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動車事故早籤早賠有獎勵?公眾十大疑問期待真相大白

2020-12-19 安青網

昨天是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後的第4天,負責處理相關善後工作的溫州鹿城區政府,和事故中的一位福建遇難者的家屬,達成了初步賠償協商結果,賠償金額50萬元。另外,事故善後工作組表示,死亡旅客賠償金標準已經確定為每人50萬元。

凌晨籤訂首例賠償協議

事故發生後,有關遇難者賠償問題,一直沒有進展。

昨天中午,新華社發布消息稱,當地善後處理「5+1」服務小組與遇難者林焱的家屬初步談妥,賠償金額50萬元,這是此次事故發生後第一個達成的初步賠償協商結果。

獲知此消息後,本報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遇難者林焱是福建省福州人,今年29歲,男性,事發當天乘坐動車從寧波返家,不幸罹難,父親已經去世,家中還有母親。昨天凌晨1時許,鹿城區仰義街道辦事處率先與遇難者林焱的家屬籤訂賠償協議,共賠付50萬元。

昨天下午,記者試圖聯繫林焱的家屬,但對方始終不接電話。隨後有消息稱,林焱的家屬已趕往溫州殯儀館,打算下午4點處理後事。記者隨後趕到溫州殯儀館,一直守到下午4時許,但林焱家屬始終沒有露面。昨晚,一名知情人士向記者證實,林焱的遺體暫未火化,但只是殯儀館工作程序導致,和賠償問題無關。

工作組和林焱家屬達成賠償協議,是否意味著事故賠償協商已經全面展開?昨天下午,本報記者在溫州市殯儀館見到了部分遇難者家屬。他們表示,已經有人和他們討論賠償內容,並詳細計算了50萬元賠償金額的根據,但大部分家屬表示,他們目前不想談賠償,「先要知道事故的前因後果。」

短時間籤協議有獎勵?

此前,根據有關媒體報導,依照鐵道部有關規定,此次賠償的各項費用共計不超過45萬元,另外事發後在短時間內接受談判並籤訂協議的可視情況酌情予以數萬元獎勵。

有媒體報導,對於「先籤協議有獎勵」的說法,有家屬提出質疑。在溫州殯儀館二樓大廳,一位遇難者家屬情緒激動地說,鐵道部急於讓家屬籤訂賠償協議,還提出先籤訂協議有獎勵,這種行為與買賣沒有差異。

昨天下午,記者採訪了仰義街道辦事處主任葉青。他表示,不清楚首例賠償協議的50萬元金額具體由哪些項目構成,「具體賠償方案是在依照相關規定的情況下,和家屬談一個總的數額。」

葉青說,工作組只負責與家屬進行協商,並做好安撫工作。如果達成意向,家屬則與鐵道部門的善後工作領導小組籤署賠償協議。因此對於賠償款項的來源、撥付過程並不清楚。

葉青還表示,並沒有設立要求家屬火化屍體後才能領取賠償金的前提條件。

死亡賠償標準每人50萬

而據新華社昨晚報導,「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善後工作組表示,該起事故死亡旅客賠償金標準已確定。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善後工作組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事故每位死亡旅客的賠償金依據國務院《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和《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的規定,並根據實際情況,本著以人為本原則和人道主義精神,由事故賠償金、一次性專項幫扶款以及愛心捐助款構成,總計人民幣50萬元。

118名傷者仍在住院11人危重

溫州市衛生局應急辦26日下午公布的事故傷者名單顯示:溫州市11家醫院共收治傷者192人,其中14人醫治無效死亡,59人已出院,一人轉外地醫院,現住院人數為118人。

溫州市衛生局應急辦公布的傷病員救治情況統計表顯示,截至7月26日中午12時,在住院的118人中,11人為危重病人,20人為重症病人,輕傷87人。

根據統計表中現有的籍貫統計,救治的傷病員中共有外籍人員三名。其中一名義大利籍女性入院前死亡,義大利籍男性潘約翰重症,美籍華人曹立衡重症。

統計表顯示追尾事故的最後一名獲救者、年僅兩歲零八個月的小女孩項煒伊仍屬危重病人。

本報綜合報導

#p#副標題#e#

公眾疑問有十   期待真相大白

就目前已知的信息而言,公眾對事故發生時間、原因、死傷人數、救援過程等存在諸多疑問,這些疑問在網絡上持續發酵,有待相關職能部門進一步發掘、調查真相。只有清楚地了解了這些問題之後,才能真正像鐵道部新聞發言人所說的那樣,「讓老百姓放心」。

1、事故到底發生在何時?

