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習俗:祭月燒香鬥

2020-12-22 新東方網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正文

中秋節習俗:祭月燒香鬥

2011-08-24 15:26

來源:百度百科

作者:

  上海中秋節風俗,有祭月和燒香鬥等。祭月時,當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供以月餅、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還供有執著搗藥杵站立的玉兔月宮符畫。舊以月屬陰,祭月時由婦女先拜,男子後拜,也有說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畢,一家吃團圓酒、賞月飯等。婦女回娘家暫住的,中秋夜必須返回夫家,因為這是團圓節的緣故。中秋夜出遊賞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婦女們結伴夜遊,稱為「踏月」。上海小東門外的陸家石橋,橋下面水中蕩漾的皎月倒影,與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對照。因此中秋夜遊人如織,爭相觀賞。這「石樑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氣,被稱作「滬城八景」之一。上海民間還有燒香鬥的風俗。所謂香鬥,也有稱為鬥香的,是由紙紮店製作的,形狀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寬約有二尺多。香鬥四周糊著紗絹,繪有月宮樓臺亭閣等圖畫,也有的香鬥用線香編繞而成,鬥中插有紙紮的龍門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裝飾。上海中秋節燒香鬥的場面,向以南園為最盛。此外,城裡城外許多大橋的橋堍都點燃有特製的大型香鬥。

  (責任編輯:李靜)

新東方網小學官方微信:新東方小學 (微信號:xdf_xx

最新小學熱點資訊、小升初資訊、各年級學習輔導、家長知識堂,請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 

