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錄製作的內容要求——構成要件必須完整

2021-02-06 ABC實務問答


筆錄絕非文字、詞句、段落的簡單堆積,必須做到問答有序、層次分明、結構嚴謹


(一)要具有唯一性

從筆錄內容看,必須明確被談話人有或沒有違紀違法和犯罪行為,不能對是否存在違紀違法和犯罪行為不確定。如果筆錄中僅有「我違反了政治紀律」「我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我的行為是受賄」等表述,但沒有記錄相應的違紀違法和犯罪構成要件,這就沒有多大意義。比如,在記錄被調查人濫用職權等瀆職犯罪時,筆錄中應體現被調查人的職責職權、履職情況,違反的具體法律、規定,以及違法違規行為與危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係。缺失上述任何一方面內容,都會對構成濫用職權罪的認定產生障礙。

 

(二)要保持排他性

從筆錄內容看,被談話人一定有此違紀違法和犯罪行為,而不是彼違紀違法和犯罪行為,不能對究竟構成哪種違紀違法和犯罪行為不確定。要始終圍繞違紀違法和犯罪構成要件來記錄,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錯,否則會影響定性。比如挪用公款罪,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主觀方面是故意;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客體是公款的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以及職務行為的廉潔性。筆錄中必須逐一、準確反映上述犯罪構成要件。

以實踐中常見的受賄和收受禮品、禮金問題為例。若被審查調查人構成受賄,筆錄中則必須記清其是否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等關鍵點。若其行為構成收受禮品、禮金問題,則不存在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也就是說,收禮者沒有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承諾、實施和實現為送禮人辦事,送禮人在送給禮品、禮金時,也沒有提出或暗示任何具體請託事項。筆錄要記錄清楚有關情節,才能精準定性。實踐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被調查人在節假日期間多次收受財物,最後利用職務便利為對方謀利的,則所有錢款計算為受賄款。


二是區分正常人情往來與收禮行為。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一是從收受對象看,正常人情往來大多是發生在親屬、朋友之間,而收禮行為往往發生在上下級、管理服務對象或者具有其他經濟、政治利益關係的人之間;二是從送的目的看,正常人情往來沒有特定的利益訴求,而收禮行為中,作為送禮一方往往是進行長期「感情投資」,以獲取相關利益;三是從往來金額看,正常人情往來的金額相對較小,沒有明顯超出當地正常經濟水平、風俗習慣、個人經濟能力,且有來有往,彼此收、送款物價值大致相當,而收禮行為一般表現為收受的金額相對較大,或是明顯不對等。比如,同事家庭聚會中,黨員領導幹部送下屬孩子1000元人民幣,下屬送該領導孩子1萬元人民幣。筆錄中只有體現具體情節,比如雙方是否是親屬或者其他關係、所受財物是否超出當地一般人情往來標準、是否有來有往等,才能對有關行為予以準確把握。


三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貪汙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國家工作人員索取、收受具有上下級關係的下屬或者具有行政管理關係的被管理人員的財物價值三萬元以上,可能影響職權行使的,視為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這一條款將非正常人情往來的大額禮金列入刑事打擊範圍,意味著對收禮行為不僅要追究黨紀責任,而且對收受金額超過三萬元的還有可能追究刑事責任。因此對於涉及金額達到三萬元以上的收禮行為,則必須圍繞「上下級關係」是否可能影響職權行使等關鍵點進行記錄,以便對該行為進行準確定性。


