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霸鄭莊公:「挾天子以令諸侯」創始人

2020-12-19 百家號

著名的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說:「今操……挾天子而令諸侯。」使著名的曹操成為著名的政治戰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著名代言人。

挾天子以令諸侯,指的是要挾天子,利用天子的勢力,號令諸侯。

黑格爾說,天陽底下無新事。「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被魏武帝曹操玩得爐火純青、風生水起,但玩這一招的人,海了去了,最近的,就有曹操的前任,董卓。

若窮根究源,其創始人,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鄭莊公。

-01-

鄭莊公,名寤生,鄭國第三任國君,是春秋初期一位十分活躍的政治人物。

咱們偉大領袖毛爺爺曾讚嘆道:「春秋時候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

毛主席的評論是相當可觀的,鄭莊公多謀善斷,對內韜光養晦,平定內亂,鞏固統一;對外遠交近攻、結強制弱。使西周末期才立國的、鮮嫩鮮嫩的、伯等爵位的小小鄭國,在春秋初年率先崛起,「小霸」天下。

咱今天,就來看看他外交政策中,最重要、最具創新性的一條:挾天子以令諸侯。

春秋初年,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就實力而言,和諸侯相差無幾。但作為「共主」,周天子號召力並沒有完全喪失,政治影響還是較大的。

鄭國國君從始封君鄭桓公開始,就是周王朝卿士,是執掌周王朝大權的重要人物。

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隱忍了22年的鄭莊公,在弟弟共叔段發動政變的時候,一舉撲滅弟弟勢力,平定了鄭國內亂,共叔段逃亡衛國。

鄭莊公聯合王室軍隊和虢國軍隊,氣勢洶洶,徵伐衛國。

王師都來了啊,雖說大家都知道周王室不怎麼樣了,但幾百年的餘威仍在,初次見到這陣仗,衛侯膽顫了,立馬認慫。

嘗到甜頭的鄭莊公,利用自己王室卿士的身份,直接打出了「以王命討不庭」的旗號,來討伐政敵以及不服自己管束和不利鄭國發展的國家,這便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原始版本。

當時鄭國鄰國宋國、衛國、陳國、蔡國,對鄭國迅猛的發展很感到壓力,於是組成一個反鄭國聯盟,想將鄭國摁下去,不僅阻礙了鄭國發展,還威脅著鄭國安全。

鄭國要想長足發展,必須制服宋衛陳蔡集團。擒賊先擒王,鄭莊公將目光對準了實力最強的宋國。

經過一系列拉攏分化後,鄭莊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給齊、魯等國下命令,說宋國不尊重周王室,要他們助鄭伐宋。從沒人這麼操作過,齊魯兩國也想不到王命還可以被假託,於是,都派出軍隊,討伐宋國。

隱公九年(公元前714年),鄭莊公侵蝕率領三國聯軍,殺奔宋國,隊前輅車上飄著一面大旗,上寫「奉天討罪」四個大字。將彤弓弧矢懸於車上,號為卿士討罪。大軍攻入宋境,連取郜、防二城,勢如破竹。

嘿,居然有人不聽王命,沒有出兵,鄭莊公二話不說,帶著軍隊,將這些國家也徵討了。

之後,鄭莊公各種釣魚執法,賺的盆滿缽滿。

-02-

鄭莊公利用周王室,心裡卻又很鄙視周王室。他是離周王室最近的,知道他們有多挫,因此,對周天子沒一點敬畏心,拿人家軍隊,連招呼都不打一聲的。

王師被鄭莊公玩壞了,周天子心裡很不爽,你假託我的命令,帶著我的人,去打我的小弟,給自己劃拉好處,你當我是死的嗎?周天子不幹了,想收回鄭莊公的卿士之位。

鄭莊公回頭一看,後院失火了呀,兼併擴張忙著呢,先安撫吧,這比較容易。於是,提出和周王室交換人質,你的軍隊閒著也是閒著,我借來幫個忙又怎麼了嗎。你既然不相信我,那我們互換人質好咯,我真的很老實的。

周王室心裡不是很願意,但一時也撤不了鄭莊公的卿士之職,先這麼著吧。

經過幾年籌謀,周王室終於將鄭莊公擼下去了。這下,可把鄭莊公給惹火了,你安安靜靜地在王都當你的美男子不好嗎,幹嘛要給自己找不痛快呢?

