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墨菲定律》:要相信美好的事情會發生在你身上

2020-10-18 致薔薇心理

作者:常薇


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墨菲定律,很熟悉吧?即使不是心理圈裡的人也是耳熟能詳的;而且有時還會被人拿來當槍使,說什麼,墨菲定律如何如何說,你要小心。

然而要相信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一切的存在都是為了被打破與迭代的;就像本書作者去挑戰墨菲定律,用事實、數據說明了——無論際遇如何?積極的行動、樂觀的思維都將助力我們創造屬於我們的幸福人生。這也是這本書試圖要傳達的信息,同時,也告訴我們達到的途徑——要相信美好的事情會發生在你身上。

現在我就用前天接待的因高考失利來求助的少年,看如何用本書傳遞出的信息幫助他,打造想要的人生。

那位少年,從小到大一直都很努力,心心念念想要考清華大學,這次,若非政策變動,取消了降分政策,以他的成績上清華還多出10分呢。

就差一點就能如願的他,內心充滿了遺憾與挫敗,他暫時卡在這個點上了。

如今他的天空有了點烏雲,對未來有點擔心,對自己有點懷疑,那麼如何引導他撥開烏雲,跨越卡點,踏上夢想之旅——成為數學家。

心態方面:

自證預言

自證預言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症狀,意指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他是有清晰目標並一直在努力實現中的少年,這次高考,他數學提前交卷並且成績是滿分。這樣的呈現,強化了他想成為數學家的夢想。然而,沒能上清華,讓他很挫敗,感覺朋友、家人都看不起他,對於未來仿佛也缺少了以往的那種篤定。

念念不忘,必有回聲。成為什麼?就像燈塔一樣指引著人的行為按設定的軌道航行,這也可以用自證預言來講解讀,你覺得自己將會是什麼樣?這個想法將會滲透到你的行為中去,從而幫你達成所願。

而目前他的燈塔、他的預言似乎蒙點灰塵,沒有以前亮了:他擔心即將就讀的大學數學系能不能託起他的夢想?同時,他的名校的情結,內心累積的遺憾等等這些都需要及時清理、擦拭一下。

心理模擬

「心理模擬法」的前身叫做形成了的「活動形式分析法」。這實際上就是記錄那些能有效地解決某類課題的活動方法。

陪他撥開雲霧的同時,引導他進行自我心理模擬,這樣可以在內心建立一種虛擬的演練場,這樣不僅加深了他的自證預言;而且可以讓他規整好內在秩序,為付諸實踐做好內在準備。

世界奇妙,妙在它是人內在的投影。

對於如何成為數學家?要怎麼走?需要積累什麼?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經常在心理預演一下的。

不是有這樣的說法嗎?你想成為什麼?假裝成那樣已經成為了即可。時間久了,這些就會滲透進潛意識,開始自動化運行。

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放鬆下來,不再對某個人、物或者其他緊抓不放什麼,投注過多地關注時,反而你所渴望的,會在不經意間出現在你的生命中?意識是我們能察覺的,而潛意識與意識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運作模式。

心理模擬,是在意識層面的作用於人的心理,規整內在秩序,形成深厚的心理印痕;然後放鬆下來,將之交給潛意識。讓它日夜不停地運作。

積極關注正向資源

積極關注是指在心理諮詢過程中對求助者的言語和行為的積極面予以關注,從而使求助者擁有正向價值觀。

以上所闡述,無論是自證預言還是心理模擬都指向——人要想幸福,要創造想要的未來,都需要積極關注正向資源。

本書的作者是坦普爾積極心理學獎獲得者,多年來對樂觀與幸福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研究。整本書都在強調積極關注、挖掘自身的正面資源,以此作為抓手、燃料,讓美好降臨。

少年因為高考失利,一時之間被糟糕的情緒淹沒,思維變窄、受限,關注點暫時停留:」要是政策未調整,我就能上清華了,哎,我這麼多年的努力真是白費了。」

這是很多遇到卡點的人會出現的狀況。將焦點投注在卡住自己的地方,總是說「要是什麼什麼,就不會這樣了」的話。

這個時候需要慢慢引導其關注正向資源,然後好好地去使用它們,才有可能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將卡點去除。

