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縣,古稱裕州,是中華曾氏祖根地,博望鍋盔是著名小吃

2020-12-25 史間一壺酒

文/史間一壺酒

張騫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外交家、探險家、旅行家。先後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了中國與西域諸國溝通往來之路,被視為開拓絲綢之路第一人。因功勳卓著,被漢武帝封為"博望侯",取其"廣博瞻望"之意,博望地名由此而得。

博望位於河南省方城縣西南30公裡處博望鎮境內。據史書記載,博望曾先後為侯國、為縣、為店、為驛、為鎮。張騫分封於此後,立即在這裡修築了城堡,作為博望侯國的政治中心。

相傳,當年非常繁華,所轄45裡博望屯。城垣因風雨剝蝕,早已不存,僅存牆基。城內地下文化層出土大量漢磚、筒瓦、鐵器等。如今博望鎮當地有張騫路、張騫橋、張騫祠等。

此地還是三國時期隱居南陽臥龍崗的諸葛亮初出茅廬火燒博望坡古戰場。其他遺蹟有劉備的觀戰臺,夏侯惇屯兵時修建的城樓,曹操望梅止渴典故出處的梅林鋪,唐代大將尉遲敬德監工修建的三孔拱橋-敬德橋等。

方城縣是河南省南陽市下轄縣,是南陽的北大門。方城古稱裕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始於夏代、為禹貢豫州之域,春秋為楚地,是中國絲綢之路發源地之一。

《史記·陳涉世家》記載,「陳勝者,陽城人也" 。相關人士認為,陽城位於秦嶺以南、楚通中原咽喉地帶、重要交通要道"夏路"樞紐位置的方城縣境內,陳勝的家鄉就是二郎廟鎮陳堰村。

方城是中華曾氏祖根地。歷史文獻表明,從夏周到戰國初期,方城境內一直存在著繒國。當地八裡橋夏代遺址正是繒侯曲烈侯國國都所在地,也是曾氏起源地。

煉真宮,位於方城縣城北部,許多看破紅塵的仕人遷隱方城坐禪修真,取之名曰"煉真宮"。據明成化十二年《重修煉真宮記》碑文記載,此處乃東漢湖陽公主修真之所,是最早的皇家道觀。

明永樂年間,道教祖師張三丰曾在此修煉3年有餘,是中原歷史文化、道教文化的集中展示區,是觀光旅遊、進香朝拜、滿足心願的最佳勝地,每逢初一、十五,香客、遊人絡繹不絕。

到方城遊玩,有「中華第一石川」美譽的七十二潭景區不得不去。景區總面積25平方公裡,四季風景如畫,山青水碧,谷幽林密,石怪潭奇,飛瀑流泉,是中國唯一的石川地質奇觀。

當地還有一七峰山,又稱七頂山,《魏書·地理志》載:「七峰山古稱七石山,因山有七峰列峙,如筆架然,故名。」山上有古代楚長城,被稱為「中國長城之祖」「天下第一古長城」。

方城境內楚長城自方城、南召、魯山三縣交界的曬衣山開始,沿著伏牛山脊自西北向東南蜿蜒而行,在方城段跨越四裡店、拐河、獨樹、楊樓、小史店5鄉鎮,除山險、水險等天然屏障外,人工土築的楚長城遺存現有30多段,總長39公裡。

望花湖風景區位於桐柏山南麓的丘陵地帶,是南陽市休閒旅遊、度假消夏的一個著名的旅遊點,被譽為南陽的北戴河。

黃石山又名方城山、北武當山,俗稱小頂山。位於方城縣獨樹鎮北9公裡處,海拔716.8米,山勢雄渾,峰險洞幽,怪石突兀,群山拱之。相傳道教仙翁黃石公在此傳兵書與張良,故稱黃石山,又與湖北武當山相對為道教勝地,故稱北武當山。

