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36歲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中,不要試圖用努力去感動你的老闆

2020-10-19 彪悍貓先生

作者 l 懸崖上的貓 

來源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職場上,有這麼一類人,他們每天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還經常加班加點,他們大多還自我感覺良好,時不時在朋友圈曬個周末加班的照片,他們的潛臺詞是:「老闆快來看呀,我多努力啊!」為的就是讓領導看到自己的努力狀態,好讓領導感動,進而給自己表揚和升職加薪。

但是,這種努力真的能夠感動老闆嗎?

01  一天工作10小時,勤勤懇懇,卻在半年後被辭退

曉霞在一家大型教育培訓機構負文案策劃的工作,因為公司業務繁多,他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加點,工作10小時左右,是勤奮努力的典型。

早晨第一來到辦公室,不僅把前一天晚上同事的郵件回復了,還不忘收拾打掃會議室;本來是下午6點下班,但她為了爭表現,也要等到領導走了以後再走,即使沒有任務了,也在辦公室坐著「等下班」;如果任務比較多,大家都在加班,即使工作內容和她的無關,曉霞肯定也是最後一個走,走的時候還不忘發一個自己也在加班的朋友圈。

看曉霞的工作狀態,大家都讚不絕口,都快感動哭了,但想不到的是,半年以後她卻被公司辭退了。

為什麼明明很努力,卻被辭退?

她的直屬領導說,曉霞雖然很努力,大家也看在眼裡,非常感動。但是,她對公司來說確實沒有太大價值,她寫的文案大多都偏離了公司產品和服務,而且就連最簡單的給海報配的文字都經常被客戶吐槽,有時候還出現這樣那樣的病句。

她來公司都半年了,還沒有一些剛入職一兩個月的新人表現得好。公司之所以留她在這裡半年,就是看她能不能有所改變,但是很遺憾,她也只是單純的很努力而已,沒有任何進步。

所以公司開會一致決定,辭退曉霞,畢竟,公司是要盈利賺錢的,不是學校、更不是慈善堂。

02  老闆都不喜歡看苦情戲,只會為你的價值買單

你去一家精品服裝店,只會在乎那家店的衣服漂不漂亮,你穿起好不好看。你會在乎服裝店這些衣服的製作過程有多艱辛嗎?你會在乎服裝店老闆為了進貨有多曲折嗎?

所以 ,你在老闆眼中的重要程度不在於你有多努力,你為公司付出了多少汗馬功勞,而在於你有多少自身的使用價值,如果沒有使用價值,你的附加價值又有多少?你有多少不可替代性!

不要想著讓老闆感動,感動是廉價而且被動的。因為努力不是優點,努力只是你的過程,重要的是你自身的使用價值和你的額外附加價值。

以前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某公司,辦公室三個人。

甲月薪一萬,上班經常遲到,而且還喜歡早退,工作不是看劇就是打遊戲,但老闆從來不批評他,總是笑臉相迎;

乙月薪兩萬,上班不是吃零食,就是化妝,還經常和同事討論娛樂八卦,偶爾老闆交代點事情還很不願意去做;甚至有時候老闆不打電話讓來上班,那就幾乎看不到人。

丙月薪4000,大學本科畢業,上班總是比所有人早到,打掃衛生、開窗戶、整理一天準備幹的活,晚上總是加班到最後走,還要負責關電關水關門。

某日,工商稅務的執法人員發現該公司稅務上有點問題,要求檢查,於是老闆叫來甲,小甲啊,晚上約你舅舅一起吃個飯唄。

又某日,客戶因為質量問題停止了對該公司的貨款,老闆又叫來乙,小乙啊,下午約你姐夫喝個茶唄,好久沒跟他聊天了。

某日,老闆叫來丙:小丙,你這報表怎麼做的,幾個數據都填錯,昨天晚上又忘了關空調吧,讓你打電話催一下客戶財務的呢?催了沒有?貨款什麼時候到?你這個工作態度,你拿什麼讓我給你漲工資?唉,你們現在的年輕人,稍微吃點苦就覺得幹了很大事情,稍微加點班就要加班費、你這樣我很擔心你的前途啊……