追尾事故發生後,官方最早發布的事故發生時間為20時34分,但第二天變成了20時27分,第三天又變成20時38分。

事故發生時間為何一天一變,人們對此難免會有諸多疑問,但相關部門並未予以說明。

2、雷擊破壞了什麼設備?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表示,初步了解,事故是雷擊造成設備故障導致的。但官方的「雷擊說」引來了公眾更多的追問。

「雷擊說」追問集中在:到底「雷擊」是擊在哪?雷擊造成的設備破壞到底是動力設備還是通訊設備?D3115次失去動力後,為何無法將此信息傳遞給後車和整個鐵網調度?

鐵路專家孫章表示,這表明動車組信號系統的技術和管理有漏洞,還比較脆弱。

3、「自動閉塞系統」到底在哪?

鐵道部2007年曾表示,我國自主研發的自動閉塞系統,可以控制同一條鐵路上多列動車組安全區間,防止列車追尾事故發生。

據孫章透露,現在動車組線路採用區間閉塞的辦法來防止追尾。簡單來說,就是將鐵路線路分成若干個區段,每個區段為一個閉塞區間,區間內只容許有一列列車運行。在區間的交接點安裝有信號燈。如果有列車進入該區間,通過「軌道電路」傳輸信號,信號燈會變為紅色,後續列車和調度中心都會接收到紅色信號。

4、D301為何會在D3115後面?

根據列車時刻表,D3115次列車準點到達溫州南站的時間應該是19時57分,D301次準點到達溫州南站的時間應該是19時42分。兩車存在15分鐘的行駛間隔,而且是D301在前,D3115在後,理應不會發生追尾事故。

鑑於事發時為20時27分左右,事發地點距離溫州南站10公裡,可判斷兩趟列車均已因天氣原因晚點,D301次的晚點時間比D3115次更長。

這樣算起來,這起事故是晚點的D3115次列車,被晚點更久的D301次列車撞上。

5、為何趕著恢復通車?

事故發生後,鐵路部門接連發布消息稱,將儘快完成救援,恢復鐵路通行。

這引起了部分網友不理解,有網友表示,國家領導人都表態要以生命救援為第一任務,為何有關部門在事故現場還沒最後清理完,就急匆匆地要求恢復通車,「難道車內可能還存在的生命就不如經濟利益重要嗎?」

6、為何要「挖坑填埋」?

有記者在事故現場拍到挖坑的照片,不少公眾以為有關方面要「滅跡」。對此,參與現場清理工作的中鐵三局人士解釋道,挖坑並不是為了掩埋拆卸車廂,而是在為接下來進行的吊卸做準備。

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稱,「現場搶險環境非常複雜,下面是一個泥塘,施展開來很不方便,還要對其他的車體進行處理,所以他們把車頭埋在下面,蓋上土,主要是便於搶險。」

上海鐵路局一位路段技術負責人則對記者表示,事故原因通過列車「黑匣子」和軌道數據信息已可查明,「車廂對事故調查沒有幫助,現在是廢鐵一堆,清理掉它,是我們正常的工作流程。」

對此,網友「葉克飛」說:「你們可以把遇難者的遺物都妥善清理,等待他們的親人們辨認,而不是隨意掩埋嗎?那裡面可能有他們一起逛街時買的衣服,一起出遊時拍的照片……甚至,他們中的某些人或曾在彌留之際用數碼設備錄製了遺言。你們無法保障我們的安全,但能否給逝者一點尊嚴?」

7、死傷人數究竟有多少?

據官方發布的消息,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192人受傷。據推測,墜落的4節車廂如果滿載,乘客應在400人左右。但現在鐵路部門還未公布這4節車廂裡究竟有多少乘客。

對此,有人質疑說,實名制系統的作用為什麼不能迅速發揮,以及時得知事故車廂總人數?並且,如果連總人數都不清楚,又何以知道已經「搜救完畢」?

8、領導任免為何如此快?

在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出:「事故還在調查中,為什麼要對領導進行處理?」王勇平表示,高鐵產生的安全問題,領導要負起首要責任。將上海鐵路局局長龍京等3人免職,是為了讓老百姓放心。

9、「磨合期」究竟要多長?

在「7·23」事故發生後,有專家提到「磨合期」問題,表示我國的高鐵、動車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試運營使其趨於安全穩定。

之前京滬高鐵頻發列車停電事故時,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表示,京滬高鐵發生故障,是因為在開通初期、在磨合期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發現這些問題經過磨合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

然而,事發的甬臺溫鐵路,2009年9月28日開通動車組,至今將近2年。並且據鐵路部門的宣傳,此段鐵路的技術難度是比不上京滬高鐵的。那麼,動車運營究竟需要多長的磨合期?

