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自主創新紀實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20-12-22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年前,20多名員工從華南電子儀器廠分離出來,成立了專做數控系統的集體企業廣州數控設備廠,從事民營企業舊工具機改造和經濟型數控系統生產的業務。

誰也沒有料到,今天的廣州數控已成為數控系統產銷量連續11年居行業首位,產銷量佔國產數控市場的50%以上,年銷售收入達12億元,集科、教、工、貿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一路走來,廣州數控心無旁騖,潛心致力鑽研數控系統,終有所得,不僅進入世界前三,而且開始朝著中國南方數控產業基地的目標邁進。近日,記者慕名來到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探訪這個企業成功的秘訣。

並行研發 搭建人才基石

廣州數控2007年在廣州蘿崗區雲埔工業區投資3.4億元建立的GSK數控系統產業化基地,年生產可達數控系統13萬套、伺服電機20萬臺,形成了居國內首位的產業化能力。

在該基地的中檔產品實驗室,副主任吳祖明給記者展示了由GSK數控系統加工出來的波紋形工件。他告訴記者,實驗室內有一臺國外知名品牌的數控系統配套在普通加工工具機上,經過比對,安裝了GSK數控系統的高檔工具機加工出的產品精度更高,實踐證明,在數控系統方面與國外產品的差距並不明顯。

數控系統比一般的純電子產品複雜,是由IT軟體、微電子、電力電子、電機製造、機械加工工藝五大類技術組合而成的產品。做好這種合成產品很不容易,需要不斷進行調試,成千上萬次的試驗。而企業要長遠發展,必然要做產品的升級和新品的研發。

「突破核心技術的基礎是人才。」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敏佳說,企業能有今天的成績,離不開長期儲備培養的人才隊伍支撐。

為了更好地搭建技術創新的平臺,2004年,廣州數控把原有的1個研發室分成4個研發室,開始了並行研發相近或完全不同產品的探索。

並行研發模式的效果很快顯現出來。何敏佳說,分開後,各個研發室之間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氛圍,遇到困難時,幾個研發室可以合力一起解決,同時由於公司內部有了比較的標杆,研發效率和成果不斷出新,研發人才紛紛全力撲在研發上,團隊人員比較穩定。而對企業而言,由於有了4個團隊並行研發,經營風險也大大降低。

關鍵的是4個研發團隊同時快速成長起來,培養了一批機電一體化的技術人員,形成了廣州數控的人才基礎。從2004年至今,廣州數控的研發人員迅速從五六十人發展到了500多人,成為一個專門研發數控系統的龐大團隊。

伴隨著人才隊伍的成長,廣州數控的技術創新成果也日益豐碩。基地內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檔數控工具機與基礎製造裝備,是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擁有國家級專利23項、新產品11項、主持或參與國家標準22項。同時,廣州數控不僅在企業內部營造了創新平臺,還主動走出去藉助「外力」。他們與國內10多所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合作,與上海交大、廣東工大建立了2個聯合研究中心,更有效地開展研發工作。

深入服務 尋找功能需求

GSK980是廣州數控生產研製了10年的系列產品,歷經無數次的改進和升級,今天的產品和最早的產品相比已經完全不同了,但產品的名字依然沒變。「用戶對這個產品熟悉、認可,所以我們一直沿用至今。」何敏佳說起這個產品就像在講述自家的孩子。

一個產品何以長達10年曆久不衰?廣州數控300多人的專業售後服務團隊功不可沒。

廣州數控的這個團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常規的產品故障服務,外派有200多人,為用戶提供使用後的保障服務;另一部分是分到4個研發室技術服務組的100多人,專門進行新產品的技術維護,啟發公司在產品性能和功能的研發創新。

「技術服務組是負責了解客戶對新產品的接受度,尋找市場需要的新功能,反饋給研發室促進新產品技術完善,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何敏佳認為,這個創新的尋求功能需求的小團隊,給企業研發指明了方向,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與國外幾家有上百年歷史的數控系統企業相比,我國在數控系統研製方面起步較晚,是伴隨著國內用戶的成長而發展起來,從最早的工具機改造,到如今自主創新的中高檔數控系統,產品一步步升級。而真正投放到市場上,穩定保持較高的產品質量是用戶基本的要求。

橫向擴張 發揮技術效益

利用廣州數控系統的技術基礎和產業支撐,自主研製RB系列工業機器人,實現6自由度,具備準確、高效的搬運、裝卸、噴塗等功能,形成了今天廣州數控協同創新的重點產品之一。它可以代替高強度、高危環境崗位工人地作業,24小時不停歇地工作,非常適合應用於汽車、家電、物流等行業。