雖然這個故事有點小誇張,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個道理「老闆只會為一個人的自身價值和附加價值買單」。

03  要學會站在老闆立場換位思考

很多員工其實不會換位思考,只站在了自己的思考的角度和範圍。當然,如果是員工自己給自己發工資,這樣就準沒錯,可惜職場上發工資的永遠都是領導、老闆。

所以,作為一名員工,為企業付出那麼多,自然希望能夠感動老闆,得到該有的回報。這個很容易理解。但作為一名老闆,他們有自己的情感,也有更多自己的苦衷,一到涉及到實際利益的時候,他們就會有很多考慮。

人都是有感情的,作為老闆,他們當然可以被你感動,只要你不要他們為這份感動買單但是,你要他們為這份感動買單,對不起,不可能。

因為創業者第一考慮的是公司的存活與發展,特別是在公司快死掉的時候,活下去是他唯一的目標,幹掉一部分不賺錢的業務和幹掉一部分不賺錢的員工,是他讓公司活下去的手段,你也想活,他也想活,這時候就看誰說了算了。

你想升職加薪,牽涉到了企業的支出和收益。老闆們想的都是用最小的支出獲取最大的利潤!能不花錢,就不花錢,能少花錢,就少花錢。

04  儘量去做高價值和高回報的事情

老闆眼裡他只認「功勞」不認「苦勞」,如果你做的是低回報低價值的事情,不但不會被感動,反而會被鄙視。所以如果你自身價值與附加價值都不高,那麼要儘量去做高價值高回報的事。

你的努力就是「苦勞」,而你創造的有價值成果,才是你的「功勞」,一字之差,意義卻完全不同。

比如之前我同學給我說過了一個事,他公司的新產品上線,前期需要大量的售前諮詢。

這些諮詢員本來可以外包給一些專門團隊的,結果他們部門一個新來的運營經理自作聰明,帶著七八個員工,自己幹起了諮詢,而且連續一周的加班,有幾個人還在朋友圈曬加班照,等著老闆點讚和發獎金。

結果老闆看了後,不僅沒表揚他們,反而痛罵了他們一頓,老闆說:運營部10個人的團隊,整整一個星期時間,就用來幹諮詢做服務了,如果整個團隊用這個時間,完全可以想出一個更有用的推廣方案,增加產品銷量,至少多賺X萬。但現在他們拿這個時間來做諮詢,表面上省了幾千塊招人和外包的費用,實際上讓公司虧了X萬。

對老闆來說,只會認你的功勞,不會認你的「苦勞」。做低價值低回報的勞動,就是苦勞,你會覺得自己忙碌且充實,但對老闆來說一點都不加分。你只有努力做高價值高回報事情,老闆才會買單的。

05  與其去感動你的老闆,不如多給自己一些增量成長

不要想著僅憑努力工作,去感動老闆。感動了老闆又怎樣,你自身沒有核心價值,核心競爭力,累死也撈不到多少實際好處。純粹就是浪費自己的業餘時間,損耗自己的身體

所以,與其做無意義的感動,不如多去做一些個人核心競爭力提升的事情,你要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每天一定要讓自己有時間成長,其實是讓你拓展除工作外的其它成長方式,你學習的方式越多元化,對成長的邊際貢獻就越高,你的成長就越快。

之前我有個做銷售的朋友,我就給他說:你做了兩年銷售了,如果繼續這樣只是天天談客戶天天談客戶,第三年你可能還是這樣,雖然你是老員工,但你的老闆並不會給你更多照顧,更不會給你升職加薪的,因為你沒有什麼進步。

你要抽時間多聽一些課程,更新完善你的知識體系,並在之後的銷售過程中去運用實踐,你要多學一點品牌的知識、營銷的知識,這樣對銷售工作幫助很大,你要多一點商業知識和認知思維,這樣你越來越專業,談客戶更有說服力等等。老闆自然會更加器重你後來這個朋友確實在銷售能力和談判能力上有了不可替代的屬性,老闆把他提到了總監的位置。

