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管理工程師助力企業發展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20-12-25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獲得專利管理工程師職稱,不僅能夠提升專利領域理論修養,而且能夠學習到企業在專利維權等方面的實戰經驗。」上海博泰悅臻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於曉菁告訴記者,2007年於曉菁獲得專利管理工程師職稱。

於曉菁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從事智能化車載信息服務系統研發、製造,並提供服務的新型技術型企業,可以提供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車載終端硬體系統、軟體系統等,擁有幾百項專利。隨著中國車載信息服務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專利檢索、專利申請、專利侵權糾紛處理等事項逐步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同時智慧財產權戰略也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因此,於曉菁抓住上海設立專利管理工程師職稱的機會,成為上海第一批專利管理工程師中的一員,為企業在智慧財產權戰略上保持優勢贏得了先機。

所謂專利管理工程師,是指企事業單位專門從事專利管理的實用性專業人才。2007年4月,上海市知識產權局與上海市人事局共同推出專利管理工程師資格考試,在全國率先將專利管理專業納入了專業技術職稱系列。

記者從上海市知識產權局了解到,在2007年之前,上海市已通過短期培訓等方式,為企事業單位培養了1萬多名專業人才,但其數量和質量遠遠達不到企業發展要求。當時在大型跨國公司,專利或法務方面的專業人才要佔總人數的4%左右,而上海大多數的企事業單位幾乎沒有取得資格的專利管理人才,即便在不少單位已經有人擔任專利管理工作,他們既無職稱又無權限,專利工作往往也得不到單位的重視。

隨著智慧財產權在經濟發展和自主創新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造就、培養一大批智慧財產權專業管理人才迫在眉睫。鑑於這種情況,上海知識產權局主動上門和上海市人事局溝通,得到了上海市人事局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同時考慮到從事專利管理工作的人員既要有智慧財產權的知識,還要懂得工程技術等,於是上海知識產權局和上海市人事局商定,把專利管理專業納入工程技術人員職稱系列。

質量是人才工作的生命線。為了確保專利管理工程師的含金量,專利管理專業工程技術人員任職資格考試實行統一考試標準、統一試題、統一組織考試。為此,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組織專家開展了制訂考試標準、編寫培訓教材、建立試題庫等一系列工作。為了編寫好培訓教材,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專程赴北京取得國家智慧財產權出版社的支持,組織北京和上海等一批專家進行研討,討論編寫了考試大綱。考試內容主要圍繞「專利法規與管理」和「專利申請與檢索」,包括智慧財產權基礎知識、專利糾紛與處理、專利信息分析與利用、專利申請與審查等。

上海知識產權局和上海市人事局還聯合頒發了《關於〈上海市專利管理專業工程技術人員任職資格暫行辦法〉的實施意見》,從多方面給予政策引導和激勵,比如對培訓費給予適度優惠;在政府資助的培訓、考察、出國學習等項目中,優先考慮有專利管理技術職稱的人員;將專利管理(高級)工程師的培養和使用情況作為評價企業、科研院所、試點園區等專利工作的指標之一;對申報「專利示範(試點)企業」、「上海智慧財產權信息平臺工作站」的單位,要求配備相應數量的專利管理工程師等等。

「正是經過了考前的培訓,一方面讓我們系統地學習了有關智慧財產權的基礎法律法規,另一方面也了解了企業一旦面臨糾紛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解決,這對企業來說是很務實的。」於曉菁告訴記者,她曾經在某網站上發現有商家出售的產品是仿冒博泰悅臻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產品的,就立即運用法律、行政等法律手段,有力打擊了不法商家的仿冒行為。同樣是上海第一批專利管理工程師的上海建設路橋機械設備公司智慧財產權辦公室主任許凌也告訴記者,她曾經在德國慕尼黑展覽公司主辦的國際建築機械、建材設備及工程車輛博覽會上,發現有家企業在宣傳單頁上刻意仿冒上海建設路橋機械設備公司的著名商標「山寶」,同樣迅速運用法律等手段打擊了該企業的不當行為。許凌告訴記者:「企業注重智慧財產權,注重發揮專利管理工程師的作用,可以實現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成效。」

