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毛玠建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結局如何?

2020-12-20 556588可愛寶寶成長

毛玠,是曹魏時期的朝廷大臣,素以清正廉潔而著稱。但是在歷史上似乎又寂寂無名,這主要與《三國演義》有關。《三國演義》中描述,曹操因為中了周瑜的反間計,誤殺了荊州投降水師都督蔡瑁、張允,無奈之下,啟用于禁和毛玠操練水軍,但是兩人完全不懂水軍操練之法,於是中了龐統的鐵索連環之計,在赤壁之戰中被周瑜的火攻計打的大敗。從此,毛玠就被扣上了不懂水軍的帽子,似乎還要為曹操的赤壁之敗負責任。當然了,這一些都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正史中的毛玠,其實就是一文官,肯本不可能懂得行軍打仗那一套。(三國演義中毛玠形象)毛玠的歷史功績,在歷史上其實記載也不是特別多,但是卻很鮮明,突出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點:極有戰略眼光。

毛玠看出劉表治事不嚴,難成大氣候,於是毅然決然地投靠了曹操。投靠曹操後,毛玠為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的戰略規劃,是得到曹操高度認可的,這與朱元璋的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認為毛玠是最早提出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其實,兩者之間還是有所差別,毛玠的建議更多地還是希望曹操不要敢於做一個亂臣賊子,還是要樹立政治上的正義大旗,必須要尊奉漢室朝廷,只有這樣才能是正義之師,才是師出有名的。早期的曹操也是一個熱血青年,匡扶漢室也曾是他的主要政治主張,所以說毛玠的建議,曹操是高度認可的,也是這麼做的。

公正選拔人才。毛玠與崔琰是好友,當時兩人都是負責選拔舉薦官員,兩人能夠秉公用權,公平合理的為國舉才,曹丕曾經私下暗示過毛玠,把自己的幾個好友安排進官場,但被毛玠嚴詞拒絕了。清廉敢諫。毛玠曾秘密勸諫過曹操,要吸取袁紹廢長立幼的前車之鑑,應該果斷立長子曹丕為繼承人,因為這一點,被曹操誇讚為是大漢的周昌。周昌是漢高祖劉邦時的重臣,因直言敢諫著稱,曾勸說劉邦不能廢長立幼,不能因為喜歡劉如意而廢掉太子劉盈,而得到劉邦、呂后的敬畏。同時,毛玠為官清廉,經常是粗茶淡飯,穿粗布衣服,這與當時高官顯貴崇尚的奢靡之風不一樣,被贊為有古人風範。

(毛玠的好友,崔琰)就是這樣一個一心為公的毛玠,後期因為自己的好友崔琰被中傷,繼而被曹操治罪賜死,於是毛玠怏怏不樂,被同僚誣陷下獄問罪,後經他本人申辯和好友的極力營救,毛玠雖被免罪,卻被罷官返回鄉裡,後不久即病死在家中。關於這一點,很多人有疑問,既然毛玠無罪釋放,又為何被罷官呢?通過前面的事跡分析,我想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曹操痴迷於讖緯之說,毛玠說了一句最不該說的話。古人極為相信讖緯之說,東漢末年最典型的一句讖緯之言就是「代漢者,當塗高」。袁術認為這句話是應驗在自己身上的,塗就是道路嘛,自己的字是公路,再加上術在古代就有道路的意思,於是就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稱帝了。

很可惜,這句讖緯之言在袁術身上沒有應驗,袁術稱帝不久即被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一命嗚呼了。最後,世人公認為這句話會應驗在魏國身上,塗高應該是指宮殿的意思,而魏即宮殿。曹操極為崇奉道教,從曹操重要了當時的道家頭目張魯就可以看出一二,張魯原為劉璋手下,一直據守漢中,卻從不聽從劉璋節制,後投靠曹操,被封為鎮南將軍、閬中侯,食邑萬戶,這是很高的待遇了。所以曹操認為代漢是天命所歸。這個毛玠呢,當自己的好友崔琰被曹操下獄後,心情悶悶不樂,碰到一個被刺字判刑的犯人,妻子兒女被罰沒為奴,說了一句天不下雨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吧。

這句話傳到曹操耳朵裡,曹操極為震怒,認為這是毛玠對天命所歸曹操的極大誹謗,這是惑亂人心,於是抓捕毛玠下獄。毛玠被打上了忠於漢室的烙印。「奉天子以令不臣」,這是毛玠早期的戰略謀劃,最初雖得到了曹操的賞識,隨著局勢的變化,曹操有點志得意滿,不怎麼把天子放在眼裡。但在曹操心目中,毛玠卻因為這句話,極有可能被打上了「忠於漢室」的烙印。同時,毛玠的好友崔琰被捕下獄,正是因為曹操要稱魏王,徵求群臣意見,崔琰出於一片好心,找人為曹操稱王寫了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沒成想,這篇文章質量很一般,沒有得到世人的響應,崔琰就發了一點牢騷,就此被認為反對曹操而被捕下獄。

