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少年小趙》:90後少年的被動生長

2021-01-07 中華網文化頻道

◎潘鴻

關鍵詞:紀錄片《少年小趙

也許再也沒有哪一代人會像今天中國的80後、90後,在急劇變化、矛盾爆發的社會環境與信息高速刷屏的新媒體時代下被動地生長。

2009年,紀錄片導演杜海濱在土灰色的平遙街頭,遇見一個身穿軍綠色軍裝的少年,他高舉著鮮豔的五星紅旗,臉被映得緋紅,振臂高呼:「還我釣魚寶島,中國萬歲」,遊街示眾。熱血小趙,昂首闊步、意氣風發,高唱:「毛主席的旗幟高高飄揚」,這個和毛主席同一天生日的90後少年,對於祖國,無比驕傲。兩年後扛著國旗、喝著可樂的小趙,到成都讀大學。經歷了因為家庭的貧窮而不得不四處借錢、重慶唱紅打黑、初戀、涼山彝族自治區支教,他的想法變化了,理想鬆動了,當兵的想法被放棄,大學畢業回家孝敬父母的誓言也不得不落空。而這其中讓他真正成長的是直面老家祖屋被拆以及因為拆遷而離世的爺爺。導演杜海濱用長鏡頭輕輕地撫摸著小趙,青春期成長的體悟與遭遇,都融在小趙的一行熱淚之中。

《少年小趙》是一部耐看的影片。片子在剪輯和敘事方面都延伸了紀錄片的可閱讀性和反思性,無論畫面的取景、結構的組織都很精心。在敘事方面,以時間線索展開,小趙的四次哭泣串起全片,一次比一次撕裂,一次比一次成長。在剪輯方面,一些有符號性意象的片段,如「紅歌比賽、歷史課、偏遠鄉村支教的升國旗、教彝族小朋友大聲說:『我是中國人』」,和小趙生活中的真實片段:「考大學擺宴席、喝醉後對家人的愧疚、爺爺入殮等」進行穿插,形成張力。全篇處處可見導演的用心安排,但是導演的主觀意願並沒有凌駕於現實情節之上,而是不動聲色地圓融在小趙的真實生活之中。

如果說杜海濱的《1428》是直覺之作的話,那麼《少年小趙》則是導演在周全考慮下的體悟之作。影片節奏沉穩,從開篇到結尾,導演對於紀錄片語言的控制力都潛藏在小趙真摯的情感之下,精準而不過分。杜海濱以一個長者的視角不疾不徐地記錄了一個少年人的成長,我們甚至聽到了小趙骨節裡吱吱作響的成長之聲,一個帶著青春痘的形象開始鮮活起來。

不同於杜海濱早期紀錄群像式的片子《1428》、《傘》、《鐵路沿線》等,《少年小趙》原名《少年與國》,它的拍攝方式是杜海濱由關注群像到聚焦個體的轉變。習慣了群像式的敘述方式,並沒有讓杜海濱在拍攝小趙時將其符號化或者群像化。在接受採訪時小趙也說,他不能代表任何人。但是,從某種角度上說,小趙經歷的正是許多80後、90後所親身經歷的,也許再也沒有哪一代人會像今天中國的80後、90後,在急劇變化、矛盾爆發的社會環境與信息高速刷屏的新媒體時代下被動地生長。一方面,新的生活方式急速地佔領著青年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傳統中國政治生活中個人與權力之間約定俗成的「道理」也繼續產生著影響。就像小趙的媽媽說,「有權和有錢,當然選擇有權,因為有了權就有了錢」,軍訓時教官會說:「你要入黨,然後提幹」。(塗灰的這幾句不要突出了)

