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受害者心態嗎?很多父母都有這種心態,把孩子拖進痛苦深淵

2020-09-07 沛澤媽讀心理



在最近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最招人恨的人,非陳婷莫屬,她自私自利,控制欲極強,內心又十分陰暗,把誰都想成是壞人,導致她的兒子凌霄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焦慮症,而女兒小橙子猶如和她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尖酸刻薄,說不了兩句話就開啟懟人模式。

觀眾們一看到陳婷出場,都恨得牙根痒痒的,可是她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是受害者心態在作祟。受害者心態指的是人們在遭遇挫折時,傾向於把事情歸因為客觀環境或人力等不可控的偶然性因素,從而產生自戀心理的一種思維模式。

要說陳婷的遭遇確實有些悲慘,年輕喪女,離婚棄子,後嫁到新加坡,幸福的生活沒享受幾年,母親離世,不僅最後一面沒見到,還在去機場的路上遭遇了車禍,失去了丈夫,自己也差點癱瘓,好在兒子凌霄飛到新加坡,一邊求學,一邊照顧母親和妹妹小橙子,度過了9年壓抑的生活。



這些不幸的經歷,造就了陳婷受害者的心態,陳婷因外出打麻將,將年幼的凌霄照顧妹妹,凌霄在給妹妹餵核桃時,不幸窒息死亡,由此開啟了陳婷的「戲精」模式,或許是不敢面對自己的過失,她將責任推卸給丈夫和兒子,怪丈夫不顧家,一天到晚就知道忙工作,怪兒子為什麼要給女兒餵核桃,甚至歇斯底裡地狂吼凌霄是殺人兇手,完全不顧及這件事給年幼的凌霄造成的心理陰影。

女兒意外去世後,陳婷的人生又接連遭遇變故,使得陳婷始終無法走出「受害者心態」,變得像刺蝟一樣,把她的痛苦變成一根根堅硬的刺兒,刺痛別人,並以「我是受害者」的心態來逃避內心的不安。

「受害者心態」的實質是什麼

擁有「受害者心態」的人,習慣將自己定位為情境中的「受害者」,因為這樣就可以不用承擔責任,也不用去努力改變現狀,抱怨、責備,遷怒於他人,便成了常態。

當我們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時,很容易將他人或者外界投射為「加害者」,這樣一來就把自己和外界完全對立起來了,認為自己是最可憐的人,別人不理解自己,整個世界都在與自己作對,每個人都對自己不夠好,將自己深陷於被傷害的痛苦中無法自拔。



陳婷的內心是十分陰暗的,凌霄偷偷收起一家四口的合影,是因為他忘不了妹妹,陳婷卻認為是兒子故意拿照片氣她,讓她痛苦,讓她無法忘記意外去世的女兒;因凌和平太忙,凌霄長期在鄰居李海潮家吃飯,她覺得凌霄受委屈,認為李海潮不可能管好三個孩子;她剪碎凌霄所有的照片,因為她覺得照片上的人都在背後罵自己;女兒小橙子去子秋的店裡打工打發時間,她覺得子秋沒安什麼好心……

由此可以看出,陳婷的受害者心態多麼嚴重,她把所有的人都看成壞人,總覺得別人會罵她,會害她,一旦兒女表現出對她的不滿,她又搬出殺手鐧,「我是個累贅,我也不想拖累你們……」天呀,真讓人受不了!

