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媒總編走基層」唱山歌、念林經,「林+N」走出特色扶貧路

2020-09-04 農家參謀雜誌社

策劃:範小紅 王澤遠 張克宣 楊學識 楊秋意

為深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宣傳報導河南在決勝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本刊聯合河南日報農村版、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農村頻道、河南廣播電視臺農村廣播、農業農村農民雜誌社等媒體組織實施「農媒總編走基層 鄉村振興中原行」主題採訪報導活動。8月26日,採訪團走進活動第四站——南陽南召縣

8月27日上午,「農媒總編走基層 鄉村振興中原行」主題採訪暨「鄉村振興 生態南召」河南百家市縣臺全媒體採訪採風活動啟動儀式在南召縣舉行。河南日報(農村版)、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農村頻道、河南廣播電視臺農村廣播、農業農村農民雜誌社、農家參謀雜誌社和全省50餘家市、縣級融媒體中心(廣播電視臺)、新媒體平臺及部分自媒體,網紅及網絡大V等約200名採編人員共同參與。

「林+N」特色扶貧路

8月27日上午,採訪團一行來到了南召縣國家儲備林基地。南召縣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總投資15.37億元,現有林改培面積4.5萬畝,中幼林撫育面積20萬畝。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支付給貧困農戶現金400餘萬元,帶動當地近30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近年來,南召縣立足山區林業資源優勢,「唱山歌」、「念林經」,初步探索出林+苗、林+果、林+藥、林+菌、林+遊、林+禽、林+蠶等「林+N」的特色產業扶貧模式,大力推進林苗景、林果藥、林蠶菌、林養遊四個「一體化」林業特色扶貧路徑,真正實現了儲良材、強生態、富民生,走出了一條高質量建設國儲林與多元化發展產業的生態帶貧發展新路徑。

紫薇樹藝景觀不僅提高了苗木的附加經濟價值,還能幫助當地百姓致富增收。

七彩景觀稻田把農業做成了文化,稻田做成了藝術,生態變成了美景,鄉村實現了振興。

千年古藤青石堡

茂林修竹、古藤老樹,一座「青石城堡」掩映其中。

8月27日下午,採訪團來到了南召縣雲陽鎮鐵佛寺村石頭村。鐵佛寺村地處雲陽東南部的九裡山下,石頭村(自然村)位於鐵佛寺村的石貨(窩)坑組。鐵佛寺村(包括石頭村)共保存著42套上百年的石頭房屋,現存房屋100餘間。

鐵佛寺村依託綠水青山和田園風光,打造特色景觀,繪就美麗畫卷,總投資8000多萬元,實施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建成千年紫藤小廣場、玻璃棧道,打造旅遊觀光公路,七彩滑道、懸崖鞦韆、水上漫步等娛樂設施,總投資8000多萬元。如今,石頭村已經成為旅遊旺地,村民們也享受到了旅遊業所帶來的紅利。石樓門、石板路、石院牆,以及道路兩旁隨處可見的石磨、石碾、石磙、石盤,石頭村如同一塊未經雕琢的原石,正在煥發出耀眼的光彩。

南召玉蘭甲天下

南召玉蘭因其容貌嬌豔,氣質清雅,品格高貴,芳香宜人,在國內外獨樹一幟,因此被譽為中國玉蘭之鄉,世界玉蘭之典範。

南召玉蘭園坐落於雲陽鎮山頭村,由南召縣錦天園林綠化公司投資1億多元精心打造,園區以「引領南召玉蘭經濟」「玉蘭精準扶貧」「預防未富返貧」為使命,著重玉蘭新品種的研發培育和南召玉蘭品種的集中展示,產業延伸至生態旅遊、苗木花卉生產、購銷。2013年來,玉蘭園建成玉蘭核心展示區1000餘畝,種植玉蘭苗木50多種,輔以其他景觀樹種,總計20萬棵,綠色覆蓋率達95%以上,形成了集農業生產經營、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等為一體的綜合園林。

酵素產業助脫貧

8月28日上午,採訪團來到了南召縣恆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是研發、生產、銷售植物酵素、植物發酵液、植物發酵全系列飲品、益生菌、固液體飲料、植物提取物等的國家高科技生物工程企業。公司在加快發展為地方經濟作貢獻的同時,始終把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作為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