毛玠卻為了崔琰打抱不平,於是在曹操心目中,再次確認毛玠是漢臣,而不是真心對曹的。這些都後面來看,都是曹操得到疑心罷了。毛玠太過耿直,沒有強有力的外援。毛玠在負責官員選拔時,剛正不阿,為國舉才從不徇私情,曾經義正言辭地拒絕過曹丕的推薦。而且在後期的官僚系統改革中,屢次有高層官員勸諫曹操裁撤掉毛玠所在的東曹,由此可見,毛玠在整個士族集團高層,是不怎麼討喜的。雖然毛玠曾力勸曹操立曹丕為繼承人,但是一方面是秘密進行的,未必被曹丕得知,也就不存在曹丕感激一說,另一方面,曹操當時真心比較傾向於曹植,對毛玠的勸諫是不是真心接受,也不好說。

(權臣曹操)小結從以上的分析來看,毛玠有一定的戰略眼光,清正廉潔,一心為公,也是曹魏集團出了名的諫臣和反腐鬥士,但是因為被卷進了曹魏集團的權力鬥爭,被曹操誤認為是忠於漢室的敵對分子而遭到清洗,後曹魏集團雖有所補過,比如說在毛玠死後給予了財物重賞,對他的子孫加官進爵,這也都是後話了。