記者走進廣州數控機器人工程總部時,工程師譚慶秋正在忙著裝配、測試即將要發送到重慶參加國際機器人展覽展示的產品。他指著一個不斷重複點擊動作的機器人告訴記者,這是該機器人需要通過的重複定位精度測試之一,即120個小時重複定位後,將重複定位數據通過傳感器記錄到計算機,達到標準後才算通過。據介紹,目前,比亞迪、格力等企業都正在試用該機器人,使用效果很好,有進一步定製的計劃。

「廣州數控做機器人,今後主要是攻克多個機器人協同作業的難題。此外,基於掌握的數控技術,我們還研發了一個新產品就是精密全電動注塑機,它具有高速、高精、高效、低耗能的特性,可廣泛應用於計算機、電子、多媒體、通訊、光學等精密製件的成型領域。」有技術優勢又低碳環保,符合市場需求,何敏佳對於這兩種產品未來的前景非常看好。據了解,近年來,廣州數控每年堅持拿出銷售收入的8%投入到技術研發中,為企業發展積累後勁。

「近年來,地方政府對於廣州數控這樣的創新型企業也是大力扶持。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及廣東省已累計支持廣州數控1億多元的資金。」廣州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工業發展處副處長宮尚雲告訴記者。

20年一如既往專注於數控系統的研製,讓廣州數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我們要建成國家級數控技術研發中心,形成年產銷數控系統15萬臺套、交流伺服電機30萬臺、系列工業機器人2000臺、系列精密全電動注塑機2000臺的生產能力。」痴迷於數控技術的何敏佳給廣州數控提出了這樣的「十二五」目標。

