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統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權的一大政治智慧的體現。將「天子的權利架空」,並能通過皇帝的口吻將天下諸侯平定,這既可以較少自己的政治阻力,又能為自己打敗對手提供「口實」。
三國
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形勢
中國歷史上分裂的事時間遠遠少於統一的時間,正因如此,中國歷史文化才能夠很好地保留並得到發揚,這一中國歷來就是一個統一強大的帝國有直接關係,東漢末年至隋唐帝國的建立,在這幾百年的時間中,除了西晉的短暫統一之外,大部分時間中中國一直處於分裂割據狀態,天下混戰。但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部分地區的統一,少數民族融合等積極方面。在這一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得不回溯到三國時期,而魏蜀吳三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則是曹魏政權,曹魏政權的建立除了曹操本人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他有著文韜武略的才華之外,也與他長期堅持的戰略政策有關,即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二、「天子」的境遇
中國的皇帝之位從來就不是好坐的,既有民間的「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之說法,又有宋順帝「願此後生生世世不復在帝王家」之哀怨。可見由於皇權的獨特性,皇帝職業從來都應屬於「高危行業」,東漢末年的皇帝劉協即使如此尷尬的境地。
劉協
漢獻帝是漢靈帝的第二個兒子,其母為王美人,面容姣好,出身於名門大家之後,但由於靈帝的中宮之主是何皇后,史上有名的悍婦,王美人將年幼的劉協生出後不久就被何皇后毒死,從此失去母親的劉協就生養在其祖母董太后宮中,後東漢政局不穩,軍閥董卓進京廢少帝劉辯,改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公元234年,劉協逝世,終年54歲,死後被葬於禪陵,諡號為孝獻皇帝。
劉協一生經歷坎坷,剛出生不久就喪母,後未成年又喪父,此後宮中大亂,宦官犯上。割據軍閥勢力並起。直接威脅著東漢政權的穩定,董卓進京之後又被立為皇帝,此時劉協剛剛九歲,劉協雖貴為天子,但也不得不仰人鼻息苟且活著,自己的寵妃董貴人、伏皇后等要麼被絞殺,要麼就被幽閉致死,甚至禍及族人。回望劉協的一生或許他最為輕鬆地時代恰恰是他被廢為山陽公之後,看破政治上的雲譎波詭,時勢的爾虞我詐,勤耕于田畝之間,享受著一個普通人的自由,以致今天還流傳著許多關於劉協的故事。
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義與影響
「挾天子以令諸侯」事實上它並不是曹操的發明,在中國先秦既已有之,三國時期袁紹號稱自己出身「四世三公」,血統高貴,但卻缺乏謀略。袁紹身邊的著名謀士士沮授就曾提出過「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這不僅僅是一種政治眼光,其實也是一種軍事戰略的投資,與之相比的曹操則更顯出其城府與智慧,他接受毛玠的建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通過「天子」的命令,來實現自己的抱負,這樣既可以減少阻力,又可以憑藉自身實力逐漸成長,可以師出有名。在這一過程中,曹操減少了很多損失,並且逐漸樹立起自己的權威。並通過「官渡之戰」,一舉揚名天下,基本統一中國北方,也為此後的西晉統一奠定了紮實的物質基礎。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