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裁員、年降、轉型、重組……2018年汽車零部件企業有多難?

2020-12-25 金融界

這一年來,汽車零部件行業只有一個字可以概括——「難」。

銀億股份併購擱淺深陷債務危機,25家輪胎企業破產、解散,四季度訂單量大幅下滑,多家自主零部件企業遭遇「年降」,裁員風潮又起……

圖片來源:攝圖網

整車市場壓力傳導至汽車零部件供應端。

中汽協產銷數據顯示:1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9.8萬輛和254.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8.9%和13.9%。車市連續5個月呈現出銷量下滑態勢。1-11月,我國汽車累計產銷分別為2532.5萬輛和254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6%和1.7%,產銷量增速繼續回落。

業內紛紛預測:2018年新車產銷量將出現30年以來首次負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2018年中國汽車全年銷量負增長几成定局,預計2019年汽車整體銷量增速為零。

在整體經濟放緩的背景下,車市出現負增長,「有增有負才有利於產業健康發展,只有經歷新一輪的資源整合、優勝劣汰後,不那麼好的企業才有被整合出去的可能。」師建華說。

大環境如此,汽車零部件企業日子更不好過。

「從三季度開始,企業的訂單量已經不太好,四季度訂單下滑情況還在延續。」近日,《中國汽車報》致電某汽車零部件企業負責人,他對行業的整體情況深表憂心,也對公司面臨的境況表示無奈。

近段時間,記者走訪多家零部件企業,情況確實不容不樂觀。多家企業有關人士對記者反映:「三季度後,訂單數量明顯下滑。」

實際上,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的年報也能發現端倪。近日,《中國汽車報》記者梳理131家零部件上市公司三季度財報了解到:

2018年前三季度累計營收4446.34億元,同比增長17.64%;第三季度營收總計1456.16億元,同比下滑10.03%。其中,涉及的12家汽車電子相關零部件上市企業中,有7家企業淨利潤同比下降,1家出現虧損。發動機(6家)及配件(27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財報則顯示,雖有25家營收保持同比增長,淨利潤增幅「不盡人意」,15家出現下滑,佔了近一半的比例。其中,6家發動機上市公司中,5家企業的營收出現了正增長,2家淨利潤下滑。27家配件企業中,20家企業營收增長,卻有13家淨利潤同比下滑。

「之前到年底的時候,都是零部件公司壓力最大的時候,企業訂單量大,生產線滿負荷運轉。今年第四季度因為整車企業訂單量下降明顯,我們的生產線顯得冷清不少。」來自另外一家發動機配件企業的市場經理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由於整車企業市場不景氣,壓力傳導到供應商埠,生產節奏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走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雖然企業已經預期到訂單量不如以往,但是第四季度訂單如此下滑的情況,著實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裁員、年降、重組 壓力之大不一般

「下半年開始,公司就開始有計劃地解除1000多名合同工的勞動關係,其餘的正式員工也面臨著另謀出路的現實。」某輪胎企業人事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我國輪胎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他所在的企業也未能倖免。

這家企業面臨的情況已非個案。開工率低、出口困難、價格下降……作為汽車零部件中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產業,輪胎行業普遍面臨停產、虧損、裁員、破產的窘境。

8月2日,山東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永泰集團清算一案,這家以生產輪胎、車身板件為主的企業,申請破產清算,正式宣告倒閉。據了解,永泰集團曾進入全球輪胎行業75強排行榜,並在2016年入選中國化工企業500強榜單,排名第70位。

大集團尚且如此,小公司情何以堪。據相關統計,2018年以來,我國已有25家輪胎企業破產、解散。25家破產的輪胎企業中,山東地區的企業有13家,而這13家中,有12家是經營5年以上的企業。

「對市場反應必須靈活快速,如果銷量持續下跌,我們不得不裁減更多的人員。」某自主零部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受汽車市場需求下滑的影響,企業只有加大了裁員力度,才能生存下去。據了解,該企業裁撤了大量臨時員工和供應商人員,保留核心人員,通過系列「瘦身」動作,謀求在汽車市場寒冬來臨之際,活下去。

裁員之外,零部件企業遭遇的「年降」壓力更甚往年。

「汽車廠商現在拼命地壓榨供應商,今年還在大幅度要求降價。」某家來自河南地區的自主零部件企業副總經理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每逢年底,整車企業都會要求零部件企業降價,從2%-3%的幅度,到15%、20%,今年甚至高達30%,年降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車市慘澹,整車降價幅度很大,車企則將一部分壓力轉移到零部件企業。上述企業副總經理表示,年降壓力過大,勢必引發嚴重的債務、債權糾紛,甚至會導致這個行業洗牌。面對汽車市場的衰落,沒有找出真正原因,沒有正確的導向和規範,簡單通過「年降」來解決問題,最終必然得不償失。

