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在液晶彈性體3D列印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12-08 騰訊網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副教授葛錡研究團隊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教授Christopher M. Yakacki團隊合作在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發表研究成果,通過數字光處理技術實現液晶彈性體3D列印,用於超輕三維吸能結構的快速成型。

通過材料的三維點陣結構的幾何構型設計(如負泊松比結構、細長杆屈曲結構等),使其在變形過程中產生能量耗散是目前3D列印實現吸能結構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3D列印吸能結構的材料多為彈性材料,而粘彈性材料本身優越的能量耗散屬性並未在三維吸能結構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液晶彈性體作為一種受光或熱刺激能產生大體積收縮的功能軟材料,目前主要用於製作軟體驅動器或者機器人。同時,液晶彈性體展現了非線性大變形粘彈性的力學行為,是一種性能佳的耗能材料。但是,複雜的化學合成工藝使得液晶彈性體的成型限制在薄膜形態(小於150微米)。儘管最近發展的點擊化學使得墨水直寫3D列印技術可用於液晶彈性體三維結構成型,但這樣擠出式的3D列印方法極大地限制了液晶彈性體三維結構的複雜性和精度。

基於光固化數字光處理技術的液晶彈性體3D列印

葛錡團隊與Yakacki團隊合作,通過麥克加成反應將液晶基元與二硫醇單體聚合生成具有丙烯酸酯端基的光敏液晶彈性體低聚物,並可通過基於光固化數字光處理3D列印技術實現液晶彈性體複雜三維結構的3D列印。

液晶彈性體的加載率相關非線性大變形粘彈性力學行為

圖3. 液晶彈性體三維結構與普通彈性體材料吸能效率對比

實驗表明,不同於普通彈性體,液晶彈性體三維結構的力學性能與加載速率直接相關。在高速加載(220%/s)條件下,液晶彈性體三維結構單位質量的吸能效率是普通彈性體三維結構吸能效率的27倍。這表明所開發的光敏液晶彈性低聚物可通過光固化數字光處理3D列印技術獲得高效吸能結構和器件。該項研究為3D列印成型輕型抗衝擊/減震結構提供了可能性,在電子設備抗衝擊、運動頭盔等領域具有較大應用潛力。

葛錡與Yakacki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南科大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為通訊單位。

