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上海醫學品牌 中山醫院內鏡微創領域造福國內外患者

2020-12-19 東方網

原標題:亮出上海醫學品牌 引領全球「風向」 中山醫院內鏡品牌造福國內外患者,「中山標準」扭轉「國外專家說了算」格局

  四月的申城,迎來一場醫學領域盛會:全球內鏡領域兩千餘名專家教授齊集上海,其中不乏業內出名「高手」。學者薈萃一堂,為的是一個共同目標,參加「上海國際消化內鏡研討會暨第十一屆中日ESD高峰論壇」,對標內鏡領域最高水準——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向「大國工匠」周平紅教授學習掌握全球尖端內鏡領域技術。

  早在2006年,周平紅教授前往日本學習掌握ESD內鏡治療技術;次年,召開首屆「中日ESD高峰論壇」,歷經十餘年淬鍊,如今海內外專家一致將該論壇視為學界最頂尖的知識盛宴。來自義大利的萊普西教授,便是其中之一。時隔兩年萊普西教授今年再度來滬,他告訴記者,「兩年前自己在上海學習了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回國後在消化道腫瘤治療方面共同制定歐洲診療規範。」而今,他已成為歐洲結直腸癌ESD治療先驅。

  以中山醫院內鏡品牌為主的上海醫學核心競爭力,正「振翅騰飛」,造福國內外患者群體之時,更引領全球醫療發展的新方向。

  內鏡微創領域世界聞名

  「這一回,來自上海中山醫院的 Dr.Zhou又將帶來怎樣的驚喜?」近年來,每次學術大會上,這個點都是在座專家最感興趣的問題。4月7日第十一屆中日ESD高峰論壇上,周平紅教授又一次「驚豔四座」,沒有讓翹首以盼的大家失望——

  61歲的患者曾因早期胃癌,接受周教授ESD治療; 此次他被診斷為膽囊息肉有癌變可能,只見直播手術鏡頭下,周教授利用開個小口細軟的胃鏡,經嘴伸入患者腹腔、在鄰近膽囊的胃部劃開一個小口,將胃鏡伸入腹腔、再切開膽囊,順利摘除直徑達0.9公分的息肉。這一經內鏡保膽切除膽囊息肉手術簡稱「NOTES」,手術一氣呵成,再次創造奇蹟,實現內鏡手術的「微微創」。近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為中山內鏡的實力鼓掌喝彩。

  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從1992年院內的小科、弱科,到世界聞名的內鏡品牌,近10年來的磨練更成就了內鏡領域「彎道超車」。從老主任姚禮慶教授、到現主任周平紅教授,一次次突破自我、實現創新:獨創「內鏡全層切除術」,「挖穿」胃腸壁全層,全層清除腫瘤,再用3至5隻血管夾補上「洞口」,摘除胃腸壁黏膜下層以下的腫瘤,「EFR」手術成為清除胃壁深層良性腫瘤的利器;在國內首先開展「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術,實現「無切口、微創傷」根治賁門失馳緩症……而今,「NOTES」手術再度成為國際外科微創發展的新熱點,全球專家競相前來學習。

  周平紅教授介紹,這類經消化道等自然腔道進入腹腔的手術,是基於過去10年中山醫院在內鏡領域積澱而出的成果,內鏡治療範圍由消化道管腔內、逐步走向腔外病變,甚至進入臨近臟器,真正做到「由表及裡、由內而外、無孔不入」。

  上海醫療品牌在全球落地生根

  「Dr.Zhou」代表的上海中山醫院內鏡品牌,在國內已經赫赫有名。數據顯示,僅去年中山醫院內鏡中心診療量達11.7萬,其中胃鏡6.4萬人次、腸鏡4.7萬人次、胃腸ESD治療總量首超2500例、隧道內鏡「POEM」、「STER」治療首超500例。

  上海醫療技術品牌,因屬國際一流水平,已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生根。目前,「周平紅內鏡工作室」在美國有2個、埃及1個、義大利2個、德國1個、希臘1個。曾經奔赴歐美國家求助診療的患者,不惜遠赴千裡,來到上海求診。來自埃及的奈波爾女士,便是典型。