相關焦點

  • 「奉天子以令不臣」和「挾天子而令諸侯」有啥區別?難怪袁紹要輸
    在三國時期,最有名的兩句話,莫過於「奉天子以令不臣」和「挾天子而令諸侯」;這兩句話分別是曹操手下的謀士毛玠和袁紹手下的謀士沮授分別為他們的主公提出來的奪取天下的方案。那這兩句話究竟有什麼不同呢?挾天子以令諸侯指的是挾制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
  •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誰提出來的?「天子」指的是誰?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統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權的一大政治智慧的體現。
  •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真正用法
    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您家祖輩都侍奉天子,大家都知道您忠義;如今朝廷宗廟塗炭至此,沒人去扶保天子,體恤百姓。您就去把天子迎到河北來,挾天子而令諸侯,蓄養士卒去討伐不聽話的,誰能擋啊!」是故,「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袁紹麾下沮授的主意。曹操呢?
  • 漢朝最悲催的皇帝漢獻帝 最後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漢朝最悲催的皇帝漢獻帝 最後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間:2020-12-15 17:1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寫的憋屈!漢朝最悲催的皇帝漢獻帝 最後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劉協從出生開始就經歷各種挫折,能當上皇帝也是實屬不易,身在皇家,卻生逢亂世,在位期間做過幾家梟雄的傀儡,在寥落中隱忍偷生,他算是在所有皇帝中最無奈最倒黴的了。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   原標題:大寫的憋屈!
  • 曹操「挾持」漢獻帝?小說未必是真相,正確解讀從毛玠此話中得知
    曹操「挾持」漢獻帝?小說未必是真相,正確解讀從毛玠此話中得知世人對於歷史,大都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想法,不管是從哪裡得到的結果,對於歷史人物,總是非常片面的理解。但是說到三國,必然會想到曹操,說到曹操,一定會想起三國。
  • 春秋小霸鄭莊公:「挾天子以令諸侯」創始人
    著名的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說:「今操……挾天子而令諸侯。」使著名的曹操成為著名的政治戰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著名代言人。挾天子以令諸侯,指的是要挾天子,利用天子的勢力,號令諸侯。黑格爾說,天陽底下無新事。
  • 曹操迎接漢獻帝,是為了號令不臣,還是為了號令諸侯?_徐州
    實際上迎接漢獻帝是以令不臣還是令諸侯是一個概念問題,對曹操來說以令不臣可能才是真實的情況。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並不是曹操陣營的人提出的,而是袁紹陣營。曹操手下的謀士也曾有過激烈的辯論,其中荀彧則是提出了「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所以從曹操的陣營出發點來說,「奉主上以從民望」才是初衷,而不是陰謀論所謂的令諸侯。
  • 從陶謙的180度大轉彎,看為啥諸侯們只能「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不能...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陶謙聯合徐州附近的郡守一起舉薦朱俊為太師,起兵討伐李傕等人。可是朱俊不但沒有接受陶謙的等人的擁立,反而接受了李傕等把控的東漢朝廷的徵召,前往長安當九卿之一,沒有多少實權的少府。
  • 寶寶生病不肯喝藥,媽媽想出妙招,網友:挾天子以令諸侯
    導讀:寶寶生病不肯喝藥,媽媽想出妙招,網友:挾天子以令諸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生病不肯喝藥,媽媽想出妙招,網友: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快問快答,歷史上以清廉公正著稱的毛玠,卻被三國演義寫的很平庸
    可又很突然,搞不清這個人的來龍去脈,今天我們就把他請過來聊聊,這個人叫毛玠。毛玠:你好。主持人:除了發燒級的歷史愛好者,或者三國的骨灰級玩家,大多數隻看三國演義的人都搞不清楚毛玠是誰。毛玠:我姓毛名玠,字孝先。最早在縣裡當個公務員,後來世道太亂了,就想找地方躲起來。
  • 此人在晚唐「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因迷信妖術,導致身敗名裂
    高駢畏懼黃巢,加之怨恨權宦田令孜,因此,統領十餘萬大軍駐紮揚州,堅守不出,擁兵自保。 黃巢攻佔長安,唐僖宗詔令高駢出兵勤王,高駢竟然遲遲不奉詔,大有不服從朝廷節制的架勢,後令幕僚崔致遠作《檄黃巢文》虛張聲勢,不久,又上書請皇帝巡幸江淮之地,被朝廷質疑為「挾天子以令諸侯」。
  • 「說曹操,曹操到」後面還有一句話,為什麼沒人說後半句?
    說起三國,就不得不提起魏蜀吳的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人。其中最有爭議的就屬曹操了。曹操這個人算得上是梟雄,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氣魄是讓人佩服,他的求賢若渴也使他的麾下聚攏了很多人才。但是,他又有著致命的缺陷,就是他的多疑和善妒。
  •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麼評價曹操的,為什麼說他故意把曹操給貶低了?
    >說得難聽點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種看起來虛無的「名分」,曹操祭出大漢天子的大旗,往往能夠率先贏得人心,甚至是直接動搖敵人內部的軍心。曹操曾在自己的《篙裡行》中說:「白骨露於野, 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因為兵災導致的饑荒,最後也同樣嚴重影響了軍事。在史籍裡,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下面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當時各路軍閥缺糧道了什麼程度?
  • 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非曹操先例,春秋首霸才是箇中翹楚
    春秋戰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戰火紛飛,禮崩樂壞。率先稱霸一方的並非齊晉秦楚等邊緣強國,而是身處四戰之地的鄭國。誠然,鄭國的崛起與其開局優勢大有關聯,然而,更是其中一位君主的苦心經營,憑藉隱忍後發的耐心,翻雲覆雨的手段,遠見卓識的計謀,贏得王室仰仗、諸侯歸附,而此人便是鄭國第三位國君鄭莊公。
  • 關於曹操的五個歷史典故,總有一個可以解開你的疑惑!
    老驥伏櫪我相信很多看官並不陌生,因為我們在小學或者初中的時候學過一首名叫做《龜雖壽》的曹操詩詞,其實這首詩詞的原名是叫做《步出夏門行·龜雖壽》其中曹操就這樣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寫這首詩詞的背景故事是這樣的,當年曹操先後消滅了袁術,袁紹,董卓,呂布,劉表等一大幫強勁的地方勢力,基本上控制了整個北方的領導權,但是當時袁紹的兒子卻投奔了北方的烏桓
  • 常言「說曹操曹操到」,卻不知後面還有一句,含義精闢但都不敢說
    此外,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徑,和古代主流的忠君思想格格不入,也令世人對他的印象多偏向於權臣、叛臣和姦賊 「說曹操,曹操到」這個俗語通常用來形容十分巧合,當談及一個人的時候他就剛好出現了 。關於這個成語的由來有兩個小故事,自然都與曹操有關。第一個故事相對比較光彩。
  • 曹操為什麼要殺死孔融一家?
    三國時期的曹操是一代梟雄,在歷史上曹操都是非常厲害的。可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曹操被描述成了「漢賊」。不過對於曹操是不是漢賊,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歷史上的人對曹操評價不一。不過曹操的能力毋庸置疑。曹操的一生都是雄才大略的,只不過最終的曹操沒有看到天下統一,同時最終的三國贏家也不是曹氏宗親,反倒是了司馬家。從曹操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人性的一面,歷史上的曹操是個生性多疑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殺死了很多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一位聖人,他就是孔子。
  • 三國建安年間,曹操如何將朝廷命令傳達四方?有三種方式可以參考
    導語:建安年間,前面兩年是董卓執政,後來一年是李傕郭汜執政,再往後的數十年,一直都是曹操執掌漢朝權柄。曹操將命令以漢獻帝的名義下達出去,那麼是如何傳遞到地方上的呢?在戰亂時期,傳遞方式的確有些困難。跟烽火臺有關係的故事中,最著名的肯定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周幽王是西周王室的最後一位周天子,他有一位十分寵愛的美女叫做褒姒。可是褒姒不怎麼愛笑,為了逗褒姒笑一笑,周幽王不惜點燃烽火,讓天下諸侯前來救援。
  • 他被曹操譽為「吾之子房」,為何曹操送他一空盒子,他便自殺了?
    他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他謀能應機,居中持重,得到了曹操無比的重視和賞識。他,便是荀彧。荀彧是荀子後人,具有「王佐之才」,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將荀彧比張良。那張良何許人也?此人是漢初三傑之一,助劉邦建立漢朝,助劉盈保住了太子之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