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鈺瑩做貼心老師 「亦動亦靜」因材施教

2020-12-27 東方網

原標題:楊鈺瑩做貼心老師 「亦動亦靜」因材施教

楊鈺瑩錄製節目賣萌

楊鈺瑩指導學生

楊鈺瑩做老師嘟嘴賣萌

  搜狐娛樂訊 3月21日首播的北京衛視兒童教育真人秀《音樂大師課》反響不俗,播出後迅速登上了微博熱門話題榜,觀眾紛紛反映其中唯一女老師楊鈺瑩的表現尤為亮眼。本周六「大師課」將準時開課,四位老師的另兩名學生會逐一出場匯演。

  玉女大飆迪斯科 再燃冬日一把火

  本期「音樂大師課」的主題是「春晚歌曲」,楊鈺瑩給首先出場的舒浩煬選擇了曾紅極一時的《冬天裡的一把火》。舒浩煬個子小小卻十分活潑好動,這首歌和他的風格相得益彰,楊鈺瑩評價自己的愛徒時說「舒浩煬是我們班裡的開心果,他本人就像一朵熱辣的小火苗,特別會活躍氣氛,有他走到哪兒就把哪裡點燃的本事,這首歌實在太適合他了」。楊老師對「小小男子漢」舒浩煬信心滿滿,為了讓他更好的領會歌裡面的意義,在輔導課上特意給他看了當年費翔的演出視頻,詳細講述了這首經典歌曲的背景;合樂排練時,一時興起的楊鈺瑩老師即興教舒浩煬跳起了當年最流行的「迪斯科」,看得現場工作人員大呼「賺到了!」

  幫女孩揮舞翅膀 展現安靜的力量

  楊鈺瑩班裡另一個學生是性格截然相反的乖乖女鄧子非,有多年校園合唱團經驗的子非習慣了在錄音棚裡安靜唱歌,對現場演唱很不適應,站在舞臺上會感到緊張。貼心的楊鈺瑩告訴她「我小時候上臺唱歌也很害羞,後來發現當燈光亮起來之後是看不清下面觀眾的,只要找到最舒服的狀態,把自己投入到歌曲裡去就好了」。她為鄧子非選擇了安靜勵志的《揮著翅膀的女孩》,讓她像學習飛翔的沙鷗一樣,在燈光、樂隊從無到有的配合下逐漸適應舞臺,幫助子非不僅把歌曲的內涵充分表現出來,也找到了現場演唱的自信和感覺。