大多數父母都有「受害者心態」

看過《一家人之名》這部電視劇的朋友,都非常痛恨陳婷,其實很多父母都有「受害者」心態,只不過沒有陳婷那麼嚴重罷了,並時不時地表現出來。



朋友為了兒子能進入一所好的小學,貸款買了一套學區房,每每孩子不爭氣,考試不理想時,朋友都會十分惱火,忍不住對孩子說:「我和你爸這麼省吃儉用,還不都是因為給你買了這套學區房,要不是因為你,我們的日子過得很輕鬆,很舒坦的,你還不爭氣!」

這就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態,朋友將自己的決定所造成的後果遷怒於兒子,想一想,我們是不是也經常對孩子說類似的話呢?那麼,父母為何有受害者心態呢?是緣於自我價值感太低,對自己的認知有誤,當我們無法很好地認可和接納自己時,就會依賴於別人的評價,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孩子年齡小,心智不成熟,他們無法理解父母的受害者心態是父母的錯,而是把父母的錯背負在自己身上,輕則內疚,重則背負沉重壓力,痛苦得無法自拔。



《以家人之名》中的凌霄就是如此,陳婷將自己外出打麻將導致女兒因吃核桃窒息身亡的責任推給凌霄,致使凌霄一直活在自責和痛苦中,很多觀眾不理解陳婷那麼可惡,為什麼凌霄還要去新加坡照顧陳婷和小橙子九年,其根源就在於他的贖罪情結,他想彌補自己的過失,使得心靈得到解放,當然,這原本就不該屬於他的錯,他也無法承受這些。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受害者心態,也會讓孩子背負心理負擔,讓他們活得不開心,不幸福,這應該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吧?所以,父母一定要擺脫受害者的心態,其辦法就是接納和認可自己,改變自己,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並學會承擔責任。


