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給你們的膽量改古詩?因為背錯古詩,學生都懟我好幾次了!

2020-12-16 老呂說文史

誰給你們的膽量改古詩?因為背錯古詩,學生都懟我好幾次了!

還是《山行》

還是《山行》

還是《山行》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前兩天寫了一篇關於給古詩改讀音的文章《為了遷就「文盲」改讀音,古詩「山行」,第一句就被兒子懟懵了》。引起了很多朋友的跟帖和回復,對於大家的回覆感到很欣慰,畢竟贊成我的觀點的朋友非常多,這給了我很大的動力,所以今天就篡改古詩一事再寫一篇文章。

昨日給幾個學生講解傳統文化的時候,我特意選擇了《山行》、《竹枝詞》、《墨梅》等幾篇比較淺簡易懂,又很有深度的古詩給學生們做講解。

我: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學生:老師,你背錯了,應該是白雲「生」處有人家。

學生拿起課本指著《山行》那一課直接就懟到我臉上了。

我特啊油弄啥滴?我一臉懵逼。

什麼時候語文教材上的「深」被改成「生」了?怎麼沒有人告訴我?

「深」者:遠、高、幽也,在這裡「深」代表了整首詩的意境所在,其中表達出了一種高遠、深邃、幽靜的意境。但是現在給改成了「生」,這是個什麼玩意?那是白雲,白雲「生」處有人家?白雲能「生」出來?它又不是母雞,還能生個蛋出來!

查了不少資料,包括明萬曆《萬首唐人絕句》、明《唐詩品匯》、《古今圖書集成》和康熙《御定全唐詩》作裡面都是「深」字,我就不明白這個「生」字又是從哪裡來的?有什麼資料來鑑定。

再講解《墨梅》,念到「個個花開淡墨痕」時,學生:老師你又念錯了,我們學校老師教的是:「朵朵花開淡墨痕」。

一瞬間怒火中燒,丫這還讓不讓人活了?「個個」和「朵朵」這樣也能改?《墨梅》這首詩是元代王冕在自己所繪製的紙本寫意畫《墨梅圖》中,為了應和這幅畫而創作的一首詩。《墨梅圖》畫成以後,此詩就題於《墨梅圖》原件上,紙本《墨梅圖》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原詩的內容是繁體字「箇箇花開淡墨痕」,我就不明白了,明明是有證據有真相的東西,為什麼還會在教科書上出現「朵朵花開」這樣明顯的錯誤?

如此有確鑿的文字記載的古詩都能被篡改,更不要提什麼「道是無晴卻有晴」被改成了「道是無晴還有晴」,「枳花明驛牆」被改成了「枳花照驛牆」等等被莫名其妙修改過的經典古詩詞了。

如果這些詩人們知道自己的大作被後人這樣改來改去,不知道會不會氣得從棺材裡蹦出來,找這些篡改者去要求維權了。

雖然我們現在講究與時俱進,但是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與時俱進的。至少,在對待文化上,我們應該更嚴謹一些,更尊重一些事實。

尤其是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文章,我們的教材編寫人員們不能因為自己的一時興起,或者是一拍腦袋就把曾經真實的東西給改成虛構的了。

要知道古人治學的嚴謹,古詩詞裡的每一個字都是經過了不斷的推敲才確定的,甚至可以說嚴謹到改掉一個字都會影響到整首詩的意思和韻味。

不見白居易每次寫完詩以後都要找一位不認識字的婦女來聽自己的詩,然後不斷的修改後,直到這位婦女聽懂了才會定稿。

只希望某些人不要再拿我們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來做文章了,須知一字之差,謬之千裡。如此肆意地糟蹋我們的經典文化,也許再過幾十年,我們的後代真的是再也找不到真實的歷史,真實的記載了。