1994年,已經38歲的局級幹部熊續強,告別體制,下海創業,經過多年打拼,成為寧波首富。2018年,他的商業帝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旗下上市公司銀億股份出現債務違約。這是他的2018,也是汽車零部件行業的2018。

12月24日,銀億股份發布公告稱,因短期內資金周轉困難,致使發行的「銀億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以下簡稱「15銀億01」)未能如期償付應付回售款本金。

銀億股份的主營業務為無級變速器和汽車被動安全系統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房地產開發和銷售。

銀億的債務危機源於海外併購。2016年以來,企業先後收購了全球第二大汽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生產商美國ARC集團,以及汽車自動變速器巨頭邦奇集團等海外資產,兩次收購耗資近百億元。8月底,銀億股份發布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寧波銀億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寧波五洲億泰投資合夥企業持有的寧波艾禮富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艾禮富」)100%股權。

然而此次收購以失敗告終。公告顯示,銀億股份於2018年8月停牌,直到11月20日被深交所強制復牌。「由於涉及海外併購,有關手續尚未完結。」 此次併購擱淺,對於深陷債務壓力的銀億股份而言,可能是一個不小的坎兒。

數據顯示,2018年大部分零部件企業的利潤都出現了50%以上的下滑幅度。在此大環境下,零部件企業併購、拆分及重組已成常態,企業間也開始積極尋求更多的相互合作,以實現企業在新的競爭環境下的轉型與發展。然而,銀億股份的案例則表明,轉型風險也不可小覷,一招不慎,可能滿盤皆輸。

瘦身、轉型、抱團取暖 活下去

「把不賺錢的部門直接砍掉。」面對企業如何活下去的問題,華東地區某零部件企業負責人表示,市場情況如此,為求自保企業將通過裁減撤部門、關閉工廠、重組等方式降低成本,斷臂求生。

江森自控國際有限公司則宣布以132億美元的價格,將旗下汽車電池業務出售給加拿大布魯克菲爾德商業合夥公司(Brookfield Business Partners)及一些機構投資者,從此成為一家「純粹」的建築技術與解決方案提供商。

對於中國零部件企業來說,只有轉型才是惟一的出路,無論風險如何,成則為王。 2018年11月,濰柴動力以1.64億美元認購巴拉德19.9%的股份,正式成為巴拉德第一大股東,朝著氫燃料電池這一前瞻性技術穩步向前;東風實業則與上海電驅動成立合資公司,發力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

當然,也有不少民營零部件企業在轉型中遇到市場下行,艱難地撐著。

寧波一家民營傳統零部件企業近幾年一直在謀轉型,積極開發全新零部件產品。在謀轉型期間,多次因資金鍊斷裂瀕臨破產,甚至落到賣房賣車的境地,只是為了活下去。

前不久,在一次汽車服務大會上,一家汽配企業老闆在演講說:「2018年,是變化的一年。在這一年,我們看到很多汽配企業倒下去,有些企業因市場而倒下,有些企業因轉型而倒下,有些企業甚至在擴張中倒下……無論如何,為了更好的活下去,我們只能奮力前進。」

當然,汽車零部件行業也存在一些發展不錯的企業,他們仍然在更努力地拼搏。

日前,《中國汽車報》發布2018年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營收增幅超過20%的企業有34家,除生產變速器的供應商外,主要集中在電氣化動力系統、車載信息系統、車身電子等領域。

根據分析,運行良好的企業都有著共性特徵:既深耕主營業務,鞏固原有市場與客戶,又緊跟市場趨勢,提前布局電氣化、車輛控制、互聯與智能駕駛等新藍海。可見,具備規模優勢,產品技術含量相對較高,且與整車廠商合作關係更為穩定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承壓能力相對較強;而小型企業由於生產低端汽車配件,面對較為激烈的競爭,產品議價能力較弱,盈利空間更易遭受擠壓。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專務秘書長張寧強調,中國汽車產業進入到新一輪的轉型發展期,在產銷放緩,原材料價格波動,汽車技術升級加快,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和人才流動加劇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零部件企業的發展環境將更加嚴峻。

「汽車零部件是構築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化產學研合作,推進協同創新,加快結構調整,提高競爭力和實現國際化發展,是實現中國零部件產業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張寧說。