相關焦點

  • 你有受害者心態嗎
    ·我覺得在他人的相處中,我對待他人比他人對待我更有良知和道德。·當我身邊的人覺得我的行為對他們造成傷害時,我覺得很有必要說明,我才是對的。如果你在所有這些問題上都得了高分(4分或5分),你就可能有心理學家所說的「人際受害者傾向」(tendency for interpersonal victimhood)。
  • 你有受害者心態嗎?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約會對象不一定會回覆你的簡訊;當你對朋友微笑時,他們也不一定會對你微笑;而陌生人有時臉上也會有不高興的表情。問題是:你如何解讀這些情況?你會把所有這些都看作是衝著你來的?還是會考慮更有可能的情況,比如你的朋友只是今天心情不好,你的新約會對象仍然對你有興趣,但想表現得酷一點,而街上的陌生人正因為某些事情而生氣,甚至沒有注意到你的存在?
  • 毀掉你人生的不是別人,而是你的「受害者心態」.
    佳佳剛出來工作,很感激楊鑫的指導,但因為有自己的規劃,也想好好學習;還是勤勤墾墾的一邊問一邊查資料努力做著手頭的工作。一個月後,通知出來,佳佳成功轉正,楊鑫卻被辭退了!他大罵「什麼破公司,我這樣的人才都不懂得珍惜。」主管問:」你是什麼人才,有什麼特殊的才能。」楊鑫說不出,卻依然理直氣壯。
  • 讓孩子成為拒絕自憐的強者,從遠離「受害者心態」開始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很多時候,父母會在無意中抑制孩子的成長,看似無關緊要的養育習慣,就可能把「受害者心態」傳遞給孩子,讓孩子長大後變得顧影自憐,無法積極面對生活的挑戰。一.什麼是受害者心態?簡單地講,受害者心態,是一種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認為自己在生活裡處處遭受不公平對待,而自己對此根本無能為力。
  • 和毛曉彤分手後,陳翔把自己活成了「怨婦」:受害者心態有多可怕
    女明星剛生完孩子稍微胖一點都被各種拉踩,公開處刑。是啊,明明是自己有錯在先,卻到處訴苦抱怨,扮可憐博同情,反倒像是受害者。其實這一切,都是「受害者心態」在作怪。「你下班回來就不能煮點粥做點簡單的飯嗎?」「我不是不會嗎?」「不會可以學,家常便飯有那麼難嗎?」「你不是說要教我嗎?」「什麼都讓我教,你什麼時候能長大?早知道這樣,當初真不知道為什麼要結婚?」
  • 家有強迫症孩子,父母如何調心態
    家裡有一個強迫症孩子來說,對於父母來說承受的壓力和面對的痛苦和煎熬是巨大的。最重要的是,現在母女關係很糟糕,孩子都不願意跟母親說話,緊張的親子關係讓孩子的病情加重了。家長因為孩子的經常失眠,工作、生活、情緒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其實像小娟媽媽這樣的遭遇是強迫症孩子家長所面臨的普遍狀態。作為家長,我們如何去調整自已的情緒狀態,協助孩子戰勝強迫症呢,是很重,它也是有方法可循的。
  • 當父母自己心態失衡,你會發現孩子身上哪兒哪兒都是錯
    這時,真正出問題的恐怕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當父母的心態因為種種原因失衡,你看孩子的視角,就會發生變化。這時孩子的狀態和之前並沒有不同,父母的視角已經傾斜了,而你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依然覺得自己是「正」的,於是再看孩子,就會發現他所有的行為,都是「歪」的,都得糾正。這位媽媽的情況,很有可能就是這樣。
  • 孩子的抑鬱症都是父母的錯嗎?作為受害者的孩子有責任嗎?
    文章非常長,所以在開頭給出我的結論:孩子的抑鬱症不都是原生家庭父母的錯,但與父母有相當大的關係。作為受害者的孩子本身不具備任何責任,但當孩子成人後,就應當與父母一起分擔這些責任。下面將問題分為兩個部分來解答:1.孩子患有抑鬱症都是原生家庭父母的錯嗎?2.作為受害者的孩子,就完全沒有責任嗎?
  • 心態決定高度,怎樣讓孩子有個好「心態」?父母要知道這8個重點
    ,有時候還容易嫉妒他人,想要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父母就要打破孩子消極的心態,讓孩子形成自律的習慣,怎樣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心態是每一位父母都必須要學習的,只有孩子有信心,才會相信自己,欣賞自己,超越對自己的否定,最後突破自己取得成功,所以父母不僅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還要在心理上更加關注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健康向上的心態。
  • 爸爸家長會崩潰大哭:父母的這種心態,遲早把孩子養廢
    ,藏著孩子的未來教育學者尹建莉說: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但很多父母總是覺得,自己沒時間陪孩子,但沒時間真的是理由嗎?>而父母的每一次批評都是修剪,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有這樣一句雞湯: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們只需靜靜等待。
  • 悲觀心態如何形成?父母謹防孩子這些想法,才能保證孩子不出事
