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寶寶的第一年,痛並快樂著。白天陪娃嗨,晚上還要隨時被寶寶一聲吼叫而驚醒,一晚上醒兩三回都算幸福了。母乳媽媽最擅長就是孩子一哭趕緊塞奶,把自己當成安撫奶嘴,這樣有時會解決了問題,有時卻更嚴重,還有時一放下就醒。寶寶晚上睡不踏實,跟這六個原因有關係,媽媽們要按照順序逐一排查哦!
1.室溫原因:踹被子,凍醒了。或者太熱,一身汗睡著不舒服。
這是最直觀可以判斷的,一秒就能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所以排在第一位。現在北方天氣也逐漸熱起來,晚上睡覺時熱的滿身汗,凌晨又冷了,隨時理解孩子的感覺,可以讓寶寶睡的舒舒服服,冬天寶寶抱起來睡,放下就醒,也可能是被窩涼涼哦!
2.噩夢原因:如果寶寶沒出汗也沒踹被子,試試等待兩秒。
有時候寶寶噩夢中並沒有醒,只是喊一聲又睡了,媽媽關心則亂,趕緊過去哄抱安慰,反而擾了孩子的睡眠。如果寶寶大哭的同時伴有四肢劇烈抵抗的動作,媽媽可以按住寶寶搖晃的胳膊,用臉貼一貼寶寶的臉,給寶寶安全感。
3.憋尿原因:如果白天有把尿習慣,尤其是吹口哨讓孩子形成了條件反射,晚上睡覺憋了尿就可能會憋醒尿不出。
一歲前把尿是非常不好的習慣,尤其不要有事沒事就去把寶寶拎起來吹口哨!有些家長為了防止寶寶尿褲子,十分二十分鐘就把寶寶抱起來噓噓噓噓的叫寶寶稍微擠出點尿,不管寶寶是在專心玩遊戲,還是在馬路邊被曝光,還光榮的炫耀我寶寶6個月就能聽懂口令了。長此以往寶寶聽不到指定的聲音就憋到哭,直到憋不住才無法控制的尿出來。
4.寶寶餓了:母乳寶寶比較明顯,半歲前的奶粉寶寶也很明顯。
多發於半歲內的寶寶,前三種原因都排除了,還哭,可以試試餵奶。通常奶粉寶寶半歲之後加了輔食就不會總餓醒,並且奶粉消化的時間比較長,比較抗餓。母乳媽媽最方便就是抱過來直接塞嘴裡,不擔心奶的溫度和用量。斷夜奶沒什麼科學依據的,媽媽加油堅持吧。如果晚上出汗多,或者吃的輔食比較幹,還可能是渴了,母乳能解渴,奶粉寶寶如果很久都沒起來吃夜奶,可以試試餵點水。
5.寶寶不舒服了:腸絞痛,發燒,鼻塞,長牙,生長痛
如果是鼻塞或者發燒會很明顯,其他不舒服的狀況就不太好判斷了。其他四種至少嘴裡塞上奶還是可以冷靜下來的,如果是腸絞痛或者生長痛,吃奶不能解決問題,一會兒還會哭。還要小心長牙的寶寶咬人可狠了。
6.白天睡多了:職場媽媽不容易察覺,所以放在最後面
睡渣寶寶的睡眠大概是這樣的:早晨醒的太早了,上午十點困了,睡一覺吧,中午就不想睡了,那下午又困了,五點多非要睡一覺,晚上嗨了。十一點才睡,第二天早上睡到十點,下午兩點想睡覺,白天就睡了一次,晚上八點就困了。第二天起早了....周而復始。有一天我家娃下午五點睡著沒再醒,第二天凌晨四點坐起來嗨....
當然如果被嘈雜的環境吵醒那就不用說了。也可能疊被子關門等聲音當時不會讓孩子驚醒,也會從深睡眠變成淺睡眠,很容易醒。
不得不提醒一下人類很神奇的生物鐘:如果你半夜兩點起來上廁所,第二天半夜兩點還會醒,可能持續兩三天才會正常睡眠。同樣,如果寶寶半夜兩點因為種種原因醒了,接下來幾天到了兩點啥也別說了,就是醒。
咬咬牙,不就兩年嗎!會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