本文源自中國汽車報

相關焦點

  • 步履維艱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信義破產 國威資金鍊斷裂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步履維艱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信義集團破產,國威資金鍊斷裂,跨國巨頭裁員,這才剛剛開始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成都報導熱氣蒸騰的流水線上,透亮的玻璃經過冷凝後被切割成適當大小,整齊地碼在一旁;切割的邊角料被重新熔成玻璃液
  • 步履維艱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信義集團破產,國威資金鍊斷裂,跨國巨頭...
    據了解,按照往年情況,該玻璃廠正常汽車玻璃銷售每年約為1.2億,但2019年,銷售額下降三四千萬,同時還有3000多萬應收帳款沒有收回來。「這些帳款基本都是通過少發貨、多收款這種方式,把欠款收回來。目前大部分的自主品牌的汽車廠商,2019年都很艱難,面臨重組的有不少。」黃億飛表示。
  • 汽車零部件戰事正酣:信義集團破產 國威科技負債10億
    僅從今年下半年來看,汽車零部件行業負面消息不斷。先有主營剎車片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信義集團宣布破產重整,後有國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國威科技被曝因資金鍊斷裂,負債10億元瀕臨破產,再到各大上市零部件企業三季報業績普降。在整個汽車產業下行趨勢下,汽車零部件企業步履維艱。
  • 龐大集團被申請「破產重組」,龐慶華卻說「重大利好」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龐大汽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龐大集團」)已經申請破產重組。6月11日,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龐大集團確實在『破產重組』,但這是由債權人發起的,並不是龐大集團主動申請的。這對於龐大集團來講是重大利好,是為了龐大集團未來的發展。」
  • 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全球排名第九位,它一年入帳2600億元
    畢竟,像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汽車強國,基本上都有聞名全球的汽車零部件品牌,比如博士、大陸、電裝、米其林、康明斯等等。實際上,在近些年裡,中國也逐步崛起了一些汽車零部件企業,其中一些甚至在單個領域做到了全球三的位置,比如說汽車玻璃領域的福耀玻璃、動力電池領域的寧德時代、汽車安全電子系統領域的均勝電子等等。除此之外,中國還有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進入了全球前十,它就是濰柴控股集團。
  • 汽車零部件業如何「轉危為安」?在一場汽車座椅論壇中有了答案
    當前中國汽車行業面臨諸多壓力。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出現了28年來的首降,今年以來汽車消費略顯頹勢,1-4月汽車銷量同比下跌12.1%。此外,中美關係更為複雜、經濟下行、國六排放標準切換帶來的清國五庫存壓力、整車企業對零部件企業成本控制要求更加嚴格、大量零部件合併重組、人工成本持續走高……  那麼,內外壓力之外,汽車零部件如何「轉危為安」呢?
  • ​跨國零部件巨頭或繼續裁員 汽車市場「寒流」席捲全球?
    近日,博世集團透露有可能繼續裁員。「當然,我們必須對行業需求下降作出反應。」博世集團執行長Volkmar Denner向媒體記者表示,全球各大汽車廠商對柴油車的需求下降,將導致就業人數大幅減少。  不僅博世,舍弗勒、巴斯夫、奧託立夫……越來越多的跨國零部件巨頭動輒裁員數百、數千人。跨國零部件巨頭怎麼了,難道是「寒流」席捲全球?
  • 最大的汽車經銷商已經破產
    導讀:作為中國500強企業,龐大集團是國內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開了很多4S店。最近卻因為1700萬都還不了,被債主告上法庭,不得不破產重組。到底怎麼回事兒呢?龐大集團是中國500強企業,最大的汽車經銷商,2018年營收超400億元,為何連1700萬都沒有?事實上,龐大集團的資金鍊早已斷裂,非常缺錢。作為較早進入汽車經銷商領域的企業,龐大集團充分享受了國內汽車行業快速增長的紅利。
  • 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博世第一 中國6家上榜(附完整排名)
    日前,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排行榜發布。據《美國汽車新聞》發布的榜單顯示,根據各汽車零部件廠商2017年的汽車配套營收進行排名。其中,博世排名第一,2017年汽車零部件配套業務營業收入達475億美元。
  • 裁員滾滾潮來襲,2019年知名企業裁員大盤點
    甲骨文公司,全稱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甲骨文軟體系統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級軟體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1989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2013年,甲骨文已超越IBM,成為繼Microsoft後全球第二大軟體公司。在核心產品Oracle與EBS之外,甲骨文在雲計算市場一直落後亞馬遜、微軟、谷歌等,意識到雲計算才是通往未來的籌碼後,甲骨文決定裁員痛苦轉型。