相關焦點

  • 我教老外學古詩
    做這一功課大家都特別自覺,因為是真真實實地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和崇敬,有誰會不願意?前幾年的教學中我都會讓全班到臺前來表演,一邊朗誦或演唱,一邊用手勢、動作把詩中每句話、每個單詞的意思表現出來,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吟唱自如,表情豐富,把自己的理解和心願表現得淋漓盡致(參見周曉康《老外也會背唐詩》2011)。
  • 兩三歲孩子背古詩沒一點用?專家怒懟:誰說的,沒記住是方式不對
    每個人生來都在不斷地學習中度過,從孩提時期的牙牙學語,到他們能夠流利地說話,再到出口成章卓越的表現,都離不開父母的引導與培養。中國父母在孩子語言能力方面,最常用的就是兒歌和古詩,通過簡短、富有內涵的詩句帶動孩子學習。
  • 古詩被改讀音,教育部:應以原音為準!
    2月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目前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古漢語生僻音還應以原讀音為準。網上關於改讀音的看法兩邊倒,一部分網友認為:應該遵循古詩原來的讀音,古人使用的讀音,都有自身的特點,要麼是押韻,要麼是不同的見解。
  • 兩三歲孩子背古詩沒一點用?專家怒懟:誰說的,沒記住是方式不對
    專家怒懟:誰說的,沒記住是方式不對前段時間,陪著閨蜜3歲孩子菲菲一起到早教中心上體驗課,參與的這堂課是中華國學,和孩子們分享了一首古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課堂上,我再次聽到了這首耳熟能詳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想起學這首詩的時候還是在小學,但是記憶仍然非常深刻。
  • 鬧得沸沸揚揚的「古詩改讀音」,你怎麼看?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網絡,讓許多人感慨當年的學白上了,一夜之間變回「文盲」。   不久官方回復稱,網傳的改拼音內容只是2016年至今尚未正式發布的《徵求意見稿》。雖證明該事為烏龍,不過卻也藉此看到了大多群眾的意見。近年來拼音改來改去,對學生也造成很大影響,究竟從何種角度出發的更改才是符合語音的變化規律,也能維護詩詞文化的傳承呢?
  • 古詩改讀音!這三首小時候學的古詩詞別再讀錯了
    其實這些是緣於漢語本身的特性,咱們漢語在流傳的過程中經歷了很複雜的階段,在讀音和意義方面其實都已經有所改變了。而如果嚴格按照原來的讀音來讀,這些古詩其實都是符合聲調和音韻的規律的,而且通常情況下它們其實還是會有固定的音調,如果有所保留的話,實際上都是可以唱出來的。
  • 【課文範讀】——《古詩二首》
    本節課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來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散想像、有感情朗讀及誦讀,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從本質上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一、激情導入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見一位有名的大詩人,你們高興嗎?生:高興。師:但是,我聽說這位詩人特別喜歡接見那些會誦讀古詩的小朋友,你們說這可怎麼辦?生:我會朗誦古詩。
  •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刪除古詩江蘇明年也要改,但古詩不會刪掉
    昨天有報導稱,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去古詩,課文篇目也有減少,識字量和寫字量都不同程度減少。而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江蘇的一年級語文課本將從明年秋季學期開始改,難度也會降低,但不會刪除古詩部分。  此外,蘇教版的小學三至六年級數學,都用上了新改版的課本,難度降低;五六年級的英語教材也變臉了,增加了童話和環保板塊,課文也變短了。
  • 為迎合大眾,古詩改讀音?
    近日來,許多網友疑惑「我讀了個假書?」為什麼這麼說呢?古詩改讀音原因是不久前微博一則熱搜引發了熱議。據稱是因為關於古詩的讀音讀錯的人太多了,於是「將錯就錯」改掉讀音。部分民眾認為,語言文字應符合大眾的使用,更簡便地表達才有利於語言的發展。到底應不應該改音?我們一般都知道,古詩詞符合著「押韻」這一特點。
  • 審音表尚未公布 古詩也沒改讀音
    「誰動了古詩詞裡字的讀音?」近日《注意!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
  • 古詩"望洞庭""石灰吟"教材中現兩版本 不存在對錯
