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名言「我思故我在」是什麼意思?

2020-12-09 永遠的海棠

你曾經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非常有深度的問題:你所處的這個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是虛幻的。也就是說,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你的工作,以及你以前的成長經歷,甚至你兩小時前剛陪女朋友看了場電影,五分鐘前才抽了根煙,這一切都是並不存在的,只是你大腦中的一種感覺或是虛幻的景象。

如果是你的一位好友憂慮地、鄭重其事的告訴你上述他的想法時,我想你肯定會趕快打電話叫心理醫生或是精神病院的大夫,挽救他於崩潰的前夕。

大家知道上述想法是誰提出來的嗎?是笛卡爾,於是,他成為了近代哲學之父,揭開了哲學史上新的一頁。

所以說,假如你身邊有人提出了一個違背常理,瘋狂的問題時,切莫急於把他往不正常的行列劃分,也許他是一個哲學天才呢。

笛卡爾懷疑一切事物的存在,那這個世界豈不是荒謬和沒有意義的?但其實並非如此,他認為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但其實並非如此,他認為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我」的存在。因為,我在懷疑一切事物,那麼『懷疑』是肯定的,懷疑必然也是在思考,那麼我必定是個會思考的存在者。這就是卡迪爾的那個響徹寰宇的名句「我思故我在」。卡迪爾聲稱,要通過普遍懷疑排除各種各樣的成見,讓精神逐漸擺脫感官,從而找到一種通往確定知識的道路。

「我思」就是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在哲學當中的重要性是從笛卡爾開始。在笛卡爾以前,人們一般都是講靈魂。自我意識在認識論中的主要作用是從笛卡爾開始的。近代哲學家們都承認在我們內心當中用來確定為真的標準,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他們都不用外在的標準來衡量理論的真假,都把自我意識當作知識的核心,源泉和基礎。

笛卡爾之前的培根說過這樣一句名言 :「如果你從肯定開始,必將以問題告終;如果從問題開始,則將以肯定結果。」

笛卡爾說:「要追求真理,我們必須在一生中儘可能把所有事物都來懷疑一次。」笛卡爾說:「我可以懷疑一切,但有一點不可以懷疑,那就是我正在懷疑」。「我思故我在」,其實是「我懷疑所以我存在」。

「我思,故我在。」那意思就是說,既然我在思考,那我當然就是存在的了。 事實上,完全懷疑自己存在的人並不多,人們至多也只是在懷疑自己肉體的存在,還很少有人懷疑自己的感覺、感情和思想的存在。「我們頭腦中的感覺和感知世界是我們唯一能夠直接接觸到的世界」,這些東西我們是不應該懷疑的。 人們懷疑最多的還是外部世界,外部世界是真實的存在嗎? 笛卡爾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幫助我們證明了自己是真實存在的,他給我們的靈魂找到了一個安身之所,從而避免了我們的靈魂像個孤魂野鬼似的無處寄託。但是,他同樣也讓我們感到了深深的不安,因為他同樣也告訴了我們,外部世界的真實性是無法證明的。 人是通過感覺來認識這個世界的,但是人們最終感覺到的只是自己大腦裡的一種東西。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要承認,我們對外部世界的所有認識都是通過推測而得來的。我們是通過感覺現象來推測這個世界的。