(三)要突出主觀性

筆錄製作必須高度關注並準確載明被談話人的主觀方面,這樣才能為準確定性、恰當處理提供依據。比如,有線索反映某黨員領導幹部趙X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參與公款吃喝問題。審查發現,某地方國有企業高管李X來省裡出差期間,給認識多年的趙X打電話請其吃飯,趙X回覆說:「現在要求這麼嚴,還吃什麼飯?」後來,趙X在單位吃完飯並加班到晚上八點多,去了李X所住酒店聊天。李X因未吃飯,邀請趙X陪同在酒店用餐,消費兩千餘元,未點酒水。當時趙X說要請客付款,李X予以阻攔,並稱:「我掙得比你多,這頓飯我請客。你放心,我自己掏錢。」但事後李X將發票拿回所在企業報銷。筆錄對上述雙方言行及思想活動進行了詳細記錄,審查人員據此提出,趙X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主觀故意不強,雖然接受公款宴請的事實存在,但事前曾拒絕邀請,對事後用公款報銷不知情,且已退還全部餐費,因此建議不給予黨紀處分,責令其在民主生活會上作出深刻檢討。


又比如,有的受賄案件在法庭質證階段,因筆錄在記錄行賄人主觀方面不到位,行賄人的律師辯護稱,因當地工作作風懶散,辦事效率不高,行賄人給被調查人送錢不是為了謀利,而是為了幫助其提高工作效率。這給定罪造成了不利影響。


(四)要體現客觀性

一是筆錄中的段落和語句之間、每個設問之間、設同和回答之間,都要有邏輯性。比如,對於反映某黨員幹部涉嫌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組織紀律和廉潔紀律的問題線索,可通過三份筆錄分別固定;若在同一份筆錄中固定,則需要注意每個問答之間的連接,一般可通過被談話人陳述引出下一個問題,否則很容易出現涉嫌指供誘供問題。


二是視情記錄談話現場情況。比如,被訊問人休息、就餐情況,以及上廁所、思考甚至哭泣等其他時間較長的情況,也都應客觀體現在筆錄中。


三是要注意記錄審查調查人員出示證據情況。比如,涉案資金系通過銀行轉帳、匯款的,建議在查詢銀行流水、交易憑證、開戶信息等信息後,應當向被談話人出示確認,並在筆錄中記明。對涉及重要問題的書證,也應當向被談話人出示確認並在筆錄中記明。除書證系原件、需要鑑定等特殊情況下,一般應當讓被談話人在書證上簽名確認;同一份書證分別向多人出示且需要籤名確認的,應當各自使用單獨的書證複印件,以避免對被談話人彼此之間產生影響。


