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為何主動讓位給皇太極?不是他大度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2020-12-13 左都御史

天命十一年(1626),清太祖努爾哈赤病逝,他死後並未留下建儲的明文,遺命八王共理國政。太祖去世後不久,大貝勒代善長子嶽託、第三子薩哈廉建議父親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宜早定大計。四貝勒才德冠世,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

嶽託、薩哈廉身為代善的兒子,卻要提出讓四貝勒皇太極繼汗位,這讓人很不解。而代善的態度也十分明確:「此吾素志也。天人允協,其誰不從?」那麼,代善以其強勁的實力,為何會將汗位拱手讓給皇太極呢?難道他真的大度到連萬人之上的汗位也不覬覦嗎?

努爾哈赤死後,八旗中以實力而言,代善握兩紅旗,且有嶽託、薩哈廉等軍功顯赫的子侄相助,如果爭奪汗位勝算很大;皇太極手握兩黃旗,實力次之;至於莽古爾泰和阿敏各掌正藍旗和鑲藍旗,不足以抗衡代善和皇太極;多爾袞三兄弟雖有兩白旗,但畢竟年幼,沒有繼位的可能。

事實上,代善主動讓位皇太極並非是心甘情願的,而是不得已而為之,或者說是形勢所逼。早在努爾哈赤在世時,代善與皇太極的矛盾就很尖銳。

太祖生前,雖未明言傳位於皇太極,但後期對他確有偏愛,這自必引起代善的猜忌。天命四年(1619)薩爾滸之戰,代善請示太祖後,揮師東向,皇太極卻不顧太祖的勸阻,搶戰於代善之前,可見皇太極咄咄逼人之勢。

而最突出的是天命六年(1621)九月,太祖向其親信阿敦詢問諸子中誰可繼位。阿敦起先不敢明白表示,只說:「知子莫若父,誰敢有言?」太祖要他直說,他便說:「智勇俱全,人皆稱道者可。」太祖知道這是指四貝勒皇太極。

太祖與阿敦的這次談話後來為代善所知,因為對皇太極「深銜之」。代善為何要「深銜之」?自然是自己很想繼承父位,這時唯一能與代善抗爭的只有皇太極。由此可見,在太祖生前,代善和皇太極兄弟之間的關係,已經十分惡化。

到了天命晚年,代善的實力受到削弱,而皇太極的實力得到提升,此消彼長形勢又有所不同了。何況代善在大福晉事件上聲譽下降,基本上已經喪失了繼位的可能。所以,只能擁立皇太極。

皇太極繼位後,逢朝會行禮,代善、莽古爾泰、阿敏一同隨皇太極南面坐受大臣朝見,後阿敏獲罪被囚,莽古爾泰也因「御前拔刀」獲罪,太宗令代善與眾共議。太宗為什麼要指定代善與眾共議?代善當然很明白,因為莽古爾泰今後不能南面並坐了,那麼,能並坐的只有代善一人。

因此,代善主動說:「我等奉上居大位,又與上並列而坐,甚非此心所安。自今以後,上南面居中坐,我與莽古爾泰坐於側,外國蒙古諸貝勒,坐於我等之下,方為允協。」自此後,後金國便徹底改變過去八貝勒共議國政的遺制。

這起事件的起因,原只對付莽古爾泰一人,結果卻一箭雙鵰,把代善也和平地拉了下來。代善自此處處小心,謹守君臣之份,但太宗卻步步為營,對代善尤為猜忌。

此後,代善又因與莽古濟(莽古爾泰的妹妹)有所往來,激怒了太宗。崇德二年(1637),太宗又指出代善在入侵朝鮮時越份妄為,舉出了他的種種過錯,其中說:「陽為恭敬,陰懷異心,非朕意也。」

事實上,自皇太極繼位後,代善始終對他是很恭敬的,而太宗卻以為是虛偽的,甚至是另有「異心」,至於其中的用意無法說明白,但有一點是明白的:代善起先曾是太宗的政敵,後雖擁立,但太宗意識中仍有潛在的敵意,故而必須挫損代善的威信,遏制他的勢力。

代善隨其父努爾哈赤徵戰多年,也是父子兵中的驍將,然而在運用權謀和手腕上,顯然又遠遠不及皇太極。這就是他在繼位過程中不敵皇太極的原因,也是他在皇太極繼位後處處受制的根源所在。

