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範小紅 王澤遠 張克宣 楊學識 楊秋意
為深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宣傳報導河南在決勝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本刊聯合河南日報農村版、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農村頻道、河南廣播電視臺農村廣播、農業農村農民雜誌社等媒體組織實施「農媒總編走基層 鄉村振興中原行」主題採訪報導活動。8月26日,採訪團走進活動第四站——南陽南召縣。
8月27日上午,「農媒總編走基層 鄉村振興中原行」主題採訪暨「鄉村振興 生態南召」河南百家市縣臺全媒體採訪採風活動啟動儀式在南召縣舉行。河南日報(農村版)、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農村頻道、河南廣播電視臺農村廣播、農業農村農民雜誌社、農家參謀雜誌社和全省50餘家市、縣級融媒體中心(廣播電視臺)、新媒體平臺及部分自媒體,網紅及網絡大V等約200名採編人員共同參與。
「林+N」特色扶貧路
光
盤
行
動
光
盤
行
動
8月27日上午,採訪團一行來到了南召縣國家儲備林基地。南召縣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總投資15.37億元,現有林改培面積4.5萬畝,中幼林撫育面積20萬畝。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支付給貧困農戶現金400餘萬元,帶動當地近30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近年來,南召縣立足山區林業資源優勢,「唱山歌」、「念林經」,初步探索出林+苗、林+果、林+藥、林+菌、林+遊、林+禽、林+蠶等「林+N」的特色產業扶貧模式,大力推進林苗景、林果藥、林蠶菌、林養遊四個「一體化」林業特色扶貧路徑,真正實現了儲良材、強生態、富民生,走出了一條高質量建設國儲林與多元化發展產業的生態帶貧發展新路徑。
紫薇樹藝景觀不僅提高了苗木的附加經濟價值,還能幫助當地百姓致富增收。
七彩景觀稻田把農業做成了文化,稻田做成了藝術,生態變成了美景,鄉村實現了振興。
千年古藤青石堡
茂林修竹、古藤老樹,一座「青石城堡」掩映其中。
8月27日下午,採訪團來到了南召縣雲陽鎮鐵佛寺村石頭村。鐵佛寺村地處雲陽東南部的九裡山下,石頭村(自然村)位於鐵佛寺村的石貨(窩)坑組。鐵佛寺村(包括石頭村)共保存著42套上百年的石頭房屋,現存房屋100餘間。
鐵佛寺村依託綠水青山和田園風光,打造特色景觀,繪就美麗畫卷,總投資8000多萬元,實施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建成千年紫藤小廣場、玻璃棧道,打造旅遊觀光公路,七彩滑道、懸崖鞦韆、水上漫步等娛樂設施,總投資8000多萬元。如今,石頭村已經成為旅遊旺地,村民們也享受到了旅遊業所帶來的紅利。石樓門、石板路、石院牆,以及道路兩旁隨處可見的石磨、石碾、石磙、石盤,石頭村如同一塊未經雕琢的原石,正在煥發出耀眼的光彩。
南召玉蘭甲天下
南召玉蘭因其容貌嬌豔,氣質清雅,品格高貴,芳香宜人,在國內外獨樹一幟,因此被譽為中國玉蘭之鄉,世界玉蘭之典範。
南召玉蘭園坐落於雲陽鎮山頭村,由南召縣錦天園林綠化公司投資1億多元精心打造,園區以「引領南召玉蘭經濟」「玉蘭精準扶貧」「預防未富返貧」為使命,著重玉蘭新品種的研發培育和南召玉蘭品種的集中展示,產業延伸至生態旅遊、苗木花卉生產、購銷。2013年來,玉蘭園建成玉蘭核心展示區1000餘畝,種植玉蘭苗木50多種,輔以其他景觀樹種,總計20萬棵,綠色覆蓋率達95%以上,形成了集農業生產經營、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等為一體的綜合園林。
酵素產業助脫貧
8月28日上午,採訪團來到了南召縣恆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是研發、生產、銷售植物酵素、植物發酵液、植物發酵全系列飲品、益生菌、固液體飲料、植物提取物等的國家高科技生物工程企業。公司在加快發展為地方經濟作貢獻的同時,始終把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作為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
根據酵素產業及辛夷製藥發展實際,恆利康公司發揮企業優勢,指導貧困村貧困戶發展辛夷、洋姜、冬瓜、品種桃、晚秋黃梨等特色產業,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通過訂單種植、定點幫扶、兜底收購,形成公司與貧困種植戶「利益共享、合作雙贏」的良性滾動發展合作模式,達到產業扶貧、農戶增收、企業增效的目的。目前已累計投入幫扶資金6000餘萬元,其中發放辛夷、洋姜、山茱萸等種子折合現金600萬元,收購原材料 5200萬元,發放就業工資300萬元,實施公益扶貧和助學扶貧等工程,投入現金約200萬元。
南召縣委書記劉永國接受專訪時說:「我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要求,不斷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農民實現現代化的進程,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編輯:張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