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人人都知道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知道所謂的「適者生存」,知道人類的祖先與猿類有著親密關係。可是除此之外我們還知道多少?科普暢銷書作者吳京平在《達爾文的戰爭》中,就以講故事的方式,將我們帶入達爾文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幫助我們重新認識他和他的研究,以及其中我們習以為常的觀點最初發布時引發了怎樣的轟動。
「達爾文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家族,」《達爾文的戰爭》中寫道,「達爾文的祖父伊拉斯謨斯是一代名醫,連國王都要請他看病,而且還想請他當御醫,但是被伊拉斯謨斯謝絕了。他很早就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的頭銜非常光榮,要是能在署名後邊帶上個FRS(英國皇家學會),那就牛得不得了。達爾文家族連續6代出了10個會員,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歷史上是非常突出的家族」。
按說達爾文也應該遵循家族傳統,成為一名出色的醫生。事實上,他也是按照這樣的人生路線接受教育的。按照《達爾文的戰爭》中的介紹,他曾進入當時英國最好的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就讀,但是他在觀看一場手術時暈倒了。書裡寫道,那個年代做手術十分恐怖,「麻醉技術還很原始,也沒有被推廣普及。手術室基本上就是個屠宰場,血腥味伴隨著病人撕心裂肺的號叫,難怪達爾文受不了。」
從醫學院退學的達爾文決定進行一場航海旅行,搭乘英國海軍部一艘去海外搞大地測量的航船貝格爾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達爾文的行李中,除了一些日常用品和書籍,還有一箱子手槍和一桿長槍。可是最開始的航行並不順利,先是達爾文一上船就暈船暈得一塌糊塗,再是船沒多久就觸礁,然後又因為風向的問題停止航行。貝格爾號真正駛向遼闊大海,已經是幾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從歐洲到南美洲,從太平洋到印度洋,達爾文在這幾年的實地考察中收穫不少。正因為去過很多地方,達爾文愈發注意到生物生長環境的差別,以及它們的起源。據《達爾文的戰爭》,他把印度洋的科科斯群島稱為「流浪物種的天堂」,這個群島遠離大陸,島上
的動植物不會自己蹦出來,而是從其他地方漂洋過海而來。「椰子殼為什麼那麼厚?榴槤的殼子為什麼長得像個蒺藜錘?這都不是偶然的。因為這些植物的種子都要在海上飄出去好遠,要從這個島漂流到那個島,皮不厚撐得住嗎?科科斯群島就是這些漂流物種的收容站。……科科斯群島動物很少,鳥類多半是水鳥。飛累了就落在水上,抓個魚也能充飢。陸生的鳥類一種也沒有。遙遠的距離就成了一個大過濾器,只有少數動物能來到這裡。」
回到英國之後,達爾文開始按照當時考察的地點創作他的新書《一個博物學家的日記》,並受邀出席各種講座,講述他的考察經歷,比如他在南美洲碰上的一場大地震,在聽眾那裡就非常新奇,因為英國很少有地震。
1839年,達爾文和一位名為愛瑪的姑娘步入婚姻殿堂。愛瑪帶來了5000英鎊的嫁妝,而達爾文的家族則為之提供了1萬英鎊的投資基金。據《達爾文的戰爭》計算,達爾文夫婦一年能有2000英鎊的收入,而當時正值英國工業革命時期,一個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也才50多英鎊,而醫生或者律師這樣的高薪人士,年收入也就1500英鎊。
衣食無憂,財務自由,正好可以讓達爾文專注於自己的研究,顯然,達爾文的「戰爭」與日常生活無關,而是如何讓世人接受自己的學說。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每當有挑戰傳統的新學說出現,總會招來罵聲一片。「達爾文開始正式考慮有關進化方面的書應該怎麼寫,自己的思想應該如何系統地提煉。」他不僅整理了自己航海考察的資料,還親自養動物、養植物,並且最終發現了自然選擇的秘密。1859年,《物種起源》正式出版上市。據《達爾文的戰爭》,這本書很是暢銷,甫一上市便售罄,但是也引發了軒然大波。「儘管達爾文遣詞用句小心謹慎,但是大家還是從這本書裡面讀出了顛覆性的味道。」《達爾文的戰爭》中寫道,「更要命的是,根據達爾文的理論,人和猴子是親戚,早年大家都有共同的祖先。這種奇葩結論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是,一些讀者反而被批評的聲音激發了好奇心,「都想看看這本離經叛道的書到底能把三觀毀到什麼程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接受過科學教育的我們已經能坦然面對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而後來的一些博物學家也用有力的證據和研究對其中的一些疏忽和失誤進行了糾正。比起從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中學到什麼具體的知識,對身為普通人的我們而言,從中得到一種科學認識世界的精神或許更加重要。
原標題:了不起的達爾文和「離經叛道」的進化論
值班主任:田豔敏
【來源:舜網-濟南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