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九亥刻(1643年9月21日夜九時左右),大清王朝的創建人,清帝國的首位皇帝——清太宗愛新覺羅 · 皇太極突然暴斃宮中,追隨著他心愛的海蘭珠去了,享年52歲。但是關於皇太極的突然離世,清朝官方史料則只有6個字的記載:「無疾端坐而崩」。
簡言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疾而終」。但問題是,皇太極真的是無疾而終嗎?如果說在醫療科學比較落後的封建社會,這還有人相信,但要是放在醫療科技發達的今天,恐怕說出來根本沒有人會相信。因為只要是突然死亡,就一定有原因,根本不存在什麼「無疾而終」。
那麼問題來了,皇太極究竟得了什麼病呢?
皇太極去世的比較突然,幾乎完全沒有什麼疾病的預兆,因為在此之前的幾個月裡,在清朝的官書上沒有記載得有他患有任何疾病。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去世前兩天還活蹦亂跳,還在積極處理的朝廷政務,一點有病的跡象都沒有。但畢竟他是真的死了。
那麼,他的死因只有這兩種可能:一是被人刺殺,二是患病而死。
如果是被人刺殺而亡的,那的確是件比較丟人的事情,所以為了遮醜,掩人耳目,只能說成是「無疾而崩」。但如果是病死的,由於當時的醫療水平比較低下,醫官們確實找不到病因,於是便只能說成是「無疾而崩」。似乎這兩種說法都很有道理!
那如此說來,皇太極的死因真的就成了未解之謎了嗎?在《朝鮮李朝仁祖實錄》中記載,皇太極以前患過「風眩」病,並為此向朝鮮要過「竹瀝」,竹瀝是一種中藥,味甘,性寒,有清熱去痰的功效,主治中風、癲狂等症。此外,清廷方面還曾經向朝鮮請過名醫來為皇太極治病。朝鮮方面則派遣了針醫柳達,藥醫樸郡來給前來。這表明皇太極確實患過「風眩」病。
皇太極身為大清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政務十分繁忙,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一個勤勤懇懇的皇帝,勞累過度,心力交瘁,又遇上了愛妃海蘭珠的離世,在精神上給了他巨大的刺激和打擊。再加上他的身體過於肥胖,無疑會加重他的「風眩」病的程度。突然心血上漲猛升,目眩頭暈,血壓激增,造成猝死也是很有可能的。
當然了,這畢竟只是猜測而已。至於皇太極究竟是死於何故,現在還是一個迷!
史料參考:
《朝鮮李朝仁祖實錄》《清史稿》《清朝皇陵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