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2020-12-12 深焦DeepFocus

距離深焦華語影評大賽

初賽投稿截止還有

32

費裡尼、義大利電影與羅馬電影城

60:00來自深焦DeepFocus

喜馬拉雅APP訂閱 深焦Radio

蘋果播客訂閱 深焦DeepFocus Radio

棒!少年

導演: 許慧晶

編劇: 許慧晶

主演: 馬虎 / 梁正雙 / 張錦新 / 孫嶺峰 / 郭忠健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20-07-28(FIRST青年影展)

片長: 110分鐘

作者 光士源

豆瓣著名網黃

豆瓣 @光士源

《棒!少年》:熱血燃情的邊緣少年影像

這樣一群少年從第十四屆FIRST影展脫穎而出,《棒!少年》平地驚雷,它鮮明的節奏,質樸的鏡頭語言,熱血的少年群像都深刻地印入觀眾的心中。它關注了一個邊緣群體:在北京市郊訓練棒球的一群少年,和每天在學校聽著上下課鈴的陽光小學生不同的是這群少年因為家境貧困所以選擇參與「愛心棒球」的項目。他們沒有富裕的家庭,沒有完整的家庭,洋溢著笑容的臉龐上籠罩著一層不可細聞的憂鬱。有人評論《棒!少年》是「矬子裡面出高個」,在本屆FIRST影展中,它的突出是一種「斷層式」的優秀;相比於入圍最佳紀錄片的其他電影,這部電影反而像一部劇情片,擁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更有著日式動漫的熱血感,激奮之餘棒球少年的故事令人感動。

《棒!少年》劇照

在這群小少年中,有兩個孩子吸引到人們的目光。一個是棒球隊中的反叛者,馬虎;另一個是團隊中的乖孩子,上進生,梁正雙。導演徐慧晶的關注點是極為精準的,他塑造了兩個充滿對比性的人物。儘管這是一部紀錄片,導演的設計不但沒有讓人覺著非常刻意,反而很自然的銜接了故事發展的衝突點,這樣流暢而舒服的處理方式,讓兩位少年的形象豐富了起來。擊球手「強棒」馬虎不思進取不服從棒球教練的管教,經常與同學打架鬥毆,他還偷吃粉筆,偷關水閘,鬧的整個棒球隊雞犬不寧,自然而然他就被其他的孩子們孤立了。在電影的前半部分,觀眾心中的馬虎似乎天生冥頑不靈,他身上帶著一種小鎮野蠻小子的氣質,在電影中有一段記錄非常有趣:馬虎被罰在操場上低聲怨罵教練,而教練也在角落裡對著其他孩子批評馬虎,此時導演運用交叉剪輯,將這兩段影像分割,重新洗牌,把兩個時空下的情景重新洗牌,讓馬虎和教練師爺的狀態生生對應,頓時間馬虎的人物性格更為鮮明了。導演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塑造了一個叛逆到搞怪,衝動富有拼勁的棒球少年。

把注意力集中到投球手梁正雙身上,亦如他在球場上的位置,投手小雙穩重,敏感與馬虎的性格截然不同。他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刻苦訓練堅定目標,背負著重大的期望。在愛心棒球社中,馬虎與梁正雙代表了兩類人,我並不認為導演是為了強調某一類人是更好的而去分揀這兩個孩子的素材,這兩類人在棒球這個邊緣競技項目的環境中代表著不同的成長心路。是衝動蠻橫,不願努力的馬虎承託出小雙的堅韌踏實,也是敏感脆弱的小雙照映出馬虎的少年力量,這樣強有力的對比,形成了多層的人物形象,讓觀眾探尋到了《棒!少年》中有關少年們的細節。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一部紀錄片首先要足夠紀實,導演必須揮動真實的大刀,劈開這個群體,打開電影的出口,觀眾會感受到一部電影的真實與誠心。

《棒!少年》劇照

孩子們的世界是單純可愛的,從棒球運動的角度出發,導演許慧晶抓住了這一題材電影的精髓。大家所熟知的《網球王子》,《黑子的籃球》,還有票房王炸《摔跤吧,爸爸》都集中於表現運動競技項目的高燃感染力:當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指導女兒完成靈魂一摔的剎那,人類最原始的勝利之魂被瞬間喚起,具有極強的戲劇張力。

深受日本動畫的影響,許惠晶導演把《棒球英豪》看了三遍不止,他的很多分鏡,電影場面調度,視聽風格建制都有這部日本動畫影子。那些在電影中出現的齊聲口號,球場上少年狂奔跑壘的鏡頭,都化作競技場上的符號。一種競技精神力從大屏幕傳來,它展現了少年人天然的狀態,好勝之心,以及不同於成年人世界的純粹之心。《棒!少年》的熱血感不是單一的,除了穿插大量的訓練比賽片段,少年之外的人物也是熱血的。師爺這一人物值得觀眾去思考,作為愛心棒球社的領頭人,他親自參與進少年們的點滴生活中。即使鏡頭只紀錄了他是如何日復一日為棒球事業奔波勞碌的,但這條支線起著一個很好的潤色作用,棒球老年也朋克,升華了這種強烈的競技精神。