相關焦點

  • 「八大鐵帽子王」中的代善為何與皇位失之交臂?小姨娘緋聞太要命
    與皇位失之交臂代善,生於公元1583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次子,由於當時代善位列四大貝勒之首,因此也被稱為「大貝勒」,其手下掌管著兩紅旗:正紅旗、鑲紅旗。在努爾哈赤相繼處死了自己的弟弟舒爾哈齊和長子褚英兩位親命的繼位人後,代善因功勳卓絕、待人和善而被努爾哈赤確定為新的皇位繼承人。
  • 多爾袞為何不取代福臨稱帝, 不是不想, 而是有個致命缺陷他不敢
    多爾袞和豪格難分勝負時,控制兩紅旗的禮親王代善,以及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的意見,就尤為重要了。代善權力欲不強,不願參與皇位爭奪,他也明確支持誰當皇帝,但代善更傾向於讓豪格當皇帝,而濟爾哈朗在豪格和多爾袞爭持不下,馬上要內戰之際,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
  • 皇太極的本名其實不叫皇太極,皇太極是他的職務,那他到底叫啥?
    清太宗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據朝鮮人李星齡所著《春坡堂日月錄》記載,努爾哈赤臨死,謂代善曰:『九王子應立而年幼,汝可攝位,後傳於九王。』代善以為嫌逼,遂推舉皇太極襲承汗位。
  • 囚禁兄弟、活剮姐姐,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為獨攬大權都做了什麼?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清朝初期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他是一位馬背上的皇帝,從小就跟隨父兄狩獵,練就了過人的騎射技能,長大後更是驍勇善戰;努爾哈赤死後,他成為後金第二位大漢,對內極力推行封建化改革、鞏固中央權力;對外逐漸徵服了朝鮮和蒙古,解除了後方憂患,為攻佔明朝疆土打下堅實的基礎。
  • 皇太極為何將自己親姐姐等一千多人凌遲活剮?
    皇太極凌遲處死的姐姐就是莽古濟,莽古濟嫁過兩次人,一個女兒被丈夫豪格殺死,另一個女兒被迫殉葬。男人在徵服天下,有時候女人卻被拿來當祭祀品。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名義上是可汗,但是還一直沿用「四大貝勒」主政的模式,實際上皇太極只是他正黃旗的老大,對於其他三旗基本管不了,做事處處受限。從此皇太極開始了他的君主集權道路。「四大貝勒」分別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
  • 皇太極逼阿巴亥殉葬,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為何不反抗?
    後來,因被告發與努爾哈赤二兒子代善有私情而被離棄,但靠著她的手腕,居然在一年之後被召回,而且仍舊坐上了大妃之位,其地位穩如泰山。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測,若是女兒哈赤活得足夠久,撐到多爾袞三兄弟全都成年且羽翼豐滿,說不定後金政權第二任皇帝的位置,還真會落到阿巴亥這一脈。
  • 歷史上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真的和阿巴亥有曖昧關係嗎?
    代善是努爾哈赤的二兒子,在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1615年被努爾哈赤處死後,代善就成了事實上的長子。天命元年(1616年),代善被努爾哈赤封為和碩貝勒,參與國政,名列四大貝勒之首。再一個,當時滿族有父死後,兒子收其庶母為妻的婚俗,而且,努爾哈赤曾對代善說過,在他死後,他的幼子和大福晉都交給代善照顧,所以,代善也不可能在努爾哈赤還活著,而且非常強勢的時候,敢去動其父親的大妃。
  • 身為皇后,卻遭皇太極等人脅迫殉葬,努爾哈赤的遺言是真的嗎?
    揭秘清朝首位皇后身死之謎》中,敘述了努爾哈赤在死後16個小時,作為大妃(皇后)的阿巴亥即被逼迫殉葬。那麼,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濟爾哈朗等諸王貝勒,為何要迫不及待地逼令阿巴亥自殺殉葬呢?我們這篇文章著重探討一下阿巴亥被逼死的原因。
  • 皇太極死後,豪格本想謙虛一下,隨口說了一句話,與皇位擦肩而過
    講起皇太極,大家總是第一時間聯想到海蘭珠。他們的愛情打破了人們對皇帝冷漠無情的固有印象。而今天的故事主人公並不是他倆,而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豪格從成長開始,就伴隨著父親皇太極,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了。後雖經歷多次降職,也並沒有失去皇太極的器重。與此同時,皇太極又絲毫沒有表示選定他為皇位繼承者。直到皇太極匆匆離世,皇位空懸,但凡有權勢的人士全部都蠢蠢欲動了起來。朝堂基本分出了兩大陣營,一派是支持大臣多爾袞,一派是力挺豪格上位的。兩派皆是人數眾多,兵力不分伯仲。禮親王代善將兩方人馬都集合到了一起,並言之鑿鑿的提出了要擁戴豪格上位。
  • 皇太極如此英明,為何不提前選定皇位繼承人?都讓海蘭珠耽誤了