相關焦點

  • 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面臨更加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企業家們對於2020年怎麼看,又要怎麼幹,請聽企業家寄語2020—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以數位化轉型擁抱未來我對2020年的一個基本判斷是,挑戰常在,希望常在。去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引導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自強發展。
  • 兩化融合:求實創新才有深度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導讀:今年4月,工信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對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工業轉型升級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措施。
  • 深圳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訊 記者楊陽騰報導:以研究幹細胞技術創造眾多醫療奇蹟的深圳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我國幹細胞、再生醫學等現代生物科學研究,已成為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參與全球競爭的開路先鋒。這家高新技術企業自2005年成立以來,已經為國內外1萬多名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成體幹細胞技術服務。 北科生物憑藉什麼創造出如此眾多的醫療奇蹟?
  • 技術創新打造個性化郵政業務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年來,郵政一直在圍繞賀卡的形式和功能開發創新:影視賀卡、個性化賀卡相繼問世,附帶書籤功能、檯曆功能、U盤功能、二維碼「支付寶紅包」功能的創新產品也已陸續推出,近期還結合3D技術,創造了「動起來」的賀卡。 日前,遼寧省大連市推出了3D富媒體賀卡,這種賀卡看上去和普通賀卡一樣,而用手機攝像頭掃描二維碼,賀卡表面的靜態圖像就會變成3D動畫,在手機屏幕上呈現。
  • 本報記者 陳頤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樂峰先生告訴記者說:「拉法基致力於成為中國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我們對中國西南地區乃至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正因如此,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毅然決定堅持在重慶、四川、貴州等地繼續投資,預計到年底,拉法基在中國水泥產能將達到3000萬噸。」  作為建築材料領域的領先者,拉法基在水泥、骨料與混凝土和石膏板3個業務板塊均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 專利管理工程師助力企業發展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上海博泰悅臻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於曉菁告訴記者,2007年於曉菁獲得專利管理工程師職稱。 於曉菁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從事智能化車載信息服務系統研發、製造,並提供服務的新型技術型企業,可以提供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車載終端硬體系統、軟體系統等,擁有幾百項專利。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她成立了東鄉縣伊東羊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給當地3000餘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發4隻種羊,帶動12個行政村、6個養殖專業合作社規模化養殖,養成後以高於市場價格收購。尹建敏在走訪中發現,當地婦女們主要是在家照顧老人、孩子,鮮有就業機會。她又成立東鄉縣伊淼食用菌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打造生產基地,發展村域經濟,村裡的婦女們每天去採摘木耳、澆水,獲得穩定收入來源。
  • 動員社會力量援疆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農業和畜牧業是喀什當地農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小母牛』項目在幫助農戶購買母羊,發展畜牧養殖的同時,還引導農戶組建互助組,通過開展養殖技術培訓、社區互助活動等服務,提升農戶自我管理和發展的能力。」深喀社工站站長董歡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 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加速起航 243個項目籤署入駐開工開業
    3月30日,廣州發布數字經濟創新發展「22條」,以廣州市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第一份綱領性政策文件,作為廣州面向全球第一份數字經濟領域招商引才的宣言書。  3月31日,全面加快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動員活動主會場在琶洲核心片區廣報中心舉行。
  • 國產十大數控系統排名
    國產十大數控系統排名   1、廣州數控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簡稱:廣州數控)成立於1991年,歷經創業、創新、創造。   5、杭州正嘉   正嘉數控產品範圍覆蓋從傳統開環式到總線閉環式控制的全系統數控系統,並且通過不斷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提高客戶的生產效率和質量,為行業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 一周短評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證監會嚴查場外配資 新聞回放: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日前發布答記者問表示,已關注到「場外配資平臺海南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疑似跑路」的相關報導,並在第一時間組織核查。經查,海南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不具備經營證券業務資質。目前,公安機關已經接到多名投資者報案,反映海南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以場外配資為名實施詐騙。
  • 世界5G大會 |「5G+」為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發展賦能
    5G+智慧醫療、5G+智慧交通,5G+智慧文娛,5G+智慧法院,5G+智慧工廠…… 正在廣州琶洲舉行的2020世界5G大會上,展區中的廣州展廳重點展現了一系列「5G+」的重點應用場景。值得一提的是,此次5G大會的所在地正是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琶洲核心片區,5G的應用與發展也為其發展提供新動能。
  • 萬華實業成功收購匈牙利寶思德公司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作為中國企業目前在中東歐地區最大的投資項目,萬華實業今年1月底以12.6億歐元成功收購匈牙利寶思德(BorsodChem)96%的股權,其「以實現全球戰略為導向,以創新的資本運作模式為手段,以管理輸出為特徵」的新模式格外引人注目。 據悉,萬華實業目前資產總額為150億元,是以聚氨酯業務為核心產業的戰略投資控股型集團公司。
  • 亞洲最大臥式數控旋壓機投產
    &nbsp&nbsp&nbsp&nbsp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西安12月20日電 記者雷婷、通訊員田笑笑報導:亞洲最大5800臥式雙滑臺強力數控旋壓機20日在西安航空基地建成投產。
  • 創新信貸服務模式 助推中小企業發展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交通銀行蘇州分行從建立小企業信貸中心到成立蘇州地區首家科技支行,從開發「科貸通」、「稅融通」到推出「投貸通」、「債權保險融資」,從組建中小企業「金融顧問團」到派出「科技審貸員」,持續推進金融創新,探索出了一條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 金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 證券時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為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培育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決定組建廣州金安溯源新材料發展有限公司,具體方案如下:(一)、公司名稱:廣州金安溯源新材料發展有限公司(具體名稱待定)。(二)、經營範圍:稀土、玻璃微珠示蹤劑等溯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溯源儀器設備的研製;批發和零售貿易;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以上各項以公司登記機關核定為準)。
  • 翻譯界的「淘寶+滴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業界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6年,「分享經濟」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明確提出「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而蟲洞翻翻恰恰契合了分享經濟的思路。
  • 華中數控9型系統在武漢實現量產,國產數控系統走出智能化新路
    據中國經濟網消息稱,日前,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華中9型已經在武漢量產,並即將推向市場。基於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華中9型數控系統的問世,標誌著華中數控在數控系統自主研發的道路上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也標誌著國產數控系統即將進入智能化的新時代。
  • 【圖文】德宏州數控打孔車床-四會市柒星創自動化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東莞市國銳自動化設備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粵ICP備15077075號-1 東莞國銳科技是一家自動化設備生產廠家,主要生產數控車床、六軸機器人、多工位轉盤機、自動鑽孔機、自動攻牙機、伺服動力頭等自動化設備。車床安裝。 7 周正興;車床導軌應用固體潤滑塊[J];機械工藝師;1994年01期 小型深孔鑽工具機。
  • 廣東廣州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全資孫公司廣州市交互式...
    一、 交易概述  為進一步推進廣東廣州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系列媒體轉型升級,理順公司法人治理架構,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廣州日報新媒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媒體公司」)已於近期將其持有的廣州市交互式信息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洋網」)100%股權全部轉讓給公司。本次轉讓完成後,大洋網將從公司的全資孫公司變更為全資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