在這一屆FIRST電影展上,《棒!少年》猶如一匹黑馬殺出紀錄片重圍以觀眾口碑9.2的好成績交了一份不錯的作業,它紮實的內容,節奏漸佳的剪輯都可以凝練成了兩個字:成熟。粗礪的作品富有野性,成熟的作品是精準的藝術品,它能和觀眾達成同屏共振的約定。首先導演在剪輯上是成熟的,他更趨近於劇情片的剪輯方式,擁有個人很張揚的思考,在電影中大量的平行交叉剪輯增加了事實的厚度,調度了時間和空間;除此之外,導演還拼貼蒙太奇,電影質感上升,但這部仍然是一部紀錄片。

其次,導演的選材能力成熟,他免於產生判斷選材的失誤,《棒!少年》把運動競技和人生履歷兩大塊內容的比例拿捏的剛剛好,通過一個循序漸進的原理:先點出馬虎的性格和人生背景,再一步步展現他走向成長被重視,這個貼近馬虎的人物塑造。換成小雙,他因為背負太重的成長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穩重讓他變得限於放手一搏,所以他成為了投球手為球隊保下分數,其後再講出小雙為何怯懦的原因,點出人物的背景。這兩個人物被拆解的先後關係是令人舒適的,觀眾按照一種自然而然的邏輯吸收,消化這部紀錄片的故事。導演的處理沒有過多精巧的設計,他服務於內容,著重於內容,這才讓他表達出的電影情緒有理有據,也更成熟。導演許慧晶,山西人,曾就職於南方周末電視部、香港鳳凰衛視中文臺,有著十年獨立創作紀錄片的經歷。對於一個紀錄片導演,十年已經足夠他去選擇怎樣做好一部紀錄片,時不待我,一朝噴發。

《棒!少年》劇照

《棒!少年》聚焦在這群特殊的孩子身上,它成熟的技法只是它成功的一小部分原因。馬虎和梁正雙的身世背景使人驚醒,一個是自幼失去母親出生於偏遠寧夏山村的野小子,他身上的桀驁不馴,過於剛硬都可以溯源到母親角色的缺失,所以這個孩子常在黃昏,黑夜一個人唱著有關母親的歌曲;一個是父母都缺失的孤兒梁正雙,他唯一在乎的只有他的哥哥,伯伯。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長大,他自幼就是個脆弱的人,在美國的棒球比賽輸了後他————抑鬱了,太在乎輸贏和別人的期待,小心翼翼的梁正雙惹人淚目。或許在愛心棒球社中,還有比馬虎和梁正雙更可憐的孩子,棒球就是他們人生的一條出路,帶他們去往美國去往未來。導演引發我們的思考,這是一種關注的角度,藉助影像的力量把這類邊緣人群的窘境展示給社會各界,更讓大眾們去關注偏遠地區的留守兒童,孤兒群體。此刻「棒球」也化成了一個符號,緊緊貼在少年們的身上,變成某種」真實可探「的噱頭帶領人們走進低端底層人口的生活,沒有棒球少年的熱血奮鬥,人們也難以注意到他們,為他們提供幫助。

對於電影和現下青年導演的創作來看,《棒!少年》的成功是一個極好的典例,它為當代的青年導演們提供了學習思路。運動競技紀錄片具有很大的類型潛力,它本身就指明了競技精神的燃情和運動員背後的成敗之路,青年導演可以很快地理出一條清晰的創作思路,現代的人們需求去看到正向引導的影像,邊緣不代表奇情或者苦大愁深,做好內容不是保守缺乏新意,在這個」蜜罐「時代中,以尋找苦難為衝突點的選題是一個刻意而懶惰的導演所表達的,以化解苦難轉而拍出苦中有甜的導演值得青年人去學習。正因如此,許慧晶導演的真誠和勤奮會帶領著《棒!少年》揮舞出第14屆FIRST電影展的最強一棒,點燃眾心。