因此,一個人在職場裡要持續上升,必須要有持續的增量成長,有了增量成長,才能加強你的核心競爭力優勢。

如果你每天、每周、每個月都忙到沒時間成長,那麼你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消耗存量。你的存量是有限的,一定是越消耗越少。

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自己擁有職業上的核心價值,這遠比努力更能打動人心,更容易帶來利益。只有這樣,你才不會成為企業裁員的對象,更不會成為老闆眼中只有苦勞的員工。

06  跳出打工者的思維,習慣性多去做判斷和決策

很多時候,你可能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員工,並不應該參與決策,或者去思考更多管理方面的問題,所以你看到的問題永遠是片面的,你永遠也只是打工者的思維,而有些員工為什麼可以步步高升,最後位高權重?

他們厲害之處在於,會判斷、會決策。

在職場,普通員工通常會認為,能把一件事做好,就是核心能力。往往會忽略,能判斷一件事好不好,是更值錢的能力。 善於判斷和做決策的人,升職更快。

很多普通員工就是靠善於判斷、善於決策,月薪從3000、到3萬、再到10萬的,在職場中大家都害怕做決策,因為怕承擔責任。

但其實,決策力是領導力的一部分。一旦你有了決策力,你就註定了要升職加薪走向人生巔峰的宿命了。這時候的你,根本都不用再去考慮感動誰,因為你看待問題的角度已經很大多數人不一樣了,你的能力和職業走向已經趨於成熟,你唯一要感動的就是你自己。

當你開始成為團隊主管、年齡超過35以後,你會發現雖然很多時候你的精力已經有些跟不上更年輕的新人了。但你在團隊裡發揮的價值會更大,因為你更多是把握方向,做出判斷,做出決策,把控進度的價值。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 @彪悍貓先生,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相關焦點

