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這首詞上闕平淡無奇,卻名傳千古

2020-12-25 伴生樹讀書

南宋詞人辛棄疾,與蘇軾齊名,合稱為「蘇辛」,共同撐起宋詞裡的豪放派。辛棄疾的一生是傳奇的,首先是他的出生不一般,他生長在被金人佔領的淪陷區,從小就感受到「國破山河在」;青年時期,曾經單騎闖入金營,擒殺叛徒張安國,隨後回歸南宋。

但是,當他回到南宋後,卻發現自己想要報國殺敵、收復失地的理想並非那麼容易實現。在宦海沉浮,他時常感到孤獨,便將自己的感情寄託到詩詞山水裡。這首《青玉案·元夕》便作於淳熙元年,當時大敵壓境,南宋統治者卻偏安一隅,沉湎歌舞。辛棄疾想要報國,卻無路請纓。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寫於淳熙元年或者二年的元宵節。在古時候,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盛大的節日,這一天政府會取消宵禁,此時的人們從家裡走出來,匯集在街上,賞燈觀花,很不熱鬧。而未婚男女們,要麼「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要麼期待開啟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

辛棄疾也一樣,他走在大街上,欣賞著這美麗的夜景,期待遇到一位不一樣的女子。只是,這樣一位女子,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這首詞的上闕十分平淡,算不上出彩,只是用了些華麗的詞句描繪了元宵節夜晚的熱鬧美好,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花千樹」、「星雨」、「寶馬雕車」、「鳳簫玉壺」這些詞語,都是為了表現元宵節的熱鬧。在這麼華美的情境下,我們自然也能想像出那些出遊賞燈的女子一個個都是打扮得十分美麗的。但是這些女子並不是詞人想要找的理想中的女子,「一夜」可以看出詞人尋找的時間已經很久了,但還是未果。

上闕寫景,下闕專注寫人。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可知,那些打扮美麗的女子都不是詞人想要的。在詞人尋找一夜而沒有結果的時候,詞人想到了放棄,可是就在他想要放棄而回眸一顧之時,卻發現了他想要找的那個人,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詞人究竟想要找到一位什麼樣的女子呢?詞人並沒有講明,只說她就在燈火闌珊處。我想,這位女子一定有特別的美吧。她不像那些庸俗的女子,個個盛裝登場,只為出彩。她可能是沉默的,可能是知性的,總之,她是神秘的。那將要燃盡的燈火,襯出的是她的一份朦朧美。

詞人為什麼對這麼一位神秘朦朧的女子情有獨鍾呢?可能,他從這位女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他,辛棄疾,不正像這位女子嗎?他也是孤獨的,是沉默的,是有著獨特才華卻不被欣賞的。那些盛裝出行而又腹內空空的達官貴人,爭先上位,卻淪為尸位素餐;而像自己這樣的人,只能在燈火闌珊處被人偶爾瞥見——可是君主沉醉在紙醉金迷中,又怎會驀然回首呢?

王國維說「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一個人成就事業所必須經歷的三個境界中的最後一個。在武俠世界裡,最頂尖的高手要達到的境界概括起來就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人生也是一樣,到最後,我們終將和自己相處。

