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4 日,隨著一聲信號槍響,空投箱緩緩落到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的閃電舞臺上,為期兩天的 PEC 和平精英國際冠軍杯也正式揭開大幕——這是繼 S10 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之後,又一場落地上海的國際電競盛會。
如果你關注微博的熱搜榜,在 PEC 期間一定會看到諸如「和平精英世界冠軍」「迪麗熱巴華晨宇王一博楊超越四排」「傘兵顏值」「4AM 年度最佳俱樂部」等等熱搜話題——開賽一年零兩個月的和平精英職業電競,正在以迅猛的方式進入大眾討論的圈層。
和平精英職業電競的主體,是 PEL 和平精英職業聯賽,這是《和平精英》官方舉辦的最高級別職業聯賽,主戰場是 PEL 賽區。除此之外,還有諸如和平精英國際冠軍杯、和平精英全球總決賽這樣打通全球各個賽區的國際大型賽事。
PEL 和平精英職業聯賽,是繼 LPL 英雄聯盟職業聯賽、KPL 王者榮耀職業聯賽之後,另一個引起年輕人廣泛關注的電競賽事。如果你對電競不了解,大可將 NBA 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作為類比對象,電競和體育相似,都是以競技為核心,通過經營聯賽以及統一俱樂部的管理和運營來構建賽事品牌、打造一個可以自主造血的賽事生態。
電競物種進化論
2020 年 10 月 25 日,來自電競俱樂部 4AM 的四位選手在舞臺中央一同捧起了 PEL 冠軍獎盃——時隔一年,4AM 戰隊又一次贏得了和平精英職業聯賽的至高榮譽,漫天金色雨灑下,2020 年度的 PEL 和平精英職業聯賽也在此告一段落。
2019 年 10 月 31 日,第一屆 PEL 和平精英職業聯賽正式開賽,當時市面上鮮有高規格的戰術競技類移動電競比賽,Leo 決定做最早吃螃蟹的人。
Leo 是騰訊互娛的市場總監,他坦言道:「我們一直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客觀上來說,我們還是『新人』。」
新生的 PEL 摸爬滾打了一整年,用 Leo 的話說就是「不斷地試錯再糾錯才能鑄就 PEL 的快速成長」。
Leo 和他的團隊,在進行賽事規劃和賽制設計的同時,也在做大量的用戶調研。最終發現要讓玩家對賽事感興趣,歸根結底就是解決三個問題:降低觀賽門檻,讓玩家能看懂比賽;提高賽事觀賞性,讓比賽更好看;以及讓玩家能夠切實學到職業選手的技術操作。
圍繞用戶調研的結果,PEL 的賽程賽制在一年裡持續調優,聯盟戰隊的構成也不斷優化——首先是引入了雙倍淘汰分制度,鼓勵戰隊前期開戰,讓比賽的前期更具可看性。
之後,PEL 又大刀闊斧地開啟了賽程賽制的改革,每周都有晉級賽、淘汰賽,並引入了傳統體育賽事中常見的「周冠軍」概念,賦予聯賽階段性的看點,改善了比賽節奏。
接下來,聯盟又一口氣提升獎金,到了 PEL 2020 S3 賽季,單賽季投入已經高達 2100 萬元,一躍成為中國電競歷史上單賽季獎金最高的職業聯賽。這極大地刺激了戰隊的積極性,賽事看點也更為聚焦——每一個積分都是真金白銀。
最後,便是打通海外內電競體系的國際化之路——在中國,平均每天有超過 5000 萬玩家在玩《和平精英》,而放眼全球,以《和平精英》為代表的光子移動戰術競技品類遊戲,更是各大應用商店排行榜榜首的常客,這也是和平精英電競賽事得以全球化的基礎。
對於體育賽事來說,沒有比在世界頂級舞臺較量更激動人心的故事了。
在 PEL 2020 S3 賽季,賽事引入了「年度積分系統」的設計,每一個賽季都會根據賽季決賽排名賦予戰隊年度積分,年度積分就是和平精英國際賽事的入場券——
無論是 PEC 和平精英國際冠軍杯這樣的國際邀請賽,還是和平精英全球總決賽,都是海內外戰隊同場競技的舞臺,除了各賽區戰隊技術上的較量,國際陣營的對抗顯然也能捲入更多的關注,這也意味著能帶來更高的商業價值。
經過一整年的進化,這個年輕的賽事終於完成了最初的蛻變——賽程賽製得到調優,觀賽門檻逐步降低,賽事觀賞性和國際關注度也都逐步提升,這些進步也體現在了數據上——2020 年,PEL 的比賽日均獨立觀賽用戶已經超過了 2600 萬,電競賽事內容觀看總量達 141 億,賽事已經初具規模。