根據酵素產業及辛夷製藥發展實際,恆利康公司發揮企業優勢,指導貧困村貧困戶發展辛夷、洋姜、冬瓜、品種桃、晚秋黃梨等特色產業,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通過訂單種植、定點幫扶、兜底收購,形成公司與貧困種植戶「利益共享、合作雙贏」的良性滾動發展合作模式,達到產業扶貧、農戶增收、企業增效的目的。目前已累計投入幫扶資金6000餘萬元,其中發放辛夷、洋姜、山茱萸等種子折合現金600萬元,收購原材料 5200萬元,發放就業工資300萬元,實施公益扶貧和助學扶貧等工程,投入現金約200萬元。

南召縣委書記劉永國接受專訪時說:「我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要求,不斷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農民實現現代化的進程,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編輯:張阿蒙

相關焦點

  • 「農媒總編走基層」生態南召入畫來
    8月27日上午,「農媒總編走基層 鄉村振興中原行主題採訪暨『鄉村振興 生態南召』河南百家市縣融媒體中心採風活動儀式」在南召縣上店鄉玉蘭博覽園國家儲備林基地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200多名記者用無人機、攝像機、照相機、手機等現代新聞報導工具,記錄著生態南召的大美風光。
  • 「農媒總編走基層」窮山溝變身「金銀川」
    策劃:範小紅 王澤遠 張克宣 楊學識 楊秋意為深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宣傳報導河南在決勝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本刊聯合河南日報農村版、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農村頻道、河南廣播電視臺農村廣播、農業農村農民雜誌社等媒體組織實施「農媒總編走基層
  • 「農媒總編走基層」民權:黃河故道話振興
    策劃:範小紅 王澤遠 張克宣 楊學識 楊秋意為深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宣傳報導河南在決勝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本刊聯合河南日報農村版、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農村頻道、河南廣播電視臺農村廣播、農業農村農民雜誌社等省級涉農媒體組織實施「農媒總編走基層
  • 黨建引領林長制改革走出新路
    中國綠色時報1月7日報導 (記者 鍾南清 樓志文 周細榮)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擰緊林長制改革和黨建工作「一根繩」,發揮縣級黨委領導作用、鄉鎮黨委執行作用、基層組織堡壘作用、普通黨員先鋒作用,實施百名支書帶百村、千名黨員聯萬戶的「百千工程」,帶動千家萬戶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 中國綠色時報:黨建引領林長制改革走出新路
    中國綠色時報記者 鍾南清本報通訊員 樓志文 周細榮1月7日(頭版倒頭條)報導: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擰緊林長制改革和黨建工作「一根繩」,發揮縣級黨委領導作用、鄉鎮黨委執行作用、基層組織堡壘作用、普通黨員先鋒作用,實施百名支書帶百村、千名黨員聯萬戶的「百千工程」,帶動千家萬戶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 「我的脫貧故事」念好「生態」經 走出致富路丨錦屏縣啟蒙鎮三合村...
    耕耘三尺講臺十餘載,就是想讓山裡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出茂密的山林,也包括我的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到2012年,我的三個女兒都已經出嫁到山外,成為人們羨慕「城裡人」。我與老伴及孩子也成江浙一帶的「打工者」,我們一家終於走出大山,我們相信:只要奮鬥,幸福生活就在眼前。
  • 孟非體驗筍農生活、馮提莫學唱當地山歌,《從長江的盡頭回家》今晚...
    在上一期親手嘗試過「打筍」後,本次探訪小組的行動有了更為深入的升級:他們跟隨當地村民來到筍棚,開始體驗地道筍農的日常生活。筍棚是當地村民在採摘季節上山時的臨時住所,房屋都用方竹製成。進到筍棚內的探訪小組終於品嘗到了湯頭濃鬱、肉味鮮美的筍子燉臘肉。
  • 依託發展林下經濟闖出一條綠色發展的「特色路」
    贏得突出成效後,樺南林業局並未止步,持續改革進取,深挖紫蘇資源潛能,延伸產業鏈條,推進特色農產品從「原字號」向「深加工」轉型,把「農頭工尾」作為發展農業經濟的重要路徑,突出抓好紫蘇深加工,精心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龍頭,與東北農業大學、老鼎豐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農盛園食品有限公司,投資1,583萬元建設了年生產能力2,000噸的紫蘇油生產線,精心打造產品研發、精深加工、銷售、進出口於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 紫雲:林下經濟「蹚」出致富路