  「我的主刀醫生在埃及相當有名望,他這樣告訴我,要醫好我的病必須來上海找周醫生。」奈波爾自28歲起患上潰瘍性結腸炎,不勝其擾。2012年複查發現直腸近肛門口有巨大扁平息肉,當地醫生建議行「直腸癌根治術+人造肛門永久造瘻術」,輾轉求治於德國、歐洲其他國家,歐洲頂尖專家均束手無策,最終推薦她來上海找周平紅教授。去年夏天,奈波爾經ESD治療後,一舉解決了十幾年的困擾,周教授同時告知她的癌變復發率已降至最低,奈波爾滿意而歸。

  一流技術,已贏得世界話語權。早在2013年,周平紅代表中國大陸醫生首度入圍「內鏡世界盃」決賽。而今有賴於精湛技術、豐富經驗,他已從內鏡世界盃的「選手」轉型為「裁判」,為全球範圍內的內鏡後來者提供經驗指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自豪地表示,「包括內鏡中心在內的中山醫院醫療技術水平,不應僅僅是國內領先,更要代表國家水平,在國際爭創一流。只有爭取到了國際話語權,才能被國際同行認可,寫入規範、進入指南,最終扭轉『國外專家說了算』的格局。」

  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山醫院內鏡中心的全球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中、美、意三方已發起成立「全球CUI內鏡聯盟」,聯盟由周平紅教授、美國思達沃斯教授、義大利萊普西教授牽頭,未來聯盟將依託自身技術優勢及影響力,在全球範圍內規範並推廣內鏡微創切除技術,同時致力於探索內鏡微創治療新技術,推動全球消化內鏡行業發展。

  怎樣孕育出更多像「中山內鏡」這樣的國際領先醫療技術品牌?市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的醫學發展已勾畫出藍圖。下一步,上海將對標新加坡、中國臺灣,啟動「建設亞洲醫學中心行動」,圍繞「提高疑難病診治能力」、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到2020年基本建成醫學科技領先、高端醫療服務業發達、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全的亞洲醫學中心城市。

  打造亞洲醫學高地,醫學專科也將實施「騰飛計劃」。市衛生計生委負責人表示,「騰飛計劃」將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遴選管理水平高、基礎設施好、服務能力強、醫療技術先進的醫院,構建臨床重點專科「振龍頭、強主體、展兩翼」的發展格局。未來,「騰飛計劃」將創建一批國際領先水平的專科、鞏固一批國內一流水平的專科、發展一批重點亞專科和新興交叉學科,打造代表國家最高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的高質量臨床重點專科體系。到2020年,全市將爭創2家以上國家醫學中心,建設10家以上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特色鮮明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5個以上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

  「我們這代人英語底子不好,錯失了很多機會。其實我們中國人做得一點兒也不比外國人差。十年來內鏡中心的一些成績,逐步得到了國際認可。未來多給年輕醫生創造機會,技術創新之時,多與國際大師接觸交流,讓更多上海乃至中國醫療技術品牌在全球亮相、引領全球發展。」周平紅教授如是說。