  • 申報債權金額約23億元 揚子江汽車破產清算案獲受理 重組復生計劃被強按「暫停鍵」
    據揚子江汽車員工王帆(化名)介紹,公司從2018年11月1日起就開始進入停工停產狀態,除去社保、醫保和公積金後給員工每月發放基本生活費1750元,公積金、社保和醫保已分別從2017年5月、2018年5月和2020年1月停繳,涉及員工超過800人。
  • 國內知名汽車精密零部件生產企業博駿科技
    汽車產業鏈以汽車整車製造業為核心,向上延伸至汽車零部件製造業及與零部件製造相關的其他基礎工業;向下可延伸至汽車服務貿易業,包括汽車銷售、維修、金融等。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集中度不高,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競爭較為激烈。
  • 計劃裁員2萬多人!又一品牌瀕臨破產
    美國超500家大企業申請破產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美國企業破產數量也在持續增加。不僅許多中小企業關門歇業,連一些大公司也逃不脫疫情的影響。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統計顯示,截至10月4日,美國今年申請破產的較大規模企業達504家,超過2010年以來任何可比時期的破產申請數量。
  • 2020年全球及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 市場集中...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13750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統計,2019年全年累計主營業務收入3.6萬億元,同比增長0.35%。2020年汽車零部件規模以上企業收入約為3.9萬億元。目前我國汽車行業整車與零部件規模比例與成熟汽車市場有一定的差距,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仍有較大的潛在市場空間。同時,隨著我國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海外市場開拓能力逐步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逐步提升,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期。
  • 前11個月已有超450家開發商破產,超2018年全年數量
    不過,隨著房地產調控持續、房企集中度上升、融資環境不斷收緊,房企之間分化加劇,尤其是中小房企,生存壓力持續加大,破產數量明顯增多。業內機構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1月底,房地產企業破產數量已經超過450家,超過2018年全年的破產數量。
  • 一批中國汽車企業正在生死存亡關頭……
    在宏觀經濟環境、行業變革轉型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通用、福特、大眾、本田等叱吒風雲的大型跨國車企,都在不同程度上經歷了關廠、裁員或減產。一時間,幾乎所有傳統車企都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而在高速發展軌道上狂奔了十餘年的中國車市,去年就遭遇了一記「重剎車」:2018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2%和2.8%。今年10月,有傳聞稱「四家車企年底將進入破產程序」。
  • 美國百年企業倒下,奢侈品巨頭宣告破產,實體店生意真不好做了?
    進入2020年以來,企業申請破產在市場已經不算什麼稀奇事了。大量實體店面對房租、人工成本撐不住,選擇關店,還有不少巨頭企業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可見實體店的生意有多不好做。不過這些都在意料之中,令人意外的是美國最大的奢侈品零售商之一也面臨破產,集團對於庫存服裝直接4折「清倉甩賣」,這種情況確實不常見。
  • BBA宣布裁員降本計劃/FCA反駁通用指控/吉利否認收購賓利丨11月下...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PSA董事會將於12月6日評估出售股份事宜。而根據重慶聯合產權交易官網公布的信息,11月29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亦正式將長安標緻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50%的股權掛牌轉讓,信息披露結束時間為12月26日,轉讓底價為16.3億元。根據交易所披露的信息,該合資公司成立於2011年,2018年度營業收入為9.15億元,淨虧損8.74億元。
  • 美國品牌神話破滅:最大保健品企業破產重組,對我們有何啟示?
    受疫情衝擊影響,門店客流和營收持續下滑,美國最大的保健品上市企業GNC(美國健安喜控股有限公司)宣布破產重組,即將關閉7200家門店中的1200家,剩下的門店用以維持正常運營。 作為一家老牌的保健品公司,在全球各地大型商場和商業街都設有門店,其品牌和影響力也在全球保健品領域首屈一指。
  • 盤點| 2018年家居業破產與關閉的企業
    蘋果裝飾、一號家居網等知名家裝品牌相繼倒下,令外界目光再次聚焦到家裝行業「破產倒閉」現象。有關數據統計,過去短短3年間,家裝行業已有113家企業倒閉。2018年,是不太平的一年,尤其是大批裝飾企業出現破產跑路事件。蘋果裝飾、一號家居網等知名家裝品牌相繼倒下,令外界目光再次聚焦到家裝行業「破產倒閉」現象。有關數據統計,過去短短3年間,家裝行業已有113家企業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