註:本文內容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原文已上傳。

相關焦點

  • 化學所在自修復彈性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化學所在自修復彈性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09-05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為了滿足不同的應用,研究人員將「犧牲鍵」引入到聚合物材料中,開發了自修復塑料、凝膠或彈性體。對於自修復彈性體材料來說,兼顧良好的機械性能、高效的自修復效率及優異的光學性能是一個挑戰性難題。
  • 南科大程春團隊在軟體機器人及電池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副教授程春課題組在智能系統、能源器件、二維材料生長等多個領域取得多項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ACS Nano、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 科研快報 | 理學院物理系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教授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Electric Polarization Switching on an Atomically Thin Metallic Oxide」為題在Nano Letters發表。
  • 中美醫學專家攜手取得3D生物列印新進展
    醫院供圖 中美醫學專家攜手取得3D生物列印新進展:或精準構建複雜空腔組織等中新網上海11月15日電 (袁蕙芸 葉佳琪 陳靜)將各種功能細胞注入印表機精準構建復層空腔組織,這是科學創意還是現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15日披露,該院整形外科皮慶猛博士的研究揭示3D生物列印已經實現空腔組織列印,且列印後細胞能夠長期存活。皮慶猛的研究有望用於實現複雜空腔組織或器官的精準構建,尤其對需要空腔器官或組織移植的病人,是一種新的獲取供體的形式。該研究成果還有望用於體外血管、腸道、泌尿系統等空腔臟器疾病模型模擬、藥物篩選、組織移植替代物等諸多領域。
  • 南科大副教授王愷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下簡稱「電子系」)副教授王愷課題組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先後在信息材料和光學領域高水平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CS Energy Letters,Communications
  • 上海光機所在鈉雷射導引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上海光機所在鈉雷射導引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6-04-08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鈉雷射導引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南科大團隊在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南都訊 記者朱倩 通訊員黃綺夢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在熱電材料能量轉換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 「在n型Bi2Te3基熱電材料中實現創紀錄的高性能」為題在能源和環境領域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新技術!幹細胞+3D列印,修復受損「丁丁」|3d列印|修復|陰莖海綿體|...
    安庚說,臨床上,陰莖海綿體損傷的患者,即便進行各種陰莖重建手術,其勃起功能和生殖功能也很難恢復。換言之,這類患者的陰莖修復後外觀上無異,但硬度卻不行了。陰莖海綿體呈「多孔」結構,損傷後很難修復。幹細胞+3D列印讓受損海綿體再生修復隨著3D列印技術的興起,研究人員想到,可否藉助3D列印技術重建海綿體,「列印」出一模一樣的海綿體?
  • 南方科技大學項曉東課題組在量子弛豫時間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講席教授項曉東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合作,在量子弛豫時間的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 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 of Quantum Relaxation Time」為題發表在我國頂級英文科學期刊《國家科學評論》 (National
  • 磁性3D列印結構爬行,滾動和跳躍
    研究人員用一種新型3D列印墨水製造了每種結構,並在其中注入了微小的磁性顆粒。他們在3D印表機的噴嘴周圍安裝了一個電磁鐵,當墨水通過噴嘴進入時,導致磁性顆粒搖擺成單一方向。通過控制結構中各個部分的磁性取向,研究人員可以生產幾乎可瞬間轉變成複雜結構甚至移動的結構和裝置,因為各個部分都會響應外部磁場。
  • 日本吐噶喇海峽黑潮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日前,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朱小華研究團隊與日本鹿兒島大學中村啟彥教授團隊合作,在吐噶喇海峽黑潮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近9年的船載聲學都卜勒流速剖面儀測流數據,中日團隊得到了吐噶喇海峽黑潮的時空分布特徵。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氟基固態電解質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氟基固態電解質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3-1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李馳麟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氟基固態電解質方面取得進展,開發出一種納米複合結構的開框架富鋰相氟基固態電解質Li3GaF6,並實現了對固態電池的成功驅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能源/材料類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 2020, 28, 37-46.上。
  • 3d列印房子的弊端_3D列印食品的利弊
    3d列印房子的弊端   我國的3d列印房屋比國外起步晚,技術水平也不高,因此存在很多問題。那麼3d列印房屋的缺點有哪些呢?什麼是3d列印房屋呢?下邊就跟隨小編我們一起來看看!   3D列印食品的利弊   一篇名為「3D食品列印技術評論」的新論文中,一組研究人員概述了3D列印食品的多種方法,以及它們的用途,優點和缺點。
  • 【十大進展】超高發光量子效率和熱穩定性螢光轉換體的3D列印和無壓燒結
    多給我們點「在看」近日,浙江大學邱建榮教授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論文,報導了一種3D列印和無壓燒結技術用於快速製造量子效率高、顏色可調、物理化學性能優異的螢光轉換體,實現了全無機螢光轉換體的增材製造,有望應用於高功率LED和雷射照明領域。
  • 大連理工大學教師在微納米體系表面彈性理論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教師在微納米體系表面彈性理論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中國高校之窗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9-08   今日/總瀏覽:1/3270
  • 研究如何幫助癱瘓病人恢復觸覺方面取得新進展
    美國科學家誘導幹細胞形成感覺中間神經元,在研究如何幫助癱瘓病人恢復觸覺方面取得新進展。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生物學專家薩曼莎·巴特勒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誘導多能幹細胞中加入一種英文簡稱為BMP4的的骨形成蛋白和名為視黃酸的信號分子,得到混合在一起的兩種感覺中間神經元。誘導多能幹細胞是以對成熟體細胞「重編程」方式培育的幹細胞,分化潛力與胚胎幹細胞相似。感覺中間神經元存在於人體脊髓,負責把身體各處信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使人產生觸覺。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不過相信大家也都看到過3d列印骨頭的新聞,所以這也不算是一種什麼新技術,但是在廣州就有一支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種特殊的3d列印骨頭技術。以往採用3d列印骨頭技術使用的原材料都是金屬,不過將金屬移植到體內總歸還是不太好的。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連發5篇頂刊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n型(電子傳輸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5篇論文,包括《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3d列印的優點   1、製造複雜物品不增加成本   就傳統製造而言,物體形狀越複雜,製造成本越高。3D列印省去了培訓機械師或購置新設備的成本,一臺3D印表機只需要不同的數字設計藍圖和一批新的原材料。   3、無須組裝   3D列印能使部件一體化成型。傳統的大規模生產建立在組裝線基礎上,在現代工廠,機器生產出相同的零部件,然後由機器人或工人(甚至跨洲)組裝。產品組成部件越多,組裝耗費的時間和成本就越多。
  • :在聚合物太陽電池給體材料方面取得新進展
    非富勒烯本體異質結聚合物太陽能電池(BHJ PSCs)的活性層主要由聚合物給體和稠環電子受體所組成。自從稠環電子受體ITIC發現以來,由於其吸收和能級等性質可以自由調控,從而將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帶入了一個新得時代。但是在此過程中,和電子受體材料相比,聚合物給體的相關研究仍處於滯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