    「以林場為龍頭帶動,聯接村級合作社,利益聯結貧困戶,帶動易地扶貧搬遷戶務工,我們探索出一條『場村聯動、示範帶動』的林下經濟助力脫貧攻堅新路。」 紫雲自治縣國有浪風關林場負責人王從軍說。  從去年9月開始種植紫松茸,今年2月中旬開始上市,每天從城東、城南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前來務工的工人達100餘人。  易地扶貧搬遷戶陶志蘭和五六位鄰居一邊擺著「龍門陣」,一邊鋤草,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 農媒總編走基層 鄉村振興中原行——走進孟津
    為深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宣傳報導河南在決勝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河南日報農村版》、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農村頻道、農村廣播、《農村農業農民》雜誌社、《農家參謀》雜誌社等河南三農新聞媒體,組織「農媒總編走基層鄉村振興中原行」主題採訪報導活動。
  • 《聲林之王》總冠軍李友廷來了!挑戰「找到我密室逃脫」!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聲林之王》總冠軍李友廷去年底發行了首張 EP《找到我》並展開多場巡迴演出,也將在3月2日加開《找到我》臺北最終巡迴場。記得02月22日下午5點鎖定「ETtoday星光雲」粉絲團&APP的直播哦!《 聲林之王》總冠軍李友廷(圖/記者周書羽攝)《聲林之王》的粉絲們快照過來!
  • 林美豔:心系醫保事業 情融健康扶貧
    心系醫保事業 情融健康扶貧——記安化縣醫保局待遇保障和醫藥服務管理股股長林美豔2008年11月進入安化縣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工作,林美豔作為一名紮根基層的醫保人,從最初的基金出納、信息員,到辦公室主任,再到待遇保障和醫藥服務管理股股長
  •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走基層創特色健康扶貧路
    脫貧攻堅的健康扶貧力量——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走基層創特色健康扶貧路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淑麗 通訊員 陳建設 馮光耀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健康扶貧成績單截至2020年11月30日  ●精準扶貧  對口幫扶盧氏。
  • ...宣傳促消費扶貧工作丨「助農團團」帶貨出山文軍扶貧「有聲有色」
    為貫徹落實《「宣傳促消費扶貧」十大行動計劃》的安排部署,連日來,貴陽市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四推四帶」宣傳促消費扶貧工作方案,提出「大力推進品牌塑造,以大品牌帶動大扶貧;大力推動媒體協作,以大宣傳帶動大扶貧;積極推動融媒扶貧,以大營銷帶動大扶貧;積極推動資源整合,以大市場帶動大扶貧」,通過統籌市、縣相關部門和新聞媒體力量,運用「四全媒體」和融媒營銷手段開展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切切家鄉情丨丹寨縣揚武鎮黨委書記康...
    作為一名基層的鄉鎮幹部,我堅信好日子是幹出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不僅是我的初心和使命,更是我的責任擔當。我始終把貧困群眾當親人,帶著感情去扶貧,帶著責任抓脫貧。  貧困村民變居民  楊再清是爭光村村民,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戶,是我的幫扶戶。
  • 雲南玉溪退耕還林力促林農增收
    促進林產業發展  奠定林農增收基礎在工程實施中,玉溪市堅持「退得下、穩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充分利用退耕還林補助期長、投資高、涉及農戶多的特點,引導和帶動廣大農戶大力培植特色經濟林、工業原料林,培育新的林果資源、林木資源和林下資源,為林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 【清淨赤子心】「見樹不見林」,媽媽是否失職?
  • 昭通脫貧致富-農業大健康·林裕豪:從玉農業謀定「責任」
    昭通脫貧致富-農業大健康·林裕豪:從玉農業謀定「責任」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贏信採編:昭通境內海拔高差大、高原季風立體氣候明顯,不僅造就了大山、大水、大峽谷的磅礴與神奇,更孕育了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的高原農特產品
  • 大新欖圩下活產業扶貧「一盤棋」
    先力村六要屯屯長農海寧說。為了種青梅,該屯把400畝速豐桉樹砍掉。「現在青梅種到哪,路就修通到哪,還幫我們引進加工企業,縣裡這麼替我們著想,我們一定要把青梅果種好,掙放心錢。」在先力村練圩屯山弄裡的產業路邊上,村民零麗一邊種青梅,一邊笑著說。
  • 東安林業科技特派員服務林農促發展
    新湖南客戶端3月4日訊(通訊員 徐劍輝 田東平)近日,東安縣林業局選派15名林業科技特派員,深入基層一線,積極參與各鄉鎮疫情防控和春季造林技術指導工作,為林農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林業科技服務,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