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女人坐月子,很多媽媽都有一肚子的苦水。如果家裡有一個認死理兒的媽媽或婆婆,那坐月子和坐牢沒有什麼區別。
以前的女人坐月子往往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地,不能吃涼的,不能吹風,不能洗澡。很多年輕的媽媽常常標榜自己是新時代女性,要破除過去的「愚昧」和「束縛」。然而,老人常說的月子病並非空穴來風。
翠翠是一個二胎媽媽,大女兒現在5歲了,今年2月份又生了一個兒子,可謂兒女雙全。可能是頭胎老人管得太緊了,本該有點經驗的她非要和媽媽對著幹。
生第一胎的時候,媽媽管得嚴,不讓看手機、不讓洗澡、不讓下床。生了兒子後,她總覺得第一個月子坐得太憋屈,這一次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坐月子。
產後第二周,趁著媽媽和老公不在家,就出去和閨蜜聚會去了。要知道北方的冬天,寒風刺骨,正常人都受不了,何況一個孕婦。這才兩個月,她就開始有頭疼的毛病了。
關於坐月子,老一輩人的思想確實陳舊了,需要改進,但並非一無是處。
01捂月子有了新觀點
女人坐月子是要「捂」的,但是不能像之前那樣,大夏天也捂得嚴嚴實實,不敢開空調和電扇,這樣會熱出人命的。
很多產科醫生也一再提醒: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女人坐月子,這四個部位保暖要做好
1、頭部
女人生完孩子後,身體虛弱,如果經常出現頭暈頭痛的問題,是不利於產後恢復的。夏天坐月子,室內溫度太高不利於產婦和嬰兒健康,可以開空調和風扇,把室溫控制在24到27度之間。但絕對不能貪涼,直吹空調和風扇。冬天坐月子儘量少外出,進出臥室時最好戴上帽子,避免頭部受風。
2、肚子
很多媽媽產後常常會有腰酸背痛的問題,這很有可能是月子落下的病根。很多年輕媽媽為了美,早早的就穿上了低腰褲,導致腰腹著涼,不但會引起拉肚子,影響產後恢復,而且還會落下腰疼的月子病。
3、膝蓋
女人產後身體比較虛弱,中醫常常用氣血兩虧來形容產後的女人。懷孕的時候,由於肚子太大,膝蓋受壓過大,受損嚴重,加上產後骨骼鬆弛,一旦膝蓋著涼,就很易容留下病根。每逢天氣變化,就會膝蓋疼。
4、腳踝
腳踝和膝蓋一樣,孕期都承受了較大的壓力。分娩時,產婦體內的鬆弛激素分泌,導致關節鬆弛,一旦著涼,常常會留下腳踝和腳跟疼痛的問題。建議媽媽月子裡白天要穿上襪子,穿平底鞋,一定不能過早穿高跟鞋。
02坐月子的誤區
女人坐月子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是可以洗澡和刷牙的。順產媽媽產後三天可以洗澡,剖腹產要一周後,不過這段時間可以採用擦浴。
月子裡無聊的時候,短時間看看書或者手機,也未嘗不可。
坐月子不是躺月子,不能一直臥床,要下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有利於身體恢復。
03總結
綜上所述,傳統的坐月子習俗是有點過時了,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我們應該用科學的孕產知識武裝自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