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43歲職場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中不懂複利,再努力都是窮忙

2020-10-19 彪悍貓先生

    一些剛入職場不久的小白,無關係、無背景,還常常渴望逆襲,於是我們努力工作、拼命加班。但這樣就足夠了嗎?不是,很可能你越努力,往往會陷入越貧窮的狀態。那麼,貧窮與忙碌的背後,我們到底忽略了什麼?解決問題的核心關鍵點到底在哪裡?

    作者 l 懸崖上的貓 

    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01 43歲,每天工作17小時,但再努力也是窮忙

    上周和一群高中同學聚會,馬天也來了,馬天今年43歲,高中讀完後就沒有繼續上學,打了幾份零工後,就一直在開計程車,目前已經開了快15年了。

    馬天跟我們訴苦說,10年多時間了,工資基本上就沒怎麼變過,10年前他就月收入4000元,現在也差不多,浮動不超過1000。他每天6點多就要出來接單,晚上11點多回家,每天工作時間17個小時,中間有大概三個小時吃飯和加油,每天純開車時間也在11個小時左右。

    每天早上在家吃完東西出來,中午大家休息時,他是最忙的,因為飯點打車的人比較多,他一般都要等到下午四點左右才能吃上午飯。然後下班高峰期一直到晚上都很忙,晚飯都是11點收工回家吃,一個月只捨得休息一兩天,每天開車10個小時以上,特別困,想抽菸,但不能抽,因為一抽菸留下煙味,下一個顧客上來就可能投訴他。

    多年的出租駕駛工作,讓他得了頸椎病,和膽結石,身體狀況明顯的非常不好。

    我問他:「這麼累,為什麼不能休息一下呢?」。

    他說:「哪敢休息啊,兒子剛考起了大學,正是用錢的時候,每年花銷很大,以後還要給他買房子、娶媳婦,壓力很大啊!」。

    我又問:「這麼多年了,你每天都這麼忙,但工資也不見漲,為什麼沒有想過換工作呢?」。

    他說:「哎,自己只有高中文憑,也只有開車這麼個一技之長,別的也不會啊!」。

    然後他又開始抱怨,說職場對自己不公平啊,他每天都這樣努力了,為什麼自己還是這麼窮?甚至都比不上那些動動嘴皮子的人。

    甚至還嫉妒起了以前的同桌老張,他說老張的命真好,以前也跟他一樣開出租,但是人家喜歡寫文章和做攝影、短視頻,結果開了幾年車就不開了,成了自媒體紅人,還被出版社邀請出了書,光是靠版稅收入,現在已經都買起了別墅。

    說著說著,馬天一個人獨自喝悶酒去了,我和另外幾個同學也開始討論了起來,為什麼老馬每天那麼努力的工作,甚至都付出了健康的代價,但獲得的報酬如此之低,自己反而越來越貧窮了呢?我們一致認為這一切的原因,歸根結底就兩個字:複利。

    02 不懂複利思維,在可見的未來裡都窮

    其實像馬天這樣一直努力,但報酬不漲的原因只有一個,沒有複利思維,工作也不具有複利效應,即不能隨著時間的延長而獲得質的改變,忙活10年,跟剛入職的時候收入變化不大。

    這樣的工作其實有很多:

    比如送外賣、送快遞、餐飲服務員,還有一部分坐席接電話類的工作,就拿送快遞的工作來說(當然,我這裡只是用工作性質舉例,我還是很尊敬快遞員的):

    快遞員這份工作,收入的想像力被鎖死了,為什麼呢?

