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放開二胎計劃,表面上看二寶生育迎來了高潮,實際上這幾年這整體的出生率還是處於下滑的趨勢。之前我們做過國內母嬰市場調研發現,雖然人口出生處於下降,但是母嬰市場的銷售額卻是遞增,一方面說明了新生人口強勁的消費能力,另一方面說明可能出生的更多是資金實力較為豐厚的家庭。理論上推測應該是中產和富裕家庭,但是實際上我們做的市場調查和我們想像的大相逕庭。今天我們就來從另一個角度談一談生孩子的問題。
從遞減的生育率到遞增的母嬰市場銷售額,我們直觀的感覺應該是,現在的孩子不管是一胎還是二胎,父母們更願意花錢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以及給孩子更優質的產品。但是我們從市場調研來看,城市的白領和中產,對於生孩子都有憂心忡忡。新婚的夫妻可能由於房貸車貸,或者房租交通等一系列的生活壓力,無法保證對孩子出生後能提供較為優質的生活而擔憂,不敢輕易生孩子。已有一個孩子的中產,因為自己生活的壓力,以及孩子教育的壓力,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家庭工作之間疲於奔命,更是無法考慮二胎的問題。
我們出去看的更多的是那些自己做生意的小個體戶,或者從鄉鎮來城市的打工的人群拖家帶口的好幾個子女,或者抖音視頻裡面看著豪車豪宅裡面兒女成群。為什麼本應該是國家和經濟中堅力量的中產反而不願意生孩子呢?今天我們就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古代我們國家就出現了窮人多生孩子的現象,理由很簡單,為了家裡有更多的勞動力,男耕田女織布,或者有一個走文考科舉武走兵將的模式,讓家裡能改變一直在底層的命運。延續至今也是如此。我們在網上和生活中討論那些一貧如洗的家庭為什麼生那麼多孩子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那才是他們改變家族命運最省時省力的方法。對於他們來說,反正在於社會的底層了,多生一個也能讓家裡多一分收入,衣食住行也不存在有任何品質而言。九年義務制教育就可以篩選出家裡到底誰更有可能通過學習改變命運,而對讀書不感興趣的也可以通過打工學手藝或者從軍來解決生計貼補家庭。這樣的多點布局,只要一點開花,即可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真正意義上的以小博大啊。
接著我們來談一下關於富人們,古代富人們為何三妻四妾,難道真的只是為了美色嗎,其實不然,富人們挑選優秀的女人基因,來提高下一代,眾多兒女中雖然良莠不齊,但是一定有各方面成績過人的大才,這樣富人們的家族財富和勢力就可以更好的延續下去。這裡可能有人會說從皇帝的太子內鬥到富豪們兒女爭奪財產,不也是對家族的耗損嗎?但是別忘了,皇帝的內鬥最終會留下一位勝者坐上龍位,富豪們的子女爭奪,依舊是這個宗親家族的延續,始終都只是內部矛盾而已。
而中產在國內是個非常尷尬的位置,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經濟和社會地位,負擔符合自己階層的房子車子,匹配自己檔次的衣食住行標準。另一方面要面對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需要保證家庭生活品質的,孩子的教育資源付出,家中老人的醫療保障。擔心很多風險會對自身造成毀滅式打擊,一步步如履薄冰。只能說在中國做中產真的太難了。
面對近幾年逐年下降的人口出生率,國家現在已經完全放開了生育計劃,但是現在身邊的人卻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了,很快國內就要進入老齡化社會,也許迎接我們的是一種新的生活挑戰,你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