除此之外,集體主義、群體生活也是促使小趙成長的側因。在中國,大多數青年人在大學時離開原生家庭,住進寢室,集體無意識,群體之間的互相影響,像是一種似有若無的啟蒙與烙印,從而演變為一種習慣。小趙也不例外,從高中入大學,從平遙到成都,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離開母體,融入群體。周圍的一切都充滿著誘惑與挑戰,學生會幹部說,上大學一定要做兩件事:加入學生會和談戀愛。杜海濱的攝影機精準地記錄了小趙對於這個陌生又刺激的新世界,欲抱還羞的多個瞬間,我們甚至可以聽到小趙與女朋友那兩顆年輕的心怦怦直跳的聲音。杜海濱好似將鏡頭安放在一粒樹種旁,記錄著從破土而出的小苗、幼苗到小樹的決定性瞬間,小趙既是初生牛犢也是少年維特,又仿佛一面鏡子立在鏡頭前。

影片臨近結尾時,小趙迎著光,穿過一個又黑又長的走廊,牆上巨大的宋體字寫著:「架起致富的橋梁」。這個頗具寓意的鏡頭訴說著一個少年的成長。是什麼改變了一個少年人的方向?就像曾經的革命信仰變成了片子裡以革命為主題的餐廳消費。小趙在片子裡面說,時間是一把殺豬刀,一刀刀地剁,一刀刀地切。杜海濱說:「如果我沒有拍他,他可能在過另一種人生,這恰恰也是紀錄片最殘酷之處。」

小趙作為90後的一員,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始終沒有超越他的年齡,一會兒清晰一會兒混沌,甚至自相矛盾,而他就在這樣的矛盾中長大了。其實,並非人長大了,視野開拓了,就不再盲目了。《少年小趙》講述了一個告別青春,發現自我的故事。

影片結尾處,一座廢棄的煤礦上一尊毛澤東的雕像孤單地站立,雕像頭部被紅布包裹著。杜海濱說,煤礦老闆因為對主席的崇敬而修了一座廟,但未等廟修好,老闆就入獄了,煤礦也跟著荒了。

