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陽:這個世界沒有對不起你

2021-02-13 清風書畫院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大明一代。

  王陽明首度提出「心學」兩字,並提出心學的宗旨在於「致良知」,這不僅是我們身心修行的法寶,還是解決我們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



        

      1.做事是最靠譜的修煉


  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感悟: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儘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心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2.與朋友相處,懂得謙讓很重要。


  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感悟:人都有私心,都會注重自己的利益,每個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報的,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間以彼此謙讓為基礎,不僅每個人的利益不會受損,雙方在互幫互助、互利共贏中還能使彼此獲得更大的利益。兩人之間的交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深。

  3.越不想做什麼,就越要耐著性子去做


  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故亦因病而藥。


  感悟:膚淺浮躁的心,總是會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貪戀舒服,就越不會成長、成熟,甚至還會更加膚淺浮躁。所以要扭轉這種狀況,就要逆著自己的性子來,越不想做什麼,就越要耐著性子去做。這正是對自己心性的磨礪。


  4.克己修身,來不得半點妥協


  克己須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感悟:克制自己,是為自己泛濫如河的私慾築起一道堤壩,勢必要固若金湯、滴水不漏。如果留存一點私慾,就如同在堤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壩的決堤。因為這時你整顆心都還是欲望主導的,只是潛伏了下來。所以克己修身,是來不得半點妥協的。




  5.悔悟是人生最好的藥


  悔悟是去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藥發病。


  感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就是人生的常態,稀鬆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裡,這就是完整的成長過程。

  6.工作生活忙亂,皆因得失之心


  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於毀譽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感悟:當今社會,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腳亂、越忙越亂,把事情弄得一團糟,自己也困頓不已、狼狽不堪。為什麼會這樣?王陽明一語道破天機——那只是因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結果,恐懼得到壞的結果,於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顆本來能泰然處之、平和應對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態,盡力而為、順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態度。


  7.只知逃避永遠沒出息


  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感悟:王陽明所說的情況,放在現在叫「逃避」,而不是清靜。事情是要面對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遠沒有出息的。


  8.對朋友少指責、多鼓勵


  大凡朋友須箴規指謫處少,誘掖獎勸意多,方是。


  感悟:朋友犯了錯誤或者遇到難處,本就心裡懊惱痛苦,規勸其實沒什麼用處,指責更無疑是在傷害朋友、毀滅友情,雪上加霜。只有開導和鼓勵,才是最有情有義的做法,才對朋友真的有用。所謂「患難見真情」,王陽明告訴我們的是基於人性和情義的交友之道。



  9.蒙蔽心靈的,永遠是物慾


  若無有物慾牽弊,但循著良知發用流行將去,即無不是道。但在常人多為物慾牽蔽,不能得良知。


  感悟:王陽明口中的「良知」,等同於「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陽明則告訴了我們為什麼多數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為物慾的蒙蔽。當今時代,這點尤其值得人們重視。被蒙蔽的心,如蒙蔽二字的含義,是陰暗而糊塗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麼用?唯有本心呈現,才能清明、放鬆和自在。


  10.要善惡分明,更要愛恨分明


  人但得好善如好(hào)好(hao)色,惡(wù)惡(è)如惡(wù)惡(è)臭(xiù),便是聖人。


  感悟:很多人都以為聖人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王陽明則告訴我們,聖人其實很簡單、很平常,就是知善惡,並能從善如流、嫉惡如仇,這就是大道至簡。可說起來容易簡單,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11.別在打扮自己上花費太多時間


  人只有許多精神,若專在容貌上用功,則於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感悟:如今是個看臉的世界,顏值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注重。是人都會老,顏值也會有保鮮期。而內在氣質卻不會,它會如酒一樣越陳越香,時間越久,反而越發「光鮮亮麗、耀眼奪目」。分多一點時間,去多關照和修養下自己的內心吧。

  12.好學+堅持=涵養


  人須是知學,講求只是涵養,不講求只是涵養之志不切。


  感悟: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王陽明這句話的意思基本也是一樣,但要更深一些——學不僅關係到才,更關係到涵養。所以人是不能不學的,如果學不下去,那就是你的意志不堅定,志向不牢固。




  13.心正就是少發怒


  凡人忿懥(zhì),著了一分意思,便怒得過當,非廓然大公之體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感悟:王陽明這句話其實是在告訴我們:易怒、愛怒、暴怒,那都是修養不足的表現。修養不足則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違背了中正之道。這樣的心,有兩個詞可以形容:偏激,邪氣。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氣,則正是矯正涵養之路。