相關焦點

  • 「我思故我在」到底是什麼意思?
    由於本公號的名字採用了笛卡爾的這句名言,因此覺得有必要介紹說明一下這句話的出處及笛卡爾其人。「我思故我在」是被稱為現代哲學之父的笛卡爾的一句名言,這句話拉丁文原文是 Cogito ergo sum ,對於這句名言如何解釋學者們目前還是爭論不休,比較權威的解釋如下: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全部認識論哲學的起點,也是他「普遍懷疑」的終點。比較權威的解釋是:「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因為當我否認、懷疑時,我就已經存在!」
  • 笛卡爾的哲學:什麼是「我思故我在」?
    然而,在哲學方面,我們關心的是第一條方法,這條方法最後引導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題。「我思想,所以我存在」笛卡爾哲學的第一個命題是「De omnibus dubitandum est」(「懷疑一切」),即拋棄一切現成的假定和設定,對一切事物和觀念都進行懷疑。
  • 論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也就是說:笛卡爾是唯心主義者,但並不是從此命題看出來的,「我思故我在」並不是唯心命題,而是純粹認識論的內容。說笛卡爾是唯心論者是縱觀他的哲學體系而得出的結論,而並不是從這一命題,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而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為當我懷疑其他時,我無法同時懷疑我本身的思想」。
  •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什麼意思?
    而法國的笛卡爾探究哲學的目的,就是要回應懷疑主義的挑戰,重新肯定人類理性的地位,為科學發展打下穩固的地基。笛卡爾(René Descartes)認為要為人類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首先需要一個正確的方法論。笛卡爾認為凡是他沒有明確地認識的東西,決不能把它們當成真的加以接受。
  •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哲學的認識論意義及局限性
    追本溯源,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個很嚴肅的命題,目的在於思考「何物存在」的哲學問題,而不是簡單的吃喝玩樂,後來提出的許多說法和笛卡爾哲學的本意相去甚遠,有些屬於搞笑式說法。這是笛卡爾哲學的認識邏輯——以思維證存在。因此,「我思故我在"是個認識論命題,其中「我在」是心靈實體——自我意識,「我思」是認識能力,和物質、身體沒有直接關係,後來提出的一些說法大都和身體、物質有關。如」我欲故我在「,這種說法來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 法國哲人笛卡爾十九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他與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一同開啟了近代西方哲學的「認識論」轉向。 笛卡爾是二元論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近代哲學之父」。 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開拓了所謂「歐陸理性主義」哲學。
  • 「我思故我在」的笛卡爾
    笛卡爾笛卡爾(1596~1650)被認為是西方近代哲學的始祖。他是個很怕冷的人,他要靠近火爐取暖才能很好地思維。當他從潛思了一天的火爐中出來時,他覺得自己的哲學已經半成了。笛卡爾說:「當我把一切事物都想成是虛假的時候,這個進行思維的『我』必然非是某種東西不可。」由此,笛卡爾在懷疑的思維中認識到「我思故我在」。這句「我思故我在」就成了笛卡爾的名言。在思維中發現了自己的存在,而且只有在思維中"我"才是存在的。因此,「我」的本質在於思維。懷疑、理解,肯定、否定,設想、想像都是思維。思維是精神的本質,而精神永遠在思維。
  • 笛卡爾:「我思故我在」指的究竟是什麼意思
    笛卡爾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神學家、物理學家,他的主要成就體現在哲學方面,他堅持二元論,將物質和意識分開看待,並未後人留下了一個著名的哲學命題:「我思故我在」。今天我們來主要解析下這一命題。因為自己在思考懷疑,肯定有一個發出懷疑的思想者,因此「我」不容懷疑,我懷疑我自己所以我存在,即「我思故我在」,否認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笛卡爾發現如果假設自己沒有肉體只有心靈則可以做到,但如果假設自己沒有心靈卻做不到,因為無論怎樣假設,自己的心靈仍然在思考著,不論怎樣都不能逃脫這個事實。
  • 法國哲人笛卡爾19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他與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一同開啟了近代西方哲學的「認識論」轉向。笛卡爾是二元論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譯為「思考是唯一確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近代哲學之父」。