於是,以「歲荒乏食」為由,鄭莊公強行割取周王室的麥子和稻禾,向周王室示威。

周天子也怒了,虎落平陽被犬欺啊,鄭國太欺負人了,任他這麼亂搞,周王室僅存的一點權威,也得被折騰沒了。

於是,為了打壓鄭莊公,周天子召蔡、衛、陳三國,一同興師伐鄭。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一戰,讓周天子更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實力有多麼弱。

王師大敗,周王左肩還被鄭將祝聃射中了,若不是鄭莊公還有點底線,及時鳴金收兵,那後果,不堪設想。

-03-

鄭莊公打敗了王師,讓天下震驚,但對自身而言,這是大敗。這是一場只要開打,就已經兩敗俱傷的戰爭。

一開打,就意味著鄭莊公和周王室撕破臉了。鄭莊公再也不能利用周王室的名義,來打壓政敵,掃除障礙,以擴張勢力了。在諸侯眼中,他徹底等於「黑惡勢力」。

而周天子,以堂堂「天下共主」之尊,擼起袖子,親自下場和諸侯對打,也是顏面無存。

「射中王肩」這一惡性事件發生後,周王室隨著鄭莊公多次挑釁而日益衰落的權威,不名一文了。

鄭莊公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卻處理不好與王室的關係。他既要利用卿士的身份,又不願恪守職業操守,被周天子限制自由和發展是必然的。

面對周王室的不合作,鄭莊公仗恃自身實力,多番打擊王室,令周王室威嚴掃地。

於是,靠山就這麼被自己給整沒了。一是,人家不願意給他靠了,二是,諸侯不買帳了啊,周王室這麼挫,幹嘛還聽他的。

所以,鄭莊公雖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戰略的創始人,但他制定的策略,實在太粗糙,連他自己晚年時,都深悔不該如此無禮,主動去聯絡和周王室的感情,在擴張過程中,手段也溫和了很多。

他也意識到了,稱霸諸侯,畏威懷德才是正道,依仗武力,強暴專橫,是行不通的。

不過,鄭莊公不用感到遺憾,霸業只是一時,精神卻是永遠的。他的失敗,是後世很多人成功的母親。

比如,幾十年後的齊桓公,就以鄭莊公的霸主外交政策為範本,開發了「挾天子以令諸侯」2.0改進版,提出「尊王」的口號,妥善處理了和周王室的關係,為自己稱霸奠定了堅實的外交基礎。

