讓我們在白天都能看到它的蹤影,夜晚也會變得比現在更明亮。當然,我們此刻觀察到的變化發生700年前,到底何時爆發,是否已經爆發一切都還是未知的。
  • 【好書推薦】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不僅是展示人類從古到今,從無到有,一步一步探索太空的整個歷程。更重要的是它向孩子傳達的人類寶貴精神力量:努力拼搏的精神,勇不放棄的決心,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美好的夢想,還有對未來滿滿的期許。書針對的是6-12歲的孩子,內容非常豐富、精彩、且通俗易懂。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如果人類長著翅膀,探索太空會更容易?這想法純粹異想天開
    如果人類生來就會飛,探索太空會更加艱難。外太空沒有動物飛行依仗的地球大氣,如果不能步入文明,靠肉體「飛升」頂多飛到十多公裡高的平流層,而地球大氣1000公裡。海陸空的環境有不同的特性,造就了生物的不同演化歷程。
  • 《流浪地球》票房超23億!太空探索為什麼能成為科幻寵兒?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可見「太空探索」再一次成為科幻影片內核
  • 吉影潛水拍攝機器人:為探索海洋而生
    海洋佔地球總面積的70%,但人們對海底所知甚少,因為高壓、漆黑和極端的溫度對海底的勘探作出了挑戰。對於深海,很多人都對其有著深深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感主要是來自於不熟悉感。雖然目前人類對海洋也只是認識了部分表面,對於深處的生物我們仍然一無所知。但是一直以來,人類從未放棄過對海洋的不斷探索。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載人潛水器、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自主水下機器人研究相繼開始,目前已經進入智能水下機器人時代。造機器人,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已經很不容易,水裡遊的更難。
  • 霍金表示人類應加速太空開拓計劃,因地球正如金星一般加速地獄化
    自從人類發現了太空的存在,就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於太空的探索。在科學水平還極度低下的時期,人們無法進入太空,甚至於無法飛上藍天,那時人們對於太空的探索只能夠是通過光學望遠鏡進行簡單的觀測,而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開始具備了進入太空的能力,甚至能夠實現載人登月,將太空人送到別的星球之上。
  • 人類即將首次探索五大洋的海底最深處
    想像一下探索距離地表究竟有多遠,任何你發送的消息,都需要至少7秒才能受到回饋。而阿波羅計劃中無線電波的傳輸來回只需要花費2.5到2.7秒。 現在人類探索的位置不是在太空,而是在海底。他們對於這個名為「五次深潛」的探險行動這樣描述:這將是人類第一次去往世界上多個海洋的海底的探索發現之旅。
  • 人類探索的軌跡
    人類探索的軌跡神七上天了,太空人再次在太空行走了,只不過這次太空行走的太空人不再是高鼻深目的西洋人,而是黑頭皮黃皮膚的炎黃子孫。男子味十足的太空人瀟灑地在太空行走,如仙如神,令人感慨萬端,也令人假想聯翩……人類是求知慾極強、進取心極強的生物。
  • 外星人之謎刺激人類太空探索 各種傳聞撲朔迷離
    有人說,只有外星人才能滿足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所有想像,而一名中國天文學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人類對外星人之謎的探索,實際上是對人類在宇宙中位置的思考,這也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動因之一。去年底,美國科學家宣稱他們發現了一顆表面3/4由水面構成的「超級地球」。對於新的發現,美國射電天文學家肖斯塔克卻表示,並未收到來自該行星的任何生命信號。他說,由於距離遙遠,即使有這樣的信號傳來,人們聽到的也只能是來自20萬年前的問候。這位負責一項搜尋外星智能生命信號研究的天文學家雖然也相信外星人存在,但他認為,搜尋外星生命信號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工作,也許永遠都不能成功。
  • 在線航天日專訪|千乘探索張巍:通過「太空視角」感知地球
    通過「太空視角」感知地球千乘探索市場總監 張巍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定位衛星研製及地球空間信息服務商,業務領域以衛星遙感為主,兼顧衛星窄帶通信及衛星導航應用。未來千乘探索將通過「太空視角」來感知地球,為用戶拓寬信息來源、增加新的維度,幫助用戶洞察世界上最緊迫的問題。
  • 海洋科學:探索海洋的奧秘
    海洋科學是綜合性基礎學科,分支眾多 地球是太陽系中惟一擁有海洋的星球。全球海洋總面積約3.6億平方千米,約佔地表總面積的71%,相當於陸地面積的2.5倍。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約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球海洋的容積約為13.7億立方千米,相當於地球總水量的97%以上。
  • 若人類是宇宙唯一文明,探索太空還有意義嗎?費米悖論這樣解釋
    筆者-小文宇宙是一個美麗又深邃的地方,人類自幾千年起就對浩瀚的星空充滿了好奇,但是當人類真正去到了太空之後,人們又因為宇宙的無邊無際以及地球的渺小而感到畏懼。圖片上傳處理中...而人類探索宇宙的目的可以總結為三個,其一是為了找到地外文明,證明人類不是孤獨的存在,其二就是尋找宜居星球了。雖然我們總是說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但隨著人口的增多以及日漸緊缺的資源,人類迫切地想要找到「第二地球」以緩解能源危機。
  • 我們一起走進地球最深處,探索一個奇妙的世界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人們向太空中已經走得很遠了。我們能夠登上月球,我們也能夠向火星發射探測器,而離地球最遠的旅行者1號、2號都已經快飛出太陽系了,可以說在太空探索中,人類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然而,人們好像忘記了我們腳下的海洋。也許探索海洋比探索太空要難了許多吧,我們的海洋面積有3.6億平方公裡,佔了地球表面積的71%。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人類對宇宙的新探索
    這部分內容關鍵應該說明這樣幾點:   一、人類藉助越來越先進的天文望遠鏡,對宇宙的觀測範圍增加了許多倍。尤其是各種探測器對一些天體的近距離觀察甚至直接取樣等,使人類對於宇宙環境中的很多天體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二、人類不斷增強的宇宙探測能力,不僅僅是滿足認識新事物的好奇心,而且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