不由界定,百戰成名
隨著 PEL 和平精英職業聯盟的發展壯大,賽事影響力也在慢慢沉澱為賽事文化,這個比賽正在影響更多的人。
去和平精英電競現場的觀眾,經常是帶著發光名牌、螢光棒和戰隊選手的海報——為自己的主隊應援,是粉絲們心照不宣的共識。
最開始,PEL 的粉絲大部分都是《和平精英》的玩家,但隨著賽事的發展,從比賽直播入坑的粉絲也慢慢多了起來,越來越多的觀眾著迷於賽事的緊張刺激、選手的個人魅力。
為了讓粉絲更有參與感,賽事製作方也想盡了各種辦法——先是舉辦粉絲見面會,後來又在遊戲中加入了戰隊應援系統,粉絲可以一邊看比賽,一邊為主隊助威,如今遊戲中還上線了戰隊主題的虛擬套裝,讓更多的粉絲能夠在遊戲裡穿上和主隊一樣的隊服。
「但我們並不打算過多幹預粉絲在這個環節中的行為」,PEL 的業務負責人許倬爾始終認為,創造一個良性的、正向的電競環境就是最好的粉絲文化導向。
選手們在賽場上拼搏的激情,自然也會成為鼓舞觀眾的動力。
在 PEL 2020 S2 賽季的賽場上,我們就曾看到過這樣一位特殊的觀眾——他叫 770,是一名漸凍症患者,但同時也是 PEL 的忠實粉絲,他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坐在職業電競的賽場上,和職業選手們一較高下。
儘管 770 的生活條件艱難,自身的身體狀況也常常無法支撐高強度的電競訓練,但他依舊沒有放棄,堅持著每日一遍又一遍地挑戰自己的極限。在各方的努力之下,770 找到了一個適合他發揮的舞臺——直播,他成了一名《和平精英》技術主播,這是 770 讓自己發光的出口。
770 的努力沒有白費,PEL 賽事的主辦方也注意到了這名特別的觀眾。經過眾人的努力,770 終於來到了 PEL 和平精英職業聯賽的舞臺,以特邀嘉賓的身份站上了與頂尖選手較量的戰場。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對於頂尖賽場上的選手來說,如何不負粉絲的期待,將是他們職業生涯中的母題。
鍾鴻森——也許他的遊戲名 33Svan 更為人所熟知,他是 4AM 俱樂部的選手。這個在電競圈頗負盛名的俱樂部,已經拿下了 PEL 聯賽兩屆冠軍,全靠 4AM 的和平精英分部的四名選手,這支隊伍短小精悍、合作無間,被粉絲稱作「四核戰隊」,而鍾鴻森是其中之一個核心。
作為 PEL 聯盟人氣最高的選手之一,鍾鴻森卻不如其他男孩熱血,他文質彬彬,安靜得像只貓。
成為電競選手,最開始可能並不在他的職業規劃裡,在開始職業生涯前,他也和許多年輕人一樣,正面臨著學業的瓶頸,有過迷惘,看不清未來的方向。
但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勇敢地踏上喜愛的電競之路——這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的那條既定的道路——這並不容易,聯賽期間,鍾鴻森最常規的一天是這樣的:中午 12 點起床吃完早餐後,下午 2 點到 5 點、晚上 7 點到 12 點都在與隊友、教練共同生活的空間裡進行團隊或個人訓練。
高強度的賽事安排促生了電競選手封閉、單一的訓練生活,如同任何一項競技賽事一樣,每日重複的機械運動是每一個選手的必經之路,因為「技術」,永遠是評估一個選手價值的硬指標。
鍾鴻森最終堅持了下來,並走向了頂峰。
剛滿 20 歲的他,覺得自己只是比大部分人都更早地進入到這個社會,「職業電競選手」不過是自己人生路上的一個階段,未來或許會繼續讀書,也可能做點兒其他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不管選擇如何,他已經撥開迷霧,他的腳下已經有了一塊厚土。
「不由界定,百戰成名」是 PEL 和平精英職業聯賽的賽事口號,指的是在這個圍繞「圈」展開作戰的賽場上,只有不被圈定、歷經百戰的精英,才能在舞臺上留到最後。
這也是 PEL 和平精英職業聯賽想要傳達的賽事精神,每一個人都不應該被條條框框所界定,打破桎梏,勇敢去面對挑戰,才有百戰成名的機會。
這似乎也象徵著這個賽事本身——自誕生之日起,它就沒有被界定、被固化,而是持續進化,一往無前。
我們相信,他們會迎來百戰成名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