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宋時期
兩宋時期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重要時期,誕生了許多文化瑰寶。其學校教育制度,一方面承襲唐朝,一方面又有所變更。
①官學
兩宋時期的中央官學大體上與唐朝相仿,但有所增加和刪減。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部分。
其一是由隋唐延續下來的國子監系統。國子監的長官為國子祭酒,下設司業、參丞、主簿等分管各門業務。宋朝的國子監除了國子學之外,還下轄了太學、四門學、廣文管、律學及武學,前四者為大學性質。
宋朝的國子學起初招收七品以上官員子孫,後招收八品一下子弟及平民中有才能的人,北宋初期的國子學管理松垮,常有人曠課,空掛學籍。
太學是宋代的重點學校,招收八品以下子弟和平民中的俊異者,相較於國子學,太學的管理甚為嚴格,除此之外,宋代還設立了闢雍作為太學的外學,相當於太學的預科學校。
四門學同樣招收八品以下的士庶子弟,但創辦不久就被廢止。
廣文館設立的目的是「以待四方遊士試京師者」,是為了科舉制度服務的機構。
律學、武學皆為專科性質的學校,修習律令和諸家兵法。
其二是隸屬於各個專業機構的專科學校,包括太醫局下的醫學、太史局下的算學、書藝局下的書學以及書畫局下的畫學。
醫學分方脈、針、瘍三科,學習《素問》、《難經》、《千金翼方》等書籍。
算學主要修習算數和天文歷算,學習《九章算術》、《周髀算經》等書籍。
書學主要修習書法,以篆書、隸書、草書為主要學習對象。
畫學的學習內容主要有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等。
其三是宗學下的大學和小學,招收皇親國戚的親屬,分大學和小學,
兩宋的地方官學也是以行政區划進行劃分,在州下設州學、府下設府學、軍下設軍學、監下設監學,除此之外州下還設有額外的武學,縣下設有縣學。
②書院
書院這種教育形式,其名稱最早產生於唐,但起源可追溯至五代十國時期,在宋朝這種教育形式空前繁榮。著名書院有白鹿洞、嶽麓、睢陽、嵩陽等。
書院大多建立在風景秀麗的地方。除此之外,宋代許多書院都提倡經世致用,重視實踐,且重視道德教育,即教書又育人。書院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宣講,除此之外還有講會等形式以及禪林制度等。
二、元朝時期
元朝在教育制度上雖然沒有太多創新,但也有自己的特點。
①官學
元代的中央官學大體由兩類組成,其一是以漢文進行教學的國子學,其二是以少數民族文字進行教學的蒙古國子學和回回國子學。除此之外,元也同唐宋一樣,設有專門的專科學校,歸屬於對應機構管轄,例如司天監、太醫院等。
地方上除了按照行政區劃設立的府學、州學、縣學之外,元還在地方設立了蒙古字學、醫學和陰陽學,與中央的蒙古國子學、醫學和天文學對應。
②書院
書院這種教育形式產生之後國家想方設法將其籠絡,想讓其向官學化轉變,這種傾向宋朝就已經出現。到了元朝,朝廷直接將書院山長列為各地儒學提舉司下屬官員的編制,進一步加強了書院的官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