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9·11事件是美國經濟的滑鐵盧嗎?

2020-12-13 搜狐網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美國遭恐怖襲擊以後,人們擔心戰爭爆發、經濟出現蕭條,因此世界股票一瀉千尺。美國和全球經濟會迅速恢復,還是沉入蕭條的無底深淵?經濟學家各持一端,就此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據美聯社報導,由於航空業、旅遊業和相關行業遭受重創,華爾街跌入了自從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以來的最低谷:道瓊工業指數周一開盤以來大跌14%,損失達1.4萬億美元。與此同時,全球股票市場紛紛狂跌。從航空業開始,美國商界已裁員11.5萬人。這很可能會導致消費者購買能力下降,進一步影響經濟恢復。

  紐約的Conference Board認為,9·11恐怖襲擊對經濟的影響將波及整個世界。它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毫無疑問,美國經濟中心遭受嚴重打擊。美國經濟佔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GDP)的28%,而美國的大西洋中部地區(紐約、新澤西和賓夕法尼亞)則佔美國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6%... ...該地區的經濟活動和與經濟有關的消費者收入都遭到沉重打擊。」

  與之相反,Morgan Keegan投資銀行的經濟預測家唐納德·拉塔伊恰克說美國很可能渡過這個難關。他說:「紐約比美國其他地區恢復得快。對受挫的美國人來說,雖然股市不景氣是雪上加霜,但是,我堅信,美國經濟在第四季度將得到恢復。」

  Wells Fargo投資銀行的著名經濟學家孫園索(音譯,Sung won sohn)認為,現在就9·11恐怖事件的影響蓋棺定論,還為時尚早。他說:「從樂觀的觀點來看,恐怖襲擊造成的損失很快通過保險公司賠償、政府增加支出以及利率降低得到補償;航空公司和相關行業的裁員不會在其他行業發生,就業情況穩定。」這種觀點基於以下假設:美國在今年年底以前獲得在政治和軍事上打擊恐怖的雙重勝利。他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信心恢復,經濟能夠免於陷入蕭條」。

  從悲觀的觀點來看,「恐怖襲擊對經濟的影響擴大,大幅裁員現象仍將繼續存在。反恐怖主義戰爭時間延長,不斷有美國士兵陣亡,人們焦慮不安。消費者、經濟和投資者變得更加謹慎,傾向於迴避風險。中東的一個石油生產國家遭到襲擊,打亂石油生產和運輸,導致能源價格上漲。」外國投資將撤出美國市場,惡化原已傷痕累累的金融市場,全球經濟下滑。

  孫園索認為,股票價格狂跌是人們過度的反應。他說:「從歷史的觀點來看,經濟和政治危機意味著機會。試回溯美國曾經歷的從威爾遜總統神經失常和海灣戰爭等17個危機,那時股票市場下挫都只是暫時現象,最多只持續幾個月。」

  商業周刊barron's說華爾街現在是「買方市場」,股票價格大約被低估17%。

  美國資本管理銀行的著名經濟學家林恩·雷澤(Lynn Reaser)說:「(金融市場)將會密切關注消費者的9月份信心表現。」

  美國總統布希在9月22日的廣播講話中說,美國經濟「基本很好」,不會被恐怖主義分子破壞。(王建芬)