相傳葛玄仙翁、真武帝君(俗稱祖師爺)、張三丰等先後飛升或修煉於此。傳謂山上廟觀始建於西漢文帝年間,至明代最盛,形成七宮二觀,二庵十七殿,二橋四堂廟,五洞一街,三道天門的龐大道教建築群。

黃石山盛產硯石,黃石硯聞名遐邇,是中國五大名硯之一,始創於漢代,盛於宋代,古代大書法家米芾、黃庭堅,當代大書法家啟功等曾揮毫潑墨,予以高度讚譽。

方城燴麵是一道漢族麵食小吃。在方城的歷史並不長,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聰明的燴麵師傅們結合著方城的特色——回族較多,從而羊肉資源豐富,進而在鄭州燴麵的基礎上摸索改進形成的豫南特色美食——方城燴麵。

博望鍋盔是河南省傳統小吃,系用白面烤制的一種特色食品。外形似鍋,又類頭盔,通體白色,如生面曬乾一般,直徑一尺餘,厚二寸,每個重達四斤,食之酥香爽口,耐嚼耐飢,且久放不壞。據說它的產生和出名,與三國時的諸葛亮有密切關係。

參考資料:《方城縣誌》等。喜歡文章,請點關注、收藏或轉發。

相關焦點

  • 該縣是河南傳統農業縣,古稱「裕州」,擁有人口百萬,歸南陽管轄
    在河南省南陽市的管轄下,古稱「裕州」,有一個縣擁有人口一百多萬,是河南省的傳統農業縣,是河南省開發比較早的農業縣之一,同時也是南陽的北大門,該縣就是南陽的方城縣。方城縣擁有悠久的歷史,古稱「裕州」,為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同時也是我國的絲綢之路發源地之一,春秋時期為楚地,到了秦朝時期開始設置陽城縣,漢朝時期的時候改為堵陽縣,到了北魏時期開始改為方城縣,後來經過了多次廢置更改,到了民國時期再次復置方城縣。
  • 南陽有個縣,「一饃、一面」享譽河南,美食皆有歷史典故
    位於南陽東北隅,有一座歷史悠久的縣城,古稱裕州,也就是如今的方城縣,作為南陽地區中唯一開通「高鐵」的縣,方城的交通優勢可想而知,所以也被稱為南陽地區前景最好的縣區之一。因為是古城,所以風味美食也可謂是琳琅滿目,如傳統的方城燴麵、名噪一方的博望鍋盔、獨具特色的燒麥、味道醉人的爆肚、等等,但這其中在我看來真正能代表方城美食,一定是這「一饃、一面」了!
  • 河南有13種特色小吃,看看你吃過幾種,吃過6種以上的都是吃貨
    河南有13種特色小吃,看看你吃過幾種,吃過6種以上的都是吃貨。1、花生糕,是河南省開封市地方傳統小吃2、不翻湯,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傳統名吃3、合記羊肉燴麵,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4、漿麵條,也叫酸麵條,其原因是發酵後的漿酸味十足,河南洛陽的傳統名吃5、濮陽壯饃,是河南濮陽著名的地方麵食小吃,熟後的成品壯饃,色澤金黃,外焦內嫩,食之鮮而不羶,香而不膩6、博望鍋盔,是河南省南陽地區的傳統小吃
  • 南陽美食:博望鍋盔
    博望鍋盔是河南省南陽地區的一種古老食品。
  • 成都文殊院,著名景點,喝壩壩茶,嘗特色小吃,太婆鍋盔宮廷桃酥
    今天,我們來到了成都另一個著名景點、也是網紅打卡地~文殊院。文殊院是成都市內保存最為完善的佛教聖地,也是四川省、成都市佛教協會的駐地。在這裡不但可以領悟佛教文化,也能在這裡避暑納涼喝壩壩茶,還能品嘗到成都最具特色的小吃。在這裡能吃到單天最高能賣近十萬RMB,號稱成都市最正宗的甜水麵、麻辣涼粉,以及龍抄手、鍾水餃。
  • 遊河南第六站——「玉都」南陽