相關焦點

  • ...全國知名消化內鏡專家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平紅教授在...
    12月6日上午 全國知名消化內鏡專家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平紅教授在哈醫大四院出診為努力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廣大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全國優質醫療資源,得到頂級專家面對面診療, 12月6日,哈醫大四院內鏡微創診療中心邀請國內知名消化內鏡專家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平紅教授到哈醫大四院出診
  • 6日上午 全國知名消化內鏡專家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平紅...
    12月6日上午 全國知名消化內鏡專家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平紅教授在哈醫大四院出診為努力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廣大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全國優質醫療資源,得到頂級專家面對面診療, 12月6日,哈醫大四院內鏡微創診療中心邀請國內知名消化內鏡專家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平紅教授到哈醫大四院出診。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平紅團隊項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
    ,注視著一場正在中國上海進行的手術演示,而手術演示者正是周平紅。近年來,周平紅團隊首創了一系列讓全球醫療界眼前一亮的新技術,創建內鏡微創治療食管疾病技術體系,取代外科手術成為符合適應證患者治療的金標準。
  • 康芝藥業旗下醫院承辦2020年婦科內鏡與生殖醫學高峰學術論壇
    會上,來自海內外的婦產科、生殖科專家交流分享了婦科內鏡與生殖醫學前沿技術及發展方向,對疑難病例的處理技巧和後續管理、生殖健康與內分泌疾病診療等相關臨床問題進行了研討。本次論壇邀請了國際上公認的腔鏡微創手術領導者,國際婦科內鏡學會主席雷薩德·佩西(ResadPasic)教授做線上主題分享。
  • 當代工匠錄 | 中山醫院內鏡中心:最多病人成就最好手藝
    老太送入上海中山醫院檢查後發現,是膽結石堵塞了膽管,造成急性膽管炎,須疏通膽管,引流膽汁,方可使她化險為夷。可是,對鮐背之年的老人而言,傳統剖腹手術造成的創傷很可能危及其性命。面對兩難,過去人們往往會放棄手術,聽天由命。然而新的醫療技術使今人得以不再進退維谷。何謂新技術?微創手術。
  • 華山醫院再添夢幻打卡地,全球一流臨床實訓中心(內鏡解剖中心)啟航
    ,未來神經科學「孵化地」,助力上海亞洲醫學中心城市的建成與更高質量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周良輔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毛穎教授,卡爾史託斯內窺鏡(上海)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楊梅等專家教授出席啟動儀式。 微侵襲神經外科,也稱微創神經外科,是用最小手術創傷治療複雜、高難度神經疾病理念的體現,尤以神經內鏡技術為代表。
  • 第12屆衛計委內鏡與微創醫學診療技術培訓基地
    它主要實現了三個理念上的創新與突破,即將視神經疾病向微創外科幹預治療的轉變,將傳統眼眶外科向「微創化」與「縱深化」發展的轉變,將淚道疾病向個性化、內窺鏡直視、微創手術的轉變,代表了當今發展趨勢與潮流。  在眼鼻相關微創外科領域,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一直居於國際領航地位。
  • 「第5屆世界內鏡醫師大會暨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臺北...
    臺灣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黃松雄理事長、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長David Tolley、美國內鏡醫學研究院院長Parekh分別在大會講話致賀,祝賀大會隆重召開。本次大會的重點是,報告並演示內鏡與微創醫學領域的最新臨床技術、專家臨床經驗及最新內鏡微創產品,積極推進內鏡與微創醫學培訓、考核、質量評價的規範化,推進內鏡與微創醫學領域倡導的「世界一流醫師」工程的實施。
  • 復旦中山內鏡護理組榮獲「上海市工人先鋒...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平紅內鏡中心創新工作室不斷開拓創新,提升中國消化內鏡的國際影響力和行業話語權,可謂是國際頂尖技術品牌。護理組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病人」,傳承中山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讓越來越多的患者切實感受到內鏡微創診療技術的優越性。通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和品管圈活動,不斷改善護理服務質量和診療環境,不斷滿足患者內鏡診療的需求。始終致力於病人的科普宣教工作,倡導健康生活、疾病早診早治。
  • 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華山醫院面向全球「啟航」頂尖臨床實訓中心...