相關焦點

  • 美國經濟衰退進行時,經濟學家普遍預測 「U型」復甦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由衛生事件引起的美國經濟衰退正在進行中,情況將比之前想像的更嚴重,在過去一周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中,更多人認為經濟會出現 "U型"復甦。在過去幾周裡,經濟學家們花了大量時間下調經濟預期,目前他們的美國的經濟增長前景更為憂心。道明證券首席美國宏觀策略師Jim O'Sullivan表示:「我們以前從未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所以,任何自稱對這類問題有真正專業知識的人,我認為都是不誠實的,經濟正在下滑,很多企業都將無法生存,我不認為我們會很快的回到災難前的狀態。
  • 前白宮經濟學家:美國距離「經濟重啟」還遙遙無期
    目前,全國範圍內的企業、門店關停舉措已經導致約1000萬美國人失業,還有數百萬美國人即將失業。 「經濟重啟」目標不一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官員正在設定「互為競爭」關係的目標。川普總統將他預期的重新開放經濟的日期推遲到4月底。 「我們必須回去工作,必須再次開放我們的國家。我們不想這樣持續幾個月、幾個月、幾個月的時間,我們將重新開放我們的國家。」
  • 美國-愛荷華州-滑鐵盧
    美國-愛荷華州-滑鐵盧 愛荷華州位於美國中西部地區,20世紀中後期,愛荷華州的農業經濟過渡到多元化經濟,愛荷華州的機械造業位居全美各州首位。如高級製造業,金融保險,生物技術和綠色能源產品等。
  • 經濟學家:2022年之前美國經濟有望全面復甦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 據美聯社紐約消息,越來越多經濟學家預計美國經濟明年下半年將恢復到新冠疫情前水平。報導稱,這是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協會的最新調查結論,73%的受訪者預計美國經濟2021年底能恢復到新冠疫情前水平。這一預測明顯比數月前樂觀,此前只有38%的受訪者相信美國經濟能在2022年以前迎來全面復甦。
  • 美經濟學家:2021年底美國將復甦!德國:中國已成全球經濟火車頭
    在11月末和12月初,美國製藥企業輝瑞和莫德納分別向美國FDA申請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如果FDA認可安全有效,這兩家藥企的新冠疫苗可能聖誕節前就會在美國上市。關於疫苗的利好消息也激發了大家的樂觀情緒,紛紛表示對美經濟的看好,但可能事與願違。美經濟學家:2021年底美國經濟將全面復甦!
  • 美國研究員:沙烏地阿拉伯資助了9·11事件的恐襲分子
    13年前,美國國會就9·11恐襲進行調查並發表報告,其中有關沙烏地阿拉伯長達28頁的內容,引起軒然大波。但由於文件過於敏感,直到最近得以面世。 不同於廣為流傳的「28頁」,該文件實為29頁,涵蓋了美國國會9·11事件調查報告的第415頁至443頁。然而,如今放出的版本尚不完整:被刪改的詞句語段合計長達三頁,所以我們看到的仍然不是完全版本。
  • 交通大學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美、歐、日、新興經濟體中,美國經濟...
    交通大學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美、歐、日、新興經濟體中,美國經濟形勢更為樂觀,2018年表現搶眼的將是美國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中消費對GDP的貢獻在上升,投資對GDP的貢獻在下降,出口貢獻有波動,其中2017年大幅度下降 文/Becky2018-05-29 11:
  • 復旦大學教授知名經濟學家陸德明嫖娼事件始末
    11月5日,在「經濟學家陸德明嫖娼事件」媒體曝光四天之後,本欲低調處理此事的復旦大學,最終還是向媒體披露了整個事件。  「復旦大學內部對陸德明事件十分痛心」,復旦大學黨委宣傳部長石磊用這句話表明了校方態度。就網上盛傳陸已辭去公職離開復旦一說,石磊表示,事發後,學校對陸德明作出開除黨籍、行政職務,留校察看等處分,但學校從未收到陸的辭呈。
  • 「9-11」事件十周年:美國難與恐怖主義說再見
    9月6日,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這段航空公司地面控制中心的緊急電話錄音被公布。錄音的時間是2001年9月11日8時20分,接線員是岡薩雷斯。電話是美國航空公司第11號班機值勤空姐鄧月薇打來的。25分鐘以後,這架飛機撞上了曼哈頓世貿大樓。  不知不覺,美國遭受「9-11」恐怖襲擊已經過去10年。
  • 嘴上沒說衰退 但經濟學家對美國經濟前景越來越悲觀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美股訊 鑑於美國失業率處於一代人以來的最低水平,最近一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超過3%,很難說美國經濟表現不佳。但現在許多指標都低於本輪周期的最佳水平,經濟學家的言論也越來越消極。最新的悲觀評論來自黛安-斯旺克(Diane Swonk),這位Grant Thornton首席經濟學家將衰退預測上調了6個月,至2020年上半年。她說,「顯然烏雲正在地平線上形成,美元走強、海外增長放緩、企業債務上升、住房市場放緩,以及關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的持續破壞,都在造成損失。」
  • 美國經濟學家:中國經濟政策,恰到好處