  • 職場中,不要試圖用努力去感動你的老闆
    幾乎每個公司,都有那麼一類人,他們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天天都在加班加點。儘管如此,他們大多還自我感覺良好,時常在朋友圈發自己加班的照片,仿佛在向老闆說:你看我多努力呀!快來表揚我!目的就是為了讓老闆看到自己勤勤懇懇的工作狀態,從而感動,進而給自己升職加薪。可通過大量的事實證明,這種努力真的能感動老闆嗎?
  • 一個43歲職場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中不懂複利,再努力都是窮忙
    從服務員幹成了老闆,但更多的人,每天也要付出相當長的時間努力,但你只是在重複,也無法複利的收穫。我總結了以下三點:第一:要善於思考,別盲目相信勤奮的力量很多職場人都認為只要努力,只要勤奮就有收穫,於是這些人對勤奮有種莫名的依賴感。無論什麼問題,只要努力、勤奮,就一定可以成功。便用日復一日的重複性勞動來麻痺自己,如果自己不是很成功就怪命運的不公。
  • 一個39歲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人,千萬不要輕易借錢創業
    許多人因為夢想去創業,許多人為了生活去創業,但無論如何,請在創業前做好充分準備,莫把創業當成一場賭博,更不要孤注一擲借錢去創業。老張,39歲,在一家本地國企工作了10多年,是一個小主管。不能說混得有多好,但是也算中等收入,每天有錢又有閒。也是很多人之前最羨慕的人之一。
  • 如何用2年時間,從月薪4000到2萬?一個36歲職場人的3點心得
    有不少職場人都苦於很難升職加薪,他們普遍存在兩個誤區:1.認為在職場中只能靠人際關係,討好領導這些方式才能升職加薪。2.認為自己很努力,或者工作年限很長,就應該升職加薪了。這篇文章就以我自己經歷討論下,怎麼做才能升職加薪、甚至是職場躍遷逆襲的正確方式?不僅新人應該看,一些在職場中打拼多年,沒有太大進展的老員工也要看看。
  • 一個40歲過來人給你提個醒:到了30歲,別急著進入體制內
    一個40歲過來人給你提個醒:到了30歲,別急著進入體制內 現在有很多人都有一種思想,那就是現在的社會並不穩定,隨著技術革新等的越來越快,市場環境複雜多變,很多公司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崛起,但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消亡,就像是一個泡沫一樣,而這樣的公司其實浩如煙海,能撐過一年的公司寥寥無幾
  • 職場人要記住,不要試圖去說服別人,做好自己才是王道
    在職場工作的這十年裡,我見過太多的是是非非,自己也吃過虧,也刁難過別人,也被別人刁難過。最終總結出一句乾貨:「在職場中,不要試圖去說服別人,做好自己才是王道」。就拿我自己來說,善於溝通,是個做實事的人,但有些強勢。遇到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總是試圖用各種佐證和實踐來證明對方的觀點和行為是錯的。
  • 一個33歲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中,沒能力的時候,少投精力培養人脈
    職場中,有很多人一直都是唯唯諾諾,但又勤奮踏實的老好人,他們往往第一個到辦公室,最後一個下班,什麼都主動去做,對同事和領導更是有求必應,以為這樣就可以搞好人際關係,以為這樣就可以發展建立自己的職場人脈,其實他們不知道,所謂人脈,是要等價交換的,你有多大價值,才會有多少人脈!你有多大價值,才能得到多大的尊重和重視!
  • 一個35歲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中,做完工作千萬不要馬上交給你領導
    但是,最近,小宋發現一個問題,自己工作很努力,做完工作也馬上交給領導,非但沒有被領導表揚說效率高,反而工作多到自己已經吃不消了,有時連續通宵兩三天趕出來的項目方案,還被領導批評為馬虎、不認真!小宋為此非常困惑,給我們大倒苦水。
  • 一個40歲的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中,你最好有個能掙錢的業餘愛好
    8年之前,剛認識他的時候,他還是一個沉迷於遊戲的胖子,又喜歡喝點小酒,所以30多歲的他已經有了明顯的啤酒肚,看起來人比較頹廢。如果他就這樣平靜的在體制內工作,也就沒有後面的故事了。所以,不要以為在體制內或大公司,你不努力,不學習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也不一定穩當。因為你的能力一旦不能適應公司的發展和崗位能力的要求,你就會被「邊緣化」,重要的會議都不通知你,好機會全部給年輕人,把你閒著,一眼望穿40年,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 在職場上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
    你好,我是試圖讓你少走彎路的五腳獸。很早以前就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定位的問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是一個討喜的人、一個做事的人、一個按本色出演的人……」這裡其實也有一定之規,更多時候,不是你想怎麼做,而是你該怎麼做。今天,我們就聊聊應該怎麼做。