相關焦點

  • 敲詐勒索罪構成要件
    必要時可以對證人的作證能力進行鑑定,可以讓證人辨認、對質或進行偵查實驗等,以便對證人證言作出正確的判斷;(三)審查證人是否受到外界的不良影響,應當查明證人提供證言時有無思想顧慮或外界壓力、有無受到他人的指使、收買或者威脅、引誘、欺騙,辦案人員有無採取威脅、引誘、欺騙、暗示等非法的方法取得證人證言,證言筆錄是否完整,有無證人籤名或蓋章;
  • 做好談話筆錄需把握五個要點
    構成要件是指某種行為構成違紀違法所必需的主體、主觀方面和客體、客觀方面的總合,是認定違紀違法行為的標準。作為案件取證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談話筆錄必須緊緊圍繞構成要件和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來製作。實踐中,通常按照構成要件安排筆錄的節奏和層次,依次分段描述,使筆錄結構清晰,一目了然。
  • 刑法基礎入門:犯罪構成與構成要件
    ,行為人還必須負有責任,也即是說一個行為要構成犯罪必須符合三個遞進式組合的條件:(1)犯罪構成該當性。犯罪構成該當性也稱構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構成要件的實現,即所發生的事實與刑法條文規定的內容要相一致。具體來說該當性中包括了行為主體、危害行為、犯罪對象、危害結果、因果關係幾個要素。符合主觀和客觀(2)違法性。違法性要求犯罪行為不僅是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而且實質上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即必須是違法的行為。違法性的判斷標準在於是否有違法阻卻事由。
  • 颯課eight|敲黑板,構成要件的重要內容是什麼?
    今天我們繼續一起學習有關犯罪構成要件的內容,參考書為德國著名學者金德霍伊澤爾的《刑法總論教科書》,該書在德國是法科學生備考司法考試的教材之一,可謂「活的」刑法教科書可以直接指導其司法實踐,我們介紹相關內容,以期起到「他山之石」的效用。基本概念犯罪的構成要件:對一個可罰的舉止的各種要素,人們在法律上進行的表述。
  • 淺議如何做好庭審筆錄
    庭審筆錄是在法庭審理過程中,由書記員製作的反映法庭審判活動全部真實情況的記錄,包括雙方當事人、訴訟參與人、審判人員在法庭上陳述的內容及其他活動狀況。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就如何製作一份優秀的庭審筆錄和大家探討。  二、庭審筆錄對書記員的要求  在短時間內製作出一份優秀的庭審筆錄並非一件難事,但也不是件易事,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因此需要書記員在平時對自己進行自身的素質提高訓練,練好五個基本功:  (一)要求有比較全面的法律知識。
  • 【實務】受賄案件談話筆錄製作指南
    受賄罪是職務犯罪中立法規定、司法解釋、構成要素、犯罪形式最為複雜的罪名之一。在審查調查實踐中,受賄案件談話筆錄的製作是談話人、記錄人一項基礎性、實戰性、技能性很強的工作。如何製作高質量的受賄案件談話筆錄?筆者以為,無論內審談話筆錄,還是外查談話筆錄,都必須堅持「三個緊密結合」。
  • 李揚:固定是否為視聽作品的構成要件?
    但二審法院卻認為,電影作品應至少符合固定和獨創性的條件,涉案賽事直播既不符合電影作品的固定要件,同時未達到獨創性高度,因而不構成電影作品。固定性要件說認為,固定是否為所有種類作品或者某些特定類型作品的構成要件,《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第二條第二款並未作出強制性規定,而是將其留給各成員國立法機關自行決定。我國著作權法雖然原則上選擇固定並非作品的構成要件,但保留了一個例外,即要求視聽作品應當是「攝製在一定介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並且藉助適當裝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攝製在一定介質上」,即固定。
  • 紀檢監察案件談話筆錄製作規範:案件談話筆錄的分類和構成
    做這類筆錄時要注意,因為其情緒上的不穩定而導致其陳述與事實有出入的情況。2、舉報人筆錄:如果是與自己關係不大的舉報,其可信度一般是比較高的。3、當事人筆錄:指案件當事人、也就是涉案對象的筆錄,這是案件辦理中最重要的筆錄之一。4、證人筆錄:證人筆錄一定要排除那些影響其證據力的因素。
  • 淺談犯罪成立要件與犯罪構成要件的異同
    一、犯罪成立要件的不同見解  犯罪成立要件,是犯罪成立必要要件的有機統一整體。任何一種具體犯罪的犯罪成立條件可以包括許多方面。對某種犯罪的諸多犯罪成立條件進一步概括歸納,可以概括出該種犯罪必須具備的要件,這些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這種犯罪成立的必要要件。
  • 質證筆錄製作式樣、填寫方法和要求
    三、質證文書的形式及製作要求質證活動,其形式體現在質證筆錄中,因此,製作好質證筆錄,是製作質證文書的具體要求。在查處林業行政案件中,質證應在調查取證終結做出行政處罰決定前進行。在實踐中,如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質證在聽證過程中進行,質證過程體現在聽證筆錄中;如當事人不要求進行聽證或行政機關不決定聽證,質證應在案件調查終結前,也可以貫穿在調查活動中,也可在當事人行使陳述、申辯權之時。