  14.要想快樂,須哭出來


  須是大哭一番了方樂,不哭便不樂矣。雖哭,此心安處即是樂也。


  感悟:假如天天吃肉,也就不覺得肉香了;如果天天都像過年,真到過年時也就沒有年味兒了。王陽明說的道理,完全合乎陰陽辯證之道。不要害怕生活中的痛苦,那正是在為明天的快樂打基礎。如果實在忍不住,就哭出來吧,發洩也是一种放松身心的好方式。


  15.這個世界沒有對不起你


  汝若以厭外物之心去求之靜,是反養成一個驕惰之氣了。如若不厭外物,復於靜處涵養,卻好。


  感悟:為什麼厭棄外物就是驕橫怠惰?因為那背後是你對這個世界的鄙夷,以及不屑為伍。而世界只是自然,運作只依造化,又有什麼可鄙夷和不屑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你心的問題,你以為你是被辜負,其實不過是你的私心私慾沒被滿足罷了。所以,擺正心態是第一步。


  16.遇到惡人,最好的辦法是置之不理


  凡文過掩慝(tè),此是惡人常態。若要指謫他是非,反去激他惡性。


  感悟:對於那些不地道的人,講理是沒有用的。要說服他們等同於改造他們的整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跟他們探討下去,不但說服不了,還會不斷憤怒失態;如果跟著嗆,他們就會變本加厲;所以如果碰著這樣的人,趁早置之不理。




  17.好好吃飯,就是修行


  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感悟:一個忙慣了的人,一旦閒下來就會百無聊賴、無所適從。人這樣,心也是這樣,平常胡思亂想慣了,腦筋就閒不下來,吃飯時、睡覺前也會胡思亂想。怎麼辦呢?就從安安靜靜做好和享受當下開始,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走路的時候就好好走路,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這些,正是收攝心思,正是修行煉心。


  18.人最怕一個傲字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從惡之魁。


  感悟:謙為什麼是眾善之基?因為一個能謙虛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寬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養的,他的行為必定是有教養的。那麼他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語,必定都是合乎仁禮的,自然都是善的。而傲慢者恰恰相反,他的心狹窄陰鷙、封閉自恃,言行之間充滿私心私慾。一謙一傲,值得深思。


  19.詆毀他人,耽誤的是自己


  以言語謗人,其謗淺。若自己不能身體實踐,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謗也,其謗深矣。


  感悟:耽誤人的其實不是詆毀,而是看不到自己的狹隘戾氣,不夠寬容和涵養,又把精力放了太多在詆毀上,那麼就既在加劇心中惡疾,又沒有時間精力去改善這種狀況。那麼久而久之,自然就把自己耽誤了。人心不正,則事事不正,處處都會耽誤自己。其中的值與不值,一目了然。




  20.你只是不夠全神貫注、全力以赴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


  感悟:王陽明這一句話說到了點子上,你為什麼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總是容易三心二意開小差?不是那些讓你分心的人和事的問題,而是你的心不夠定、志不夠堅,這才是根本。要牢記一點:一切的問題,都是心的問題,都要從心上找原因。而這原因,往往都是心不夠定,心性不夠沉。

  21.事不虛應居中守正


  所謂居中守正,就是為人處世端正莊重,公平正直,恪守正道,光明磊落。這樣的人安順守正,真實無妄,不偏不倚,有著穩重成熟的處事方式,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不會為了一時的虛榮而隨便輕易許諾。


  古人曰:「言必信,行必果。」一個人如果動不動就拍著胸膛承諾,卻每每一番慷慨激昂之後便沒了下文,更不要說有什麼行動與結果了。這樣的人,誰會相信他呢?一諾值千金,許下承諾就要守信去做,這是為人之本,諾而無信,是得不到別人的信任的。


  一萬句承諾抵不上一個實在的行動。古人曰:「千人之諤諤,不如一士之諾諾。」不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答應了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去幫其實現,否則就不要輕易承諾。凡是把握不了的事情,還是不要承諾好,那樣既累己又誤人,也終招怨。


  22.願莫輕許,訥言敏行


  每個人都有願望,希望事業有成、希望家庭美滿、希望身體健康,於是把這些希望寄托在神靈身上,希望可以保佑自己。但其實這些願望都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的。宋代詩人蘇東坡曾與佛印禪師同遊杭州寺院。東坡見大殿上的觀世音菩薩手持數珠,東坡覺得奇怪,便問道:「彼自是觀音,自誦其號,未審何謂?」佛印答道:「求人不如求己。」


  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做成的事情,就不要去許願。努力做事,訥言敏行,一步一步走過,你的願望就會實現。