    第一,快遞員幾乎不能挑客人、也不能挑包裹,都是有分發中心或平臺直接給你派單,無論你是送名貴物品、奢侈品還是一件9.9包郵的物品;無論你是送給公司高管還是街邊流浪漢,你的收入並不會隨著你的客戶或物品好壞,而有所變化。

    第二,現在基本是全程用導航,快遞員對路況的熟悉,對收入增加可以忽略不計。

    第三,快遞員駕駛汽車或電瓶車技術的持續提升,對收入增加也可以忽略不計。

    第四,快遞員服務質量的提升,主要用來規避投訴、提高接單等,某種程度上可以增加收入,但想像力也是極其有限的。

    第五,最關鍵的一點,快遞員的時間無法複製、無法重複銷售,這個快遞員就算牛逼炸了,就算他是送貨達人,他同一時間也只能送一車。

    因此,可以這麼說,快遞員這份工作並不會因為你的經驗、技術、服務、勤奮、努力和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有大幅度的提升。

    每天工作的時間很長,甚至需要風雨無阻,但是,工作幾年,可能除了對路況更熟悉一點、送的更快一點以外,很少能獲得更大的改變,財富也很難形成大的積累;比如餐飲服務這類流水線的工作,當然我不排除有個別天賦極高的人,從服務員幹成了老闆,但更多的人,每天也要付出相當長的時間努力,但你只是在重複,也無法複利的收穫。

    這些工作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門檻低,回報快,而且給你一個只要努力就有回報的假象。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雖然他們看似非常的努力,但是,他們也在混日子,一種非常努力的混日子方式,一種陶醉在自我麻木裡的混日子。

    沒有複利的工作,就不能隨著時間的積累來產生質變的,最後你的工作只能是跟上面說的馬天一樣,忙忙碌碌賺錢不多,只落得抱怨命運不公的下場。

    相反那些最後取得成功的人,可能開始的時候,並沒有那麼成功,甚至10幾年都是默默無聞的,但是一旦他們成功,財富的積累就是驚人的。就像馬天妒忌的老張一樣,開始寫作的時候可能沒錢,但是出書以後就一戰成名了,實現了驚人的財富積累,自己也實現了階級的躍遷。

    03 工作和收入最重要的是複利思維,如何實現複利呢?

    所謂複利思維,其本質就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反過來加強A,不斷循環。

    之前看過一個有趣的問題,能很好的說明這個概念:

    一片池塘出現了一小塊浮萍,它每天增長一倍,預計10天就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多少天能長滿一半水面?

    答案是第九天。也就是說,你第九天看的時候,才覆蓋池塘的一半,但只需一天時間,就覆蓋全部了,聽起來魔幻,但事實如此。

    當你有1000萬時,你只是個千萬富翁,可是只要翻一番,一天之內,你就會變成億萬富翁。這就是複利的力量。那麼普通如何實現複利?我總結了以下三點:

    第一:要善於思考,別盲目相信勤奮的力量

    很多職場人都認為只要努力,只要勤奮就有收穫,於是這些人對勤奮有種莫名的依賴感。無論什麼問題,只要努力、勤奮,就一定可以成功。便用日復一日的重複性勞動來麻痺自己,如果自己不是很成功就怪命運的不公。

    但是,你可知道,勤奮不只是體力上的勤奮,更主要的是腦力上的勤奮。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很多人用勤奮在麻痺自己,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自己在戰略上的懶惰。」

    為什麼需要掩蓋?

    因為絕大部分人沒有思考能力,那些天天泡在圖書館自習的同學,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那些天天加班熬夜的職場人,你真的知道這份工作的本質是什麼嗎?你們到底是在工作,還是想借勤奮之名給自己營造一種充實感?

    財經作家歐盛說:「別盲目相信勤奮的力量,熬夜加班和你躺在床上睡大覺,很多時候沒有多大區別。」

    因此,你的思考力比你的執行力要重要的多。你要通過思考選定一個能夠複利的目標,而不是一個可以讓身體疲憊的工作。

    比如,你可以選擇寫作,你可以選擇做自媒體短視頻,雖然剛開始入門很難,但只要付出,總會看到回報!

    千萬別選擇那些門檻低的工作,因為門檻低的工作回報率更低,甚至很有可能面臨淘汰,因為這類工作的可替代性太強!