版權及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

相關焦點

  • 中秋節的風俗來歷有哪些 中秋節習俗簡短20字30字50字100字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 2018年中秋節手抄報簡單又好看圖片(附:中秋節習俗素材)
    2018年中秋節手抄報簡單又好看圖片(附:中秋節習俗素材)時間:2018-09-24 17:25   來源:今日頭條 穎婷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中秋節手抄報簡單又好看圖片(附:中秋節習俗素材) 隨著中秋佳節的到來,孩子們的作業可就離不開手抄報了,怎麼才能讓孩子的手抄報精美起來呢
  • 中秋節幾個喜聞樂見的習俗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 觀潮、祭月、拜兔爺……中秋節習俗真奇特
    今天就為您盤點一下1.北京「兔爺」是北京中秋習俗的代表,到了中秋節,北京街上你都能看見泥兔攤。在北京的中秋,家裡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中秋佳節的氣氛,因此兔爺兒是北京人過中秋節的必備用品2.福建廈門「博餅」,也叫「博中秋餅」、「博會餅」。
  • 觀潮、祭月、拜兔爺……中秋節習俗知多少?
    今天是中秋節,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彩燈、月餅……大街小巷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歡樂祥和氛圍。其實,早在魏晉時期,民間就出現了中秋賞月的活動,到了宋朝,夜市還會通宵營業,遊人絡繹不絕。中秋恰逢秋收,新谷登場、新酒上市……飲食可謂非常豐富。這其中當然少不了月餅的身影。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
  • 中秋節祭月的傳統習俗:除月餅外,這些供品也必不可少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當然曾經韓國人居然拿去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過好在他們申請的是秋夕節夜晚的一個風俗環節——圓圈舞「羌羌水月來」。中國人的中秋節,在韓國人眼裡,其實叫秋夕節。而在我們國人眼裡,中秋節其實就是家人團圓的日子,當然也是祭拜月神的日子。那麼我們中秋節那天祭月到底有哪些傳統習俗呢?古人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他們一般會扎燈籠,玩花燈,燒鬥香,舞火龍,祭月,燃燈,賞月,觀潮,猜謎,吃月餅以及飲桂花酒等多種環節。
  • 中秋節的前身是什麼?中秋節原來是祭月的節日!
    和其它節日一樣,中秋節起源於先秦時期,人們對月亮的崇拜和祭祀。根據現有資料,可以知道古人會在秋分這一天祭祀月亮,直到曆法出現,祭月節才調到農曆八月十五。《周禮》是記錄中秋這一詞現存最早的文獻,可見祭月節到了漢代已經演變成了中秋這樣闔家歡樂的節日。
  • 代縣中秋節祭月習俗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重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祭月則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習俗。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如今沿襲祭月習俗的地方越來越少。而代縣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純樸的民風,使這裡至今還傳承著這種古老習俗。
  • 涉臺園地丨那些臺灣在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中秋節的起源,是來自古代帝王在八月十五祭月的習俗。在民間,後來也漸漸有了這種風氣。在明清時代,祭月的供品中,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必須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一種叫「月光紙」的東西,上面繪有月光照耀菩薩,下面繪有月亮宮殿,有一兔人站立在那裡搗藥。祭月後即將月光紙焚燒。清朝流傳一句話:「男不拜月」。所以拜月就成了婦女的專利,家中的主婦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沒事幹。
  • 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
    中秋節也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有民俗學家認為中秋祭月是源於慶祝秋季豐收,同時也會拜祭土地神,是一個感謝神恩的節日,因此屬於豐收節。 中秋節在各地雖然發展出不同習俗,但有些習俗是各地皆有的。賞月是各地中秋節的傳統活動之一,《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 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盛。也有祭月的儀式。中秋節也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人們都會回到家中一起吃飯、團聚,並且會祭祖,感謝祖先庇佑。
  •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中秋習俗!這些習俗已經延續幾千年
    中秋節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節日,吃月餅賞月成了全中國人民一直以來固有的習俗。中秋月圓之日,雲遊四方的你是否回到了故鄉,與親人一同賞月,品味著家鄉的中秋習俗。中秋佳節月圓之日,是家人團圓之日,也是人們寄託思念親人之時。
  • 打月餅、祭月:山西過中秋節的習俗
    八月十五日,即中秋節,是秋季最隆重的節日。它與春季的元宵節,夏季的端午節,並稱一年之中的三大節日。凡屬炎黃子孫,無不同日而慶。遠在上古時期的自然崇拜中,太陽和月亮就成為人類的主要敬仰對象。月亮「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比起夏季的酷熱,冬季的嚴寒來,秋季顯得天高雲淡,最是清爽宜人。    月餅,作為一種食品,大約在唐代就出現了。
  • 中秋節:關於中秋節的一些知識,你了解嗎?祭月的西瓜要怎麼切?
    八月十五正好在仲秋,而且一個月30天,15正好在中間,所以八月十五這天,就被命名為中秋節。因為中秋節這天,月亮比以往更圓更亮,所以才有了月亮節、月夕節這些名字。又因中國人自古就崇拜天象,並有祭月的習俗,所以也就有了祭月節、拜月節這些名字。
  • 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國人對於中秋有著獨特的情懷,中秋節,對於國人來說,更是合家團圓的好日子,那麼對於中秋節又都有哪些習俗呢?最為大眾所知的應該就是祭月和吃月餅了。記得小的時候,自己家每到中秋節,都會面向月亮的方向,擺上茶几,放上貢品,月餅是必不可少的,還有石榴以及一些水果。再點燃3根清香,對著月亮磕頭燒紙錢。這是我對於中秋節最深刻的印象。1.祭月自春秋時期就已經有的了,到了唐代,賞月之風大起,唐朝的詩人們也對月亮寄託的很多情感,寫下了無數關於月亮的詩句。
  • 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中秋節來歷、習俗及詩詞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習俗?有哪些優美的中秋節詩詞?哪一句最令您動容?中秋將至,除了吃美味的月餅外,我們也需要去了解一下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就著月餅、螃蟹、桂花釀,感受古人有關中秋的妙詞佳句。中秋節來歷中秋節來歷一: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
  • 中秋節來歷、習俗及詩詞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習俗?有哪些優美的中秋節詩詞?哪一句最令您動容?今天,我們帶您來了解一下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順便欣賞幾首關於中秋節的詩詞。中秋節來歷中秋節來歷一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為「仲秋」,而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為「中秋」。
  • 簡述中秋節來歷和習俗
    這裡我們簡單說說咱們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吧中秋節        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我國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而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為「仲秋」,而且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為「中秋」。
  • 過個走心的中秋節:這些習俗不應該被遺落
    中秋中秋節是我們華夏炎黃子孫的重要團圓節日之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習俗又是一輪秋月夜,百感交集對花言。眼瞅著,又到一年中秋。
  • 中秋節來歷和習俗,最美中秋詩詞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習俗?有哪些優美的中秋節詩詞?哪句最令你動容?
  •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中秋節的習俗1:賞月每逢中秋來臨,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賞月談月也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中秋節的習俗3:祭月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