那少年未進入大學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夢想——成為數學家,再加上以往努力習得的自律、很強的學習能力,即將就讀於某985大學數學系,據說那個數學系還是很有名氣的,還有年輕的生命等等這些正向的資源存在,只要他目光一轉,就會豁然開朗。

以上是內在運作,從心態方面依據書本給出的點,應用在那少年身上,如果他能將心態調頻到這幾個點上,心理層面上就做好了準備。

有了內在準備,思維的轉換,接下來就要去踐行了。

行動方面

專注於目標

那少年已經有了夢想——成為數學家,只要足夠堅定,這將成為他行為的導航器,始終讓他沿著既定軌道航遊。

《打破墨菲定律》這本書,還說了,目標的設立格局要足夠大,少年的目標是數學家,走學術之路,這個格局足以支撐他走很遠很遠,甚至是一生。

有了目標,人生就變成了升級打怪的遊戲,在與怪獸較量時,不斷升級自己的能量、獲得戰利品;同時,剝離不利於個人成長的多餘物。

那個少年這個方面已經具備——有一個格局足夠大的目標,只要堅持不懈地去追求就好了。

堅持不懈

有了目標剩下的就是如何去堅持了?而真正能夠成為人生贏家,在升級打怪中最終取勝的人,都是無論路途如何蜿蜒曲折,也能堅持不懈執行到底的人。

那少年能夠堅持那麼多年去追逐名校夢,這樣的品格自然是具備的。現在他需要的是從那種挫敗中跨越,最好的做法將之看成一次歷練,能從這次遭遇中習得抗壓能力、危機處理能力、情緒關係能力、自我關懷的能力等等。

這也是我在與他的互動中與他討論過的。

其實,人生無論經歷什麼如果能夠合理看待都能成為可以利用的資源,並將之轉化成對自己成長有益的燃料。

就像華為是從任正非的苦難哲學中孕育而生的,還有約翰·羅伯茨,現任美國首席大法官在兒子初中畢業典禮上的致辭是這樣的:

「我希望你們在未來歲月中,不時遭遇不公對待,這樣才會理解公正的價值所在;願你們嘗到背叛滋味,這會讓你們領悟忠誠的重要」 ,等等一系列「狠言」。

總歸是要跌倒,早點肯定比晚點好。因為年輕的生命可以橫掃一切障礙,只要不氣餒,及時站起來,沿著設定的航道走,就能達到彼岸。

構建資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實現目標、創造未來,資源肯定是必不可少的。這本書總結了創造美好生活所需的資源有:

基本資源——成長與健康,社會資源——人脈關係網,地位資源——在社會上的位置,生存資源——衣食住行等,接納資源——親密關係與自我實現

少年目前基本資源富足,其他資源則需要一點點地去構建。

不過,在他心態準備好的情況下,堅持不懈地專注於目標的過程中,就是在很好地構建資源了。

還有一點就是有了資源後,還要學會靈活調用,合理搭配,讓資源真正為自己服務。

以上是用《打破墨菲定律》裡的樂觀主義行事作風來虛擬式地讓少年走了一下。

作者說提到即使不是樂觀主義者,只有按照樂觀主義者的行事,一樣可以得到想要的結果的。

墨菲定律是可以打破的,只要遇事時,積極行動,樂觀思考,不沉溺於事件本身,就可以創造出想要的結果。

所以要相信美好的事情會發生在你身上。


相關焦點

  • 打破墨菲定律:保持一個樂觀的行為方式
    在眾多定律中,很多人認為,墨菲定律是壞的,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與其對立的是麥克斯韋爾定律,做一件事情,只要努力去做,總會比預想的結果好。小孩子不懂什麼定律,哭泣代表不滿足失敗,歡笑代表成功和滿足。哭哭笑笑間日子就慢悠悠過去了。
  • 打破墨菲定律:保持一個樂觀的行為方式
    人類制定了很多的定律給自己,用來概括解鎖宇宙奧秘。什麼餡餅定律、手錶定律、二八定律等等。在眾多定律中,很多人認為,墨菲定律是壞的,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與其對立的是麥克斯韋爾定律,做一件事情,只要努力去做,總會比預想的結果好。
  • 生活中的墨菲定律
    小A身上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什麼事情,只要是他去做了,事情多半會變得很糟糕,或者更加糟糕。空軍上尉墨菲就開玩笑對小A說:「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壞,讓你去做一定會更加壞。」說完之後,墨菲自己笑了半天。這樣的事情怎麼會發生呢?但實際上,它確實發生了。這就是墨菲定律中提到的不管壞事情發生的概率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 為什麼倒黴事兒總是發生在你身上?帶你了解逃不脫的「墨菲定律」
    在汽車脫保的第一天發生車禍,理髮時居然罕見地被鉸到耳朵,好不容易拿到駕照首次上路卻遭遇扣除12分的尷尬……當這些糟糕的事情在你身上發生時,除了自怨自艾自認倒黴之外,你可追究過這些事件的肇事元兇?可是後來所有的受試者反映,12個加速度計中,沒有一個能正常工作,於是愛德華在無比感慨中總結出了大名鼎鼎的「墨菲定律」: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而其中有一種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不過是一句發自肺腑的感慨之語,卻流傳至今,演變成為了如今的墨菲定律!
  • 墨菲定律:我所擔心的,真的發生了
    事後,墨菲上尉承認,這是由於自己在設計傳感器的失誤,他自嘲道:「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以錯誤的方式被處理,那麼,最終肯定會有人以錯誤的方式去處理它。」 這就是著名的&34;來源,事情有時候往往會朝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有這個可能性。
  • 如何打破墨菲定律?成就快樂人生
    在《打破墨菲定律——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的不同結局》這本書裡,作者蘇珊娜·C.塞格斯特倫認為,「墨菲定律」是一個悲觀的概念。越壞的事情越容易發生,但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對事情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作者基於墨菲定律介紹了這一有趣的現象並闡述了背後的原理。
  • 美國心理學副教授教你打破墨菲定律,擁有更好人生
    前段時間影院復工,諾蘭的大作《星際穿越》又重新上映了,影片中主角女兒墨菲的幾句臺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覺得爸爸媽媽用不好的事給自己取名字。而爸爸則解釋並不是這樣,墨菲定律不是說會有壞事發生,而是說只要有可能的事,就一定會發生,這聽起來沒有什麼不好。
  • 《墨菲定律》中10個經典理論,你越不想發生的事,越會發生
    你有沒有發現在生活中總是會發生這樣一件奇怪的事,你越不想發生的事情它越會發生,其實這種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墨菲定律,墨菲定律其實是一種心理學的現象。它的發現是在一個非常偶然的事件中發現的,愛德華墨菲在做一個實驗的時候,認為如果一件事情有變壞的可能,那麼它就一定會變壞。
  • 被歪曲的「墨菲定律」的真正意思
    墨菲定律的原義--凡是覺會出錯的事物,在基數足夠大的情況下,一定會發生。墨菲定律,本質上是利用對於生產經營中經常出現相同事件的情況下研究出來的,擔心生產上發生的問題,在足夠的基數下就一定會發生。基數是什麼?就是可能發生事故的事件總數。這裡舉個例子,就拿基數最大的高考來說。
  • 《墨菲定律》:10句話教你看到事情的兩面性,學會觀察生活
    墨菲定律在心理學當中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因為關於這個定律,在心理醫學界有很多研究這一方面的學者,都有一些理論的東西,而且墨菲定律的本質就是,當一件事情有發生的可能,那麼它就一定會發生,所以在生活當中注意一些細小的事情,就是能夠讓你減少一些損失。