    第二,學會堅持

    如果你已經選擇好了你的方向,也留出了準備投放的時間,那麼現在,你做的就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堅持下去。

    複利的工作剛剛開始的時候是非常難的,基本上沒有任何的收益,你會感到迷茫,甚至想要放棄,但是你要記住,這時候才是區分牛人和庸人的關鍵時刻。

    就像開始做公眾號的大牛,他們在沒有出名之前,都是默默付出很久的,甚至在粉絲量很少的開始基本沒有任何收益的。

    巴菲特曾經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現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也就是說,50歲之前,他也許就和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50之後,進入財富爆炸期。

    很多事情,都是堅持到後面有了臨界點,才會爆發出效果:

    papi醬在網上發布了幾千條視頻,才開始火起來。

    李子柒一個短片拍了20000多條視頻,光是按來回按快門的過程就有52萬步,260公裡,最後才能成功。

    要想獲得複利的成功,沒有捷徑,最中肯的勸告就是堅持,別放棄!

    第三,要學會利用業餘時間

    如果你告訴我,現在你已經有一份工作了,而且就是那種沒有複利的體力勞動,難道我就沒有希望了嗎?

    當然不是,只要你現在就覺悟,肯定不晚。關鍵就是要看你怎麼利用好業餘時間,這裡又分為兩種情況:

    1,下班後的業餘時間

    不管你現在是什麼工作,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你下班後的狀態,我下班就走了,可能有兩種狀態。一種狀態可能是我下班回家去打遊戲、追劇了;另一種狀態是我可能每天下班後都回家學習去了,讀書、聽課、提升工作技能等。

    並不是你要每天工作10幾個小時,每天加班到凌晨離開辦公室的員工,才有上進心,你根本不知道一個人下班後去幹嘛了,有可能半年後,那個下了班就走的人,表現的比那個天天加班的更好。

    2,有一個能掙錢的業餘愛好

    對於這點,你先要捨得,要捨得放棄那些無休止加班、讓你忙到沒時間做業餘愛好的工作,找到一個能掙錢的愛好。比如像文章開始說的馬天,可以先把原來的每天工作17小時,變成10小時,這樣除去吃飯等,你就有四五個小時的時間來學習,來提高自己。你可以把這些時間來放到自己選擇的目標上,甚至用來思考都可以。

    總之要記住,不複利的工作是為了餬口,而下班後的時間才是決定你能否成功的關鍵。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相關焦點