  《論語·裡仁》中說「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話是不能隨便說的,話說多了肯定會有失言的時候,因此要做到當說話時就說,不該說時永遠也不說。這對我們平常的言行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說話謹慎,恰到好處,少說廢話,套話,才能不至於把話說絕,給自己不留一點餘地。但也不能謹慎到不說話。行動敏捷是說要及時解決當下面臨的問題、不要把想法只停留在口頭上,要付諸行動靈活做事,多幹實事,才能讓自己的願望早日實現。

誠邀區域合作夥伴

合作聯繫方式:

手機:13717561361

QQ:573016758

微信:lyp19730118

郵箱:573016758@qq.com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華西裡一區一號院清風書畫院

相關焦點

  • 《天道》芮小丹帶你解讀《聖經》精髓—王明陽聽完說:「自愧弗如.」
    王明陽說:「神是什麼?神是根據人的需要造出來的。」 芮小丹說:「這就是《聖經》神學理論上存在的問題。
  • 《天道》:芮小丹在王明陽身上驗證丁元英的思想,果然是高人
    而芮小丹最近在工作中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審訊罪犯王明陽,王明陽身上背負著數十條人命,被抓捕後不開口不說話,拒不交代罪行。第一次交鋒,芮小丹和她的戰友們抓捕王明陽,在雨天的對戰中,王明陽拿著槍指著芮小丹的後腦勺開槍,可惜槍在雨中沒有響。
  • 王明陽:人生三大哲理,聰明的人四十歲之前都了如指掌
    這世界上的賊人太多了,多如牛毛,而我們心中的賊更多,多如恆河沙數。
  • 王明陽:有智慧的人四十歲之前都知道,這2大人生哲理
    這世界上的「賊人」實在是太多了,但是我們心目中的賊更多。對於王陽明來說,除了治心是難事以外,其他的一切都不是問題。王陽明出身狀元之家,父親王華是明成化十七年的狀元,可以說為王陽明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成長環境。
  • 《天道》一個人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是什麼?
    人就是一封電子郵件,不知道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就是這樣一個個人構成了這個複雜的整個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念頭,無論好的壞的,構成了這個世界的普遍觀念。因為人的不同,世界異彩紛呈,世界可包容的邊際就是沒有邊際,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人區別其他動物,無論是物質生命,還是精神生命,都比其他生物更長一點,也僅僅只長一點。
  • 對不起,我還是沒有愛你
    昨天的諮詢,我也一直在,她並沒有任你發揮,被你牽著走,而是有目的地帶著你走,她問了你的童年,問了你關於十七年前那件事的感受。然後她說了一句,你值得被愛,值得被這個世界愛著。你看著這句話出了神,你在懷疑自己,你真的值得被愛麼?你想到了你的家人,朋友,其實你一直對自己沒有什麼信心,除了你的乾媽,還有誰會真正的關心你。
  • 網絡流行語科普 對不起停車沒有看到你的碗是什麼意思?
    網絡流行語科普 對不起停車沒有看到你的碗是什麼意思?時間:2020-12-10 20:29   來源:手遊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對不起停車沒有看到你的碗是什麼意思? 對不起停車沒有看到你的狗碗是什麼梗呢?
  • 抖音熱搜對不起停車沒有看到你的碗是什麼意思
    抖音熱搜對不起停車沒有看到你的碗是什麼意思時間:2020-12-09 23: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熱搜對不起停車沒有看到你的碗是什麼意思 對不起停車沒有看到你的狗碗是什麼梗呢?
  • 「對不起,你,同樣也謝謝,你」
    你欠自己一句對不起,對不起,讓你承受了這麼大的一個包袱,也對不起讓你活得這麼迷茫,活的不自在,我們都欠那一個很努力活著的自己,太多的照顧,還有太多的心疼。我不知道你很拼命的去努力,不是為了某一個人人的不愛而傷心難過,但是現在的你卻做不到,不去想也不去恨,我也知道放過自己,沒有說的這麼簡單,忘記一個人也沒有那麼的輕巧,放下生活中的瑣事,離開一個家庭,更沒有大家勸了那麼的容易,你總是要告訴自己,忍一忍就可以過去了,堅持堅持就挺過去了,但是結果呢心裡就會越來越苦,但是關於愛情我要跟你分享一句話,幸好愛情不是所有的一切
  • 王明陽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如何理解?
    要理解王明陽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我們不得不說到《大學》裡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的真正意涵,已是儒學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謎。在大學裡也沒有真正的闡述解釋,因此在後世都有不同的理解。王陽明曾經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從此,王守仁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在王陽明35歲左右的時候,一天半夜裡,他忽然有了頓悟,認為心是感應萬事萬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題。