總覺得小趙是杜海濱的影子,而杜海濱是長大後的「老趙」。

相關焦點

  • 少年小趙:一個「90後」的成長史
    大家都叫他「小趙」,即便他留了一臉鬍子,長得高高壯壯——年紀大的人這樣叫他也就罷了,偶爾冒出個楞頭小子也這樣叫。「小趙」真名叫趙昶通,是一名攝影師、紀錄片導演。他用影像記錄過世的親人、變遷的家鄉、貧困山區的孩子……他的作品屢次獲獎,有社會機構還出資,為他鏡頭下的孩子們蓋了一所學校。
  • 90後青年成長故事
    跟蹤拍攝他的紀錄片導演杜海濱,第一次見到小趙的時候,就是被他的「特別」吸引。那時,小趙帶著幾個90後在街上高喊著愛國口號。出生於1990年的他喜歡唱紅歌,崇拜革命英雄。    杜海濱對小趙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忍不住把鏡頭對準了這個帶有「愛國」色彩的少年。他覺得,「這也許是天意,上天安排我通過小趙來了解今天的年輕人」。
  • 少年》是這兩年對我觸動最大的一部紀錄片,沒有之一!
    這群孩子,正來自於最近在各大社交網絡引發熱議的口碑紀錄片《棒!少年》。在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紀錄片《棒!少年》贏得了「最長的掌聲」,影片上映不久便斬獲了豆瓣8.8的超高分,有90%的觀眾從影院走出後給《棒!少年》打出了四星、五星評價。當「感動」越來越奢侈,《棒!
  • 紀錄片《棒!少年》:披荊斬棘與成長三味
    少年》是講述一群偏遠地區的少年們在棒球中磨鍊成長的紀錄片。在前中國國家棒球隊隊長孫嶺峰創辦的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裡,這群小孩開始了自己新的人生歷程,性格迥異的他們,不僅要學會在團隊中的相處之道,還要破解擺在面前的一道道難題,細細密密的心路歷程就這樣呈現在熒幕中。這部紀錄片獲得了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獎,豆瓣評分至今高達8.7。
  • 大宋少年志有續集嗎?終趙簡被捕
    電視劇《大宋少年志》在晚播出了他的結局,但許多觀眾在觀看了結尾情節後感到困惑,這樣的結局肯定是結局嗎?在故事的結尾,趙簡被捕獲,第一秒趙簡仍然在親吻元仲辛,第二秒之後,元仲辛靜止不動。原來趙簡被米沁木北帶走,元仲辛決定一個人去找夏去救趙簡,他的初衷是希望王寬等人繼續照顧齊齋,王寬等人覺得我們不該分開,於是鏡頭變成五個小夥伴,一起飛奔到夏某身邊,《大宋少年志》結束。網友們都猜測,其實這個結局是很小的,但現在,他真的是開放式的結尾,對此,該劇的粉絲表示很難冷靜「辛趙不宣兩個人那麼好,彼此的感情那麼好,卻沒有得到好的對待。」
  • 少年》紀錄片怎麼樣好不好看 黃渤易烊千璽等人推薦
    少年》將在12月11日上映,這是一部關於棒球的紀錄片,影片中的主角是一群還沒長大的孩子,但是他們有著棒球夢。那麼《棒!少年》好不好看?《棒!少年》影評怎麼樣?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棒!少年》好不好看  這部很值得一看,有人說這是2020年看過最光明的一部電影,也是最適合帶孩子去看的紀錄片。
  •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少年》是「矬子裡面出高個」,在本屆FIRST影展中,它的突出是一種「斷層式」的優秀;相比於入圍最佳紀錄片的其他電影,這部電影反而像一部劇情片,擁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更有著日式動漫的熱血感,激奮之餘棒球少年的故事令人感動。《棒!少年》劇照在這群小少年中,有兩個孩子吸引到人們的目光。
  • 少年》打破傳統紀錄片刻板印象,紀錄電影如何尋求突破?
    紀錄片進入內地院線並日漸受到矚目,在今天的華語片市場算是一份不小的驚喜。年度評分最高國產片《棒!少年》是一部國內罕見的中國棒球題材紀錄片,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和希望的故事。電影採用紀實的形式聚焦一群曾被生活「放棄」的少年,他們大多是6-15歲之間的「事實孤兒」,被前國家棒球隊隊員孫嶺峰召集起來加入「強棒天使」棒球隊,重新出發,從零基礎開始學習棒球,在揮棒中尋找人生新的方向和希望。12月6日,《棒!少年》開啟全國百城首映,第一批放映後就有觀眾直呼這是「2020年看過最光明的電影」。
  • R1SE趙讓酷我音樂首發個人單曲,《VIOLET》展現少年夢想神秘光芒
    12月24日,00後新生代歌手趙讓最新個人單曲《VIOLET》首發登陸酷我音樂。歌曲以辨識度極高的少年感嗓音,夢幻跳蕩的音符與節奏,讓這個以紫羅蘭為主題的少年尋夢故事閃閃發亮散發光芒,更展現出初出茅廬少年應有的積極向上和旋風成長。
  • 生長吧!花兒與少年
    颯爽秋意中,白蘭花吐露陣陣幽香,少年們燦爛的笑臉與花兒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和諧美好的畫面。9月30日,孩子們手持白蘭花與老師、家長們一起參加了「花兒與少年——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校校花認領儀式」。白蘭花作為科小的校花,伴隨著孩子們的琅琅書聲,聽孩子們歡聲笑語,陪伴孩子們一同長大。