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已有「專利管理工程師」630名。在上海的帶動下,全國許多省份也紛紛建立了「專利管理工程師」制度,對推進智慧財產權人才隊伍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綠色發展氣象新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進入「十二五」,東西湖區將繼續在以下幾個方面全力推進—— 通過以食品、鋼鐵、建材、電力等廢棄物產生量大的行業為重點,東西湖區在廢物利用上做文章,抓好資源綜合利用,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與技術,企業連環受益。 以企業「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為目標,該區大力推進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僅用3年時間實現了節能減排5年規劃目標。
  • 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去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引導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自強發展。對傳統企業來說,轉型升級不僅體現在管理上,也不只是精益化的轉型升級,更重要的是企業要努力實現數位化轉型,重構新的競爭優勢。數位化正在快速地從C端轉向垂直端。過去10餘年間,網際網路巨頭主要是在C端佔據了流量和市場,所以得到了迅猛發展。而今天,我們的數位化還要邁向產業端、政府端。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尹建敏秉承給予別人幫助是最大人生價值的理念,18年來,堅持每月慰問紅古區19戶五保戶、困難戶和殘疾人家庭,定期去紅古區養老院看望老人,累計為社會公益捐助資金達1800多萬元,並帶領企業積極助力脫貧攻堅,以大愛善行譜寫奉獻之歌。 2001年,尹建敏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來到西部發展,成立蘭州市紅古區鑫源天然氣有限公司。
  •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自主創新紀實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基地內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檔數控工具機與基礎製造裝備,是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擁有國家級專利23項、新產品11項、主持或參與國家標準22項。同時,廣州數控不僅在企業內部營造了創新平臺,還主動走出去藉助「外力」。他們與國內10多所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合作,與上海交大、廣東工大建立了2個聯合研究中心,更有效地開展研發工作。
  • 翻譯界的「淘寶+滴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加之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高速發展,「出海」的企業越來越多,跨境電商也成為外貿數據的一大亮點。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中國的文化、產品、企業直接面向全球消費者,翻譯,特別是多語種翻譯,已成為一個無法繞過的難點。 統計顯示,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涉及的國家通用語有近50種。
  • 眾創空間蓬勃興起意義可不小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這位昔日知名媒體人離職後,將視線對準更年輕的創業群體,9年間孵化培育出幾十家初創企業,幫助數百家公司登陸資本市場。與創業者一路同行,如今,這個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也在創業板如願上市。 創業黑馬的崛起,並非個例。伴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蓬勃發展,支撐「雙創」發展的載體——眾創空間如雨後春筍般加速湧現。
  • 發展扶持政策呈現六個特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美國總統歐巴馬1月9日宣布,全美已劃定首批5個經濟「希望區」(Promise Zone),將統籌協調聯邦政府、地方政府和私營部門等方面的力量促進這五個貧困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發展,通過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受教育機會、增加保障房供給等政策扶持措施,實現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均衡發展的目標。
  • 創新信貸服務模式 助推中小企業發展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基金寶」、「股權質押」、「訂單貸」、「應收租金保理」、「合同能源管理」等業務品種。通過蘇州高新區相關部門的牽線搭橋,交行蘇州科技支行快速完成了對該企業基本情況和管理團隊的調研、行業發展的分析以及融資需求的測算。在收集材料完成後兩周內,交行蘇州科技支行給予了該公司20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額度,且為基準利率,不僅及時解決了公司的資金需求,還降低了公司的融資成本。
  • 中國經濟基本特點沒有變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他指出,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 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今世界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也前所未有。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僅為當前加快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引領,也為打好化危為機的戰略主動仗提振信心、指明路徑、提供方法論。
  • 經濟日報集團報刊雜誌一覽