  • 一個35歲的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中,不要跟同事走的太近
    第一,害怕破壞與同事的關係,讓對方得寸進尺、步步為營很多人在工作中,肯定遇到過同事找你幫忙的情況,特別是一些關係比較好的同事之間更是常見,但很少人會去總結和發現一些本質的現象和規律我以前有個同事,霞姐,她是單位裡的八卦女王,每天早上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八卦同事的私生活,昨天某某跟老婆吵架了,聽說XX和公司裡的誰在談戀愛被領導發現了,XX領導正在準備離職,聽說會空降一個老闆的親戚來……還有一次,單位裡來了一個新同事,是個40歲的大叔,霞姐不知道從哪裡得到消息
  • 有人說「職場中,工作不要太拼命,你累出病,領導也不會感動」對此你怎麼看?
    一個成年人的責任,首先是照顧好自己。那麼一個成年人,不管是為了什麼,將自己累出病,都是有問題的。你照顧生病的家人,就可以將自己累病嗎?然後自己煎熬,讓家人愧疚。你為了考公務員,就可以將自己累病嗎?然後考試失誤,成本付諸東流。這麼問,我想每個人都會發現:任何時候,我們都要避免生病,這才是最根本的。
  • 一個37歲職場人給你提個醒:千萬不要輕易離開國企,從這4點講透
    老王,是我的一個小學同學,今年37歲,大學畢業後,家裡走門路加上他自己的努力,進了我們當地的一家上市國企工作,至今在裡面已經工作了14年。我們這裡是全國有名的休閒城市,大家的工作節奏都不快,很多企業普遍都是朝9:30到晚5:30的工作時間,而且事情也不多,工作平淡,可老王是一個不安分的人,在國企上班這些年,他看了很多的成功學和勵志的雞湯書。
  • 永遠不要試圖去考驗人性,因為人性從來都經不起考驗
    醫學家拒絕了助理的要求,他說:你不要站在道德的高點去俯視他人,也永遠不要試圖去考驗人性。哈裡出身貧民窟,怎麼可能對金錢沒有渴望?我們一方面給他設置難題,一方面給他高薪的選擇,還希望他拒絕,豈不是要求他是一個聖人?這樣的考驗得出來的結論也不會正確。
  • 老闆,職場中最不容易的崗位!請愛惜你的老闆,他會影響你的前途
    公司高管就開始一個個向他直接或間接的表示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收入。因為生意,這位老闆從沒有在21:00前回過家,周末也是泡在公司,孩子10歲了,但只參加過一次家長會,還走錯了班級。老闆娘的怨言不斷,回到家後還得安撫妻子,雖有火氣,但還是按耐住自己,努力討好她。
  • 職場中能讓老闆這樣對你,說明老闆已經喜歡上你了
    如何從老闆對員工的態度看出老闆對一個員工的喜歡程度呢?2. 老闆對一個員工喜歡與否,會通過一般行為不經意間透露出來嗎?【答案】職場中,老闆有時候不會直接表達對一個員工喜歡(其實就是重視),往往都是通過一定的行為傳達給員工,希望員工自己可以領悟出來。
  • 這100條職場常識,你越早知道越好
    用降薪幾千塊的成本,換取一個更好的機會,怎麼算都值得。不要在意家人朋友怎麼看,要從更長的時間維度看是否划算。哪怕你已經 35 歲了,你的職業生涯還有 30 年呢。35. 每個人都想做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工作。但如果你暫時沒找到喜歡的,可以嘗試先逼自己把手頭的工作做到擅長,因為大部分人都會喜歡做自己擅長的事。
  • 一個35歲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上,沒有這3個條件,千萬別輕易裸辭
    當時很多人都難以理解,但原因也很簡單,當時他們幾個人已經在這家美股上市公司做到了中層幹部,年薪也有幾十萬,離開這個奮鬥了好幾年的大平臺,去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打拼,的確是非常冒險。尤其是對於35歲後辭職的人來說,35歲是職場的一道坎,很多公司考慮到性價比等因素,不會輕易接受35歲以上的職場人,這個時候人脈資源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要知道,人際關係並不等於走後門,它是一種潛在的能力與資源。
  • 一個36歲人給你提個醒:疫情後,儘快增加「睡後收入」,5點講透
    但是,如果你只依靠工資收入,是萬萬不行的,原因很簡單,每個人的職場黃金時間就20-50歲這30年,如果你在IT或網際網路行業,或許這個時間更短,只有10多年,職場人過了40歲就會不可抗的開始走下坡路,如果單純靠人力來賺錢,不做任何的理財,單不說賺錢的速度比不過「錢生錢」的速度,通貨膨脹也會不停的把你辛苦賺來的工資收入會腐蝕掉。大家知道我們國內每年的通貨膨脹是多少嗎?
  • 不要試圖去糾正一個笨蛋
    01朋友銳分享過一個故事。剛入職場時,銳曾和幾個同事去杭州出差。返程前一天,幾個人一起去西湖遊玩。快到西泠橋畔時,同事傑自信地說:「前面就是蘇軾的妹妹蘇小小之墓。」由於認知水平有限,「笨蛋」對自己的無知並不自知,而在某個問題上有正確認知的人,若試圖讓笨蛋接受真理,那也聰明不到哪裡去。20世紀初的美國財政部長威廉·麥克阿杜曾經說過:「你不可能用辯論擊敗無知的人。」而「笨蛋」屬於既無知又固執的那類人,與他爭辯,你從一開始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