  • 職場潛規則:那些越混越好的人,都懂得這3個職場道理,終身受用
    職場中正確的「示弱」,不是要讓你四處宣揚你幹的多有多累,也不是要唯唯諾諾、卑躬屈膝的與領導同事相處。而是有意無意的要讓領導和同事知道你每天在為解決哪些事奔走,你的日常工作都在忙些什麼,有什麼困難需要和上級溝通等。
  • 一個36歲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中,不要試圖用努力去感動你的老闆
    早晨第一來到辦公室,不僅把前一天晚上同事的郵件回復了,還不忘收拾打掃會議室;本來是下午6點下班,但她為了爭表現,也要等到領導走了以後再走,即使沒有任務了,也在辦公室坐著「等下班」;如果任務比較多,大家都在加班,即使工作內容和她的無關,曉霞肯定也是最後一個走
  • 一個40歲的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中,你最好有個能掙錢的業餘愛好
    8年之前,剛認識他的時候,他還是一個沉迷於遊戲的胖子,又喜歡喝點小酒,所以30多歲的他已經有了明顯的啤酒肚,看起來人比較頹廢。如果他就這樣平靜的在體制內工作,也就沒有後面的故事了。所以,不要以為在體制內或大公司,你不努力,不學習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也不一定穩當。因為你的能力一旦不能適應公司的發展和崗位能力的要求,你就會被「邊緣化」,重要的會議都不通知你,好機會全部給年輕人,把你閒著,一眼望穿40年,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 一個33歲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中,沒能力的時候,少投精力培養人脈
    職場中,有很多人一直都是唯唯諾諾,但又勤奮踏實的老好人,他們往往第一個到辦公室,最後一個下班,什麼都主動去做,對同事和領導更是有求必應,以為這樣就可以搞好人際關係,以為這樣就可以發展建立自己的職場人脈,其實他們不知道,所謂人脈,是要等價交換的,你有多大價值,才會有多少人脈!你有多大價值,才能得到多大的尊重和重視!
  • 職場「飛輪效應」:讓自己在悄無聲息中產生持續「複利」
    在職場當中類似劉峰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多的人都會遇到,特別是領導幹部更容易遇到,因為其實對於基層而言,很多的人都不服領導,特別是不服年輕的領導,而要想搞定這些人,讓這些人表面服氣
  • 一個35歲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中,做完工作千萬不要馬上交給你領導
    我有個朋友,小宋,我們都叫他「拼命三郎」,因為他從剛進入職場開始,就在工作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領導交待的任務,他一般都會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然後很快交給領導,再布置任務也會同樣如此,所以他在單位總是一個人做幾個人的事情,經常還要加班熬夜,就是為了在最快的時間內交給領導,以便能獲得領導認可。
  • 你是「窮忙族」嗎?怎樣擺脫「窮忙」?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在職窮人,你就屬於這個新族群,他們的標籤是「窮忙族」(Working Poor)。 近來,國內各大論壇上「Working Poor」一詞開始流行。「WorkingPoor」在英文中是個專有名詞,被翻譯成「窮忙族」或「在職窮人」,是指拼命工作卻得不到回報、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
  • 一個40歲過來人給你提個醒:到了30歲,別急著進入體制內
    一個40歲過來人給你提個醒:到了30歲,別急著進入體制內 現在有很多人都有一種思想,那就是現在的社會並不穩定,隨著技術革新等的越來越快,市場環境複雜多變,很多公司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崛起,但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消亡,就像是一個泡沫一樣,而這樣的公司其實浩如煙海,能撐過一年的公司寥寥無幾
  • 職場溝通中的常用語句,暴露了你的職場格局!
    身在職場上,我們都不免與形形色色的同事打交道,每個人在工作溝通時會體現不同的態度,細心的人會發現不同的人有各自的常用語句。除了積極或調侃類的口頭禪外,還有一些讓你有暴走衝動的例句。而這些話語的背後折射出一個人在職場上的心態和三觀,可以說,這些負面常用語的頻繁使用,也就阻礙了說話人的職場成長之路。
  • 不懂這幾點, 你永遠是一個職場菜鳥
    為什麼工作了許久仍被人稱呼職場菜鳥?為什麼有人比你小卻能經常委以重任?為什麼你努力了許久卻看起來沒有絲毫進步?不懂這幾點,你永遠都只是一個職場菜鳥。我們都知道自信的人是會發光的,是,這個世界上有人天生有一種王者氣質,隨便一站都能叫人移不開眼睛,但,絕大部分人的自信是靠後天才華的累積和能力的提升換來的。