    每次吳先生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喃喃自語的時候都會覺得有些無奈,譬如這一次他看到孩子一個人躲在房間裡,並且悄悄地悄悄地說道:「為什麼我會這麼差,其他的孩子都會比我優秀?難道我做得還不好嗎?」其實吳先生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差,但是孩子還有這樣的想法,這個讓他覺得非常的無語,為什麼孩子就不能夠以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眼前的這一切呢?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也有人比較懷疑,為什麼孩子會有悲觀心態呢?
  • 「不在乎」是他們的保護色,別讓孩子被這種心態,給悄悄拖垮了
    有的孩子,看起來不在乎成績,拿著考了40分的卷子也沒心沒肺;有的孩子,看起來很不聽管教,父母說什麼都當耳旁風;有的孩子,看起來懂事聽話,從來不給父母找麻煩……這些現象是不是看起來再正常不過了?可是,不管是"懂事"還是"不懂事"的孩子,仔細想想他們都有一種"不在乎"的感覺。
  • 孩子不認真上網課,被媽媽拖進海裡,網課期間家長要如何調整心態
    因為疫情,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家上網課,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輔導監督孩子的學習,可謂是狀況百出,家長們直呼:崩潰了。這主要是因為家長們普遍認為,上網課產生的諸多問題都是孩子或者客觀因素造成的,大多數家長都不曾反思過自己是否有問題。其實,家長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果能及時反思並正視自己的問題,那對孩子今後的教育將會有很大幫助。
  • 不要把孩子拖進你的戰隊
    大家生活在一起,不管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同,還是教育方式有代溝,或者其它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坦誠跟對方進行交流和溝通。因為在孩子眼裡,奶奶和媽媽都是自己最親的人,孩子對她們的感情也至真至純。如果媽媽在背後數落奶奶或者身邊的親人,有時候,孩子會不小心變成傳話人,很容易造成很多尷尬局面或者讓親人之間反目成仇。
  • 口頭禪可以體現孩子的心態,家長你注意了嗎?
    口頭禪可以體現孩子的心態,家長你注意了嗎?【孩子】:那是必須的,我每天都複習到特晚,沒問題媽,您聽好消息吧!【專家點評】:這個口頭禪突出了我們孩子有超強的自信心,(不一定準備好了,但孩子很自信)媽媽會認為孩子準備得比較充分了,(我們是半信半疑的)。
  • 心態好的人,都有這5種習慣,有一種就很了不起
    很多人很孝順,給父母買很多補品,買不必要的東西,甚至辦酒席祝壽。世人看來是熱鬧,其實是不孝,因為損了父母的福報。人家過個壽,就要殺生那麼多。民國時,有個老人死了,他兒子辦宴席三百桌,過幾天,老人家就託夢來說,本來我可以去天上好好享福的,但因為你殺孽過重,導致我在地府審判,還出不來。可見,雖然花的是兒女的錢,但卻在損掉老人家的福報。父母花很多無謂的錢,也是損孩子的福報,這也是天道無親。
  • 孩子高考考砸了,父母要保持什麼樣的心態
    高考成績出來了之後,一家歡喜一家愁,孩子高考考砸了,作為父母要保持什麼樣的心態呢?今年我表妹也畢業了,昨天我去球場上打球,看見他爸爸在球場外喋喋不休,我就知道他女兒高考成績出來了,就上前詢問考了多少,他一看到我就好像知道我要問什麼一樣,說:「考砸了,我就知道她不會考得太高,我從高二就知道了」。他正在生氣,我也不好說什麼,他旁邊的一個人就說:「你女兒高考你在她身邊嗎?」
  • 有了孩子後,通過一家三口睡姿能看出父母育兒心態,據說很準的
    有了孩子後家裡面就會增添很多幸福快樂,當然父母也要擔負更多的責任與義務,尤其照顧孩子非常辛苦,除了要關心孩子身體發育之外,同時還要照顧到衣食住行,達利和日常生活中的任何瑣碎小事。除了白天照顧之外,晚上照顧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父母晚上對孩子的照顧能夠看出很多東西,比如自從有了孩子之後,晚上一家三口的睡姿就能看出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非常準的。
  • 孩子從小爭強好勝愛虛榮?父母要警惕「孔雀心態」,3招
    各自收拾好東西到達目的地時候,兩位媽媽便帶著孩子排隊買票。中途無聊,媽媽們就聊起了孩子。嬌嬌比玲玲大幾個月,平時對於女兒也比較照顧,玲玲媽媽出於感謝,便在孩子面前誇了幾句嬌嬌懂事,大方。沒想到這卻引起了女兒的不滿,但是媽媽卻絲毫沒有注意到,看媽媽不為所動,玲玲便試著轉移話題:媽媽,你看我今天的裙子漂亮嗎?
  • 因狗吠殺鄰居:「受害者心態」需擺正
    (10月10日《人民日報》官方微信平臺)   當這起「狗吠擾民」的民事糾紛演變成「殺人報復」的刑事案件,王某某的身份也從受害者轉為施害人。據悉,王某某46歲,有固定職業,無犯罪和吸毒前科,事發後尿樣呈陰性,血液中也未檢測出酒精成分。作為一個平日安分守法、收入穩定的中年人,在神志清醒的狀態下怎麼會對平日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動起「殺人滅口」的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