    建設亞洲醫學中心,上海再添新舉:依照全球最高標準打造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臨床實訓中心(華山醫院內鏡解剖中心)今天在虹橋院區「夢幻啟航」。「孵化地」,助力上海亞洲醫學中心城市的建成與更高質量的發展。
  • 「聖都第二屆微創脊柱外科及脊柱內鏡論壇」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山東衛生新聞網訊  近日,「聖都第二屆微創脊柱外科及脊柱內鏡論壇」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召開。本次學術會議由中國中西醫協會骨科微創專委會脊柱內鏡學組主辦,山東省預防醫學會骨與關節疾病防治分會、濟寧骨科專委會脊柱外科學組協辦,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承辦。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今日全面開診 百餘上海專家長期駐廈
    不過,無論對廈門,還是對復旦中山醫院,這種跨省「直管」異地辦醫的模式都是頭一遭遇到,要真正做到「同質化」並不容易。  對此,執行院長顧建英顯得胸有成竹。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是「市校合作」的結晶。顧建英說,從選址、建設到試運營,合作雙方都表現出十分的誠意和超強的執行力,所以,「我們有信心!」她表示,復旦中山醫院的風格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
  • 內鏡微創來解憂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鍾芸詩教授團隊開展的內鏡下微創治療痔瘡,即內鏡下內痔套扎術,全程基本無痛,給有「痔「卻怕治的患者,帶來了新希望。從外觀上看,痔瘡就是肛門口突出的小肉團或者皮膚褶皺,裡面其實是一團團曲張的靜脈。根據痔和齒狀線的關係分為內痔和外痔。在齒狀線以內的為內痔,齒狀線以外的是外痔,內外痔均有的叫做混合痔。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雙喜臨門 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掛牌...
    央廣網上海9月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孫國根)繼近日「中山醫院-閔行」醫療聯合體正式籤約,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成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後,好事連連,改革、創新力度明顯加強。9月1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舉行揭牌儀式,同日,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內鏡中心也正式在該院掛牌、成立。
  • 全球一流臨床實訓中心(內鏡解剖中心)在華山醫院啟航
    華山醫院院長毛穎教授說,新啟用的臨床實訓中心將依託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面向全國、放眼世界,推動規範化微創神經外科技術培訓模式的建立,成為國內外神經外科人才培養基地,未來神經科學的「孵化地」,助力上海亞洲醫學中心城市的建成與更高質量的發展。
  • 濟南仁品耳鼻喉醫院提高耳鼻喉微創診療水平推動耳鼻喉醫學發展
    濟南耳鼻喉專科醫院哪家好仁品耳鼻喉微創技術學習班在泉城舉辦為進一步推動我省耳鼻喉醫學的發展,提高耳鼻喉醫師的技術水平,9月19日下午,由山東省齊魯醫院、濟南仁品耳鼻喉醫院主辦的山東省耳鼻喉微創技術學習班在泉城泉盈大酒店舉行,齊魯醫院衛生部耳鼻喉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醫學博士李延忠教授
  • 博生代表參加世界內鏡醫師大會
    12月13日-18日,博生集團部分高管、衛計委社會辦醫婦科內鏡微創醫師分會部分相關人員及部分醫院婦科內鏡醫生一行27人赴臺灣參加第五屆世界內鏡醫師大會,會後到臺灣著名的中山醫院,長庚醫療集團總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及禾馨婦產醫院參觀考察,與醫院的相關管理及技術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
  • 國際婦科內鏡培訓基地與臨床協作醫院落戶梧桐婦產醫院
    阿嬌   2019年9月24日,國際婦科內鏡學會武漢培訓基地與臨床協作醫院"正式落戶武漢梧桐婦產醫院。   摘要:   2019年9月24日,「國際婦科內鏡學會武漢培訓基地與臨床協作醫院"正式落戶武漢梧桐婦產醫院。  具備JCI國際醫療標準,優秀的醫療專家雲集,技術精湛的手術醫生,並擁有先進的診斷與治療設備,這一切都是國際婦科內鏡學會對合作醫院的硬性要求。
  • 周平紅:內鏡裡的大醫人生
    周平紅,國際知名消化內鏡微創治療專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美國消化內鏡學會國際委員會委員(FASGE),2016 DDW「內鏡世界盃」裁判;入選央視2016「大國工匠」和2019「為了人民健康」專題片,2017年獲評「上海工匠」,2017年獲評首屆國之名醫榮譽稱號,2018年獲評上海領軍人才
  •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內鏡診治中心成功完成巨大食管佔位病變切除
    多方集結後再次進行內鏡檢查,發現 A 先生從食管入口處長出像舌頭一樣的腫瘤,覆蓋了整個食管,但是還是可以發現來自於食管開口處的根部,越往頭端病變越寬大。而之前患者提到想吐卻吐不出來的,應該就是這個病變的根部,但因為太大太粗,所以吐不出來。心大的 A 先生沒想到,原來吞咽梗阻竟然會是食管相關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