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果媽閱讀的創始人果媽李璇,很開心能夠與你在這裡相遇。
每天準時為你講述果媽閱讀【家庭教育100講】,希望這美麗的相遇能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帶來的美好生活。
上一個階段我們講到,孩子幼兒園的一些準備事項,以及一些書籍的推薦,今天我們就正式進入到3~6歲這個階段。
在這個年齡段我也會設計孩子心理的特點,以及孩子在這個階段一些典型的行為表現,我們該如何應對?
另外這個階段是孩子的學齡前期,他們即將要面臨幼升小,在上小學之前我們應該怎樣做幼小銜接等,我會圍繞著這些方面來和你進行系統的分享。
今天我們還是先從心理特點這個角度,來了解3~6歲的孩子。
1、心理發展的特點,主動對抗內疚
在前面我們提到艾裡克森的人格發展8階段理論,在孩子成長的3~6歲這個階段,基本是幼兒園階段。
這個時候孩子們要開始學會與同齡人互動,參與各種遊戲活動,學會自主決策,相互溝通,可以很好地執行幼兒園老師的指令等。
如果小孩子做得好,他就會有優越感,甚至可以帶領他人,如果做得不好就會有自卑、內疚感,感覺自己拖累了別人。
如果在這個時候受到了家長的支持,他就會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會發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
但是,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支持他,反而因他做出的一些新的嘗試而處罰他,他就會覺得內疚,會有犯罪感,從而停止他的主動性,或者他會偷偷的私下裡去做。
而這樣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後也可能會有心理障礙,他就是不能夠認識或者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害怕說出內心的事情,不斷去討好別人,一旦兒童的主動感超過內疚感時,他們就有了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有目標的勇氣。
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主要是發展孩子的主動性去對抗他的內疚感。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個階段對於孩子一生成長所起的作用。
2、在這個階段孩子們都在發展著什麼?
1、三歲的時候,開始從探索物質展向精神層面的探索。
孩子到了三歲以後,他經過了兩歲半智力發展的飛躍,給他們帶來的困難以後,孩子們似乎變得平靜起來,有人認為這個時候,孩子用生長身體的力量會暫時來到孩子精神的生長領域。
孩子通過三年時間跟物體和他人的互動,已經將活動的經驗沉澱為自己的東西,這個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存在於孩子的身體內,這些東西就成為孩子精神的內涵。
三歲的孩子開始注意到了,物品可以代表自己內在的想法和情感,他的工作也已經有簡單的目的性,孩子們在進入工作的時候,目的就變得明確和固定了。
比如:小朋友在玩耍的時候,兩歲多的時候,他們就會在那裡摸泥巴、抓泥巴、拍泥巴,感受泥土的本身。
到了三歲的時候,他就開始試圖把泥巴往樹上去抹、往牆上抹,看它抹到牆上,抹到樹上會怎麼樣?
他已經在開始研究了,研究泥巴到底可以怎麼用。
從3歲開始到5歲的期間,孩子一直是對物體的探索比較感興趣的階段,只不過3歲的孩子,一般他們所設計的東西要當天完成,每一天都重新開始。
而5歲的孩子能夠為一個設計持續工作一段時間,比如說一個星期完成一項作品。
2、4歲開始玩心智,進入精神層面
經歷了前面4年的心智構建以後,年齡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他對周圍的人合適的一些基礎常識都有了了解,他們在跟別人的互動中也發現了別人的想法、意圖、目的。
對於4歲的孩子,對他人的探索已經離開了物質層面,進入到了精神層面。
比如說:對於一朵花,在某些孩子看來可能不再是用來裝飾蛋糕有香味的東西,而是花仙子的房子。對自己的內心有獨特意義的情感替代品,孩子會熱衷於通過自己的想像將這朵花的意義表達出來,這也是孩子喜歡聽童話故事的原因。
4歲的孩子也開始廣泛的跟人互動了,他們開始發現,原來別人內心想的東西跟自己想的是不一樣的,發現自己知道的東西,別人不知道。別人知道的東西,自己也不知道,孩子對此特別感興趣。
於是,他們就嘗試著去告訴別人一些可能並不存在的事情,還試驗其他人是否知道這件事有沒有真正的發生,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成人往往誤以為他這叫撒謊。
同時,孩子還會試著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把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拿走,看看別人是否能夠發現。
但孩子認為別人只要沒看到就不知道的時候,會感覺非常的新奇,於是還會再去拿別人的東西,我們成人有可能給這種行為定義為「偷」。
如果你的孩子4歲時,可能說著一些不著邊際的話,或者說他會把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帶走,其實這樣的行為並不是特別的可怕,不是說孩子就是一個撒謊偷東西的人,這個時候,他是不知道什麼叫做偷,什麼叫做撒謊,他只是在發展著他的心智。
如果孩子們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我們其實是要告訴他: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
而且我們也需要讓孩子們知道,他自己的心智、想法和別人的心智、想法之間的關係,這樣的話,他就會慢慢理解,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是不可以去拿別人的東西的。
3、5歲使用物質來達到自己的精神目的
對於5歲的孩子來講,到了這個年齡,就慢慢地脫離了物質本身,他可以更加深入到使用物質來達到自己的精神目的。
他在這個過程中開始探索人們的一些內在的想法,感情、感受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孩子們也逐漸注意到用紙和筆創造了作品對於人的作用,於是他們非常痴迷於這樣的表達。
到這個時期,如果父母沒有逼孩子們從小學習,他們就會自然地流露出不可阻擋的對學習的興趣。
比如說:他們自己就是要畫畫、寫字這些,有可能他們寫字就跟畫畫一樣,是在描是在畫,我們也不用刻意糾正,當他們有表達衝動的時候,他們自己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喜歡的圖像去表達自己。
我們允許他們去塗鴉,允許他們去自由的展現自己的想像力。
慢慢地,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就又要準備上小學了。
在上小學之前,孩子們有許多事情要去完成,包括:身體發展要達到正常的水平,有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有認知水平,一定的技能。
對於孩子們來說,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是非常珍貴的成長機會,各方面的發展也都會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同時在這個階段,孩子如果有各種成長不當產生的問題,都可能會顯現出來。
那麼,如果父母要為孩子負責,就不要急於滿足自己的願望,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孩子之間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我們要去尊重每個孩子獨一無二的成長規律,而且要從孩子一生的發展來考慮,讓孩子做好上學的準備,以後再幫助他步入小學。
關於3~6歲階段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我就講到這裡,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讓你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心理發展有一個全面的認知。
如果你想加入到我們的社群當中來,可以去添加我們的小助手微信號。
在社群當中,我們會和大家來推薦優質的好書,也會來分享更多關於孩子養育的知識點,讓我們一起抱團成長。
▲ 掃二維碼加好友入群
如果你喜歡果媽講的家庭教育100講,歡迎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周圍的朋友。
在我們的公眾號每周一到周五工作日的時間,我們會來更新欄目的文字版和音頻,如果你有意向的話,歡迎去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果媽閱讀裡面可以找到我,我每天也會在文章當中去寫日更文,在留言當中和你去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