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未成年人社會實踐體驗站蓋章忙 博物館最受學生青睞

2020-12-13 中國江蘇網

暑假期間,中小學生除了要完成書面的暑假作業,還要到蘇州未成年人社會實踐體驗站去遊覽參觀,在護照上敲章。目前孩子們的完成情況如何,哪些地方最熱門呢?

一大早,11歲的蔣瑞涵便在媽媽的帶領下,來到蘇州博物館參觀遊覽,到服務臺,在自己的未成年人社會實踐體驗護照上蓋個章,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道流程。而在蘇博,像蔣瑞涵這樣特意來蓋章的中小學生,並不少見。記者了解到,暑假以來,每天來蘇州博物館蓋章的中小學生多達數百人,就連平時比較冷門的崑曲博物館和警察博物館也成了香餑餑,高峰時也有近百名中小學生前來。暑期蓋章這麼火熱,是不是學校有什麼硬性要求呢?在採訪中,絕大多數家長表示,對於暑假參觀未成年人社會實踐體驗站的數量,學校並沒有做具體的要求,完全由自己來安排。儘管如此,不少家長還是希望能夠帶著孩子去儘可能多的地方。

目前,蘇州共有112家社會實踐體驗站,其中既有博物館、藝術館、也有農場、植物園,不過最讓孩子們感興趣的,還是各種各樣的博物館。

對於中小學生的社會實踐,咱們蘇州的教育部門較為重視,還專門開通了中小學生社會實踐記錄平臺。那麼,開展社會實踐,對於中小學生的成長又有怎樣的意義呢?

為了構建並完善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評價機制,中小學生社會實踐記錄平臺將全市中小學生的所有社會實踐活動數據納入統計,按照學年或者時間段生成社會實踐次數和天數。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包括研學旅行、專用基地、成長蘇州和綜合素質發展四個方面。其中研學旅行和專用基地,有學校統一操作,社會實踐記錄時長為學生參加活動的真實時長。成長蘇州和綜合素質發展,由學生自主報名,原則上每次活動記錄為0.5天。

記者從教育部門了解到,目前對於學生們參加社會實踐的天數,並沒有硬性規定,主要還是督促學生們儘可能多的去參加實踐活動。對此,教育專家李建軍表示,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教育專家李建軍說,現在的學生很缺接觸社會的機會或者條件,現在家長也比較忙,沒有對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去考慮。怎麼去擴展對社會的了解對他今後的人生?需要去了解和適應,接觸社會當然是非常必要的。

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是不是真的能學到東西呢?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不少孩子參觀博物館,僅僅是為了蓋個章,尤其是一些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往往並不能了解參加社會實踐的意義。李建軍認為,參加社會實踐的效果,確實很難判斷,但只要堅持,總會對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李建軍稱,評價標準或者評價體系,確實是不太容易建立。但是他覺得只要孩子願意去,設計的或者提供的這些東西有吸引力也許不是一天、兩天能馬上評價好壞;但一生積累下來的東西,若干年以後,就會表現出來,對他很有幫助。所以不能急功近利的去看這個問題,這些東西積累在那裡,總歸是有用的。

