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全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物種起源論》(《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作者: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
出版時間:1859年11月24日
出版商:john murray 出版社(倫敦)
簡評:達爾文論述生物深化的重要著作,19世紀最具爭議的著作 ,是當代生物學的基石。
簡介:全書分15章節對其首次提出的進化理論體系進行了詮釋和佐證:家養狀態下的變異,自然狀態下的變異,生存鬥爭、自然選擇即適者生存、變異的法則、學說之疑難、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各種異議、本能、雜種性質、地質記錄的不完整、古生物的演替、生物的地理分布、生物的地理分布(續前)、生物間的親緣關係:形態學、胚胎學和退化器官、綜述和結論
理論體系:達爾文的進化論實際包括5個相對獨立的理論
1) 進化論本身:一切生物都是隨時間而演化的。
2) 共同祖先本身:所有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通過連續的趨異變化而形成的。
3) 漸變性進化學說:生物進化總是逐漸進行的,而不是跳躍式或驟變式的。
4) 物種形成及增殖學說:生物個體本身的差異是形成新物種的基礎。
5) 自然選擇學說:自然選擇是進化的驅動力,包括以下重點:1)所以物種都有大量繁殖後代的情形,但受環境因素影響,存活的數量少於後代的總數。2)變異使個體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可遺傳給後代的差異。其中較適應環境 的個體存活機會較高,延續後代機會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