    三國時期,南陽是諸葛亮躬耕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發源地。二、美食文化(一)鎮平燒雞鎮平燒雞,也稱鎮平侯氏燒雞。鎮平燒雞色、香、味、型別具一格。唐河綠豆涼粉是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的特色小吃。唐河綠豆涼粉特徵,顏色微黃,細嫩清爽,到嘴綿綿爽口。由於製作工藝講究、配料獨特,所以到過唐河的遊客,在遊玩唐河名山麗水的同時,不親自品嘗一下這一名品覺得是一種憾事。
  •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名食介紹,「 礅子鍋盔」等地方名食
    製作系用精白粉發酵面劑,擀成薄長條,塗上炒熟的香油、五香粉作酥心,烤熟的成品鍋盔,色黃扁圓,面似太極圖形,層層起酥,香脆味美。相傳,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勤行祖師梅翁之母因病不思飲食,梅翁便精心製作出一種形如石礅的食品,其母食後,頓即開胃口,長精神,不久,疾病痊癒。自此以後,這種食品便流傳開來,且一直沿襲古法製作,人們稱它為「礅子鍋盔」,極受食者喜愛。
  • 陝西十大怪的鍋盔,街頭小吃可比天下美食
    鍋盔,又叫鍋魁、鍋盔饃、幹饃,是陝西關中地區老百姓喜歡的一種漢族麵食小吃。鍋盔源於姥姥給外孫祝賀滿月的禮物,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鍋盔整體呈圓形,直徑尺許,厚1寸,重5斤。而後士兵們便把墩餅叫做"鍋盔",即用鍋烙進去的硬面盔甲。"鍋盔"也由此而聲望大振。秦人出門,家中必烙鍋盔,讓出門人帶上,這一習尚間斷至今。鍋盔料取麥麵精粉,壓稈和面,淺鍋慢火烘烤。外表斑黃,切口砂白,酥活適口,能久放,便攜帶。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陝西十大怪」中,有一怪為「烙饃像鍋蓋」,指的就是鍋盔。
  • 成都著名的傳統小吃,滿嘴香的特色鍋盔,吃過之後成為真正成都人
    其實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成都這座城市,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發展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而且在成都也是擁有著比較深厚的文化氣息,這其中可以感受一下不同的特色,甚至在當地還能夠擁有比較熱情好客的居民,有一種傳統的特色地方小吃,深受很多人的喜歡,無論是當地人以及外地人都會經常慕名來到這裡去享受,就是為了感受不同的文化氣息,接下來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成都當地著名的特色小吃鍋盔
  • 河南各地過年請客菜單曝光!你家呢?
    ▲棗鍋盔精彩內容鄭州鄭州,作為全國的交通樞紐,南來北往的人在這裡交匯,菜品豐富多樣,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顓頊遺都」、「帝舜故裡」之稱,因出土「中華第一龍」,被命名為「華夏龍都」。
  • 1949年後的河南地圖上,這23個縣為啥消失了? 豫記
    洧川風味小吃更堪稱一絕,主要特色有:洧川鍋盔、洧川豆腐、洧川羊肉燴豆腐。陳留縣,舊縣名。秦朝置,治今河南省開封縣陳留鎮,屬碭郡。明、清仍屬開封縣。臨漳地處中原腹地,六朝古都。位於冀豫兩省交界,太行山東麓,東鄰魏縣,西接磁縣。民國初年,隸屬河南省河北道,道治在河南衛輝。民國十三年廢道,直屬河南省。1958年併入磁縣。
  • 河南地方美食名小吃,走進河南品嘗美食,吃貨收藏
