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6 2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19年10月21日,公共選修課《學術道德與學術寫作規範》一課正式開課。這門課程是全校首次開課,在大家印象裡,這種理論性超強課程常有個問題——老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們聽得昏昏欲睡。
中關村校區S101教室特別大,可以容納幾百號人。傍晚六點,國科大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李玲老師走上講臺,用活潑的語氣開始上課。
「大家都忙了一天哈,我也是忙了一天了,因此咱們這門課選擇在晚上開課,因為白天大家都太忙了……」,屆時,有部分學生們陸陸續續還在往座位的方向走,隨之,老師把一個二維碼打在了大屏幕上,老師說:「大家掃一下這個二維碼,在程序裡,進行自己姓名和學號的註冊……」,頓時講臺下譁然一片,接著老師說:「我們這個課,上課的人數太多,因此我們選擇了這種線上看PPT的形式,大家註冊完成後就可以在手機上看到屏幕上的內容了」。下邊有的學生說這樣就不用擔心眼睛近視看不見大屏幕的內容了。隨後老師講到:「為什麼要開設這門課程?大家來說一說,呵,我把彈幕打開,大家可以通過彈幕的方式發表自己的觀點……」頓時,學生們哄堂大笑,當然,屏幕上的彈幕大軍漸漸襲來,老師看到一條彈幕就會讀一下,同時對發表彈幕的同學進行表揚,不過老師補充道:「課堂上互動環節算是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發彈幕就是其中一種互動形式,但是你們發的彈幕我在後臺是能看到用戶名的哦,不能發與話題無關的彈幕哦……」
有彈幕了
有彈幕了
以後爸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
這課好有意思啊
哇~~有彈幕了
超級方便的
《學術道德與學術寫作規範》歡迎大家
彈幕大軍來襲
上課也能發彈幕啦
喜大普奔
課程在歡快的節奏中進行了一半,教室裡座無空席,有些同學只能坐在地上,甚至蹲在門口。接著老師發起了一條在線調查「你認為國內學術不端現象嚴重嗎?需要採取治理措施嗎?」調查只有30秒的時間,由於時間和對程序使用不熟,許多同學都沒有完成這一條網上投票,無奈只能更加認真地聽老師講課,不敢錯過老師的每一句話,之後的在線互動參與進來的同學就漸漸多了起來。課程進行到還有約半個小時的時候,老師約莫著大家有點累了,正巧講到理論部分,老師就發動了「隨機點名」的技能,隨機點到了幾位同學,給了他們上臺的機會(上臺給大家閱讀屏幕中的內容),課堂氣氛又一次被帶到了高潮……伴著發言同學幽默的朗讀聲和老師盡職盡責的態度,我們的第一節課完滿結束。
是怎樣的考慮和才能讓這位老師選擇了這樣新穎的授課方式?
老師說:「考慮到互動及想和同學們拉近距離,想真正了解同學們課堂上的想法。大課堂最煩惱的是,看不到學生們的反應,大家缺乏交流,缺乏互動。我認為,學習是一種參與的過程,這樣講課可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形式比較多樣,可以發彈幕、投稿子、投票、答題等,而且這樣的話學生們還可以看到別的同學是怎麼想的。」我表示非常贊同老師的出發點和這個正確的決定。
有沒有考慮過發彈幕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比方說老師會不會因為看彈幕而忽略了講課,學生們會不會因為看彈幕而錯過了老師所講的知識)
老師說:「大家白天忙了一天,晚上還要上課,非常辛苦,發彈幕是一種重要的調節氣氛的手段,而且事實表明,大部分彈幕內容還是跟當時話題相關的。我希望大家最好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上課,這個彈幕問題其實倒是小問題,重要的是能夠調動大家聽課的注意力和積極性,不想像很多大課一樣,其實大家還是在幹自己的事,只是偶爾才聽一下講課。」老師語重心長的話語感動了我和我後面排隊問問題的幾位同學。
這種講課形式對於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課也適合嗎?
老師說,「也適合啊,如果考慮到彈幕的問題,可以關掉彈幕的……」聽到這裡,真想給老師一個愛心。
老師這樣講課,學生的確沒有壓力,而且這樣上課,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學生可以隨時做標記,收藏特定課件,課後都不用花時間去找老師拷PPT,因為這個課件會自動保存在程序中。時代真是進步太快了啊,網絡授課真的從遠程變成了現場進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各位看官可有什麼想與國曉薇分享的?
投個稿告訴我吧~
投稿郵箱:wechat@ucas.ac.cn
觀微之光,可明遠方
文字/句英嬌
美編/祝曉蕾
原標題:《彈幕課堂!一邊聽講一邊互動……》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