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發消息遲遲收不到回復,卻看他忽然發了條朋友圈。此時的你瞬間戲精上身,大腦閃過他不回自己的180種可能:他是不是對我有意見?是不是討厭我?去年生日會我沒去他還記恨在心?他在報復我?他會不會刪了我?!
一個人待著時必須要看手機,獨立做事就會無聊,身邊必須有人才會心安......
發了條朋友圈,隔一會就看一眼,沒人點讚評論,恨不得刪了它......
害怕自己在群裡被@,直到看到@的所有人才踏實......
下班害怕和「一面之緣」的同事一起坐車回家,碰面不聊天不合適,尬聊又緊張......
如果對於上述任何問題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你疑似患有現代社交恐懼症。
精神病學上也有諸多恐懼症概念,譬如恐高症、廣場恐懼症云云;這些恐懼症一般與遺傳或心理因素相關。
雖然不敢自詡精神病學家,但我們也假裝專業地整理了當代生活裡的10種恐懼症。
沒人搭理恐懼症
對方不回你的消息,卻在別人朋友圈下點讚。你第一次如此厭惡自己敏銳的觀察力。
最扎心時刻:在群裡發紅包都沒有人領。
治療方法:截圖他點讚的朋友圈,發給他並厲聲質問。
真相時刻:你根本沒什麼特別的,別告訴我你不知道。
零贊恐懼症
字斟句酌瘦臉磨皮拉腿美白後鼓足勇氣發了條朋友圈。一分鐘後發現居然零贊,瞬間感受到了世界「南蠻入侵」「萬箭齊發」「諸葛連弩加八個黑殺」般的暴力連擊。
最扎心時刻:和朋友或同事發布相同內容的朋友圈,自己零贊,別人爆贊。
治療方法:給自己點讚,你值得擁有。
真相時刻:你以為沒有人看穿你的戲精本質?
提到你恐懼症
只是衝了個澡,回來打開微信居然跳出了18條未讀消息,還有5個群裡有人@了你。你開始緊張,胸悶,發抖,遲遲不敢打開消息框,只想撥打120。
最扎心時刻:就算和你沒關係也要把你@出來。
治療方法:每天更改8次群暱稱,換10次頭像。
真相時刻:你有多少工作沒做完,自己心裡沒數麼?
半熟不生恐懼症
剛來公司不久,在洗手間偶遇上廁所的新同事,你頭皮發麻、心頭一緊,結果只擠出了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但這的確是你內心的真實寫照。
最扎心時刻:同事對你熱情地打招呼:「誒這不是......呃……同事嗎?」
治療方法:潛心研究時尚雜誌,認真模仿明星假笑。
真相時刻:對方也許根本不記得你,人家也很尷尬的好不好。
聊天終結者恐懼症
明明已經結束了對話,但感覺晾著同事的微信不回就是道德淪喪禽獸不如,於是你回了個笑臉,收到回復後又發了個嘻嘻,然後又做了個嗨森表情,接著又扔了個鬼畜GIF......
最扎心時刻:等你準備再次回復時,發現對方已開啟朋友驗證。
治療方法:收藏一噸表情包。
真相時刻:你們真的覺得這樣打太極很開心?
先走恐懼症
別做最先離開辦公室的人,K歌時永遠別第一個喊著要回家。在「先走的就不是好員工,先撤的就不是好朋友」的幼稚心態的支配下,每個人都玩起了「你不動,我也不敢動」的木頭人遊戲。
最扎心時刻:KTV局已唱到喉嚨沙啞,但因為沒人先走,只好又點了一首黴黴的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治療方法:永遠最後一個離開。(這還叫離開?)
真相時刻:你呆的時間越久,別人撐的時間更久。要改變世界就先改變自己啊。
飛行模式關閉恐懼症
飛機上你享受的清淨,必將在飛機降落、取消飛行模式後,加倍償還給你。蹭蹭往上躥的未讀信息數,仿佛機關槍把你掃射得千瘡百孔。
最扎心時刻:剛在目的地降落,準備休年假的第一天,工作的信息卻沒消停過。
治療方法:要求各大航空公司儘快普及空中Wi-Fi。
真相時刻:斷網式假期?在21世紀?別天真了寶貝!
出門前恐懼症
出門第一步:鑰匙、手機、錢包、證件、充電寶......反覆確認一件不落;
第二步:用力推門數次確認門真的鎖好了;
第三步:走進電梯下到一樓;
第四步:進電梯回家再查一遍電視關了沒。
最扎心時刻:電梯壞了。
治療方法:多吃核桃能補腦。
真相時刻:你老了。
恐懼症用英語怎麼說?
恐懼症可以說成是phobia。
例句:
He is having therapy to conquer his phobia.
他在接受治療以克服自己的恐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