相關焦點

  • 蓋章!拿著「護照」轉相城!10大體驗站帶你玩轉一「夏」
    暑假來臨,蘇州的中小學生們除了享受美好的假期之外,又要拿上「體驗護照」穿梭於各大社會實踐體驗站在小本本上蓋章了
  • 花錢就可蓋章?別讓學生的社會實踐變了味
    有家長不禁感嘆:像這樣充滿商業屬性的社會實踐完全變了味,家長交錢,機構蓋章,意義何在?為此,記者展開調查。機構:花錢購買「產品」可蓋社會實踐章記者以學生家長身份,與王先生介紹的活動組織方取得聯繫。該機構稱,他們與長沙博物館合作,推出「絲路寶藏 」暑期實踐活動。記者發現,該機構實為一家書店。
  • 蘇州17家博物館詳細通關攻略!體驗護照要蓋章的快來Get!
    今年暑假,蘇州的中小學生可忙啦!
  • 學生社會實踐豈能淪為「蓋章遊戲」
    一位廈門湖裡區的社區居委會主任感嘆:最近這段時間很煩惱,暑假馬上結束,一些孩子家長找到居委會,要求在「社會實踐表格」上蓋章,已經擠壓一部分。記者仔細看了下調查表,有幾份只填寫了姓名,實踐內容完全空白,就交到居委會「討要」蓋章。居委會主任表示,拿著空白表格,只是為了蓋章而蓋章。
  • 海口花樣社會實踐告別「蓋章套路」
    □本報記者 劉曉惠    轉眼,寒假已過半,海口各校中小學生在開啟快樂假期的同時,除了完成書面的寒假作業,假期社會實踐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常規任務。曾幾何時,寒暑假社會實踐飽受學生家長詬病,流於形式,呈現出「蓋章套路」,很多學生對於參加假期社會實踐似乎並不「買帳」。
  • 社會實踐 豈能蓋章敷衍
    要改變評價方式,不能光憑「蓋章」,可以讓學生寫實踐報告、寫心得、畫小報,也可以由老師實地探訪、電話回訪,以此避免造假  暑假已快接近尾聲,最近社區居委會每天都要接待好幾位前來蓋章的家長和學生,以證明自己「參加」了學校布置的社會實踐活動。
  • 部分大學生網購社會實踐報告 蓋章一個30元
    時值暑假,「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的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正如火如荼進行,而開學後,幾乎所有學校都會要求學生上交一份蓋章證明和一份幾千字的報告,用以證明參加暑假社會實踐的成果。但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訪發現,一些大學生把社會實踐當作一種負擔,部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不只是走形式,甚至已逐漸變質。
  • 學生社會實踐無處證明 受助孩子集體籤名為愛蓋章
    學生社會實踐無處證明 受助孩子集體籤名為愛蓋章 2014-09-16 16:21:38  60多件衣物,上百本書, 這是潘麗麗20多天社會實踐「愛心募捐活動」的成果,為了做好這次募捐活動,原本約好的工廠實習也沒有去。  募集到的物品被分類、清潔、消毒,最終陸續送到柳州市魚峰區雞喇路出租房的孩子們手中。潘麗麗和西南民族大學學生熊珍一起摺疊了一份份賀卡,每張賀卡上都寫滿了祝福。
  • 暑期社會實踐的章該怎麼蓋?一個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困惑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麼一項特別的「社會作業」,引出了很多不同的學習態度。  有些人把它當做一次與社會接軌的機會,認真對待。有些人則把它當做甜蜜假期的「負擔」,敷衍了事。  作為公共單位,博物館成了很多學生社會實踐的選擇。每年暑假,工作人員都會接到各種學生來電,有時候電話裡學生一種「完成任務」的態度,都讓工作人員們感到哭笑不得。
  • 蘇州市文明辦一行走進蘇州索飛航空俱樂部 調研園區新申報體驗站
    11月20日,江蘇省蘇州市文明辦一行對園區新申報體驗站進行了深度調研,索飛航空俱樂部(蘇州)有限公司是此次新申報體驗站其中之一。據了解,索飛航空俱樂部於2020年10月16日申報了「家在蘇州·e路成長」未成年人社會實踐體驗活動站的項目。此次,蘇州市文明辦一行對其進行了調研。
  • 常州市命名第二批市級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昨天獲悉,我市第二批市級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日前命名。  今年以來,市文明辦、教育局在全市範圍內聯合開展第二批市級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申報工作。經各地、各相關部門主動申報、市文明辦和教育部門聯合調研確認,決定命名常州規劃館等25家單位為常州市第二批市級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
  • 別讓社會實踐成為「蓋章實踐」
    暑期過半,不少社區都臨時多了一項「額外工作」——給居住在本社區中小學生們的社會實踐表蓋章。儘管這裡面可能有些學生根本沒有參加過「實踐」,可最後還是能通過各種方式,拿到蓋有社區章子的社會實踐表。 從根本上來說,社會實踐是為了讓學生能通過實踐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使自己得到成長。
  • 學生社會實踐「怪相」調查:花錢買「產品」可蓋社會實踐章
    交錢蓋章的社會實踐敷衍了誰 記者針對學生社會實踐「怪相」展開調查,呼籲讓孩子真正得到鍛鍊、避免形式主義 長沙晚報7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琦)「168元/人,268元親子一大一小,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蓋章……」近日,市民王先生在微信朋友圈見到了這樣的廣告
  • 學生社會實踐與升學掛鈎 家長擠爆居委會求蓋章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馬上就要開學了,泉州、廈門各個居委會辦事大廳突然湧進了很多學生和家長。一名居委會工作人員透露:這兩三天,起碼來了五六十個拿著空表格要蓋章的人。這些學生沒有參加假期社會實踐,開學交不了差,所以到居委會「求蓋章」。
  • 小學生網際網路+創業做洗車生意 暑期社會實踐不只為蓋章
    小學生暑期社會勞動實踐,10元/次。」 剛剛過去的周日,二年級小學生黃天澄在自己的暑期社會實踐中,做成了人生的第一筆生意。  「最主要的環節就是去社區蓋個章。」四年級小學生芮芮的媽媽這樣評價女兒的暑期「回社區」活動。
  •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走形式」 10塊錢搞定證明蓋章
    原標題:最低10塊錢一個章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走形式」   7月,正值暑假,幾乎各大高校都會給大學生布置暑期社會實踐,開學後上交一份蓋章的證明和一份幾千字的實踐報告,用來證明整個暑假的社會實踐成果。
  • 「成長蘇州」親子體驗營來啦!「七彩的夏日」從這裡開啟!
    日前,蘇州市教育局發布2020年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暑假放假時間統一為7月18日,開學時間為9月1日上課(8月30日新生報到,8月31日其他年級學生報到)。暑假期間不安排返校日或返校活動。
  • 學生暑期沒參加社會實踐 家長作假求社區蓋章
    學生暑期沒參加社會實踐 家長作假求社區蓋章 2014-08-26 15:36:08家長拿著孩子的「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情況表」找到社區,要求蓋個公章以示孩子參加過社會實踐。面對這樣的請求,社區工作人員非常無奈。   「有幾個家長拿著孩子的暑假社會實踐活動表來社區請求蓋章,可是對照社區的志願者活動登記表,他們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志願者名單中,既然沒有參與過社區的實踐活動,社區當然不能給這些孩子蓋章。
  • 社會實踐要蓋章,家長走後門 拿"蓋章族"怎麼辦?
    因為杭州不少中小學都會給同學們布置一門「必修課」,就是到各個社區去參與社會實踐。  特別是到了開學前夕,常常是一撥又一撥的學生和家長拿著社會實踐表,請求社區開個「後門」給他們蓋上一顆印章。  曾經就有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發帖抱怨過,這些「蓋章族」中,有些是學生自己沒有興趣參加活動,有些是社區確實沒有提供像樣的實踐活動。
  • 社會實踐作業淪為「蓋章作業」,誰之過?
    這幾天,不論是街道、社區,還是養老院、超市,只要是有公章的地方都迎來了家長、學生扎堆兒「求蓋章」,往年開學季的情景2017年繼續上演。為何這種弄虛作假的「蓋章」實踐年年上演?近日,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學校布置社會實踐作業,驗收只認公章,家長、社區蓋章了事,而關於是否真正實踐、實踐情況如何的審核機制,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