10、動車上為何沒有安全帶?

有網友質疑為何動車組不配備安全帶。相關專家說,動車組身軀龐大,即便拉下緊急制動閘,動車減速也會遠遠慢於汽車。動車急剎車一般不會對車內乘客帶來明顯傷害,因而動車組上未配備安全帶。

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南方都市報》、《新京報》、《京華時報》等報導

 

相關焦點

  • 「早籤賠償協議多獎勵」背後的「政績狂躁症」
    這就導致雙方在賠償問題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僵局」,公共部門要打破這種僵局,「早籤賠償協議可以多獎勵」的辦法似乎很有效。  對事故賠償中的雙方而言,賠償金額是在不斷「協商妥協」甚至「利誘(或許還有威逼?)」的過程中達成的。死難者家屬想把賠償金定高一點,公共部門則想著儘快了結這個「令人撓頭的問題」。或許是公共部門窺準了死難者家屬的心理活動,拿出了「先籤賠償協議多獎勵」的制勝法寶。
  • 溫州動車事故賠償方案確定 集體火化為謠言(圖)
    昨晚,相關部門與動車事故遇難者家屬達成首個賠償協議,共計50萬元。  有關賠償方案,據中新網報導:根據鐵道部有關規定,此次賠償標準是執行以17.2萬元為基數再加上20萬元保險理賠總共37.2萬元,這個基數是固定不變的;另外還加上遇難者家屬交通費、埋葬費、家屬贍養費等共計不超過45萬元;事發後在短時間接受談判並籤訂協議的可視情況酌情予以數萬元獎勵。
  • 溫州動車事故之怮:7·23成「妻兒散」
    追尾事故發生後,溫州消防部門最早發布的事故發生時間為:20時 34分。事故當晚22時04分時,新華社播發簡訊出現的事故時間也是這個時間。但浙江省人民政府在通報事故現場情況時,追尾事故發生時間卻是7月23日20時27分,比原先的時間早了7分鐘。記者查詢後發現,新華社24日中午發布消息的確引用了這一事故時間。
  • 微博熱議723動車事故
    慢點走,讓每一個生命都有自由和尊嚴,每一個人都不被「時代」拋下,每一個人都順利平安地抵達終點。——為高鐵溫州墜落事故哀。洪晃:用民族驕傲的念物去換一個悲傷的念物,充份體現了社會、媒體、個人對中國現狀的感受。而這僅僅是奧運後的第三年。要我們愛國,國必須也愛我們。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發生七日回顧
    「我們到殯儀館,大人的傷口很明顯,但是小孩,除了鼻子上有一點擦破,根本上沒有傷痕。營救人員說,事發時他爸爸摟著,到殯儀館才分開,跟睡著了一樣。那個小女孩都能救出來,如果早一點,我們家(小孩)一定也能救活。」金凡博的親屬說。26日凌晨1點,「7·23」動車追尾事故達成首個死亡賠償協議,金額為50萬元。
  • 溫州動車事故:鐵道部下令拆車廂只為儘快通車
    翌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趕赴溫州。事故發生後的兩天,溫州的天氣一直不好,雨水時斷時續,夜空中的閃電把城市照得透亮。「這幾天,我一直都很想知道為什麼我們會遭此劫難,為什麼會這麼慘,誰應該為這起事故負責。」仍在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住院觀察的乘客小袁(化名)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幸運的是,與其他已經死亡和遭受重傷的乘客相比,他只是擦傷。
  • 動車事故遇難者家屬聚集在溫州南站[組圖]
    遇難者家屬聚集溫州南站表達訴求。圖/東方IC圖/東方IC  ◎百餘遇難者家屬提出幾大疑問  ◎50萬元死亡賠償被指標準偏低  ◎賠償金如上升已籤約者或可補差價  東方網7月28日消息:昨天,「7·23」動車事故中遇難者的家屬們在溫州南站聚集,向鐵路部門陳述了儘快查明真相、與鐵道部領導直接對話、妥善安頓遇難者家屬、按各地風俗習慣處理遺體等四項要求,並提出此次事故中的幾大疑問,如賠償標準低等
  • 溫州動車事故調查已經確定方向 或有第三方介入
    邀請外國同行調查可能性小  有專家提出,追尾事故的原因調查,應該由第三方專家負責,或請外國專家調查。有的專家認為,請第三方專家參與調查的可能性較小,因為鐵路專才除本系統人之外,還有各個交通大學教授。而教授優勢在於理論知識,很難參與實踐調查。由於涉及國內動車技術,請國外技術專家調查的可能性同樣不大。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被埋車頭重新挖出轉移
    核心提示:7月26日深夜,「7·23」甬溫線鐵路交通事故車輛已經全部移出事故現場,之前埋下的D301次動車車頭被挖出運走。國務院調查組決定將現場殘骸移送至溫州西站,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 滾動:溫州動車追尾脫軌墜落事故 已致35人死亡210人受傷
    楊先生正在現場搜救親人的下落,他的五個親人在事故車輛上,其中有他懷孕七個月的妻子。杭州網滾動專題:溫州動車追尾脫軌墜落事故已致35人死亡210人受傷03:33分 官方發布>>>7月23日兩列動車在溫州境內發生追尾事故   核心提示:7月23日20時30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車行駛至溫州市雙嶼路段時,與杭州開往福州的D3115