春秋戰國時期,「挾天子以令諸侯」,是霸主外交的共同特點,更別說之後中國幾千年歷史中,對這一政策的靈活運用了。

鄭莊公應該驕傲的,他真的很了不起。

相關焦點

  •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真正用法
    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您家祖輩都侍奉天子,大家都知道您忠義;如今朝廷宗廟塗炭至此,沒人去扶保天子,體恤百姓。您就去把天子迎到河北來,挾天子而令諸侯,蓄養士卒去討伐不聽話的,誰能擋啊!」是故,「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袁紹麾下沮授的主意。曹操呢?
  •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誰提出來的?「天子」指的是誰?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統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權的一大政治智慧的體現。
  • 「奉天子以令不臣」和「挾天子而令諸侯」有啥區別?難怪袁紹要輸
    在三國時期,最有名的兩句話,莫過於「奉天子以令不臣」和「挾天子而令諸侯」;這兩句話分別是曹操手下的謀士毛玠和袁紹手下的謀士沮授分別為他們的主公提出來的奪取天下的方案。那這兩句話究竟有什麼不同呢?挾天子以令諸侯指的是挾制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
  • 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非曹操先例,春秋首霸才是箇中翹楚
    春秋戰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戰火紛飛,禮崩樂壞。率先稱霸一方的並非齊晉秦楚等邊緣強國,而是身處四戰之地的鄭國。誠然,鄭國的崛起與其開局優勢大有關聯,然而,更是其中一位君主的苦心經營,憑藉隱忍後發的耐心,翻雲覆雨的手段,遠見卓識的計謀,贏得王室仰仗、諸侯歸附,而此人便是鄭國第三位國君鄭莊公。
  • 從陶謙的180度大轉彎,看為啥諸侯們只能「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不能...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陶謙聯合徐州附近的郡守一起舉薦朱俊為太師,起兵討伐李傕等人。可是朱俊不但沒有接受陶謙的等人的擁立,反而接受了李傕等把控的東漢朝廷的徵召,前往長安當九卿之一,沒有多少實權的少府。
  • 漢朝最悲催的皇帝漢獻帝 最後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漢朝最悲催的皇帝漢獻帝 最後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間:2020-12-15 17:1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寫的憋屈!漢朝最悲催的皇帝漢獻帝 最後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劉協從出生開始就經歷各種挫折,能當上皇帝也是實屬不易,身在皇家,卻生逢亂世,在位期間做過幾家梟雄的傀儡,在寥落中隱忍偷生,他算是在所有皇帝中最無奈最倒黴的了。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   原標題:大寫的憋屈!
  • 當初毛玠建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結局如何?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認為毛玠是最早提出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其實,兩者之間還是有所差別,毛玠的建議更多地還是希望曹操不要敢於做一個亂臣賊子,還是要樹立政治上的正義大旗,必須要尊奉漢室朝廷,只有這樣才能是正義之師,才是師出有名的。早期的曹操也是一個熱血青年,匡扶漢室也曾是他的主要政治主張,所以說毛玠的建議,曹操是高度認可的,也是這麼做的。公正選拔人才。
  • 此人在晚唐「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因迷信妖術,導致身敗名裂
    高駢畏懼黃巢,加之怨恨權宦田令孜,因此,統領十餘萬大軍駐紮揚州,堅守不出,擁兵自保。 黃巢攻佔長安,唐僖宗詔令高駢出兵勤王,高駢竟然遲遲不奉詔,大有不服從朝廷節制的架勢,後令幕僚崔致遠作《檄黃巢文》虛張聲勢,不久,又上書請皇帝巡幸江淮之地,被朝廷質疑為「挾天子以令諸侯」。
  • 寶寶生病不肯喝藥,媽媽想出妙招,網友:挾天子以令諸侯
    導讀:寶寶生病不肯喝藥,媽媽想出妙招,網友:挾天子以令諸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生病不肯喝藥,媽媽想出妙招,網友: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怎麼當春秋五霸?跟著齊桓公晉文公爭霸一回,才知霸主標準和意義
    《荀子·王霸》最有意思,它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其中霸主人選更近戰國。其餘說法中,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加上晉文公,晉國出現了四位霸主,這可是很有偏袒了。這個說法是清人全祖望《鮚崎亭集外編》中的說法,也不知道為何這樣看重晉國。