  • 墨菲定律註解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墨菲定律:唯有計劃周全,方能避免失誤醞釀效應:「不思考」也是一種思考方式控制錯覺定律:相信直覺,但別迷信直覺羊群效應:「從眾」和「盲從」的臨界點在哪裡巴納姆效應:似是而非的「真理」一無是處
  • 打破墨菲定律,養成樂觀思維的6個小妙招
    這樣的事有在你身上發生過嗎?當你剛買了新手機時,對它小心翼翼,給它貼膜、戴手機殼,唯恐它磕了、碰了、摔了,但是若你的手機摔過一次,你對待手機的態度就會變化,變得無所謂了。這種看似隨機,實則按著劇本發生的現象,可以用一個詞解釋——墨菲定律,其根本內容是: 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看到這個解釋,是不是覺得帶有一絲悲傷色彩?消極的負面的東西,哪怕剛開始微不足道,最終都將導致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 《墨菲定律》:倒黴的事往往越擔心就越會發生,其實是這3點原因
    你知道墨菲定律嗎?墨菲定律最早是由美國人愛德華·墨菲提出觀點,本質上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書中說:「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就好像你在站臺等公交車,車很久沒來,但是你一走,它可能就來了;在家裡閒置很久的物品派不上用場,一丟掉,可能過幾天就要用它了。
  • 越害怕什麼,越會發生什麼,墨菲定律真是準的可怕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當我們特別擔心某件事時,大部分都會發生,而且壞的事情總比好的事情容易發生,比如某件東西好久都沒用過了,當我們把它一丟掉,往往就會必須要用它了。這就是常說的墨菲定律。僅供產考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他總會發生在你面前。
  • 墨菲定律:越擔心的事,越會發生!讓職場人受益終身的黃金法則!
    公交車很久都沒有來,你剛想打車,然後公交車就來了;東西沒用,決定扔掉;可是一扔掉,有一天你又會突然發現有用;在超市結帳的時候,總覺得另一排的動作更快;你換到另一排,結果你發現之前站的那一排更快一些;>在職場上,你提前到了,但是會議取消了;你按時到達,可你發現還是要等一下;可是如果你遲到了,那就就是真的遲到了;和別人一起旅行,越不想見到的人,越容易遇到那個人。
  • 為什麼墨菲定律這麼準?
    原文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墨菲定律」的根本內容是「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有很大機率會出錯」,指的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 為什麼會覺得墨菲定律準?
  • 心理學:運用好墨菲定律,讓你遠離災難,成功率幾何倍增
    也就是說,墨菲定律有了前因,還要實際去做才有可能發生,如果我們擔心一件事物有可能會發生,但是你沒有實際去做,那它就一定不會發生,例如你擔心收受賄賂會被發現,但是你沒有去做,它就一定不會發生。③墨菲定律做的次數越多,發生的機率越大。如果一件事有了發生的條件,而你又去做了,那麼,你做的次數越多,發生的機率越大。
  • 墨菲定律害了很多人?其實正確理解和應用定律,能避免問題發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這樣的例子:比如你到超市買了很多東西,你心裡有種想法等下可能拎不了。恰恰在你把東西搬進車裡,或者從車裡拿出來的時候,就會有東西從袋子裡掉下來。這是很出名的「墨菲定律」的一個現實例子。「墨菲定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和「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 墨菲定律
    ■管理速遞   事情往往會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有這個可能性。它的極端表述是: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並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壞。   根據「墨菲定律」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 2019年波動開局 A股的「墨菲定律」又要發生了嗎?
    「難道向來『化神奇為腐朽』的『墨菲定律』又要來擾動2019年的資本市場了嗎?」今天,筆者就來為你探個究竟!什麼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產生於美國,事情發生在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認為他的同事是個倒黴蛋,不經意地說了一句話:「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這句話在美國迅速流傳,並擴散到世界各地,最後演變成有趣的墨菲定律:假定你把一片乾麵包掉在地毯上,這片麵包的兩面均可能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