    上期文章我們聊了河北的十大地域名小吃,今天咱們再聊下河南的美食。眾所周知,河南是一座美食城市,各種地方特色美食數不勝數,是吃貨來了就不想走的美食天堂。無極子整理了十一大河南知名美食小吃,不知道各位吃貨吃過幾個呢?河南美食推薦燴麵說起河南美食,就不得不說會面,因為燴麵是河南特色美食,是河南省的地域名片,有著悠久的歷史。
  • 鍋盔中的「明星」!成都老字號特色小吃,「排隊王」
    成都超火爆的特色鍋盔,堪稱「排隊王」!老闆真名嚴映花,顧客們親切地稱其為「嚴太婆」!在成都這座旅遊城市裡,嚴太婆的鍋盔已經成為了這座城市的「美食名片」之一!多次上榜《成都地道美食》、《成都特色小吃排行榜》,同時也被多家網絡媒體報導。一時間全城皆知,顧客們之間的口碑相傳,也造就了今日的「排隊王」!
  • 河南一縣,古稱唐州,為長安洛陽通江漢平原官道,兵家必爭之地
    文/史間一壺酒據傳唐代龍朔年間,西域名僧僧伽大師來中國,後在長安圓寂,唐中宗為他在泗洲建塔。於是,各地仿效泗洲建僧伽塔,故稱為泗洲塔。中國現存有兩座泗洲塔,一座位於廣東惠州西湖西山,是湖上最古建築物。另一座位於河南唐河,始建於宋紹聖二年(公元一〇九五年),歷史上曾多次重建,"古塔凌煙"是唐河八景之一 。同樣在唐河縣城,有一文筆峰塔,始建於明末清初。塔為仿樓閣式磚塔,分九級,塔身通高30米,外形酷似一支飽蘸濃墨的神來之筆,與城北的泗洲寺塔遙相呼應,素有"一城擔二塔,二塔抬一城"之說。
  • 河南一讀就錯的20個地名,能讀對3個就了不起!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河南人居然還有不認識的地名?說出來,我第一個不服!一起來讀讀,讀不對簡直打臉了!中牟縣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隸屬河南省會鄭州,古稱圃田、牟州,漢朝設縣,是歷史上最早的奴隸起義萑(huán)苻澤起義、著名的官渡之戰發生地,是道家名師列子、美男子潘安、民族英雄史可法等歷史名士的故鄉。
  • 河南一市,古稱汲縣,是姜太公故裡和財神之鄉,牧野之戰發生於此
    文/史間一壺酒姜子牙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中國文藝舞臺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因一部《封神演義》為眾人所熟知。它在殷商時期為畿內牧野地,西漢高祖二年設置汲縣,先後為郡治(汲郡)、州治(衛州)、路治(衛輝路)、府治(衛輝府)和道治(豫北道、河北道),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素有「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稱。事實上,歷史上的衛輝不單單指汲縣這片地方,它曾經叫衛輝路、衛輝府,管轄著五至十餘個縣。元代之前追溯到北周時期,這裡叫衛州,也是一個管轄好幾個縣的地級市。
  • 河南這家小店,靠賣一斤15元鍋盔而紅,剛出鍋大姐買了一大袋
    現在一些老店能一直深受到食客們追求喜愛吃的,不是傳統小吃就是特色小吃,對於這裡面富含到的味道和口感也深受眾多食客們的喜愛,吃起來外脆裡香很吸取到所有食客們的喜愛, 因在外地很少吃到許多外地食客來到這家店裡面都會買上一份。河南這家小店,靠賣一斤15元鍋盔而紅,剛出鍋大姐買了一大袋。
  • 全國各地著名小吃 自己吃過哪幾種
    黑龍江:哈爾濱紅腸紅場以瘦肉和腸衣為主要原料,帶有燻烤的芳香之味,是東北除燉菜意外又一美食之選。河南:胡辣湯胡辣湯是用多種天然中草藥按比例配置的湯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頭湯做底料熬製而成。口感濃鬱,湯汁粘稠,香辣可口。