●●●●●●●●

編輯:往事如煙

自言自語長期患者

豆瓣:-發乎情止乎禮

-FIN-

相關焦點

  • 少年》上線愛奇藝 別再錯過熱血少年們
    少年》作為一部實至名歸的口碑佳作不僅斬獲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雙料大獎、2020年第10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評委會大獎提名獎」、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評審團特別推薦優秀紀錄片」等多項殊榮,更在12月11日登陸院線後收穫各界好評,成為2020年度豆瓣最高分國產電影。並且,影片還獲謝飛、陳可辛、黃渤、周迅、王一博、易烊千璽等三十餘位導演、明星的推薦。
  • 專訪|2020年高分院線紀錄片《棒!少年》導演許慧晶:廣州是我的福地
    最近,一部講述一支特殊的少年棒球隊在70歲國家隊老教練的帶領下學習棒球、自我成長的紀錄片《棒!少年》正在國內院線上映。 這部影片今年8月份入選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競賽單元並獲得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目前豆瓣評分維持在8.7。雖然院線排片不多,也絲毫不影響它成為今年評分最高口碑最佳的國產片。
  • 這部口碑極高的足球紀錄片,中國團隊是如何拍出來的?
    文 / 鍾方亮「這兩年有看過哪些中國拍的足球紀錄片麼?」「《足球少年養成》。」「還有麼?」「嗯...沒有了。」慢工出細活:耗時九個月,跟拍近40場比賽 在很多人看來,紀錄片不需要劇本,也不需要多高的拍攝技巧,只需要真實記錄就行。
  • 少年》 成2020院線口碑黑馬 愛奇藝的高品質內容「上壘」策略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裡,中國電影市場出現了一個溫暖的「意外」——一部集齊了紀錄片、兒童題材、體育三大「冷門」元素的電影《棒!少年》,成為名副其實的口碑黑馬。這部紀錄電影不僅拿下了今年國產院線電影最高豆瓣評分,也激發了社會各界透過電影對兒童成長話題的討論,最近兩周一群棒球少年佔據了各類媒體頭條。
  • 我們想為這部叫《出·路》的紀錄片尋找出路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不再是黑話,而是一句讓人一時不知如何解答的天問。今天,大象要非常認真地向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它的名字,便叫《出·路》。2018年高考後,一篇題為《六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這部紀錄片扎了高考一刀》的文章橫掃朋友圈,衍生了無數篇10萬+——諸如《6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這部紀錄片戳到了中國教育的最痛處》、《六年才拍完的良心國產片
  • 把紀錄片拍得像大片一樣好看 專訪臺灣新生代紀錄片導演黃嘉俊
    這部影片講述了六位超齡大叔組搖滾樂團想去參加貢寮海洋音樂祭的故事,而把他們拉到一起的原因,是六位爸爸家中都有罹患罕見疾病的孩子。「月球」在片中的含義有兩層,一是上月球的願望看似遙遠夢幻,但未必不能實現,二是如導演黃嘉俊所言:「臺灣的男人不像太陽,他們其實像月亮」。臺灣男人習慣在人前表現堅強,把壓力藏在心中,只讓人看到光明一面,可是陰霾卻可能隨時吞噬掉光明。
  • 少年》打破傳統紀錄片刻板印象,紀錄電影如何尋求突破?
    少年》登陸院線上映。影片此前開啟「百城首映禮」,遍布全國82個城市,場均上座85+人次,一路收穫大量「爆款」口碑。此外,《棒!少年》於今年在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以9.42分(總分10分)的高分位居觀眾投票第一名,斬獲「最佳紀錄長片」「觀眾選擇榮譽電影」雙料大獎。
  • 拍紀錄片麼?票房6000塊錢那種丨紀錄片
    今年3月,因為新片《礦民、馬夫、塵肺病》不能公開放映和傳播,紀錄片導演蔣能傑只能在豆瓣私信觀眾資源,希望自己紀錄的塵肺病患者被更多人看到。拍這部片子用了蔣能傑10年時間,但除了觀眾零星的打賞,他沒拿到一分錢。
  • 少年》嗎?
    少年》參加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並獲得最佳紀錄片獎。組委會在頒獎詞中這樣寫道:流暢的剪輯超越線性的時間敘事,與完備的電影技術的高水平融合,在動人又誠摯的成長故事中,彰顯了人性的溫存與希望。 FiRST影展CEO李子為在《棒!少年》院線首映當日這樣評價:紀錄片中所提供的廣闊社會畫卷讓我們看到了人的悸動、掙扎和眼淚,伸手可觸。
  • 少年》:值得更多的人看見
    這部影片在院線上映,排片很少,上座率也低。你也許在社交平臺上看到過關於它的討論和推薦。隨著一些媒體和觀眾的傳播,影片的熱度逐漸抬升,佔據豆瓣熱門影片的前列。豆瓣評分也有8.7的高分。少年》是一部紀錄片,但它拍出了劇情片的質感。這不是說導演刻意把現實故事化,而是因為創作者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豐富的細節,並且把握住一條清晰的線索來呈現。影片的流暢感得益於敘事節奏的把控。在前半段,孤僻少年與新環境的衝突支撐起了敘事;後半段則是一個衝擊高潮的故事,使得整部片子都能牢牢地吸引住觀眾。
