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出一位博士,自然是身為父母的一大驕傲。要知道,在中國,家裡能出博士的恐怕連百分之一都不到。可有一位父親,卻一連培養出了五位博士,他就是被譽為「人才魔術師」的蔡笑晚。
出生於1941年的蔡笑晚,一共生育了6個子女,前五個都是兒子,最小的則是女兒。讓人稱奇的是,他的六個子女,五個擁有博士學位,剩下的一個也擁有碩士學位,可謂滿門學霸,正因如此,蔡笑晚也被人稱為「人才魔術師」,意思就是他可以像變戲法一樣把孩子「變」成人才。
當然了,這只是玩笑話的說法,人才是不可能變出來的,而是實打實地教出來的。六個子女個個成才,則離不開父親蔡笑晚的諄諄教導,而據蔡笑晚本人所言,他也的確把培養子女當成了一份事業來做,自打第一個孩子出生時起,他就決定要做一個「全職爸爸」。
後來的他,就真地用了近40年的時間去實踐,並成功地將子女一個個送往高等學府深造。如今一家5個博士一個碩士,六個子女也都在各自的領域裡成為拔尖人才,父親蔡笑晚也終於可以樂享晚年了。
1. 珍惜時間的習慣
蔡笑晚認為人的一生是短暫的,要想在有限的時間裡獲取最大的成功,就應該珍惜時間,並從小做起。所以他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經常給孩子安排定時定量的任務,完成則有獎賞,完成不了則有處罰,通過這種形式讓時間觀念深入孩子內心,從而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2. 獨立自主的習慣
第二個被蔡笑晚認為很重要的習慣,就是「獨立自主」的習慣,而這正是當今許多孩子所欠缺的。蔡笑晚從來不慣孩子,也不會為孩子包辦一切,而是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去做事。所以他的孩子們,個個從小就獨立自主,許多事情都能靠自己的努力來完成,而這也正是他們日後能夠考入知名學府的重要原因。
3. 良好的衛生習慣
一個不講究衛生的人,是不太可能在其他領域獲得成功的,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蔡笑晚也深信此道,所以他非常注意引導孩子講衛生,讓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樣不但得病少,而且形象更佳,孩子也更有自信,從而在社交上擁有更好的表現。
4. 勤儉節約的習慣
有6個孩子要養的蔡笑晚,家裡的經濟條件肯定是不會很寬裕的,現實也限制著他用過於奢侈的方式來養育孩子。但在他看來,哪怕再有錢,也不能讓孩子養成鋪張浪費的習慣,而應該有節約意識。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給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張存摺,平時的獎賞以及零花錢,再加上春節時的壓歲錢,都存在上面。孩子擁有這些錢的所有權,但使用的時候,需要先報備父母同意。
正是通過這個巧妙的手段,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有了成熟的金錢意識,而且也都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畢竟節約一分,存摺裡就增加一分嘛。
這四大習慣,就是蔡笑晚育兒成功的關鍵。不過總結起來雖然不難,但要真正做好,卻就難出天際了,因為它非常考驗家長的智慧和耐心,或許也只有像蔡笑晚這樣把父親當成一種職業來對待的人才能做得到吧。
1. 自主學習能力
蔡笑晚的孩子們能夠個個成才,與他們超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分不開的。在學習這件事上,身為父親的蔡笑晚只會在大的方面稍加引導,細節之處,全憑孩子自主完成,而正是這樣的態度,讓孩子們產生了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無需父母鞭策和輔導,就能自行掌握豐富的知識。
2. 創新能力
雖然出生於40年代,但是蔡笑晚卻一點也沒有那個時代父母的古板,而是有著非常超前的思想觀念。在他看來,孩子的每一個想法都是寶貴的,許多新奇的點子,都值得嘗試和探索。
所以他不會壓制孩子的思想,而是引導和完善,以此來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這正是他的六個子女能夠個個成才,並在自己的領域裡開創出一片天的重要原因。
蔡笑晚的育兒觀念,深受海內外華人家庭的賞識,2007年的時候,他出版了一本名為《我的事業是「父親」》的書,一時間風靡整個大中華圈,更受邀到各地演講。
頂著「5個博士的父親」這一光環,蔡笑晚也把他的育兒觀念傳播到了更廣闊的天地,而更多的家庭,也由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