  • 小國擊敗6國聯軍,春秋首位霸主,稱霸諸侯時齊桓公才剛剛出生!
    對於春秋五霸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尤其是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其實在春秋五霸之前,還有春秋三小霸之說,而春秋三小霸之首的竟然是一個彈丸小國鄭國!鄭莊公稱霸春秋的時候,齊桓公才剛剛出生!好在鄭莊公與父親鄭武公一樣,雖然是鄭國國君,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身份,就是周王朝的卿士。雖然周王室空有名號,甚至都沒有足夠實力自保,但在禮制尚存的時代,人們對王室天子還是比較迷信,有一定的道德震懾力。於是鄭莊公就經常藉助周王室的名號,看東邊的那些小國家不爽,就譴責打壓,沒事聯合其他國家再討伐討伐,所以一時之間鄭國的實力也逐漸強大起來。
  •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君稱公,為何楚國稱王?
    春秋時期,周桓王因忌憚於鄭莊公的勢力,頭腦一熱,召集了三個國家出兵伐鄭,結果仗沒打贏,反而周天子的肩膀上挨了一箭,這就好像太陽遭了日食,周桓王的尊嚴受到狠狠的侮辱。就在這個時候,處於南面、號稱南蠻的楚國,卻日漸成為江漢流域的明星。
  • 射禮:它是射箭比賽,是天子控制諸侯的手段,更是道德禮儀的演出
    諸侯及貴族的政治生活,成為天子籠絡諸侯、維護權力的手段。 射箭之前,不管是公卿,還是諸侯,都需要換上相應的服裝。大家都要脫去左臂的外衣袖,右手拇指套上決,左臂套上遂,拿起弓,用右手拇指鉤住,這套程序叫 「袒、決、遂、執 弓」。公、卿、大夫都必須遵守這套程序,只有天子可以例外。
  • 春秋戰國:為何高爵位諸侯國越混越差,低爵位諸侯國反而越混越好
    引言武王伐紂,滅商建周之後,為了管理龐大周王朝的領土,也為了犒賞追隨自己的功臣,採取了分封諸侯的策略。以至於後來的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諸侯並起,直到秦國西出函谷,滅六國而一統天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些強大諸侯的實際爵位其實都不高,而分封初期那些爵位高的國家反而在後世的爭霸中只能任人攻伐。贏在起跑線上的公爵諸侯國在周朝的分封制中,爵位由高到低分別是天子、公、侯、伯、子、男。
  • 天子諸侯們心中的「民」,和今天的「民」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周幽王,因為廢嫡立庶,又搞出了烽火戲諸侯的荒唐事,便是惹得「萬民皆怨」,諸侯們多認為是周天子「孤立之勢」也。其後鎬京城破,平王即位,在都城中首要想到的也是「出安民榜」,「民」之重已是在天子諸侯中形成共識。周平王與群臣商議,諸人更多提及的也是「便民之政」「 勞民傷財」「 節用愛民」之藉口。
  • 春秋戰國史一:幽王烽火戲諸侯,犬戎滅西周,莊公小霸
    春秋戰國時期,始於西周末年,結束於秦王政之統一,歷時549年。(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在這一期間,中華文明第一次碰撞出了最為絢麗的火花。影響之深遠,思想之深邃,歷代所不及也。從今天開始,小/編就為大家大略地描寫一下春秋戰國的歷史。若有錯誤,請各位不吝賜教。
  • 西周姬姓諸侯小國,東周時刺殺天子,不齒手段成為超級大國
    西周時期建立了分封制度,功臣宗室先朝後裔都封諸侯。西周初期一個姬姓小國,東周時期使用刺殺天子的不齒手段,一躍成為了超級大國。陶唐氏是上古堯帝後代,夏商時期是諸侯唐國。由於陶唐氏的唐國參與了三監之亂,封國被剝奪,封給了周成王的弟弟虞。在唐叔虞兒子燮父時期,周天子將唐國國都收回直轄。燮父被新迫遷都晉陽,從此改稱為晉國。周成王時期,晉國只是個小國,與周成王的其他弟弟一樣。西周時期,晉國一直默默無聞。為周朝抵禦北狄侵擾,晉國都城遷到了翼城。
  • 夏商周春秋戰國是如何建立的
    夏商周春秋戰國是如何建立的 夏傳子,家天下堯、舜時期,洪水泛濫為害。堯命夏族首領鯨(gun滾)治洪水。鯨用築堤防的方法治水無功,為舜殺死。舜又命鯨之子禹治水,禹「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用疏導法治水,導小水入於川,導川水致於海。
  • 西周分封了八個一等公爵諸侯,為何都沒有成為春秋大國?
    周王朝將封國國君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級。分封的對象是周王室親族,功臣,上古先賢,還有一些邊遠的部落。西周分封了8個一等公爵諸侯,具體如下:炎帝後裔焦國,姜姓,今河南省三門峽市市區。黃帝後裔薊國,伊姓,今北京市市區。
  •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是如何出現變化的?
    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金字塔春秋戰國是個亂世,諸侯列國混戰不斷,逐漸破壞周天子的禮樂秩序,政治格局的平衡經數百年混戰終於被徹底顛覆,伴隨戰爭而來的則是百姓的流離失所,這對百姓而言是痛苦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壯大,他們通過變革舊有的教育體系,改變了傳統的人才培育自天子出的模式,孔子、孟子、老子、鬼谷子等諸子百家廣收門徒,遊走列國,合縱連橫,將新興的發展理念和模式帶到了諸侯列國,間接推動變法運動的發展,新的制度逐漸建立起來,期間變法最為徹底的秦國,成為諸侯列國的最強者,也成為結束春秋戰國數百年亂世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