    那麼,被後世評價為「本身的才幹見識,不在劉邦、劉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的皇太極,作為清朝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有為君主,為何不提前選定皇位繼承人,從根本上杜絕皇位爭奪的內耗情況出現呢?其實,這件事都怪被皇太極捧在手心、寵上天際的寵妃——博爾濟吉特·海蘭珠。
  • 清朝對宗室皇親為何沒採用明朝「封藩制」,而是「封而不藩」?
    眾所周知,大清王朝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這個王朝建立之初,很多政體制度都是沿用或效仿大明王朝制度而為之。但是有一個制度大清王朝卻與大明王朝截然不同,就是宗室藩王制度。大清王朝針對宗室皇親沒有採用大明王朝的「封藩制」,而是採用「封而不藩」的制度,這又是為何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要研究一下大清王朝前期,宗室皇親與朝政權力之關係。
  • 清代鐵帽子王12個,為何禮親王地位最高,被譽為「大清第一王」?
    這麼說也是有依據的,自第一代禮親王代善起,諸王大臣上朝列班的時候,禮親王一直都是班首,發言時也是第一個,這個規矩一直沿襲到清末。禮親王之所以列親王之首,主要還是代善的功勞。努爾哈赤時期,大貝勒代善的實力、威信都在四貝勒皇太極之上,可以這麼認為,如果代善要和皇太極爭奪汗位的話,那麼毫無疑問他將勝出,可最終還是將汗位拱手讓給了皇太極,這其中有哪些隱情呢?
  • 此人在清朝立國中與努爾哈赤皇太極齊名,死後卻只封兩月皇帝
    「清成宗」這個封號是在多爾袞去世後順治帝給他追封的。不過這個名號只存在兩個月,兩個月後,順治帝就把「清成宗」這個封號給多爾袞奪了,並且對他毀墓掘屍。直到一百多年後,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才為他平反,並為他重修陵墓。不過也沒有再恢復他「清成宗」的封號,只恢復他「睿親王」的封號。
  • 為建立清朝,皇太極做了哪些改革和準備?
    努爾哈赤死後,第八子皇太極勢力最強,被擁立為汗,改元天聰。政權沿襲原來的原始軍事民主制,由皇太極和其兄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四大貝勒共同主持軍政大事。皇太極改易族名為滿洲,並進行一系列改革:削弱貝勒權力;設立文館及內三院;重用漢官、漢將及漢族文人;設立漢軍八旗、蒙古八旗,編制和滿洲八旗相同,直接聽命於汗,擴大了兵源,增強了戰鬥力;重新編莊;加強法制。
  • 阿濟格受到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三朝寵愛,為何最終被毒殺
    ,智勇有謀,拼得累累戰功,為努爾哈赤、皇太極,包括後來的多爾袞所器重。可惜,隨著努爾哈赤去世,他的命運發生了第一次轉折。事情是這樣的。自從努爾哈赤被紅夷大炮擊傷後,病勢就每況愈下,在他即將離世時,他召阿巴亥前往他療養的清河湯泉密談了一番。這事讓四大貝勒代善等人頗為不安,唯恐努爾哈赤會把汗位傳給阿巴亥所生的兒子,於是他們聯合起來擁護四貝勒皇太極為汗,並在阿巴亥歸來不久便以「努爾哈赤遺詔」逼迫她殉葬了。
  • 海蘭珠與皇太極的絕世之戀 皇太極處處寵信海蘭珠為什麼不封她為後?
    海蘭珠與皇太極的絕世之戀 皇太極處處寵信海蘭珠為什麼不封她為後?時間:2019-12-28 15:54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蘭珠與皇太極的絕世之戀 皇太極處處寵信海蘭珠為什麼不封她為後?
  • 他是努爾哈赤的親兒子,生性衝動,為何親手弒殺自己的母親?
    莽古爾泰這個名字,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不是特別高,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是提起莽古爾泰的父親努爾哈赤,知道的人就很多了。 莽古爾泰出生於1587年,父親是當時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母親是努爾哈赤的第一任大福晉富察袞代,雖然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第五個兒子,但是按照當時嚴格論起來,莽古爾泰屬於努爾哈赤的嫡子,他的地位遠高於其他兄弟。
  • 大清開國第一刀:皇太極凌遲活剮自己的姐姐
    原標題:大清開國第一刀:皇太極凌遲活剮自己的姐姐 1626年,皇太極、多爾袞的老爸努爾哈赤病逝。因為他生前並沒有來得及確立繼承人,所以努爾哈赤死後,他的兒子們為了汗位進行了一番明爭暗鬥。
  • 蘇茉兒傳奇:蘇茉兒以死化解兄弟恩怨,皇太極設計逼哲哲認罪
    多爾袞和多鐸帶兵衝進皇宮,皇太極早已等候多時,多爾袞歷數了他謀朝篡位,以及對他趕盡殺絕的種種卑鄙行為,多爾袞逼皇太極昭告天下,把大汗之位讓出來,否則就對他殺無赦,皇太極面對他的刺刀毫不畏懼。皇太極堅信蘇茉兒是天命神女,而且多爾袞起兵造反根本不是為了蘇茉兒,就是滿足自己的野心,可多爾袞堅持要殺了皇太極,蘇茉兒不想他成了千古罪人,她要以死謝罪,懇請皇太極放了多爾袞,也為了阻止多爾袞謀朝篡位,蘇茉兒拼盡全力刺向自己,懇請多爾袞向皇太極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