  • 17.2萬到91.5萬 溫州動車事故賠償標準出臺內幕
    91.5萬元,這一被媒體稱之為「創下中國鐵路交通事故賠償紀錄」的賠償標準是如何計算出來的?這一賠償標準的法律依據又是什麼?在「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善後賠償工作接近尾聲之際,浙江省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接受了《法制日報》記者的獨家採訪,披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內情。
  • 院士:惡意炒作溫州7·23動車事故阻礙中國高鐵發展
    院士錢清泉稱惡意炒作溫州7·23動車事故阻礙中國高鐵發展,外媒稱在中國,每年即使有1萬名乘客遇難,也不會有人大驚小怪。  2011年7月23日晚,溫州發生動車事故。據新華網消息,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937億元。
  • 交通行業媒體反思溫州動車事故:惡意炒作讓中國高鐵付出代價
    伴隨挑戰的還有個別國家的媒體對溫州「7·23」動車事故的糾纏不休,試圖以此幹擾中國高鐵出海。       三年了,溫州「7·23」動車事故的陰霾漸漸散去。截至去年年底,中國高鐵總裡程已經突破了1萬公裡,在建規模1.2萬公裡,是世界上運營裡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高鐵已經被更多人接受,在重大節假日,經常一票難求。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 | 南方周末
    2011年7月23日20時38分,北京南開往福州的D301次動車組列車運行至甬溫線上海鐵路局管內永嘉至溫州南間K584+300處,與前行的杭州開往福州南的D3115次動車組列車發生追尾事故。
  • 溫州動車事故:出事前鐵路已屢次出現過事故
    事故造成40人死亡,約200人受傷。歸途7月23日。杭州,午後,城區有陣雨或雷雨。 16點36分,停靠在杭州站的D 3115動車車身顫動,準備開出,窗外電閃雷鳴。 這是D 3115的始發站,經停11個站點後,21點45分到達福州南,行程740公裡,運行時間5小時09分。
  • 溫州動車事故死亡人數升至40人
    動車事故死亡人數升至40人 福建籍乘客搶救無效亡  29日上午從溫州市殯儀館傳出消息,「7·23」溫州動車事故中一福建籍乘客陳偉在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於7月28日晚上10時45分左右被宣布死亡,並於29日凌晨2時左右被送到溫州市殯儀館。至此,「7·23」溫州動車事故死亡人數已經升至40人。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通報調查進展
    對事故車輛殘骸等有關物證、數據資料進行了封存和保護;調取解讀分析了事故前後的錄音資料,以及「黑匣子」(列車運行事故狀態記錄器)、機車綜合無線通信設備等裝置、儀器、設備的全部信息;提取了列控中心數據,通過搭建數據平臺再現了設備發生故障時的狀況;在甬溫線永嘉站至溫州南站間進行了事故現場實車模擬再現試驗。同時,調查組相繼進行了溫州南站線路絕緣性能測試、甬溫線無線通信場強檢測等。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原因追問 行車安全系統為何失效(全文)
    這本應局限於汽車行駛中較為常見的事故,但竟然不可思議地在身形龐大、技術先進的兩列動車上發生了。那麼,這起「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人們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為戒。  追問一:行車安全系統為何失效?「我是對中國動車安全有信心的,但這次追尾事故卻令我疑惑不解!」
  • 溫州動車事故調查處理結果公布
    23日,南昌鐵路機械師在檢修動車  國務院近日批覆了「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全文已在國家安監總局官網公布)。【回顧】動車追尾造成40人死172人傷  2011年7月23日20時30分05秒,甬溫線浙江省溫州市境內,由北京南站開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車與杭州站開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車發生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傷,中斷行車32小時35分,直接經濟損失19371.65萬元。
  • 鐵道部:溫州動車追尾事故39人死亡192人受傷
    最新消息:溫州動車事故遇難人數升至39人截至25日23時許,「7·23」溫州動車事故已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