  • 法國人拍的這部講中國苗寨的紀錄片,為什麼能火?
    法國人拍的苗寨故事,也紅遍了中國,當然主要是在微信朋友圈。觀察兩個不同社會的觀眾反應時,發現中國興奮焦點在於美麗的風景,地方政府也藉此開始了旅遊宣傳。法國社會雖然對這世外桃源村落也驚嘆,但更關注苗人的生活與情感。兩位主角以做客的姿態,通過人類學田野的方法呈現苗寨村落所有的生活,真正打動法國人的,也是這其中自然樸素的人情味。
  • 開播上熱搜、拍出電影質感,這是怎樣一部紀錄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張曦)#當紀錄片拍出電影質感#、#中國紀錄片裡的神仙文案#、#汪涵狂野波波頭#……7日晚,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播出後,迅速登上了熱搜。這是一部怎樣的紀錄片?還要從頭說起。
  • 跟隨這部獲獎紀錄片,關注中國邊緣村落的命運
    「DIRECTUBE導筒」帶來紀錄片《春去冬來》導演劉飛芳專訪,走進中國晉西北的村莊秘事。因為我是第一次做紀錄片導演,心裡覺得空空的,考慮到拍四個人物的製片成本和拍攝難度很大,就決定不拍四個人物了,而是把侯軍禮和劉國平作為拍攝的主要人物,憑著以前做過紀錄片攝影師的經驗,就開始了兩個人物的拍攝,在拍攝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著影片的內容和結構,我也越清楚要拍什麼,於是在拍攝過程中,劉三龍便成為了影片的第三個主要人物。
  • 少年》紀錄片怎麼樣好不好看 黃渤易烊千璽等人推薦
    少年》將在12月11日上映,這是一部關於棒球的紀錄片,影片中的主角是一群還沒長大的孩子,但是他們有著棒球夢。那麼《棒!少年》好不好看?《棒!少年》影評怎麼樣?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棒!少年》好不好看  這部很值得一看,有人說這是2020年看過最光明的一部電影,也是最適合帶孩子去看的紀錄片。
  • 少年》導演許慧晶:拍事還是拍人,我理解了十年
    2020年,是很多人不得不向命運低頭的一年,慶幸年底《棒!少年》的上映,這樣一部「向命運叫板」的紀錄電影,有著殘酷現實的底色,卻充滿鬥志和暗湧的暖。這部被稱作「今年最黑馬的紀錄片」,在FIRST世界首映後,獲得了2020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雙料大獎。還贏得了一眾明星的力挺。12月11日,《棒!
  • 為什麼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紀錄片?
    為什麼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紀錄片?這時,我想問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為什麼BBC能拍出這麼好的自然紀錄片,而我們不行?知乎上也有這麼個討論。有位網友吐了個槽:BBC的思想是「Let me tell you an interesting story」,我們的臺長指導思路是「讓我來拍個片子教育你們一下」。為什麼 BBC 紀錄片拍攝水平和敘事水平那麼高?
  • 「我們和《金剛川》」上映,這些電影幕後紀錄片也值得看……
    這也是繼《張藝謀和他的「影」》之後,第二部走進院線的電影幕後紀錄片。 解析:電影幕後紀錄片的啟蒙,是成龍電影的NG花絮 這樣的電影幕後紀錄片,也被稱為側拍紀錄片,指那些記錄電影創作的過程、以電影的幕後故事作為表現對象的紀錄片形式。它的啟蒙來自於以成龍為代表的,電影結尾部分播放的NG花絮。
  •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再出新作!這部《沸騰吧火鍋》,要網友饞哭
    有人說,《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絕對是個「狠人」。  這不,就在大家隔離還不能盡情出門吃火鍋的時刻,他帶著新作又來了!  並且這部新作的大名,就是《沸騰吧火鍋》。  怎麼樣,是不是只聽名字就想流口水?
  • 12月上線的院線電影太炸,壓軸大片全在這裡
    隱形人 上映日期: 2020-12-04(中國大陸) 欺凌、家暴、恐嚇、喪失發言權、不被傾聽、不受信任等等—— 這些遭遇,從另一個層面看,才是這個時代裡真正可怖的「隱形人」。 棒!
  • 火鍋在雲沸騰
    因為太想念火鍋的味道,我回家便點開了紀錄片《沸騰吧火鍋》,想著望梅止渴。 上周《沸騰吧火鍋》放出預告時,是同事們回北京在家隔離的第二周,天氣很冷,連從不參與我們火鍋局的王小笨都在說「這個時候放出來,誰不想吃火鍋呢?」而脆彈麻香的毛肚配油碟、鮮嫩筋道的牛匙沾著沙茶醬、被麻醬包裹的手切羊肉……這些味道估計都停留在二十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