  • 如何理解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三、我思故我在笛卡爾的這句名言可謂是「全世界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那麼,「我思故我在」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就需要藉助上邊說的「普遍懷疑」的方法論來理解。人們一般認為不可懷疑的確定性,在笛卡爾看來都是值得懷疑的。
  • 我思故我在---《哲學的邀請》~1
    「我思故我在」,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的一個命題,早就看到過,但一直未深入去了解。這兩天聽了西班牙哲學家費爾南多的《哲學的邀請》,才對它有了一個較為深入的印象。有時候耳聞目睹人的死亡,我總會想:要是人沒有思想就好了。一美國著名哲學家普特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提出過一個著名假說「缸中之腦」,他說:想像有一個瘋狂的科學家,他把你的大腦從脖子上切下來,放到一個水缸裡面。
  • 我思故我在,竟是哲學巨匠笛卡爾所說,這十句智慧語錄,豁然開朗
    笛卡爾最著名的一句話,被人們廣為流傳並且應用的,應該就是那句「我思故我在」,這句話也代表笛卡爾的哲學思想和立場,深深影響很多人。勒內·笛卡爾,1596年生於法國,1650年2月11日去世於瑞典斯德哥爾摩,今天是他逝世370周年紀念日。
  • 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錄》:「我思故我在」的來源是什麼?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錄》,我們稍微回顧一下昨天留給您的思考題:我們要怎樣才能確切的知道現實生活不是一場大夢呢?笛卡爾的給出的答案是:我們根本無法認知基本元素是什麼,也無法知道現實生活是不是一場大夢。
  • 「我思故我在」的命題,對還是錯?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了著名的論斷:「我思故我在」,笛卡爾不僅僅是一位哲學家,還是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在科學方面有所建樹的研究者,跟純粹在只在文學哲學上「深耕」的人,還是有區別的,他們會更嚴謹,更理性,理論會更紮實。
  •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
    我在思考的時候發現了自己是的存在,我在未思考之前,我是否存在呢?我思故我在。勒內·笛卡爾到哲學名言,他是文藝復興時期,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一個將一生都置身於學習的人,早期參軍隨著軍隊行走歐洲,後來離開軍隊之後,訪遍了整個歐洲的著名學者,一生都在漂泊當中居無定所,一生未婚的迪卡爾,為人類的數學、物理學及哲學做出載入史冊的貢獻。
  • 「我思故我在」與「形上學」什麼關係?這句話竟然是錯的?
    「我思故我在」與「形上學」什麼關係?這句話竟然是錯的?今天我決定嘗試一下新的問題,一個哲學問題。有一位童鞋是這樣提問的:康德對「我思故我在」的反駁真的成立嗎?其實我對哲學幾乎不懂,看到這個問題後我稍微查了一些資料,明白了個大概(如果有哲學大佬發現我理解的錯誤之處,敬請指正),明白了兩點:1、我思故我在是哲學史上曾出現過的一個觀點,而且遭到了反駁。2、反駁者名叫康德,而提出「我思故我在」的是笛卡爾。
  • 異次元駭客:解讀哲學終極問題我是誰,笛卡爾理論我思故我在
    異次元駭客就是講述這樣的一個故事,這部影片上映於1999年,豆瓣評分高達8.3,是由約瑟夫·魯斯納克執導,這個腦洞奇大的導演,把這個「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去往何處」這樣的一個終極哲學理論搬上了螢屏。如果沒有認認真真連廁所都不上的看完這部影片,那可是真的看不懂,連我這看了兩遍的都還有點懵,只想說一句這腦洞太大。
  • 他提出「我思故我在」,改變了世界,徹底解決了唯心和唯物的問題
    他提出「我思故我在」,改變了世界,徹底解決了唯心和唯物的問題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笛卡爾,曾提出「我思故我在」。改變了世界。提到笛卡爾,我們有兩個印象。第一個印象就是他那句「我思故我在」的哲學。而第二個印象,則是他與瑞典皇后的愛情。
  • 我思故我在,我行故我知
    前半句是笛卡爾說的,後半句是我狗尾續貂不當真,為什麼要寫這個主題呢?還不是今年的魔幻事情太多了!上學時候老師和我們說我思故我在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說這是把思想作為世界中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是不對的。
  • 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美麗的心形曲線
    笛卡爾最為有名的命題,是在民間流傳甚廣的「我思故我在」。後來很多人根據笛卡爾的說法,又提出了不少相似說法,像「我欲故我在」、「我動故我在」等。笛卡爾生活在以文藝復興為背景的17世紀。16、17世紀是西方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