  • 媒體評"基因編輯嬰兒":對不起!世界沒有做好準備
    對不起!世界沒有做好準備) 這個新聞來得措手不及。近日在某場學術會議上,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他們團隊創造的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已於11月在中國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就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範冰冰:沒有人對不起我,我也沒有對不起任何人!
    011、範冰冰:沒有人對不起我,我也沒有對不起任何人!範冰冰今天的這波採訪內容果然又雙叒引發爭議了:起因就是她的那句「沒有人對不起我,我也沒有對不起任何人」,讓不少網友吐槽「shui務問題對不起成千上萬的守法公民,怎麼就成了沒對不起別人了呢」。然而這其實就有點雞蛋裡挑骨頭了哈:結合上下文的語句,範冰冰明顯說的是李晨!
  • 對不起,媽媽沒有錢給你報興趣班
    沒有錢去學習其他興趣課程,其實是真的,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現在大多數一節文化課,在50元左右,一節藝術課程,在100元左右,合到一節課上,感覺不算貴,可是每種課程一次性至少交半年以上學費,對於我們這個工薪家庭來說,還是很難的。比如孩子想學小提琴,一聽價格,一年10000多元,心裡就已經打個冷戰了。
  • 一場9000萬人的集體崩潰:對不起,我沒能愛上這個世界
    可不可以說「你想到什麼會開心,我們一起去試試吧」。能不能不說「你連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可不可以說「你對我真的很重要,我無法想像沒有你的生活」。能不能不說「你想過愛你的人嗎,他們這樣會多心疼你」?可不可以說「請給我們一點時間,讓我們慢慢了解你,好嗎」。
  • 王明陽「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你真的理解對了嗎?
    要破解王明陽」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必須先弄清楚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龍場之前發生了什麼?這段話是陽明先生在龍場時悟出來的,史稱龍場悟道。他這時覺得做聖人需要天分,而自己沒有。這兩個非常典型的片段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管研究事物,還是勤奮苦讀,都是向外去求聖人之道,而從來沒有跟心發生關係。第二個問題,「聖人之道,吾性自足」是什麼意思?我舉幾個例子來解釋這句話,而不引用原文。
  • 對不起,我的小公主,你要相信爸爸並沒有拋棄你!
    我的桐桐:當你看能讀懂這封信的時候你已經是一個懂事、聰明、漂亮長大的女孩了。在這個寒冷的冬季爸爸無奈的離開了你。帶著一顆凍結了的心。曾經你是我心愛的給我力量的小棉襖,失去你。這個冬天註定會更加寒冷,我已經麻木了。但只要你能幸福快樂。
  • 廠長對不起是什麼意思 這個梗為何一下子火了
    國內如今直播裡也是興起了一種彈幕文化,就是許多網友都會共同發某一個梗,近幾年都會在LPL比賽的時候發關於廠長的梗,很多人喜歡發廠長對不起這一個梗,那麼廠長對不起是什麼意思?     提到EDG,你不得不想到廠長,而提到廠長,你必定會想到4396。
  • 喜歡說「對不起」的男人,一定不是真心愛你
    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感情世界裡,並不是每一句「對不起」都發自真心,也並不是每一句「對不起」都值得被原諒。其實當今社會,在感情世界裡,很多時候的「對不起」已經被男人當做以退為進的一種方式,因為女人是感性而心軟的生物,所以大多數時候,一句「對不起」就能夠讓她們繼續為愛情付出。在我看來,「對不起」其實就跟「我愛你」差不多。
  • 你沒讓我說出對不起
    不管是欠別人,還是欠自己,你曾欠下過多少個「對不起」?時間無情第一,它才不在乎你是否還是一個孩子,你只要稍一耽擱,稍一猶豫,它立馬幫你決定故事的結局。它會把你欠下的對不起,變成還不起。又會把很多對不起,變成來不及。
  • 成人的世界裡說一句:對不起,我錯了!有多難。
    等一下我們聊一下天再做」這時兒子放下手中的筆,抬頭看著我,我說:「兒子現在爸爸媽媽的主要任務就是把工作做好、把你和姐姐照顧好,讓我們這個家越來越好,而你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把學習搞好,上課認真聽講,每天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爭取考試考個好成績,你說對不對?」兒子又點了點頭說:「對」,然後我又說:「不是不讓你玩,只是你要把自己的作業首先完成,然後才可以玩其它的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