    這種好於預期的增長給了中國政府更多空間,讓其可以繼續實行穩定的貨幣政策,並實施旨在實現經濟轉型和降低累計債務風險的財政政策。目前,中國政府在致力於實現長期經濟轉型的同時,也在竭力避免短期通脹或衰退。為了實現前一個目標,中國需要繼續降低債務水平,重心從產能過剩的重工業和採掘業轉向更具創新性和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產業。
  • 9月28日-10月4日重磅經濟數據和風險事件前瞻:9月非農、美國大選...
    接下來的一周,適逢中國長達八天的國慶假期,但經濟數據則更多,包括中國PMI、各國GDP、以及重要的美國非農數據;事件方面,英國和歐盟開始新一輪脫歐貿易磋商,美國大選辯論將上演,另外歐洲央行及美聯儲官員都有一些重要講話。
  • 美國被襲事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摘要:美國被襲事件對美國經濟只是一種衝擊,而不是根本性的影響,因此,其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暫的、表面的,短期內可能進一步延緩美國經濟走出低谷的進程。該事件對我國宏觀經濟與證券市場影響不大。  9月11日早上9點左右(美國東部時間),恐怖主義分子以駭人聽聞的方式襲擊了美國紐約世貿中心、五角大樓等民用、軍用設施,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美國政治、經濟因此次恐怖襲擊而受到較大的衝擊:連續兩天來,紐約市經濟運行基本停頓;紐約證交所、納斯達克、期貨市場等交易市場停市;民航停飛。
  • 【國際數據】美國11月份綜合PMI升至57.9等
    01 美國11月份綜合PMI升至57.9 IHS Markit公司11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經季節性因素調整,美國11月份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7.9,10月份為56.3。
  •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喬治·吉爾德:科技創新對經濟的作用遠超貨幣供給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喬治·吉爾德 圖片來源:鈦媒體供圖12月6日,在鈦媒體和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聯合主辦的2019 T-EDGE全球創新大會上,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喬治·吉爾德(George Gilder)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的專訪。
  • 讀者文摘:美國「9·11事件」八大疑雲遺留,至今未解
    再過幾天,就是美國2001年「9·11」事件19周年了,美國MSN新聞網9月4日轉載了《讀者文摘》發布的美國「9/11」事件的八大疑雲,稱其至今仍舊待解。
  • 美國9·11事件的一張照片,直到2011年才被解禁
    襲擊,震撼世界「9·11」事件,是指2001年美國恐怖襲擊事件。這場人為的災難,是美國本土發生的最為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對美國乃至世界格局的發展都影響深遠。2001年「9·11」事件以後,美國股票市場大跌,旅遊業受到嚴重衝擊,大量航空公司破產或者重組,更為嚴重的是給美國人,特別是紐約人帶來了無法平復的心靈創傷。
  • 川普在達沃斯論壇自誇助長美國經濟繁榮,經濟專家:哦?是嗎?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馮茵倫當地時間1月21日,美國總統川普在世界知名經濟學家和企業界人士齊聚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年會上,發表講話大談美國經濟繁榮,引發質疑。而根據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當天的直播視頻,在30分鐘的致辭中,川普不斷強調,過去美國經濟不景氣,本屆政府對全球經濟復甦起了重要作用。他認為,美國經濟在全世界具有模範作用。川普表示,美國政府創造了"噴湧的機會之泉"(roaring geyser of opportunity)。
  • 美國經濟將出現不均衡復甦,40%經濟學家警告疫情...
    來源:匯通網匯通網訊——在上一次市場調查中,沒有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復甦將實現v型復甦,但是可能會呈現U型等其他形態。不過自那時起,市場對於經濟將以何種形態實現復甦的觀點再次發生了改變,目前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可能會呈現出平方根水平翻轉後的經濟增長軌跡,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因為疫情二次蔓延的風險越來越大,40%分析師甚至認為可能會出現最糟糕的情況。
  • 美國經濟筆記:失業問題困擾美國
    新華社華盛頓6月18日電(美國經濟筆記)失業問題困擾美國新華社記者熊茂伶 高攀美國勞工部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150萬人,儘管已連續多周下降,仍處於歷史高位面對前所未有的失業潮,經濟學家紛紛呼籲出臺新一輪救濟措施,但民主、共和兩黨對此意見不一,救濟措施前景尚不明朗。勞工部數據顯示,雖然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已經連續11周呈現下降趨勢,但截至6月6日,全美仍有超過2000萬人在領各州政府發放的失業救濟金,如果加上聯邦政府資助項目的救濟人數,這一數字還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