相關焦點

  • 辛棄疾這一首寫愁的詞,當真與眾不同,令人不忍卒讀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這又是一首辛棄疾閒居帶湖時所作的詞。辛棄疾在閒居帶湖時,作了很多首詞,有遊覽之作,也有田園風光;有家國愁懷,亦有滿腔悲憤。這首詞無疑是後者,他眼看國事難為,一腔愁懷無處發洩,於是在博山道中寫下了這一首千古傳誦的佳作。你看他寫的這樣悽婉,這樣直白,但仔細品來,感人之處,卻撥動人的心弦。上闕寫少年時的愁。
  • 辛棄疾的這一首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換言之,辛棄疾對孫權的頌揚與推崇,實則寄寓著他對南宋國運的優思與期望。這首以孫權史事開頭的《永遇樂》詞,便是其中之一。《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代: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 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辛棄疾的詞,用典巧妙,包含萬千,風格豪邁深邃。這種創作風格和他的自身經歷息息相關。 辛棄疾是智勇雙全的英雄,曾經帶50名騎兵直奔五萬之眾的金兵營地,生擒叛徒送到建康處死。但是自從南宋王朝符離之役失敗後,就選擇了委曲求全,通過納貢求和。而辛棄疾也被貶了又貶,到處當地方官,本是將才卻無兵可領,報國無門,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
  • 【走近詩人】豪放派愛國詞人——辛棄疾
    這年,辛棄疾僅22歲,憑著一身智勇,傳奇般地完成了一件轟動整個南宋朝野、連南宋天子都一見三嘆的英雄壯舉。這一壯舉,使辛棄疾在南宋朝野名聲大震,同時更為他波瀾壯闊的一生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
  • 說到哄媳婦的詩詞,辛棄疾寫的盡顯狂傲,甜到齁!
    如果說「千古第一直男」,大家想到的一定是辛棄疾,至少不會把他與「暖男」聯繫在一起。畢竟23歲就率領50個人直闖敵營,消滅50萬的金兵,這種勇猛,不像一個溫柔男人的動作。辛棄疾也知道這樣不好,但就是改不了。有天,他又喝醉了,醒後懊惱不已,覺得愧對自己老婆,於是寫下這首詞:《定風波·昨夜山公倒載歸》大醉歸自葛園,家人有痛飲之戒,故書於壁昨夜山公倒載歸。兒童應笑醉如泥。試與扶頭渾未醒。休問。夢魂猶在葛家溪。
  • 辛棄疾大醉後寫下這首詞,年少讀一次笑一次,如今再讀淚眼模糊
    曹操算一個,耳熟能詳的作品有《觀滄海》、《龜雖壽》等千古流傳;範仲淹算一個,文有《嶽陽樓》、《蘇幕遮》等輾轉千古。這兩位也都是行軍打仗的高手,一個統一北方,一個抗擊西夏軍以及羌族,令人聞風喪膽。那麼下面這個人也可以說是全能人才,文學上,他基本走到了宋詞的最頂尖,可與蘇軾相媲美。同時在軍事上也是一位將才,20出頭時便曾帶領50餘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活捉了叛徒。
  • 為了勸朋友當官,辛棄疾寫了一首詞,用了6個典故,可謂用心良苦
    我們今天看一首辛棄疾曾經寫給自己的好友的詩詞《破陣子·擲地劉郎玉鬥》,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看到辛棄疾的另一面。在寫這首詩的時候,辛棄疾的好朋友範如山被任命為瀘溪縣的縣令,他的朋友覺得這個縣令官職太小了,因此遲遲不願意去上任。
  • 辛棄疾最有氣勢的一首詞,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震古爍今!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便是一首能夠感受到震古爍今的氣勢與力量的千古名作。它出自於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著「詞中之龍」之稱的辛棄疾之手。眾所周知,他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志,但命運多舛、壯志難酬,故詞中飽含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寫得慷慨激昂,氣勢恢宏。
  • 辛棄疾的這首詞,小時候看不懂,長大後卻深有感觸,字字直戳心窩
    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宋詞《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便是一首通篇寫愁的千古名作。這首宋詞出自於南宋詞人,有著「詞中之龍」之稱的辛棄疾之手,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期間所作。在帶湖期間,辛棄疾常常會到博山(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遊覽,只是眼看國事日非,自己卻報國無門,這讓他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寫下了這首經典詞作。
  • 詞人長相醜陋,所寫的這首詞卻如此唯美,兩大主題驚豔千年
    所以,辛棄疾對他的詞,都有續作,可見影響力有多大。在賀鑄的作品中,最出名的恐怕是這首《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 辛棄疾可愛的一面,喝醉酒後,寫了一首「冷門」詞,風趣幽默