  想看玉女楊鈺瑩大跳迪斯科的樣子嗎,想看到她滿臉溫柔的鼓勵學生嗎?本周六(28日)晚21點08分請鎖定北京衛視,《音樂大師課》上課了。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國際初中「博雅學子」 |黃欣怡:不矜不伐,亦靜亦怡
    提起她,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總會情不自禁豎起大拇指,她就是第三屆博雅學子——國際部初中七(11)班黃欣怡。她是一個寶藏女孩,了解越深,你越能發現她的閃光點。在學校,欣怡身兼數職,是班上的值日班長、勞動委員和數學課代表,她是老師的得力助手,也是年級的學霸。
  • 「怦然新動」亦師亦友,相伴成長——新生輔導員採訪
    三、亦師亦友,相伴成長大一新生入學伊始,或許會出現很多不適應,面對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韓豫川老師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高中時期,大家都生活在一個親友照顧自己的熟悉的環境下,在他人的督促下制定目標、努力學習......
  • 亦師亦友更像「媽」
    賀紅說,她和學生的關係——亦師亦友更像「媽」。因材施教,三尺講臺育桃李每個學生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不一樣,老師要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比如,對寫字差的學生就買字帖練,對英語單詞記不住的,就買記憶規律的英語書來看……」賀紅說,因材施教是她開展教育工作的方法之一。 「之前自己覺得,學習差不多就得了,賀老師送我的《格局決定結局》這本書太管用,讓我加倍努力學習。」周恩濤是賀紅的學生,說起賀紅老師的優點,他能說一大堆。「賀老師特別厲害,能從眼神、動作,洞察出我們的問題。」
  • 十二星座中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的星座!簡直就是亦動亦靜的小天使
    我們的身邊總是會有亦動亦靜的人,安靜的時候真的是靜的不像話,可是動起來的時候卻是像擺脫韁繩的野馬一樣活躍的不像話,不得不說,這樣的人真的可以說是「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了,那麼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看看究竟是哪些星座在生活中是亦動亦靜的呢?快跟著小編看一看吧!
  • 空姐日誌:亦靜亦動,懷瑾握瑜
    童亞琳SEPTEMBERI Do Gril在藍天的懷抱裡飛翔對自己的職業恪盡職守,亦靜亦動,懷瑾握瑜,是對深圳航空乘務員童亞琳最中肯的評價飛行六餘載,她始終保持著剛接觸飛行時對這個行業的敬畏心和熱忱,空乘的工作不僅是貼心優質的服務,將旅客安全舒心的送達目的地,更是飛行的最終使命和意義。健康的體魄是所有工作的基礎,除了工作,童亞琳認為運動也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業,因為運動不僅讓人擁有健康的體魄,更讓她收穫更多的自信與陽光。
  • 師說心語 | 互信共勉、亦師亦友 精耕細作育人「責任田」
    師說心語 | 互信共勉、亦師亦友 精耕細作育人「責任田」 2020-12-22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因材施教,亦師亦友,AI+教育的模式走的通麼?
    實施因材施教張凱磊介紹了數學學習的三種不同境界,講套路、講方法和講思想。他表示培養學生的思想是最難的。簡單來說,就是如何幫助老師處理基礎教育中大量中的作業批改,學情分析;如何收集學生電子化作業信息;如何幫助學生應對考試,並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有道已經構築了以「AI+軟體+硬體」三位一體的在線教育解決方案。
  • 「亦師亦友,特別像我們的老父親」,這個數學老師有點「另類」,不講...
    初三的學生就要面臨中考,但郭老師的數學課堂並不緊張。今天他要用一整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們練一道數學題,同一道題,讓三名同學以三種不同的方式在黑板上進行求證。昆一中西山學校數學教師 郭自忠:「重要的是思想方法,而不是題海戰術,講一題會一類,做一題會一類。」
  • 亦書亦畫——庚子年蔡茂友水墨花鳥扇面作品欣賞
    亦書亦畫,這種觀察方式是畫家留存在畫面裡的一種對生活的思考,所謂「化生活之態為藝術之態」。 畫家蔡茂友畫梅花,是根據整幅作品形象排列組織的動勢上作布局,先把握好花瓣、枝幹以及鳥的節奏感表現,如: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由靜到動,再由動到靜;由曲到直,再由直到曲等等的排列便形成了節奏
  • 亦師亦友,文以載道
    亦師亦友,文以載道--從《柳毅傳奇》看文字苦心者的風骨有人講,「大凡文字總是寂寞的。文字的寂寞來自於它的個性。說起我和張老師的相識,頗具戲劇性。我作為一個玩文字的新人,很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得到高人的指點。牽線人是謝江南主席。那是前年國慶節期間,我的一篇拙作在發《雲山溪水》前,經謝江南主席引薦,30多年未曾謀面的張老師給我做了大篇幅的修改。
  • 養龜,亦是陶冶性情!
    龜界總是傳聞不斷:養龜亦是養性也。   1、養龜養神   《黃帝內經》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養龜能讓人的心靜下來,讓飼主通過養龜凝神靜慮,少躁動,養龜之動是專一不雜、養神之動。細思起來,養龜之時正是身動心靜也。
  • 亦動亦靜 萬千盛景 享不盡的活力與激情
    動,代表著激情與活力,是萬盛這座城市與生俱來、深入骨髓的氣質。曾幾何時,萬盛因煤興場,自此便翻開了萬盛延續了一個半世紀的「煤都」史。那個年代,萬盛街上隨處都可以看到一身烏黑的礦工,坨坨的肌肉閃著油光,每一個動作都牽引著每一個肌肉群,形成不斷變化的光影和線條。
  • 授業以德,亦師亦友——曹穎
    當大家把這一個個好消息報告給曹穎老師的時候,她總是熱情大讚自己班級的學生,而又謙虛地表示:「我也沒幹什麼啊」,顯得格外的淡定。說到如何做好教師、做好班主任,曹穎老師憑著二十餘年的建築設計實踐和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以及自我校建築學專業創建以來就奉獻其中的經歷體會,獨有一番心得。曹老師首先定位自己是一名傳道授業的教師。
  •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之談動、靜
    談動也許真不能說是社會風氣的影響,只是青春雨季多愁善感的病態,「煩」似乎成為一種口頭禪,但這終究是負能量,傳播負面情緒之外無一好處。所以啊,找到了原因,應該對症下藥——動一動,動起來,「談談笑笑,跑跑跳跳!」。談靜世界都是矛盾的,所以要一分為二看待,那麼自然這裡也不能一味推崇「動」。「靜」自然也有靜的好。「文靜」是誇人的,靜與文相連,可見靜的人似乎鑽研學問,做文章也更得心應手。
  • 亦師亦友「俘獲」學生心,這位老師收到數十張「獎狀」
    幾十張手工繪製的獎狀出自班上學生之手,「授予老師風趣幽默獎」、「您是愛的耕耘者,美的傳播者」「深受學生們喜愛」……在班上,翟梅豔與學生的關係特別「鐵」,學生可以親切地喊她「老翟」。教師節的到來,讓孩子們有機會表達對翟梅豔的認可和愛戴。
  • 亦師亦友 結隊前行
    會上校長王朝勳對「青藍工程」解讀,指導老師要做到「三帶」:帶師魂、帶師能、帶師德,青年老師要做到三學:學思想、學本領、學做人,並對指導老師和新進教師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寄予了期許。餘強副校長和張靜主任也分別對師傅和徒弟進行要求:勤學習、帶好頭、亦師亦友,人人為師。
  • 「亦師亦友,特別像我們的老父親」,這個數學老師有點「另類」,不講題海戰術,而是"講一題會一類"
    今天的數學課,郭自忠老師要給初三(11)班複習二次函數。認真讀題,是郭自忠從初一開始每堂課都要強調的重點。,靈活的學生就選擇創新的東西,基礎差的就(用)笨辦法,給它做出來得分就可以,所以可以一題多解。郭自忠年均教學課時量超過400學時,從教29年,堅持因材施教
  • 【民族團結一家親】亦師亦友亦真情
    【民族團結一家親】亦師亦友亦真情 2020-10-10 21:2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不「GT」 亦性能!這是吉利星越!
    在整個試駕環節,感覺油門響應非常線性,油門跟腳,反應迅捷,八速手自一體變速箱變擋綿密、平順,進退擋積極,操控也很好詮釋了什麼叫「靜則穩如泰山,動則狂風暴雨」! 亦靜亦動,信馬由韁!
  • 亦俠亦醫丁濟萬(上)
    何時希於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學習時,丁濟萬任學校院長,何氏對其敬重尤深,寫下二十餘首小詩緬懷丁先生,取名《亦俠亦醫丁濟萬》,原文如下: 亦俠亦醫丁濟萬何時希讀《左傳》「鄭伯克段於鄢」章,可知古代國權的傳授,其固定方式是傳於長子,是不可改變的「權位」制度。但長子早死,是否可以傳於次子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