    經濟日報——主流·權威·公信力          《經濟日報》是由國務院舉辦、中宣部領導和管理的以經濟宣傳為主的綜合性中央級黨報,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導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是全國經濟類報刊中權威性、公信力最強的報紙,是傳播發布黨和國家關於經濟方面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
  • 發展特色產業 促進轉型升級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年來,該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鏽鋼和農產品兩大產業集群支撐經濟發展,特色產業引領經濟的全面轉型升級。 千億元級不鏽鋼集群加大投入提升產業。有「中國不鏽鋼之鄉」之稱的興化市,聚集了近2000家不鏽鋼製品企業,年產量近100萬噸,約佔全國民營企業市場份額的七分之一。在轉型升級中,興化市淘汰了一大批落後的設備,引進了世界一流的汙水處理設備,總投入達2億元。
  • 郵政服務民生的能力快速提升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通過內培外引,郵政高級技術、管理、營銷人才隊伍得到較快發展。到2009年末,全國郵政「三高人才」總數達10641人,佔全部從業人員的1.27%。同時,基層骨幹和高技能人才隊伍也得到了長足發展,隊伍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明顯改善。  中國郵政加快「科技興郵」的步伐,建設了郵政專用信息網,集服務、生產、管理、決策於一體,全面支撐郵政發展。
  • 匯聚千餘企業,2020南京軟博會關注數字經濟發展
    蹦蹦跳跳的四足仿生機器狗、指哪講哪的智慧地球儀、第五代高端存儲晶片……9月6日,「第十六屆中國(南京)軟體產品和信息服務交易博覽會」在南京開幕,千餘家企業帶著讓人眼花繚亂的硬科技、軟實力秀出最新的數字經濟前沿技術。
  •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表年度報告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新加坡電 記者陶傑報導: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近日發表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按四大評比項目對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整體競爭力進行綜合排名,新加坡一舉奪冠。  上年度冠軍是美國,但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以後,美國顯得後勁不足,包括公債發行量太高,失業率飆升,企業市值縮水以及經濟萎縮等。
  • 專利工程師是如何「煉成」的?
    原標題:專利工程師是如何「煉成」的?   「只有時刻保持充電的狀態,不斷提高專利檢索能力、閱讀能力、分析能力,才能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真正地為企業保駕護航。」如何將專利信息為企業所用,對於滕牧等專利工程師和相關企業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對於像北汽新能源這樣的科技企業而言,專利信息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資源。」多年的智慧財產權工作,讓滕牧對專利信息利用有著深刻的理解。從應用層面看,專利信息不僅可以明確企業產品研發方向、提高研發效率,而且在企業形成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寧夏科協在石嘴山市舉辦2015年智慧財產權戰略巡講暨專利工程師培訓班
    ,寧夏科技諮詢服務中心和石嘴山市科協承辦的2015智慧財產權戰略巡講暨專利工程師培訓班於10月13日至14日分別在石嘴山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石嘴山生態經濟開發區成功舉辦。寧夏科協企科辦、寧夏科技諮詢服務中心,石嘴山市科協,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石嘴山生態經濟開發區的主要負責同志及兩個園區的企業高管、技術負責人、技術研發人員和智慧財產權管理人員200多人參加了培訓。  本次培訓班邀請自治區科技廳工業處調研員、高級工程師、智慧財產權專家葉學軍專題講授《專利申請、查新實務及智慧財產權保護技巧》。
  • 讓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年來,包頭市經濟總量進入了全國286個地級城市的前50強。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5年中國百強城市排名中,包頭位居34位。2000年以來,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的實惠。
  • 解密鄉鎮基層商會發展路徑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記 者 王 珏 鎮海區委報導組 倪寅初 通訊員 孫丹靜     新形勢下,商會作為政府與企業、社會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相互聯繫的重要紐帶,如何有效發揮作用,爭當經濟發展「助推器」,成為商會建設的重要課題。
  • 民營企業家訪德傳播「中國好聲音」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隨團企業家與德國同行切磋交流,共同探討未來合作的機遇,搭建加強兩國企業交流的有效平臺。在「中德企業家圓桌會」上,代表團成員與德國各行業的實體企業就如何以創新方式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創新是這個時代的主題」。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徐井宏表示。當代社會有兩大特徵:一是技術的爆炸式發展比過去任何時代都要快;二是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
  • 技術創新打造個性化郵政業務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如何實現函件業務可持續、常態化發展,是郵政企業期盼解決的問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國華介紹,面對這一類傳統業務,目前中國郵政正在嘗試推廣和應用新的信息技術,提升其技術含量和技術層次,希望能為用戶提供更加方便實用的個性化服務。 郵政賀卡搭乘科技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