    而我們一直視為不苟言笑的辛棄疾,甚至也曾酒醉題詩,頗有趣味。讓我們看到了這一心繫國家的愛國詞人可愛有趣的另一面。既然是文人墨客的日常喜愛,辛棄疾也是好酒之人,本是鐵骨錚錚的抗金將領,也曾作得這麼一首《西江月.遣興》將他的醉後憨態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出來。
  • 從辛棄疾的這首詞中,感受古代軍旅的豪情,尾句意味深長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賞析一首非常著名的邊塞詞,它出自著名詞人辛棄疾之手,也是它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被選入初三語文課本之中,就算在是當時不太明白其中更深層次的感情,讀起來也很容易被其魅力所徵服。這首詞就是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詞——醉酒之後沉沉睡去,在夢境之中還在挑著油燈觀看手中的寶劍,夢裡我似乎又重新回到了當年戰鬥過的各個戰營,聽,那震耳發聵的號角之聲。
  • 辛棄疾這首詞,寫盡了相思之苦,充滿離愁思念,成為千古名詞
    再有北宋的稼軒先生辛棄疾,傳說其曾帶領五十軍士鐵騎闖進敵陣,可知敵軍足足有五萬人眾,橫刀立馬從中跳蕩,將叛賊張安國逮捕捆綁出來,就像尋獵巖層中的兔子一般容易。之後捆帶叛賊而歸,為求速歸竟然一天一夜都沒有進食充飢,連南宋皇帝見著他也不免再三讚嘆。不久後賴文政也叛變了,率領叛軍看上去陣勢相當龐大,勢力範圍不斷擴大,可還是被辛稼軒滅於談笑間,無不為之感慨。
  • 做不成將軍的辛棄疾,晚年豪放底氣不足,詞作滿是失落感
    正是因為這些經歷,辛棄疾的詞才那麼豪情萬丈,每次讀來都令人熱血沸騰。無論是「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還是「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亦或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都是流傳千古的經典。同樣是經典的,還有辛棄疾晚年的這首作品《賀新郎·甚矣吾衰矣》,整首詞氣勢磅礴、狂傲豪放,卻也反映了他晚年「孤獨、落寞、滄桑」的一面。「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
  • 辛棄疾這首最熱血的豪邁詞作,我們都曾經學過!
    比如辛棄疾。愛國詞人辛棄疾辛棄疾是一個猛人,這個人有多猛?我們來看:他曾經率領幾十人的小分隊夜襲幾萬人的大營,找到叛徒並且帶回!如果宋代的將士們和朝廷都有如此肝膽的話,也不至於會有靖康之恥,南宋也不至於偏安一隅。與他軍事才華相對應的,對於他的詩詞,我們有最直觀的感受。
  • 辛棄疾的這首詞寫得極有意思,把鄉村頑童描繪的活靈活現!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一代偉大的詞人,同時他也是抗金名將,帶領過軍隊真正的上過戰場,這一點他與陸遊和嶽飛是很像,都是屬於那種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作為一位愛國的文人,辛棄疾完全可與眾多人相媲美,例如他的才華,那在南宋也是首屈一指,他寫過很多非常優美的詞作,並且還在自己的詞作中,
  • 56歲的辛棄疾搬家,寫下千古佳作,初讀笑出眼淚,再讀心酸不已
    《楚辭》中有一篇令人淚潸的千古名篇——《卜居》,有人認為這篇文章是屈原所作,也有人認為這篇文章是屈原投江之後,楚國人為了悼念他,而寫下來的。這篇《卜居》中,以屈原問卜開篇,以詹尹「釋策而謝」收尾,中間用連珠式的問句,道出了屈原心中的滿腔悲憤和無奈。
  • 辛棄疾大醉後寫下這首詞,年少讀一次笑一次,再讀卻忍不住淚流
    而在唐宋時期,詩仙李白的《將進酒》、王維的《渭城曲》、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千古名作,都能夠說成借著酒興創作而出的飲酒詩詞。本文向大家分享這首《西江月·遣興》,便是南宋詞人辛棄疾著名的飲酒詞。但是與其他飲酒詞略有不同。辛棄疾這首詞的特色之一,便是它的下片採用了散文語法入詞的形式。即有人物的繪畫、動作、神情,乃至也有人物性格的刻畫。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800多年來無人能出其右,句句是千古名言
    在這三首詩中,我個人最喜歡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這首詞寫得感人肺腑,很多人把他當成愛情詞,其實這樣理解是錯誤的,這是一首很典型的感傷之作,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內心的失落感,還有對於未來的擔憂。人們根本不懂得憂愁,也沒有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情懷,這些都讓辛棄疾悲痛不已,在這首詞中,他寫盡了當時人們慶祝元宵佳節的熱鬧場面,上片一開篇就寫得很熱鬧,東風夜放花千樹,夜裡燈火輝煌,兩邊的花燈很美,那煙花像流星一樣。
  • 辛棄疾的煩惱:愁苦跟著他跑,寫了一首詞抱怨,開頭就是千古名句
    辛棄疾給我們的印象一直都是慷慨大氣、豪邁豁達的,但是在這首《鷓鴣天》當中他卻被愁苦追著樓上樓下跑,讓人讀來忍俊不禁又心生憐惜。他出生的時候中原地區已經淪陷,隨著漸漸長大,看著故土家園被金兵蹂躪,辛棄疾憤而從軍,發誓要從金兵手中奪回丟失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