  • 少年》導演許慧晶:希望紀錄片能真正幫助到拍攝對象
    少年》海報「我未來的目標,是當一名職業棒球手!」日前,在即將於12月11日上映的紀錄片《棒!少年》的首映式上,男主角馬虎站在影廳的舞臺前,聲音不大卻篤定地許下這句諾言。然而,像馬虎這樣的孩子,幾年前的生活卻全然是另一幅圖景——他們曾經如野草般在全國各個鄉村困頓地生長,無親人依偎、對未來茫然。
  • 紀錄片《棒!少年》推廣曲催淚開唱 痛仰樂隊高虎傾情演繹《未來的...
    紀錄片《棒!少年》由許慧晶執導,該片講述了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被選進北京市郊一個愛心棒球基地,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隊,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的故事。少年馬虎以「刺頭」狀態闖進了基地,天天打架幹仗;而「元老球員」小雙心思細膩敏感,對未來滿是懷疑和不確定。
  • 專訪|2020年高分院線紀錄片《棒!少年》導演許慧晶:廣州是我的福地
    最近,一部講述一支特殊的少年棒球隊在70歲國家隊老教練的帶領下學習棒球、自我成長的紀錄片《棒!少年》正在國內院線上映。少年》導演、編劇許慧晶接受南方+記者的採訪,分享了影片拍攝前後的故事。許慧晶2004年入讀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後幾經輾轉,2016年回到廣州定居,他的命運再次和這座城市發生聯結。許慧晶說,廣州是我的福地,希望下一部紀錄片能夠以廣州的外貿服裝行業為主題,記錄這座城市的包容。
  • 一群野草般生長的困境少年 用棒球叫板命運治癒人生
    原標題:一群野草般生長的困境少年,用棒球叫板命運治癒人生   在棒球
  • 防彈少年團新紀錄片《BREAK THE SILENCE》將於5月12日公開
    【newsen】防彈少年團新紀錄片《BREAK THE SILENCE》將於5月12日公開!28日,防彈少年團 通過Weverse公開了講述世界巡演的華麗舞臺和對舞臺熱情的紀錄片系列《BREAK THE SILENCE: DOCU-SERIES》的預告片,並告知將於5月12日首播。
  • 少年》:值得更多的人看見
    少年》是一部紀錄片,但它拍出了劇情片的質感。這不是說導演刻意把現實故事化,而是因為創作者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豐富的細節,並且把握住一條清晰的線索來呈現。影片的流暢感得益於敘事節奏的把控。在前半段,孤僻少年與新環境的衝突支撐起了敘事;後半段則是一個衝擊高潮的故事,使得整部片子都能牢牢地吸引住觀眾。
  • 香港電影節開幕,歷屆獲獎紀錄片大盤點
    2015 · 39 · HKIFF · 紀錄片競賽 · 評審團獎 少年·小趙A Young Patriot(2015)導演: 杜海濱《少年·小趙》是一部關於90後年輕人——小趙的紀錄片。影片跟隨19歲的小趙——一個曾經在山西平遙古城街頭搖旗吶喊「中國加油,中國萬歲」的年輕人,一路從他生長的平遙來到他讀書的四川成都、支教的涼山州彝族自治區等地區,記錄了他從高中到大學二年級這四年間感情以及思想的變化,也藉由小趙的視角見證與呈現了當下中國社會正在經歷的焦灼與躁動。
  • 「防彈少年團新紀錄片《BREAK THE SILENCE》將於5月12日公開」
    [防彈少年團新紀錄片《BREAK THE SILENCE》將於5月12日公開]29日,據媒體報導,防彈少年團於28日公開了描繪世界巡演的華麗舞臺和對舞臺熱情的全新紀錄片系列《BREAK THE SILENCE: DOCU-SERIES》預告片,並公告將於5月12日首播。
  • 還記得紀錄片《翻滾吧!男孩》?裡面的少年亞運體操奪金了
    還記得紀錄片《翻滾吧!男孩》?裡面的少年亞運體操奪金了 8月23日,中國臺北選手李智凱在男子鞍馬決賽中。新華社 圖2005年,中國臺灣一部名為《翻滾吧!
  •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優秀紀錄片名單揭曉
    少年》《真實生長》三部由廣州出品或參與製作的紀錄片入選。 2018年2月,由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出品,廣東省委宣傳部、廣州市委宣傳部、南沙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廣州市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李林導演團隊打造的4K超高清紀錄片《海上來客》在廣州正式開機,是廣州市最早啟動的4K超高清紀錄片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