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詞人辛棄疾,與蘇軾齊名,合稱為「蘇辛」,共同撐起宋詞裡的豪放派。辛棄疾的一生是傳奇的,首先是他的出生不一般,他生長在被金人佔領的淪陷區,從小就感受到「國破山河在」;青年時期,曾經單騎闖入金營,擒殺叛徒張安國,隨後回歸南宋。
但是,當他回到南宋後,卻發現自己想要報國殺敵、收復失地的理想並非那麼容易實現。在宦海沉浮,他時常感到孤獨,便將自己的感情寄託到詩詞山水裡。這首《青玉案·元夕》便作於淳熙元年,當時大敵壓境,南宋統治者卻偏安一隅,沉湎歌舞。辛棄疾想要報國,卻無路請纓。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寫於淳熙元年或者二年的元宵節。在古時候,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盛大的節日,這一天政府會取消宵禁,此時的人們從家裡走出來,匯集在街上,賞燈觀花,很不熱鬧。而未婚男女們,要麼「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要麼期待開啟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
辛棄疾也一樣,他走在大街上,欣賞著這美麗的夜景,期待遇到一位不一樣的女子。只是,這樣一位女子,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這首詞的上闕十分平淡,算不上出彩,只是用了些華麗的詞句描繪了元宵節夜晚的熱鬧美好,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花千樹」、「星雨」、「寶馬雕車」、「鳳簫玉壺」這些詞語,都是為了表現元宵節的熱鬧。在這麼華美的情境下,我們自然也能想像出那些出遊賞燈的女子一個個都是打扮得十分美麗的。但是這些女子並不是詞人想要找的理想中的女子,「一夜」可以看出詞人尋找的時間已經很久了,但還是未果。
上闕寫景,下闕專注寫人。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可知,那些打扮美麗的女子都不是詞人想要的。在詞人尋找一夜而沒有結果的時候,詞人想到了放棄,可是就在他想要放棄而回眸一顧之時,卻發現了他想要找的那個人,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詞人究竟想要找到一位什麼樣的女子呢?詞人並沒有講明,只說她就在燈火闌珊處。我想,這位女子一定有特別的美吧。她不像那些庸俗的女子,個個盛裝登場,只為出彩。她可能是沉默的,可能是知性的,總之,她是神秘的。那將要燃盡的燈火,襯出的是她的一份朦朧美。
詞人為什麼對這麼一位神秘朦朧的女子情有獨鍾呢?可能,他從這位女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他,辛棄疾,不正像這位女子嗎?他也是孤獨的,是沉默的,是有著獨特才華卻不被欣賞的。那些盛裝出行而又腹內空空的達官貴人,爭先上位,卻淪為尸位素餐;而像自己這樣的人,只能在燈火闌珊處被人偶爾瞥見——可是君主沉醉在紙醉金迷中,又怎會驀然回首呢?
王國維說「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一個人成就事業所必須經歷的三個境界中的最後一個。在武俠世界裡,最頂尖的高手要達到的境界概括起來就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人生也是一樣,到最後,我們終將和自己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