  • 一個32歲的老領導自述:能力再強,不懂3個職場法則,也白搭
    眾所周知,在職場上要想混得比別人好,就必須加倍努力工作,正所謂:「公司不養閒人,團隊不養懶人」。可是在這些雞湯語錄的背後,卻隱藏了很多生存法則。記得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一心只想努力賺錢,無論是什麼粗話累活都幹,總想著有一天被領導或老闆提拔。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一位32歲領導自述的三個職場法則,卻狠狠地打在了我臉上。
  • 為什麼努力認真工作的人,職場上都不能長久?
    這個問題,我認為樓主是站在某些職場事件的背景下提問的,肯定背後有一定的原因。「如果說努力認真工作的人,職場上都不能長久;那麼,工作不努力、不認真的人肯定沒有好結果,更會早早被淘汰!他們工作的時候似乎非常努力,包括他們自己都認為自己真的很努力,然而,在工作的時候有一個小時玩手機、下一個小時瀏覽網頁,還有個小時在刷朋友圈。一整天算下來用於真正工作的時間很少。可怕的是,他們還不自知,從不對自己工作方式、規劃流程等認真總結反思,時間一長,因為效率低下,業績少的可憐,從而站在了面臨淘汰的那一撮人裡面。
  • 《安家》:職場新人,你該如何努力,才能不甘於平庸
    另一個打動人的地方在於劇中看似性格分明的幾個人,正和萬千職場中的我們不謀而合,幾乎每個職場奮鬥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本是上海土生土長的姑娘閃閃,卻有著委屈的命運,一家人居住在小弄堂裡,閃閃從小只能住在壁櫥大小的空間裡,甚至被嘲笑是「壁櫥公主」。
  • 職場潛規則:那些悄悄與你拉開差距的人,懂這4個認知,終身受用
    等我再關注小安的帳號的時候,發現他已經做到了這個領域裡前5的個人號了,除了震驚還是震驚,因為一開始沒有關注,我現在看到這個帳號裡動輒上百萬閱讀量的文章,完全一臉懵。本以為不愛說話、不懂人情世故的小安,會在單位處處碰壁。
  • 職場中,會在這3件事上裝不懂的人,往往大家都很喜歡他
    職場中,會在這3件事上裝不懂的人,往往大家都很喜歡他職場不是校園,我們在職場中能夠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時候那些剛進入社會工作的應屆畢業生會發現職場中的人和我們想像的有很大差別,因為缺少了學校裡面那種單純懵懂的感覺,更多是社會氣息和工作利益上的複雜關係
  • 一個35歲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上,沒有這3個條件,千萬別輕易裸辭
    最近兩年,我沒有再聽到她的消息,直到昨天另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聊起了曉霞,我才知道,她最近過得不太順。尤其是對於35歲後辭職的人來說,35歲是職場的一道坎,很多公司考慮到性價比等因素,不會輕易接受35歲以上的職場人,這個時候人脈資源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要知道,人際關係並不等於走後門,它是一種潛在的能力與資源。
  • 職場:領導想用暗語表達你近期的表現,職場新人聽不懂會吃大虧!
    在職場中,領導對一個員工有看法,但他不會直接明白的告訴員工,員工近期的表現需要進行改正,領導會用一些暗語來從側面告訴你,你近期的一些表現,哪裡做得不好,哪裡需要改正,這樣的方式會讓領導和同事之間都有一些顏面,但是有些職場新人卻聽不懂領導用暗語想表達的意思,往往都會讓自己吃虧。領導不明說,是因為領導情商高,如果你對領導說的話想錯了,甚至想歪那麼你會被坑的很慘。
  • 身在職場,不懂這3個潛規則,早晚吃大虧,希望你一個也沒有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然而真正成功的人很少,原因就在於,絕大多數人只看到了表面規則,認為業績、能力、貢獻決定一切,真相往往並非如此。如果不懂職場潛規則與規則,你就容易處處受困。。華職讀了《職場潛規則大全集》後發現,書中提到,身在職場,不懂這3個潛規則,早晚吃大虧,希望你一個也沒有。
  • 職場中都有哪些職場禮儀,職場人怎樣應用職場禮儀呢?
    對於職場人來說,職場是一個既講究專業,又講究形象的地方。如果一個人既不專業,也沒有基本的形象,那在職場中就很難生存下去。為此,金融科技獵頭認為,在職場上要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就必須懂得職場禮儀,通過職場禮儀去提升自身的形象。
  • 職場媽媽的辛酸,你想像不到
    很多公司對待職場媽媽都不是寬容的前段時間不是有個新聞說,有個懷孕員工因晚上沒有及時回復領導的信息,第二天就被辭職,而且還被剋扣上個月的工資,我看到這種新聞一點也不奇怪。感同身受,因為我也經歷過跟她一樣的事情,職場媽媽的辛酸,說多了不懂的人還是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