    ,一次在輔導學生學習古詩時發現語文課本裡有兩首古詩《望洞庭》和《石灰吟》與人教版本存在區別,同一首詩有兩個版本,學哪個好?  □東方今報記者 韓旭/文 吳仲舒/圖  ◎同一首古詩卻有兩個版本  彭先生說,自己平時在一家培訓機構擔任語文老師,前一段時間從其他學校轉過來一名學生,為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他讓該學生背一首于謙的《石灰吟》,背完後彭先生指出其中一處出現錯誤,學生則堅持自己沒有背錯。
  • 為了遷就「文盲」改讀音,古詩「山行」,第一句就被兒子懟懵了
    為了遷就「文盲」改讀音,古詩第一句就被兒子懟懵逼了我兒子上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給他講解杜牧的「山行」。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結果我還沒讀第二句,我兒子就說:爸,你讀錯別字了,這個是念「xié」不是念「xiá」。這一句話我就懵逼了,難道我的語文是跟英語老師學的,這個字不念「xiá」?
  • 一年級課本的古詩存廢之爭
    從刪魯迅到刪古詩,語文教材的每次改革都牽動人心。改革的方向在哪兒?如何改才能讓廣大學生家長更滿意?日前,記者走訪了當事人。 家長:被刪減的內容難在哪兒? 每一個人,從懵懂的孩提時代走向成熟,恐怕都是從「上大人孔乙己」「一人口天地手」開始的。 語文課本開宗明義,識字,知禮,是所有學問的基礎。
  • 古詩《贈劉景文》教案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教學難點:在閱讀、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本詩深刻的哲理。三、謎語導入出示秋天美景圖,學生談感受。教師總結:秋天是一個迷人的、豐收的季節,進而導入今天的古詩《贈劉景文》。四、初讀1.學生自由讀古詩,明確自讀要求。2.檢查生字詞:①用「字詞闖關」「開火車」等遊戲來檢查字詞。
  • 讓學生愛上古詩文,有章可循——聽特級教師談古詩文學習
    古詩文教學一直都是個「老大難」問題。最近,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著名特級教師董旭午的新著《我這樣教學古詩文》,應該是一本能夠教學生會學、樂學和愛學古詩文,很有利於解決好這個「老大難」問題的佳作。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教學生學會融通「生活」 首先,教學生與古人的語言表達生活相融通。
  • 古詩裡的「衰、斜、騎」等改讀音引熱議!網友:我!不!同!意!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老黃說事轉載請註明來源古詩裡的「衰、斜、騎」要改讀音了,網友:太不負責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到底是讀「jì」還是「qí」?1/古詩裡的聲音要變調?漢語言是種活的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字詞的含義、甚至讀音都在改變,這是規律。但是,最近卻有人發現,新版教材中的古詩的原有讀音也被改動了。
  • 我這樣教小學生學古詩文
    對於一些內容較淺易,學生易體會和明白的古詩詞,可以創造較多的機會讓小學生獨立習讀、獨立思考、互相交流,在實踐中提高自學能力。學習之初,先帶領學生朗讀一些喜聞樂見,膾炙人口,而且大部分都是孩子幼兒時期讀過的小詩,例如:《望廬山瀑布》,《草》等,使學生感到學習古詩並不很難,以免產生學習古詩的畏難情緒。
  • 難題:給古詩改讀音未通過審議,那麼中小學課本已改讀音的字咋辦
    如下圖所示:還有七年級語文課本中所選古詩《回鄉偶書》中「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中「衰」字也註上了今音「shuāi」。如下圖所示:小徐老師畢業於中文系,對古詩詞有著極深的感情,也深深地為詩詞的韻律美所陶醉。如果「遠上寒山石徑斜」「斜」不讀「xiá」,又怎麼和後面的「白雲深處有人家」中的「家」合轍壓韻?又怎能體現出山路陡峭、崎嶇的意境呢?
  • 小學生學古詩要「必備」而非「必背」
    「孩子才上小學二年級,老師就要求兩周背25首古詩,後來又加到了35首,弄得全家不得安寧。」12月1日,家住北京路的王霞(化名)苦惱地告訴新疆都市報記者,11月19日,孩子班主任群發簡訊說,「上級」來檢查,所以一至六年級的小學生都要求背誦古詩,孩子連字都不認識,全靠死記硬背。孩子中午也不休息,晚上鑽在被窩裡還在背。王霞不解地說:「不識字、不解意,這古詩到底給誰背?」
  • 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未過審議,眾人呼籲把原讀音傳給下一代
    關於小學課本中,古詩改讀音改字一事,小徐老師關注很久了,從近幾年幼兒園教孩子讀詩開始,我就發現「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以前「斜」讀「xia」現在改成「xié」了,「一騎(qí)紅塵妃子笑」以前「騎」讀「ji」現在改讀「q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