  • 筆錄製作的實戰技能傳授
    只有對刑事法律的犯罪構成和證據要求有一個較深的了解,訊問(詢問)才會問到點子上,做出來的筆錄才能簡潔、有效。所以,不要小看了一份筆錄。(三)筆錄整體構成要有邏輯。說簡單一點就是要讓別人看到懂,不亂。要記住,做筆錄不是搞文學創作,不要讓讀者心裡跌宕起伏,不用使用倒敘、插敘這些手法。最好按時間、罪名等順序來記。
  • 柏浪濤:規範性構成要件要素的錯誤類型分析
    構成要件故意的認識內容由構成要件的內容(構成要件要素)所決定,因為構成要件具有故意規制機能,亦即構成要件的內容決定故意的認識內容。而構成要件具有違法性特徵,因為構成要件是違法性的存在根據。因此需要回答一個問題:故意的認識內容既然是構成要件要素,那麼其是否包含構成要件要素的違法性特徵?對此需要根據形式的違法性與實質的違法性分別考察。
  • 構成要件的個別化機能研究
    所謂構成要件的個別化機能,是指構成要件所具有的區分此罪與彼罪的機能。除了個別化機能以外,一般認為構成要件還具有保障機能、違法推定機能和故意規制機能。個別化機能與保障機能、故意規制機能一起,被合稱為構成要件的社會機能。
  • 陳興良:構成要件的理論考察
    果真如此,則不僅心理因素在會混跡於實行行為中也即在客觀行為方面出現了,而且主觀方面也就成了一個完全受壓迫的形象而受到擠對,責任也必須擴張,直至所有的犯罪成立要素責任必須同時擴展到一個責任自己的構成要素上面。[4]貝林從維護「方法論上的明確性」出發,為構成要件的客觀性辯護。也就是說,在構成要件中考察的是客觀要素,而主觀要素則是在責任中考察的。
  • 離婚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
    關於離婚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學界的的看法也是不一的,主要有一般民事損害賠償構成要件和特殊構成要件。多數學者認為離婚損害賠償是民事賠償之一,可適用一般民事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即存在違法行為、行為人主觀有過錯、有損害事實、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聯繫,也有學者主張特殊構成要件說,提出離婚損害賠償不限於一般民事損害賠償,其構成要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簡單的套用一般的民事損害賠償構成要件。
  • 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怎樣的
    在訂立合同時,如果一方違背了誠實守信的原則,而使得合同另一方當事人承受損失的,需要承擔締約過失責任,也就是需要對受損方進行一定的經濟賠償,那麼,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怎樣的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合同要約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合同是非常重要的文件,合同雙方都是按照合同來進行合作,產生了什麼糾紛打官司時合同也是重要的法律依據,那麼合同要約的構成要件是什麼?合同要約的生效時間是什麼時候?合同要約的失效是什麼?針對這幾個問題小編為您詳細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構成要件要素知多少
    5、在規範的構成要件要素的場合,不要求行為人了解規範概念的法律定義,只要求行為人認識到刑法規範的保護所涉及的事實關係即可,或者說,行為人以自己的認識水平理解了具體化在規範概念中的立法者的評價即可。三、積極的構成要件要素與消極的構成要件要素1、積極的構成要件要素,即積極地、正面地表明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要素。2、消極的構成要件要素,即否定犯罪性的構成要件要素。
  • 犯罪構成三要件說與四要件說之比較
    其一是前蘇聯等國採用的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將犯罪構成要件分為主體要件、客體要件、主觀要件、客觀要件四部分,即通常所說的犯罪構成四要件說;其二是英美等普通法系國家採用的犯罪論體系,將犯罪成立條件分為犯意和犯行;其三是以德國和日本為代表的「三要件說」,三要件說認為犯罪構成要件應當是由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組成的三階層遞進式。
  • 受賄罪犯罪構成要件有哪些,受賄罪犯罪有哪些構成要件?
    那麼受賄罪犯罪構成要件有哪些,受賄罪犯罪有哪些構成要件? 網友諮詢: 受賄罪犯罪構成要件有哪些,受賄罪犯罪有哪些構成要件?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具有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財物,或者收受他人財物並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